6万多人打出8.7分,神经全程紧绷,好看!
创作立场声明: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出处。
《地雷区》
改编自真实的历史事件。
1945年的丹麦,德国5年占领期结束,大批被捕德国士兵成为俘虏。
德军曾为了防止盟军在丹麦西海岸线登陆,在这里埋下了150多万颗地雷(片中说的是220万颗),于是,这些俘虏们成了活体地雷探测器,其中一大半都是未成年的男孩们。
这部影片一经上映便获得多项国际大奖,包括奥斯卡最佳外语片,东京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提名等。
导演因为这部片一战成名。
扮演男孩之一的是帅气的路易斯·霍夫曼,就是近年的神剧《暗黑》男主角,演技那时就已经很成熟了。
影片通过字幕快速交代故事背景。
紧接着便是简单粗暴的地雷讲解,实弹操练一遍之后,这些孩子们便在丹麦军士的带领下前往海岸线。
如果每个人每个小时拆6个,他们3个月后就能回家。
但是他们大多数都没见过地雷,更没拆过地雷。
一望无际的海边,匍匐着他们小小的身影,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他们没有吃的,食物供给排在最后,军士也不在乎他们的死活。
于是,他们就去偷附近农场牲畜饲料充饥。
患病之后,丹麦农妇的反应像是复仇一样的开心。
一个个接连被炸死,但是他们依然怀着回家的希望。
他们有的想回家当技师,有的想当建筑师,有的梦想以后生儿育女。
非常普通却充满朝气的梦想。
而军士毫不掩饰对他们的憎恨,没有吃的他不在乎,每晚还会锁上简陋营房的木门防止他们逃跑。
随着孩子们越来越少,他越来越挣扎,因为他们也都不过是孩子,都是有血有肉的人。
海岸线的排雷任务终于结束了,仅剩的四个男孩以为能够回家了,没想到等待的是同样残酷的任务。
军士要怎么办?
对比那些有着宏大战争场面的战争片,这部影片却是从小处着手,整个外核看着都是平静的,有时候甚至还带着点安逸的美感。
可是在这平静的表象之下,藏着的是随时可能爆炸的残酷。他们没有任何防炸装置,就是赤膊上阵,一不小心就被炸飞。
反差极大的处理方式让观众全程都处于紧张状态,惨烈与残酷透过安静的沙滩传达出来,更加牵动观众神经。
这些年轻的战俘们,稍作休息时玩的是小虫,会给虫子起名字,他们是一群稚气未脱的男孩。他们会跟丹麦小女孩说话,帮忙修补娃娃,冒着生命危险救她。抛开意识形态下的德国战俘符号,他们就是一群普通的鲜活的生命。看到这样的生命逝去,任谁也受不了。
军士对孩子们态度的转变,也经过了多层铺垫。可以说他一开始是怀着报复性的恶意带着孩子们过来的,但是看着他们一天天地不断减少,看着他们对回家的渴望,看着他们眼里的清澈与单纯,他动摇了。战时的敌对情绪与仇恨在面对一个个有血肉有情感的个体时,不自觉地会冰消瓦解。前后态度的对比,让我们看到人性的光辉。
地雷是当年德国人埋下的,是丹麦人心中的仇恨,如今要由德国男孩们偿还。德国与丹麦合拍的排雷,或许,就是双方在排除历史留下的仇恨记忆,在对战争进行反思,在对已逝生命进行缅怀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