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浪多息是雪中送炭,诺贝尔奖是锦上添花
还是在莱茵河畔,还是在德国,还是和杜伊斯贝这个男人有关。1925年,杜伊斯贝策划并创建了法本公司集团,目的就是减少竞争,保持高利润率,在1929年,法本公司设立了一个耗资巨大、设备精良的实验室,由内科医生格哈德·多马克掌管,这个男人就是今天我们要讲的主角。
当19岁的多马克还是个医学生的时候,就在西部前线为德军效力,在1914年的圣诞节前负了伤,因此在战争的剩余时间里都在帮着做卫生工作。霍乱、斑疹伤寒、痢疾,治疗疾病时的缺医少药,再加上连无菌手术都无法阻止的可怕的感染和坏疽,都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死去的一千万名士兵中,大约有一半是死于感染。哪怕是一个小小的伤口、一道划痕,都足以致人死亡。而任何有希望杀死细菌的药物,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谓的抗生素,都会有很大的医学需求,显然也会带来丰厚的商业利益,当然法本公司对此心知肚明。当然,多马克认为,法本公司的远见卓识很大一部分要归功于杜伊斯贝。
多马克在法本公司时,从一具患者尸体上分离出了一种链球菌。他培养了一些菌群样本,并发现它们的表现具有惊人的一致性,暨被注射了这种链球菌的小鼠无一例外会在四天后死去。这种可重复性正是真实临床情形中所缺少的。由于小鼠的死亡率是100%,因此多马克知道,在接受实验性疗法后只要出现幸存者,就一定是治疗的功劳。这给了他一条在短时间内测试大量药物的有效路径。
法本公司的团队运用一种让染料不易褪色的技术,给多马克提供了一种新的着色剂百浪多息红。1932年12月,多马克在链球菌培养皿里对它进行了试验,但没有产生什么效果。但多马克还是在小鼠身上试了试这种没用的新染料。12月20日,他取 了26只小鼠,全都注射了致死剂量的链球菌。一个半小时后,他给其中12只小鼠用了一剂染料。虽然多马克的小鼠肯定会死,但以防万一,他还是留了14只作为对照。四天后,即1932年的平安夜,所有对照组小鼠都死去了,而使用了染料的那些还都活着。为何在之前培养皿中没有药效呢?因为百浪多息属于前体药物,就是需要在体内转化为有效成分对氨基苯磺酰胺,也就是我们俗称的磺胺,磺胺与细菌生长所需要的对氨基苯甲酸在化学结构上十分相似,互相竞争二氢叶酸合成酶,从而妨碍叶酸合成,从而使细菌生长繁殖受到抑制。
然而百浪多息红在这之后的三年里一直处于保密状态。到底出于什么原因,我们还不得而知,可能是因为公司担心其受到专利保护。1935年2月15日,多马克终于发表了他的试验结果。
在伦敦有一位名叫伦纳德·科尔布鲁克(Leonard Colebrook)的医生,他在一家妇产科医院工作,所以科尔布鲁克对产褥热格外感兴趣。产褥热是通过照料者从一个产妇传染到另一个产妇,这一观点在当时已被接受。而链球菌就是致病原因,它会感染妇女生殖器官在产后留下的伤口。在1920年的时候,科尔布鲁克的一个朋友因为产褥热失去了妻子,这件事情对科尔布鲁克颇为触动,从此便潜心研究这种疾病。
科尔布鲁克在读到多马克的新疗法后,就请求法本公司给他提供一些百浪多息。他开始小心翼翼地进行尝试,在总共38名用百浪多息治疗的妇女中,仅有3人死亡。前一年产褥热的死亡率还高达20%——210人中有42人死亡,而用药后的死亡率仅为约8%。科尔布鲁克继续谨慎地检验着百浪多息。接下来的试验包含64名妇女,结果死亡率低于5%。而在另一组100人的试验中,他分别使用了百浪多息和对氨基苯磺酰胺,最后有8例死亡。无论使用的是哪种新药,死亡率都比此前的20%有大幅下降。
为什么科尔布鲁克迟迟不能满意呢?他的试验里都没有设计对照组。故意不给产褥热患者用药,对他来说实在太残忍了。对产褥热及1938年后的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来说,由于疾病本身非常致命,而药物又非常有效,得出确定性结论就相对容易,只要对比一家医院在采用新药前后的情况变化就足够可靠了。但对于其他感染,磺胺类药物的作用就很难估计。
无独有偶,多马克自己也用到了这种药物。1935年12月初,他6岁的女儿希尔德加德正在制作圣诞节装饰。在穿针时,她照着大人教过的样子,小心地捏着针鼻,针尖朝下远离自己,却不慎摔了下去。她落地很重,虽然抵在手掌上的是较钝的针鼻那端,但针还是深深地扎进了她的手里,一直刺入骨头,并在里面断成了两截。外科医生在用X光检查后取出了断针。第二天,希尔德加德发烧了,被针刺伤的地方长了一个脓包。尽管实施了多次手术以排出脓血,感染仍然越来越严重,从她的手掌蔓延到手臂。在脓毒性休克状态下,她的血压降到极度危险的地步,她陷入了昏迷。医生们讨论着截去她的手臂,看能否保住性命。她的血样里出现了链球菌,这个孩子已命悬一线。
多马克征求她的主治医生的意见后,给她喂了些百浪多息,把药片放进她的嘴里,看着她吞了下去。她很快就康复了。以当时的标准来看,这完全是个奇迹。还没到圣诞节,她就健健康康地回到了家。
如果是自己的发现成功的挽救了自己的女儿,我觉得这就是天胡人生;1939年多马克还获得了诺贝尔奖,在我眼里,顶多是个锦上添花,因为世界上没有什么可以和自己女儿的健康相提并论。
参考文献:
1.唐纳德·R·基尔希/奥吉·奥加斯.猎药师·发现新药的人.中信出版集团.2019
2.京虎子.寻找魔球·现代制药传奇.清华大学出版社.2015.
作者声明本文无利益相关,欢迎值友理性交流,和谐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