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头T6X系列开箱使用体验(和与S50/小米扫地机的对比测评)
小米/石头资深股东(在米家里的智能设备超过100台),到目前为止总共给自己家里购置过2台小米扫地机器人,2台石头S50,和前几天刚买的石头T60,在小米出扫地机以前还买过Irobot的880一台(目前已经处于半闲置状态,经常拿去车库给狗达西同学扫他的窝,把车库里的狗毛扫扫掉)
购买理由:
前段时间一楼的石头S50不知道怎么回事,老是会出现定位失败,或者扫地地图重叠的情况(几个月前也出现过,问了石头客服说是激光反馈点太少了,讲人话就是家里太空了,后来不管他又好了,结果最近老是出现这个问题,很烦),怀疑可能是激光头寿命到期了(18年12月12日搞活动的时候买的),而且因为是在重度负荷的情况下还不到半年整个机器的工作噪音比刚买的时候大多了(而且这台S50是我买的第二台S50,第一台S50放到二楼去扫了),然后看到石头T60系列在6月1号接近众筹价格(2499送30片一次性的拖布),就直接在狗东买了一台。
拆箱反正就是和S50差不多的东西:
刚收到就拆了,后面352的RO机还没装,过段时间装了在写报告
T60系列相对于S50系列软硬件升级:
硬件:
多了一堆一次性的抹布(好像是10片,具体还没拆/包括两块和S50一样的可重复使用的抹布);优化了工作噪音,优化工作组间保修期延长到2年;然后主刷轮可以拆开来清洁,优化了拖地模组使得拖地的出水量有快慢两种模式(S50拖地感觉有的时候水太多了,要好久才会干),增加了更多的悬崖传感器防止跌落,还有就是一个很大的优化就是把充电底座做大了,让充电底座的线缆可以塞到充电座里,而且据说优化了回冲的成功率(信号板的范围变大)
软件:
激光扫描的地图可以自动分区,并且优化了清扫的算法逻辑,可以支持分区清扫还有一些我估计还没发现的功能
设备外观:
反正我觉得T60系列做工比我原来的S50的产品精致多了(虽然有可能是因为我那个东撞撞西撞撞,已经又脏又旧了,算了扫地机就是用来扫地的,旧就旧一些呗,又不影响使用)
使用体验:
工作噪音更低更安静:
T60相对于S50,首先有一个非常大的提升,就是在工作情况下的噪音确实大大的降低了,大家都知道石头的扫地机有安静/普通/增强/MAX,四种模式,然后吸力也依次增大。T60的工作情况下的噪音大概是比S50低一档,也就是说,T60在普通模式下的噪音和S50在安静模式下的噪音差不多或者略微高一些,然后T60的增强和S50的普通的噪音差不多,T60的MAX会比S50的增强略超。如果和小米的一代的产品相比,那么差不多是差了一个级别或者1.5个级别的噪音,简单说就是T60的增强只比小米的安静略微吵一些。然后我自己的体验就是S50的MAX情况下,噪音几乎不可接受;小米的MAX是完全不能接受,然后T60的MAX就是吵,但是还能接受的水平。
扫地机续航水平:
没有显著提升也没有惊喜,去年双12买的S50因为在重度使用环境下,电池已经有点不太给力,这里是一层的大概的清扫面积(把卫生间都用虚拟墙封起来了,因为落差太高,扫地机进了卫生间就爬不出来了)。一楼的清扫面积大概是140-150平左右(这里配图是因为厨房门被关起来了所以没扫到厨房),如果使用T60进行清扫(非第一次清扫,地图已经建立的前提下),用安静模式下扫完大概还有50-60%的电,如果用普通模式下扫完大概还有30-40%的电,如果用强力或者MAX模式则需要在清扫的时候至少补充一次电量。原来那台S50的产品在非安静模式下基本都已经需要补充充电,如果是在MAX模式下则需要冲两次电(100%用到20%,补充到80%,然后再用到20%,然后再冲到80%才能扫完),二楼那台S50清扫面积大概是70-80平方米,如果有MAX模式基本上就满电出发,扫完也就只能剩30%不到的电量水平。当然小米那个扫地机的电池已经彻底被我用坏了,我现在换了一块电池接着在用(大概MAX模式能扫个100平吧,第三方电池牛逼!)
