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意满满的晒单:2013款13.3寸Retina MacBook Pro ME865ZP/A 晒单&使用感受
ME865同类晒单有很多,楼主希望真正晒出大家想知道的,越到后面越不一样哦~
从2010年iPhone4发布的那天起,Retina这个词逐渐被大家所熟知,虽然苹果公司并不是第一个在手机上使用视网膜屏幕的公司,但在视网膜屏的推广上确实做出了很大的贡献,2012年3月,Retina屏幕被引入iPad,同年6月Retina屏幕被引入 15寸MacBook Pro,从那一刻起我便开始惦记这款还未出世但已经在计划之中的13寸RMBP。2012年10月24日,13寸版本如约而至,相比15寸版本,分辨率变小了,这到可以理解,砍掉了独立显卡,这就有点令人抓狂了,要知道HD4000对与768P屏幕的笔记来说也是很弱的,那么移植到Retina上来估计只能当亮机卡来用了(没用过,这个只是当时猜测,勿喷),而且1699刀的价格确实不是特别便宜,即使是港行售价也接近1W,囊中羞涩的楼主只能洗洗睡了...
2013年,借着Intel发布Haswell的东风,升级Iris集显的13寸RMBP问世,价格也出人意料的下降了200刀之多,低配版本港行竟然只要8000出头就可以搞到,对比各路超极本,你会发现苹果的RMBP和MBA卖的好便宜啊~~~~真的好便宜啊~~~~同时官方标称续航能力达到了9个小时,搬了一年砖的楼主终于忍不住了,第一时间就联系淘宝的各种代购,希望能在第一时间从香港运回一台来,后来几经周折,以9388+55元的价格(楼主编辑完这篇晒单是11月24日,此时13寸中配的价格稳定在9300元上下)从淘宝一个四钻,99.2%好评的店入了一台内封未拆的13寸中配版本,之所以没选择低配是觉得,这1300多加了4G内存和128G SSD,现在市面上台式机内存4G要450,128G SSD也要至少600元,而且RMBP无论是内存还是SSD都是板载的不存在自己后期升级的可能性,所以说中配的加价还是蛮值的。
废话说了一堆,也不知道有没有人看,我知道大家喜欢看图
老套的开箱和外观:
买来的时候就是拆封的,由于是新产品,所以不存在翻新的可能性
MacBook Pro 预谋已久
有明白人知道这是哪里的收据么,没去过HK不知道啊
SN码和简单配置数据
更详细的配置数据
打开盒子,盒盖内部与本本解除的地方是无纺布的,这个与iPad的包装盒是一样的
打开盒子,盒盖内部与本本解除的地方是无纺布的,这个与iPad的包装盒是一样的
本次主角登场
取出本子,就是全部的配件,没有鼠标,没有耳机,只有电源,黑色的纸盒里除了有apple的标配贴纸和以讹写纸片之外,还有一张赠送的黑色擦镜布
取出本子,就是全部的配件,没有鼠标,没有耳机,只有电源,黑色的纸盒里除了有apple的标配贴纸和一些纸片之外,还有一张赠送的黑色擦镜布
全家福,英标插头,英标延长插头,电源MageSafe 2上带的是国标插头,更小更方便
内封亲自拆开
背面是一整块铝合金,没有开口,接缝是笔记本的扬声器,左右对称各有一个
手机里常见的六角螺丝
一体成型的A面看上去就很美
这里插一张CHH的图,让大家直观感受下13寸PRO和13寸AIR的大小差别,上PRO,下AIR
这里插一张其他论坛的图,让大家直观感受下13寸PRO和13寸AIR的大小差别,上PRO,下AIR
同样来自CHH,厚度对比,PRO对比AIR的最大劣势在于比AIR重了220g,再加上45W电源和60W电源的微弱差别,整体重量差别应该接近两个iPhone5s(224g),夸张点说相当于多背了一个一代iPad mini(314g)其实没到
同样来自其他论坛,厚度对比,PRO对比AIR的最大劣势在于比AIR重了220g(1570g-1350g),再加上45W电源和60W电源的微弱差别,整体重量差别应该接近两个iPhone5s(224g),夸张点说相当于多背了一个一代iPad mini(314g)其实没这么夸张
打开机身,屏幕和键盘之间还有一层无纺布
一尘不染的B面,选择MacBook Pro 的一个原因就是Air的边框太宽太难看了,而且黑白分明,而Pro的屏幕熄灭之后和边框融为一体,即使点亮也要比Air的边框窄一些
一尘不染的B面,选择MacBook Pro 的一个原因就是Air的黑白相间边框太宽太难看了,而Pro的屏幕熄灭之后和边框融为一体,即使点亮也要比Air的边框窄一些
转轴处可以看到的栏栅就是散热口,靠近F12键侧的是出风口
第一次点亮,接下来就是常规的apple设备的激活套路
触控板的面积非常的大,因为MacBook Pro的显示器是非触摸的,所以经常要通过这块触摸板完成多点触控操作
触控板的面积非常的大,因为MacBook Pro的显示器是非触摸的,所以经常要通过这块触摸板完成多点触控操作
