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里尼大师百年诞辰,我们能做什么?
今天是意大利殿堂级大师费里尼诞辰100周年的日子。
我们策展工作者又能做什么?
上海的策展大佬101老师前些日子发了一张费里尼诞辰百年的纪念图,引发影迷猜想,葛格随后也接连发博,提到2020年也是侯麦、三船敏郎、原节子等名垂影史的影人的百年诞辰。
这还远远不够哦,今天就带大家简单梳理一下今年的一些策展思路,也欢迎大家在评论区表达意见。
“如果我是一名小丑,那电影就是我的马戏团。”
首先就以费德里科·费里尼(1920.01.20—1993.10.31)开场吧。
电影资料馆其实断断续续放过费里尼的经典之作,像是《八部半》《甜蜜的生活》,都一票难求。
作为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的传人,费里尼显然走得更远,他的电影大都具有鲜明的自传色彩,从处女作《卖艺春秋》(1950,与阿尔贝托·拉图瓦达合导)和早期作品《浪荡儿》(1953)《大路》(1954)就可见一斑。
《大路》
而从《甜蜜的生活》(1960)《八部半》(1963)《朱丽叶与魔鬼》(1965,费里尼第一部彩色片)开始,费里尼的电影渐渐打开了幻觉和梦的神秘领域。
偏后期的作品《爱情神话》(1969,也作《萨蒂里孔》)《罗马风情画》(1972)《卡萨诺瓦》(1976)《船续前行》(1983)则向奇观和历史伸出了触角,也更深入地揭示了费里尼的迷恋和抱负。
《八部半》
当然不得不提的是,费里尼从童年开始就情有独钟的马戏团和马戏团艺人,这一标签也几乎贯穿了他一生的电影,1970年,而立之年的费里尼拍了一部《小丑》,带我们进入他的时光隧道。
以费里尼的经典之作的体量,很有可能做成黑泽明、文德斯那种分两三轮的大型回顾展,准备好钱包吧。
《小丑》
葛格说了,“费里尼的伟大属于电影,侯麦的伟大源于生命。”
2020年也是埃里克·侯麦(1920.03.21—2010.01.11)的百年诞辰,此外,另一位“新浪潮五虎将”克洛德·夏布洛尔(1930.06.24—2010.09.12)也将迎来九十周年诞辰。
两位新浪潮旗手,相差十岁,但几乎同时在影坛崭露头角,夏布洛尔率先为新浪潮发出新声,《漂亮的塞尔吉》(1958)常常被誉为法国新浪潮的开山之作,夏布洛尔而后帮助制作了侯麦的导演首作《狮子星座》(1959),两人在加入《电影手册》之前还合撰了一部关于希区柯克的著作。
而2020年还是希胖逝世四十周年纪念,不过北影节在去年的“好莱坞往事”专题下,安排展映了《后窗》(1954)《迷魂记》(1958)《西本偏北》(1959)《惊魂记》(1960)和《群鸟》(1963)五部经典之作,估计可能不会有太大的动作了。
《电影手册》编辑部
尊崇希区柯克的夏布洛尔可能是“五虎将“中最偏”商业性“的,尤其擅长悬疑片,风格冷峻,与伊莎贝尔·于佩尔的长期合作——《维奥莱特·诺齐埃尔》(1978)《女人韵事》(1988)《冷酷祭典》(1995)等等,更是一段佳话。
要是再能请到于佩尔作为夏布洛尔影展的嘉宾光临资料馆,想必又会引发帝都影迷的狂欢(我已经看到徐枫老师在向资料馆挥手了~)。
2017年6月 于佩尔光临资料馆
