爽爽的贵州,被骂了!
如果你有兴趣前往贵州旅行,近期,肯定会看到不少所谓的“避雷指南”。
在全国都被高温侵袭的暑假,很多从贵州回来的朋友却表示:“应该不会去第二次了,性价比极低。”
什么?明明是个优质的暑期旅行目的地,怎么就变成性价比极低了?
贵州,到底适不适合旅游?
贵州 居然被吐槽了?
爽爽的贵州,这两年,一炮打响。
作为避暑之都,夏季平均气温只要20多度,和动辄35度以上的京津冀、长三角和大湾区比起来,确实是一个优质的旅游目的地。
虽说很多本地人都讲,贵州最美的风景全部不在景点,全藏在山里。但来都来了,知名景点不去,似乎有一种来了白来的感觉。
结果在社交媒体上,又是高速半价,又是绝佳避暑的贵州,收获了大量的吐槽。我们看看网友们都说了什么。
有提到交通问题的:甲秀楼加青云市集,离地铁口都要一公里多,打车又超级堵,不友好,景点也一般。
也有提到酒店问题的:酒店的性价比较低,高价酒店没有相对较好的服务。住宿贵但没有达到同等水平,景区门票和交通花费也高。如果和北方一些可以避暑的景区比起来,体验感完全不一样。
确实,在整个暑期,贵阳市内的亚朵酒店,都飙到了800多元的高价上。
景区的规划也是抱怨的重灾区:很多景区的规划很反智,连本地人都觉得烦给游客制造不便来收钱。
著名的黄果树瀑布,虽然很壮观,但内部指示不明朗,商业设施过于冗余,景区管理较差,公共交通不够友好。
西江苗寨的交通车,下来以后还要穿过商业区,游客要拖着箱子走来走去,规划很不合理。
部分景区网红气息很重,基础建设尚未达到预期,就草草做一些类似于“想你的风”之类的标志牌去装个样子,同质化严重。
还有吐槽饮食的:特色美食相对有限,由于山区有着潮湿的天气,这边的很多美食都是几乎都是火锅类且辣,对小朋友不友好,吃不太惯。
原因何在
确实,和隔壁的旅游大省云南相比,贵州旅游发展相对较晚。
又有同质化严重的问题,各地都是相似度较高的寨子、篝火晚会、溶洞和漂流的组合,对于游客来讲,很难撑起5-7天的旅游行程。
看完上面的吐槽,我们会发现,游客指出的问题,在国内的很多景区,都存在。
就拿被不少朋友差评的交通车来说,现在全国大部分知名景区,都是类似的操作,就连大西北的甘肃、青海和新疆,也是如此。尤其是这两年的新疆,在景区交通车的问题上,也是非议颇多。
这个问题出现在十几年前,此前全国绝大多数景区,都可以让大巴车或者是私家车开到距离检票口最近的停车场,景区出口都是最近的出口。
但随着游客总量的增加,以及机动车数量的暴涨,景区交通车也随之出现,花时间多走路和花钱少走路,总得选一个。
不少老牌景区也存在一个通病,开发思路陈旧,无论是管理还是景区陈设,还停留在上一个世纪。
依靠较大的名气和较高的客流,一次性的游客,就能让旅游区赚得盆满钵满,压根不需要回头客。
而且考虑到明显的淡旺季客流差异,无法做到全年旱涝保收,当年能把当年的钱赚到手就行了,所以口碑和舆情上,并不重视。
说了这么多,很多问题也是确实存在。
但在这里,我们还是要为贵州说个公道话。很多吐槽的根源,其实是来自于地理环境。
贵州的山地面积占比达到九成以上,而且相对贫困,不太可能给你修条大路、建设多个大停车场。
山区能建设成这样的基础设施已经非常不容易了,但仍然无法应对海量的游客。在这样的情况下,摆渡车还是有意义的。
比如梵净山,摆渡车是包含在门票里的,从大门口坐摆渡车到山脚下,弯道多又是上坡,且不宽。如果没有这边的驾车经验,自己开不仅容易堵车,也很危险。
而且在摆渡车路过的景点,也会有所介绍。
另一个角度来看,比如很多朋友吐槽的景区出口处存在的超市,其实也是留给当地居民谋生的一个方式,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靠旅游吃旅游。
开放自己的地方给外人玩,是不是也要给留出收入的空间?
写在最后
总得来说,贵州旅游遭到吐槽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交通、景区管理、价格政策、旅游产品、旅游宣传以及游客自身因素等。
现在的旅游,在口碑上要更为重视,部分游客对贵州旅游的期望过高,而实际体验可能未达到预期,导致失望和吐槽。
而跟团游同样也存在可能存在行程安排不合理、购物环节过多等问题,影响游客体验。
换句话说,既然发展旅游,就要当成长期经营的生意来做的,顾客的感受是最重要的。
其实这些年来,贵州在旅游门票、高速路费上的活动,让游客看到了诚意满满,而另一个角度来说,用人口优势搞村超、村BA、划龙舟、歌会等等,制造差异化经营,还是有一定促进作用的。
口碑的提升,也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相信未来,情况也会有所改善。
作者声明本文无利益相关,欢迎值友理性交流,和谐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