软件界面和操作性:
T60的软件界面比S50太多了,下面有对比的图。S50基本上就是和小米差不多的一个操作界面(但是S50有地图保存功能,小米没有,S50支持手机APP虚拟墙,小米不支持),据说T60支持3张地图(但是我没找到如何切换地图?选择地图?希望懂的大佬指导一下)
还有接着在服役的老旧的一代扫地机(地图基本上没几次正常的,估计激光头有问题了)
这个是本来放在一楼的,我怀疑扫地机激光头有问题的产品,结果现在丢在另外地方好像又好了(不管了,反正JD买了延保坏了就去修)
在第一次环境测量完毕后,T60会在软件里自动对家用地图分区(主要依据是类似像门的距离),然后用户可以对已经分区好的房间进行合并或者再分割。不同的分区的房间的颜色是不一样的。分区识别还是比较准的,但是这个智障机器人把我厨房和厨房的储藏间分成两个房间(而且我怀疑他能建立的分区数量是有限的),除此之外这个手动分割分区非常难用,我试图用了10多次想把大厅分割成玄关/客厅/餐厅三个部分,但是一直都是失败的,希望有懂得用户可以指导一下到底怎么分割(我用分割线去分割的时候经常会失败,卡死,真的无语)。然后建立好分区后可以选择分区清扫(不过我还没具体研究过,可能要下次写V2篇才会接着补充内容)
清扫工作逻辑优化:
小米一代反正就是一边绘制工作环境(扫一次绘制一次所以效率很低,不知道为啥不能保存);石头S50可以保存地图,但是如果地图内某个房间过大的情况下,那么S50会按照大概4米*4米左右的方块进行清扫,因此如果房间的形状不规律(压扁或者奇怪形状)这种清扫模式效率只能说一般。然后T60优化了就是对于每一个分区的清扫模式会用更加优化的方式进行清扫,而不是用单纯的一个一个大方快的方式进行清扫。大家可以看下清扫路径里,T60是对客厅从下到上开始清扫的这样可以降低重复路线。不过被我发现一个问题(大家注意一下最上部的还是进行了重新选小区块的清扫,可能是因为我客厅太长了,超过了软件里单次清扫区块的长度,所以客厅的最上面的那小块被单独分块清扫)。这两种不同的清扫模式,确实T60相对S50会有大概10%左右的效率提升,给T60点赞!
S50/T60拖地模式:
T60我才刚拿到1天多,拖地还没测试(最近忙的要死,这个也是抽空写的)。先说说以前S50的拖地功能吧,这两台S50我买了一年多,拖地功能是最近才开始用的,以前一直觉得这个功能非常鸡肋。最近用了几次感觉还行(反正比自己跪在地上擦地好太多了),就是洗抹布比较烦(还好有4块抹布可以一次性全用完了再一起洗,现在变成6块可重复抹布美滋滋~),S50基本上不要是那种特别顽固的污渍用拖地功能拖3边都能脱干净,但是在边边角角因为无法拖到,还是会有脏东西留着。然后S50的拖地一开始可能水会比较多,我用的体验是木地板上有很明显的水渍。然后拖地组件的水箱大概30分钟需要补充一次水分,然后抹布也推荐15分钟到30分钟更换一块干净的抹布,不然会越拖越脏。
推荐使用的方式:首先用MAX或者强力模式,扫1-2次;然后再用拖地模式进行拖2-3次,基本上房间里就非常干净了(推荐用划区清扫,一个一个房间弄)
T60我看了网上的评测,据说一次性抹布效果没有可重复水洗的抹布好,但是这不是不用洗么(真香,懒癌晚期);然后水箱多了一个快慢档位,这样就不会出现拖地拖的到处都是水,估计加一次水能撑40-60分钟,这样也算是优化了使用体验。具体T60的拖地体验报告,等我用了几次以后再给大家来发(总不能云测评吧!)
还有关于耗材的使用:
小米的滤网不可水洗,我看了有点脏会用戴森去吸一下滤网;S50/T60的滤网可以水洗,但是我好像一次都没洗过(脏就戴森吸一吸,实在不行就扔了),剩下的耗材包括边刷/主刷都是按照APP的寿面报告来更换,对了T60多了一个水箱滤芯的寿命预计(100小时,如果不用拖地模式水箱滤芯寿命是不会掉的)。
总结:
T60相对于S50确实有很多不错的更新和优化(基本上都是实用好用的优化),如果2499的T60与2200的S50让我二选一我会选T60,如果大家对扫地功能没啥需求可以买一个新出的石头T4(基本上就是改善+阉割的S50的产品,没有了拖地功能,少了一些传感器,但是主要的指标基本上和S50差不多而且只要1700)
T60的开箱使用体验报告差不多就是这么多,欢迎各位大佬点评!
自己还是太懒了...这种测评报告如果勤快点的话大概还有50篇可以写,争取一周到两周持续更新一篇我对装修/宝宝养育/智能家居/汽车/心理学等乱七八糟内容的更新吧
如果大家对我的内容感兴趣也欢迎在微博上关注同名微博:大懒货,张大妈我还是看得多,评论的多,自己写内容写得少(毕竟懒,人如其名~~~~)
撸客斯
校验提示文案
黑白森林123
校验提示文案
Darcy-SYW
校验提示文案
行走1
校验提示文案
ALife4
校验提示文案
匍匐与站立
校验提示文案
乜亓
校验提示文案
乜亓
校验提示文案
匍匐与站立
校验提示文案
ALife4
校验提示文案
行走1
校验提示文案
Darcy-SYW
校验提示文案
黑白森林123
校验提示文案
撸客斯
校验提示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