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媒体大爆发,电影院如何绝地反击?

2020-01-22 15:11:14 1点赞 4收藏 0评论

流媒体大爆发,电影院如何绝地反击?

作者 | 明朝,中国传媒大学

流媒体大爆发,电影院如何绝地反击?

去年11月,上海的teamLab无界美术馆正式对公众开放。teamLab是一个由艺术家、科学家、工程师和动画师等专业人士组成的“超级技术专家团队”。

自2011年在台北村上隆的KaiKai Kiki画廊举办首个个展以来,teamLab始终通过集体创作的数字艺术装置,探索科技、艺术和自然联结的可能性。位于上海的新馆是该艺术团体在全球开设的第二家“无界”(Borderless)美术馆,也是其首家位于日本以外的个人美术馆。

流媒体大爆发,电影院如何绝地反击?

《在人们聚集的岩石上,注入水粒子的世界》(Universe of Water Particles on a Rock where People Gather),teamLab,2018,数字互动装置。

图片:Courtesy of MORI Building DIGITAL ART MUSEUM: teamLab Borderless, Odaiba, Tokyo

teamLab的作品往往起着冗长绕口、高深莫测的名字,例如《反转无分别,书写无止尽——一笔,冷光》或《人创造时空,在各种时空交汇之处孕育新的时空》。不过,它们在概念、形态和媒介的选择上却并无太大的差别——这些作品多半展出于迷宫般的实体空间,时而现身为令人眼花缭乱的运动光束,时而以硕大无边的可交互屏幕铺满所有的墙壁;又或者,绚烂多彩的线条和色块如海洋般堆积,让人怀疑眼前过于繁丽的图案是否只存在于人工的超现实中。

也许正是出于这样的原因,围绕teamLab作品的质疑声似乎从未停息:包括令人望而生畏的高昂入场门票,较之广告实则乏味有限的互动机会,重复使用的视觉母题和背景音乐,以及更重要的——

外观酷似“网红展”的数字艺术是否配得上艺术二字?换言之,如果人们来到这里只是为了拍摄照片,这些苦心经营出来的炫目场景,究竟能在何种程度上引发观者的思考?

流媒体大爆发,电影院如何绝地反击?

《呼应灯森林——一笔,冰洞》(Forest of Resonating Lamps - One Stroke, Ice Cave),teamLab,2018,互动装置。

图片:Courtesy of MORI Building DIGITAL ART MUSEUM: teamLab Borderless, Odaiba, Tokyo

至少对于普通游客来说,teamLab带来的体验仍然是新鲜的。在2016年与著名的佩斯画廊(Pace Gallery)达成合作后,teamLab借助后者位于北京、伦敦、旧金山湾区等地的艺术空间,举办了一系列世界巡回的临时性展览,迅速发展成一门价值千万美元的生意。

2018年6月,teamLab在东京开设了第一家永久性展馆——“森大厦数字艺术美术馆:teamLab无界”( MORI Building DIGITAL ART MUSEUM: teamLab Borderless),开业一年便吸引了230万游客,一举超过有着近五十年历史的梵高博物馆,成为世界上最受欢迎的单一艺术家博物馆。

在“teamLab宇宙”一片繁荣景象的背后,是最近十年来各类“沉浸式数字体验展”的突飞猛进。2012年首秀于伦敦巴比肯艺术中心(Barbican Centre)的《雨室》(Rain Room)似乎是一切的始作俑者。

这个由兰登国际(Random International)创作的大型互动装置,能为步行于过道上的观众提供“精心编排的倾盆大雨”,又无需他们担心自己的身体会被淋湿。

流媒体大爆发,电影院如何绝地反击?