作为“五虎将”里最年长的一位,侯麦可以说是大器晚成,首部剧情长片《狮子星座》遭遇了口碑票房双失利,但他以持续旺盛的创作力和一以贯之的极简风格,对全世界的影迷和创作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六个道德故事”系列、“喜剧与谚语”系列、“人间四季”系列都是影迷津津乐道的经典。
《夏天的故事》
上海电影博物馆早先于2019年五月举办了以“人间男女”为题的侯麦回顾展,展出了包括“人间四季”在内的八部作品,北影节也在“新浪潮回声”选择了《狮子星座》和《沙滩上的宝莲》两部作品,并邀请了侯麦的御用演员帕斯卡·格雷戈里出席交流。
在百年诞辰这样一个特殊的纪念时刻,资料馆或许会力争聚齐三大系列,为国内观众奉上最盛大的一次侯麦回顾展(徐枫老师在哪里,挥手~)。
说了几位西方的电影大师,我们再把目光移向东方,2020年将迎来“电影天皇”黑泽明(1910.03.23—1998.09.06)的110周年诞辰,不过从2018年末开始到2019年北影节,资料馆已经做过非常大型的黑泽明作品展,估计短时间内不会再有大动作了。
话说回来,2020年还是黑泽明的爱将三船敏郎(1920.04.01—1997.12.24)的百年诞辰,除了黑泽明外,三船敏郎还与许多大导合作过优秀作品,其中与时代剧巨匠稻垣浩(1905.12.30—1980.05.21)的合作尤为成功,《宫本武藏》三部曲(1954-1956)将日本旧武士道精神发挥得淋漓尽致,《无法松的一生》(1958)则捧回了金狮奖,三船成立了自己的制片厂后,还与稻垣浩合作了《风林火山》(1969)、与“四骑士”之一小林正树合作了《夺命剑》(1967),一度让几大传统电影公司都眼红。
与三船敏郎对应的,日本“永远的女儿”原节子(1920.06.17—2015.09.05)2020年也就一百岁了,两人曾共同出演过黑泽明的《白痴》(1951)。
当然,说到原节子,第一时间联想到的一定是小津安二郎。从《晚春》(1949)开始,到《小早川家之秋》(1961),两人十余年的合作或许是导演和女演员的巅峰搭配。
原节子的息影之作是稻垣浩导演的《忠臣藏》(1962),三船在本片中也有亮眼表现。出演本片后,原节子隐居到了小津安二郎电影中多次出现的镰仓,不问世事。
此处还要提一下映画“四大女优”的另一位,高峰秀子(1924.03.27—2010.12.28),正如原节子有小津,高峰秀子则在木下惠介和成濑巳喜男两位大师的影片尤为闪亮,《卡门还乡》(1951)《二十四只眼睛》(1954)《浮云》(1955)《女人步上楼梯时》(1960)等片让她跻身国际巨星的行列。
高峰秀子与黑泽明还有一段“闪电情缘”,据传,两人曾通过书信,但在东宝和秀子养母的反对下,两人很快渐行渐远。
还有一件轶事,1946年东宝招募新生代演员时,高峰秀子向黑泽明举荐了一位“活力十足的新人”,这位新人正是三船敏郎,两人后来合作的《无法松的一生》也是留名影史的经典。
说了这么多,这一部分提到的几位影人任何一个单拎出来,都能安排一个大型影展,不过策展有意思的地方当然是各种奇妙的关联性,如果能把以上提到的影片都安排一轮,那就已经是足够震撼的大展了。
写到这里,该说说中国的电影人了。2020年是“银幕诗人”孙瑜(1900.03.21—1990.07.11)的120周年诞辰(和侯麦同天生日诶)暨逝世30周年纪念。
从1932年到1934年,孙瑜以旺盛的创作力先后执导了《野玫瑰》《火山情血》《天明》《小玩意》《体育皇后》《大路》六部电影, 与夏衍(1900.10.30—1995.02.06)等人一道掀起了左翼电影的高潮。