全尺寸背光键盘,一共有16个亮度档位,调到最低可熄灭键盘
机身左侧的借口,分别是:磁力吸合电源口,跟iPhone5/5s/5c电源口一样,他也是不分正反的;两个雷电借口,Mini Display Port的进化产物,既可以像HDMI一样传输出视频信号,也可以想USB 3.0一样传输数据,但是雷电接口的相关设备一般较贵;USB 3.0借口,不是蓝色的,但是确实是USB 3.0借口;耳机麦克风借口,跟iPhone的一样(我用Bootcamp装Win7的时候耳机孔里亮红灯,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两个小孔是机身的降噪麦克风
机身左侧的借口,分别是:磁力吸合电源口,跟iPhone5/5s/5c电源口一样,他也是不分正反的;两个雷电借口,Mini Display Port的进化产物,既可以像HDMI一样传输出视频信号,也可以想USB 3.0一样传输数据,但是雷电接口的相关设备一般较贵;USB 3.0借口,不是蓝色的,但是确实是USB 3.0借口;耳机麦克风借口,跟iPhone的一样(我用Bootcamp装Win7的时候耳机孔里亮红灯,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两个小孔是机身的降噪麦克风
机身右侧,从左向右分别是:SD卡插槽,SD卡不能完全插入,有一半露在外头;HDMI借口,最常见的高清借口;同左侧USB 3.0接口
机身右侧,从左向右分别是:SD卡插槽,SD卡不能完全插入,有一半露在外头;HDMI借口,最常见的高清接口;同左侧USB 3.0接口
亮骚的苹果LOGO
关于性能:
开机看配置,屏幕确实是没得说,PPI是227,近看也不是特别容易分辨清楚像素点,跟264PPI的iPad感觉差不多,从这里可以看出“Hotwell”的IRIS集成显卡有了1G的显存
开机看配置,屏幕确实是没得说,PPI是227,近看也不是特别容易分辨清楚像素点,跟264PPI的iPad感觉差不多,从这里可以看出“Hotwell”的IRIS集成显卡有了1G的显存,这1G显存应该是共享内存所得,这就是为什么我要选择13寸中配,而不是低配的原因,低配4G共享掉1G内存后就会变得很纠结,而中配8G就好了很多,虚拟机什么的都不是个事
RMBP和U2312HM,都是默认设置,感脚差不多
Iris在Quicktime里解码30帧4K烤鸭妹无压力流畅,CPU使用率在10%左右(这时候应该看CPU么?)这张图截图应用竟然占用了最多CPU,不科学啊~
Iris在Quicktime里解码30帧4K烤鸭妹(50328Kbps)无压力流畅,CPU使用率在10%左右(这时候应该看CPU么?)这张图截图应用竟然占用了最多CPU,不科学啊~
由于Quicktime不支持MKV,第三方播放器Movist解码120帧4K少女时代,卡到不能自理,也就几帧的样子,CPU使用率非常高,但是不到100%(这点不明白为什么)这个视频在台式机上用E3V2软解也达不到满帧,依稀记得帧数是在70左右记不太清了,太BT的视频了,你的存在是为了什么
由于Quicktime不支持MKV,第三方播放器Movist解码120帧4K少女时代(101250Kbps),卡到不能自理,也就几帧的样子,CPU使用率非常高,这个视频在台式机上用E3V2软解也达不到满帧,帧数在70~90波动,而且E3V2使用率达到80%,太BT的视频了,你的存在是为了什么
关于噪音:
机器普通使用时,聊QQ,上网时噪音(由于是白天测试,环境有影响,实际噪音应该还要再小点,个人使用感受是完全感受不到机器有噪音)
机器普通使用时,聊QQ,上网时噪音(由于是白天测试,环境有影响,实际噪音应该还要再小点,个人使用感受是完全感受不到机器有噪音)
机器玩游戏时,你才会反应过来这不是一台iPad,而是一台实实在在的配有风扇的笔记本,由于机器的风口在屏幕右下方,所以测试避开了右侧,放在了中间,数据更接近使用感受,能明显感觉到风扇在转)
机器玩游戏时,你才会反应过来这不是一台iPad,而是一台实实在在的配有风扇的笔记本,由于机器的风口在屏幕右下方,所以测试避开了右侧风口,放在了中间,数据更接近使用感受,能明显感觉到风扇在转)
提到噪音就不得不提到散热,RMBP的铝合金外壳确实是热的良好导体,再运行大型游戏DOTA2(台式机表示不屑一顾,这也算大型游戏?)时确实很热,但是热量只集中在键盘右上角,也就是散热口附近,机器的手托,键盘的左上角温度变化没有那么明显,即使发热也是能够接受的温度,由于没借到温枪,所以没有数据图,只能凭自己主观描述,即使是最热的时候,手托位置依旧是温的可以放手的打字。
关于软件:
使用了接近3周,第一次接触MAC OS,发现并不像想像中的难用,大多数软件都有对应的MAC版本,QQ,迅雷,CHROME,旺旺,游戏也不少,如图这几个常见的都可以玩,当然13寸版本玩游戏并不是一个好选择,可是部分游戏和软件对Retina屏幕支持并不友好,显示起来并不清晰,好比iPad 3当年的境地。
台服可下的MAC OS版本战网客户端,修改后可以运行国服的WOW,星际2和炉石传说,但是界面并不支持Retina,界面边缘有毛刺,炉石传说不支持Retina,分辨率最高就是800P,WOW和星际2我没测,因为即使支持Iris也跑不动,一般只用来玩炉石传说
台服可下的MAC OS版本战网客户端,修改后可以运行国服的WOW,星际2和炉石传说,但是界面并不支持Retina,界面边缘有毛刺,炉石传说不支持Retina,分辨率最高就是800P,WOW和星际2我没测,因为即使支持高特效Iris也跑不动,一般只用来玩炉石传说
Steam客户端跟战网客户端一样,界面不支持Retina,同时里面的DOTA2也不支持Retina,分辨率调到最高后画面并不清晰,而且有明显卡顿,一般我只用800P分辨率看看比赛,就这样本本风扇也吵个不行
Steam客户端跟战网客户端一样,界面不支持Retina,同时里面的DOTA2也不支持Retina,分辨率虽然可以调节到最高,画面并不清晰,而且有明显卡顿,一般我只用800P分辨率看看比赛,就这样本本风扇也吵个不行,毕竟不是独显
Office for Mac也不支持Retina,这就有点**了
Office for Mac也不支持Retina,这就有点**了
对于大家所关心的MAC装WINDOWS的事情,我试着用BOOTCAMP装过,但是无线网卡无法驱动,多半是由于技术不过关,而且集成显卡我也没指望用来打什么游戏,最后采用了VMWARE虚拟机软件,完美支持Retian屏幕,基本可以达到MAC OS与WINDOWS的无缝结合,习惯了之后操作更为简单,至于各类版本WINDOWS的激活方法,淘宝买个码吧~
对于大家所关心的MAC装WINDOWS的事情,我试着用BOOTCAMP装过,但是无线网卡无法驱动,多半是由于技术不过关,而且集成显卡我也没指望用来打什么游戏,最后采用了VMWARE虚拟机软件,完美支持Retina屏幕,全屏后基本感觉不到你是在虚拟机里操作系统,流畅的很,而且基本可以达到MAC OS与WINDOWS的无缝结合,当然还是推荐大家适应MAC OS,毕竟咱花钱有一部分也是用来够买系统了么,况且MAC OS并不差,对于RMBP来说MAC OS还更省电,以前什么网银支付宝不兼容的问题已经解决了,至少楼主的招行网银,支付宝,财付通都可以完美使用,完全不用担心
关于续航:
对于官方标称的9小时续航,楼主实测的结果是,基本可以达到,但是为了眼睛舒服,楼主习惯于调高些亮度,这样续航时间缩短为7小时多点,也不算是差很多了,充电时间,2%开始充到100%时间是128分钟。
晒单最后附一张Passing 20和13RMBP的合影,好合适啊有木有~~
左右空间也就1cm左右,平时内胆拿出,就是一个标准邮差包,虽然不是大牌子,但是做工真心不错~
左右空间也就1cm多点,平时内胆拿出,就是一个标准邮差包,虽然不是大牌子,但是做工真心不错~
这片晒单的创建时间是11月9日,期间陆续看到有人晒这款机器,为了使得晒单内容不重复,楼主写了许多使用感受,希望大家能从我的晒单中看到不一样的东西,也算是对自己的一个交代,尽量不搞重复工作,让大家看了之后觉得食之无味。
为了达到劝大家败家的目的,本晒单提供咨询业务,尽情的留言点赞吧
小肥熊猫
校验提示文案
帝瓜
校验提示文案
小杰璐璐
校验提示文案
tk-cai
校验提示文案
rinidaye
校验提示文案
Dreamcandy
校验提示文案
fenrei
校验提示文案
皮迪克
校验提示文案
尤爱
校验提示文案
创意设计师-张鑫
校验提示文案
Todt
校验提示文案
零度空间
校验提示文案
六乘以六
校验提示文案
FranNAV
校验提示文案
billchan233
校验提示文案
夜雨声烦
校验提示文案
ZZ7zzz
校验提示文案
北窗一枕
校验提示文案
Tring
校验提示文案
helloit
校验提示文案
老李了
校验提示文案
cristiano7
校验提示文案
SevenStories
校验提示文案
高科技
校验提示文案
Hego
校验提示文案
maff
校验提示文案
黄金体验镇魂曲
校验提示文案
prince12
校验提示文案
luger21
校验提示文案
屁颠屁颠儿
校验提示文案
雷鸣惊人
校验提示文案
寂寞的解药
校验提示文案
hkyo
校验提示文案
t0dd
校验提示文案
athlan
校验提示文案
cnlinya
校验提示文案
cqcyh
校验提示文案
vampireq
校验提示文案
云在流浪
校验提示文案
大头大头
校验提示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