《雨室》实际上是一个“暗箱”,秘密即在隐藏于房间内的3D追踪摄像头。通过监测体验者身体的实时位置,相应水管的电磁阀会自动关闭,从而营造出“因为人的存在,阻止了雨水落下”的神秘体验。

图片:Courtesy of Museum of Modern Art, New York

另一件社交网络时代的沉浸式“爆款”——草间弥生2013年展出在纽约大卫·卓纳画廊(David Zwirner)的《无限镜屋》(Infinity Mirrored Room),其概念早在1960年代就已经萌生。

只不过艺术家自己也未曾预料到,这件作品在若干年后会如此深受Instagram用户的喜爱:展出期间,每天都有2500名观众排着长队进入现场,只为得到那人均45秒钟的拍照时间。

流媒体大爆发,电影院如何绝地反击?

《无限镜屋——数百万光年外的灵魂》(Infinity Mirrored Room–The Souls of Millions of Light Years Away),Yayoi Kusama,2013,装置作品。

图片:Courtesy of David Zwirner, New York

teamLab位于东京的美术馆大获成功后,也马上着手把展馆扩张至海外——上海的新馆才刚刚开放两个月,位于澳门的“teamLab超自然空间”(teamLab SuperNature)马上又将投入营业。这一艺术团体进军纽约市的计划也一直处于筹备之中。

流媒体大爆发,电影院如何绝地反击?

从各类沉浸式展览反观电影,可以检视到一种相似的趋势。为了迎合电影观众对沉浸体验日益高涨的消费需求,一些科技公司和院线巨头结成同盟,不惜斥巨资探索升级电影“沉浸感”的技术路径。

《阿凡达》开启的“3D纪元”毕竟已经过去整整十年,多面屏的“全景电影”(panoramic cinema)正日益成为今天的“新主流”。通过打破各面墙壁之间的界限,让影像得以在不同屏幕间移动,电影似乎也变得越来越“无界”了。

流媒体大爆发,电影院如何绝地反击?

在teamLab那里,“无界”意味着馆内的艺术作品没有边界——它们会走出自己所在的区域,与其它作品产生交流。从某种意义上说,沉浸式的“全景电影”彰显着同样的艺术理念:影像不再囿于一块单一的屏幕,而是成为一种流动和开放的存在。

《黑浪——连续》(Black Waves - Continuous),teamLab,2016,数字装置。

图片:Courtesy of MORI Building DIGITAL ART MUSEUM: teamLab Borderless, Odaiba, Tokyo

去年秋天,美国第二大的院线巨头Regal就在洛杉矶的L.A. Live电影院开放了一个“沉浸式影厅”。除了一个传统的前置银幕外,在这个190座影厅的左右两侧,还铺满了许多面抗反射的LED屏幕,用于在主屏幕放映时同步展示“氛围影像”。

这项专利技术名为“沉浸电影体验”(ICE,Immersive Cinema Experience),开发者为法国的院线巨头CGR Cinémas。据不完全统计,CGR Cinémas已经给旗下680块银幕中的32块进行了这项升级,且这些“沉浸电影体验”影厅在2018年为CGR Cinémas贡献了75%的年度票房收入。

流媒体大爆发,电影院如何绝地反击?

如果在“沉浸电影体验”影厅观赏《蜘蛛侠:英雄远征》(Spider-Man: Far From Home,2019)的话,当主人公蜘蛛侠跳到高处时,两侧的LED屏幕会显示模糊的城市俯瞰影像。

流媒体大爆发,电影院如何绝地反击?

同样,当反派“神秘客”面对镜头释放绿色雾气时,LED屏幕会相应地被绿色色块填充,用以指示其魔法在纵深方向上的延伸。事实上,“沉浸电影体验”在法国西南部的拉罗谢尔市专门设有一家后期制作公司,能够为不同的影片量身定制相应的“氛围影像”。

除了两边的LED侧屏外,一套完整的“沉浸电影体验”系统还包括RGB纯激光投影机、沉浸式环绕声系统和可调节高度的躺椅。CGR Cinémas的下一步计划是同总部设在阿联酋的VOX Cinema开展合作,把业务延伸至中东和北非。

只不过,“沉浸电影体验”的扩张之路不会容易,因为许多公司都想从这个聚宝盆中分得一羹。在CGR Cinémas的竞争对手中,就包括来自韩国的CJ集团——这家公司开发的沉浸电影格式“ScreenX”,可能已经被相当多的中国观众所知晓。

与“沉浸电影体验”类似,ScreenX同样希望解决“为何电影只能在中间的一幕上观看”这个问题。如果说“沉浸电影体验”条块状的屏幕陈列多少还是让人觉得有些出戏,ScreenX则让投影将两侧墙壁完全填满,从而使得画面能够无缝延伸至影院尾部。在ScreenX的开发者看来,270度的全景影像,无疑能让观众“更加深入到电影里”。

流媒体大爆发,电影院如何绝地反击?