孙瑜还是中国电影史上最具创新性的导演之一,他执导的《野草闲花》(1930)是中国第一部“配音有声片”。其实在此之前,他的第一部电影《潇湘泪》(又名《渔叉怪侠》,1928)就已经采用字幕叠印、现场配乐的方式,创造了中国最早的“电影序曲”。1934年的《大路》也被称为“无声对白配音歌唱影片”。
资料馆曾经就《野玫瑰》《小玩意》两部经典做了默片配乐的特别放映活动,反响热烈,相信仍有机会为其他默片带来“新生”。
除了导演的身份,孙瑜还以“星探”著称。
1929年,“电影皇帝”金焰(1910.04.08—1983.12.27)主演了孙瑜的第二部作品《风流剑客》,在影坛崭露头角,随后又和孙瑜合作了《野草闲花》《野玫瑰》《大路》等片,火遍大江南北。
再说与金焰同岁的阮玲玉(1910.04.26—1935.03.08),很多年轻影迷可能是通过关锦鹏导演的《阮玲玉》(1991)了解到这位英年早逝的银幕女神。阮玲玉16岁就登上了银幕,但被人称为“长于妖媚泼辣之表演”。
1930年,孙瑜请她在《故都春梦》中扮演一名妓女,同年阮玲玉又出演了《野草闲花》,以及再后来的《小玩意》等,与吴永刚导演合作的《神女》(1934)更是中国无声电影的一座高峰,这些影片将阮玲玉塑造角色细腻准确的优点充分显示出来,让她成为了一代无冕之冠的大明星。
还有两位即将迎来百年诞辰的女性不得不提。
“新中国22大影星”之一白杨(1920.04.22—1996.09.18),与赵丹(1915.06.27—1980.10.10)联袂主演的《十字街头》(1936)让她一鸣惊人,随后陆续出演了《八千里路云和月》(1947)《一江春水向东流》(1947)《祝福》(1957)等等佳作,“祥林嫂”一角绝对是深藏在一代人心中的记忆。
《十字街头》
提到张爱玲(1920.09.30—1995.09.08),很多人第一反应过来的是她的作家身份,其实她的电影成就并不逊色多少。在文华影片公司先后担任了《不了情》(1947)《太太万岁》(1947)的编剧,导演均是桑弧。
新中国成立之后,张爱玲南下香港,进入电懋,写作了十来个剧本,其中大都是都市喜剧题材:《南北一家亲》(1962)《南北喜相逢》(1964)等等,还有《小儿女》(1963)这样悲喜的生活剧,而这三部影片均由王天林(1928.09.11—2010.11.16)执导。
王天林另一个为人熟知的身份是著名导演王晶的老爸,他1968年还拍了一部《太太万岁》,但与张爱玲编剧那部关系不大,是全新的香港故事。
几个月前,美国“新好莱坞运动”的旗帜人物之一彼得·方达(1940.02.23—2019.08.16)病逝,其与丹尼斯·霍珀(1936.05.17—2010.05.29)合作的《逍遥骑士》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该片不仅戛纳掀起波澜,拿下最佳首作奖,更成为了嬉皮士文化的“圣经”。
《逍遥骑士》
在此之前,方达和霍珀一起主演了罗杰·科曼导演的《迷途》(1967),编剧正是另一位“骑士”杰克·尼科尔森。
如今,两位骑士已经远去,尼科尔森自2010年后也没有新作推出,不过美国杂志《综艺》之前爆料,派拉蒙买下了德国文艺佳作《托尼·厄德曼》的改编版权,并力邀尼科尔森出演男主角,或许可以把这部影片放入“有生之年”系列。
杰克,是你吗?
当然,说到“新好莱坞”就不得不提阿瑟·佩恩(1922.09.27—2010.09.28)执导的《雌雄大盗》(1967),邦妮和克莱德这对亡命鸳鸯反传统、追求自由的精神,很快俘获了美国年轻人的心。
《逍遥骑士》和《雌雄大盗》都在上影节的经典单元先后展映过,后者更是以4K格式珍贵呈现,这里把两部经典当作“新好莱坞”专题下的引子,来介绍两位伴随新好莱坞成长的摄影大师:维尔莫什·日格蒙德(1930.06.16—2016.01.01)和内斯托尔·阿尔门德罗斯(1930.10.30—1992.03.04)。
有趣的是,前者是匈牙利人,后者是西班牙人,都是在70年代开始与好莱坞名导展开合作。
日格蒙德其实早在60年代就混迹于美国独立电影界,1971年与罗伯特·奥特曼合作的《花村》为他敲开了好莱坞的大门,他在本片中开创了负片前闪的手法,而且此后一直坚守在电影摄影的先锋领域。
1978年,日格蒙德凭借《第三类接触》斩获奥斯卡最佳摄影奖,随后又以《猎鹿人》(1978)《黑色大丽花》(2006)等片多次提名。
《花村》
而阿尔门德罗斯先在欧洲打开了知名度,曾是侯麦和特吕弗的御用摄影师,为侯麦掌镜了“六个道德故事”中的多部作品及短片,和特吕弗的合作则从70年代一直延续到了80年代,并参与了特吕弗的遗作《情杀案中案》(1983)。
紧随日格蒙德,阿尔门德罗斯于1979年凭《天堂之日》斩获奥斯卡最佳摄影奖,此后获得提名的《克莱默夫妇》(1979)《苏菲的抉择》(1982)等片也都是影史经典了。
《天堂之日》
盘点了这么多“大部头”,接下来再简介几个影人就打住。
阿巴斯(1940.06.22—2016.07.04),戈达尔那句名言大家都知道了:“电影始于格里菲斯,止于阿巴斯。”阿巴斯逝世的那一年,中国电影资料馆就选择了《何处是我朋友的家》(1987)《樱桃的滋味》(1997)等七部影片做了一次纪念影展。
而2019年7月26号到8月15号,纽约的IFC中心举办了近乎完整的阿巴斯回顾展,不仅有2K修复的“乡村三部曲”,还展映了许多阿巴斯早期的珍稀短片,如果资料馆能够把这些作品都引介到国内,无疑是功德一件。
李小龙(1940.11.27—1973.07.20)其实是名副其实的童星,仅3个月大就在粤语片《金门女》中亮相。六十年代赴美,戏份最吃重的《青蜂侠》在美国并不红火,但在香港引发轰动。
与此同时,李小龙在许多好莱坞电影中担任动作指导,其中就包括莎朗·塔特参演的《勇破迷魂阵》(1969),他也进而与波兰斯基夫妇成为了朋友,这段历史就被著名的港片迷弟昆汀放进了他的新片《好莱坞往事》。
李小龙真正开始大显身手是在离开美国回港之后,《唐山大兄》(1971)《精武门》(1972)《猛龙过江》(1972)《龙争虎斗》(1973)纷纷创下票房纪录,也让他成为了轰动全球的巨星。
今 敏(1963.10.12—2010.08.24)是无可争议的动画鬼才,四部动画长片均是神作,达伦·阿伦诺夫斯基的《梦之安魂曲》和《黑天鹅》即明显受到了《未麻的部屋》的影响。今 敏的遗作《造梦机器》曾传闻会被继续制作完成,后来却又愕然中止,想想也是,任何人都难以接续他的独特风格。
除了为人熟知的动画导演身份,今 敏还是一名漫画家,其画作合集《作品》(OPUS)已经引进了中文版(是的,这就是明目张胆的硬广,快去幕味儿小卖部选购吧~)。
最后以一个“年轻人”收尾吧,瑞凡·菲尼克斯(1970.08.23—1993.10.31)16岁就以《伴我同行》一炮而红,19岁与导演西德尼·吕美特合作的《不设限通缉》提名了奥斯卡最佳男配角,21岁凭借《我自己的爱达荷》斩获威尼斯电影节影帝,这位90年代的詹姆斯·迪恩如同流星一般,将自己的青春年华定格在了镁光灯下。
弟弟杰昆·菲尼克斯则还在大银幕上表演,最新作品《小丑》更是在威尼斯擒获金熊,再次闪耀水城。
大家今年最想看什么,让我听听你们的呼声吧!
大卫宝儿
校验提示文案
奉旨薅毛
校验提示文案
奉旨薅毛
校验提示文案
大卫宝儿
校验提示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