ScreenX提供的《勇敢者游戏2:再战巅峰》(Jumanji: The Next Level, 2019)的演示预告。一望无际的沙漠变得更加开阔了,虽然两侧的画面似乎有些变形。

ScreenX在2015年正式进入中国,并同万达院线达成了合作,至今已在14座城市拥有26个影厅,为《寻龙诀》、《神奇动物:格林德沃之罪》(Fantastic Beasts: The Crimes of Grindelwald, 2018)和《海王》(Aquaman, 2018)等多部电影提供了定制的放映格式。

2019年春天,北京国际电影节还特意展映了ScreenX版本的韩国恐怖片《昆岩池》(Gonjiam: Haunted Asylum, 2018)——超高的热度不仅让影片一票难求,更是传出了“土豪男子花两万元购票”的新闻。

除了韩国CJ集团之外,坐标比利时的Barco公司也推出了自己的沉浸电影格式——“Escape”。Escape不仅同样采用了三面屏的影院设计,还引入了Barco公司资助研发的Auro 11.1多声道环绕音响系统。

Barco Escape曾为《移动迷宫》(The Maze Runner, 2014)和《星际迷航3:超越星辰》(Star Trek Beyond, 2016)打造过版本,然而两块侧屏展示的额外素材,皆由Barco雇佣的特效公司在后期临时制作,而且前作的附加影像只能填充大约20分钟的银幕时长。

流媒体大爆发,电影院如何绝地反击?

在Barco Escape影厅观看《雪山奇迹》(6 Below, 2017)的效果图。Barco Escape同ScreenX在观感上似乎没有太大区别。

从历史语境来看,电影院敞开双臂拥抱沉浸电影技术,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上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的宽银幕革命。当时众多的宽银幕格式(较为著名者如Cinemascope、Panavision、VistaVision和Todd-AO)之所以涌现,主要是为了回应来自新兴的电视产业的竞争。如今,电影院处心积虑地制造差异化的观影体验,很大程度上是也为了夺回被流媒体平台、4K高清电视、家庭影院系统分割的观众群。不难想象,等到头戴式的VR设备最终进入每个家庭,电影院面临的竞争压力会只增不减。

不仅如此,ScreenX和Barco Escape本身就非常近似于一个加强版的宽银幕。过去如Cinerama这样的宽银幕电影,就依赖于三个固定在一起的相机进行拍摄;等到放映时,再用三台投影仪将影像缝合至一个特制的曲面屏幕上。

Barco Escape在此基础上所做的革新,不过是在一个2.39:1的传统宽银幕的基础上,又在两侧分别添置一个同样格式的宽银幕,使最终的宽高比达到惊人的7.17:1。此外,过去的曲面屏被三个按照梯字形摆放的屏幕所取代,在进一步开阔视野的同时也增加了纵深感。

沉浸电影的拥护者常常会援引纪实美学,指出照相与声音写实主义带来的更高程度的临场感。在现实生活中,人眼的水平视角要大于垂直视角,而且两只眼睛观看的水平视角能达到约200度。假如电影仅仅只能填充我们的中央视场(坐在影院中央约为45度),不仅大量的边缘视觉被无故浪费,现实的完整性和丰富性也难免在这一过程中被稀释和压缩。

按照巴赞的观点,电影照相性的本质预设了其技术完善和艺术发展的方向——也即再现出一个完整的、充分的、在各方面无限趋近外部世界的幻觉空间。事实上,巴赞本人就支持宽银幕给电影带来的种种变化,并视之为比景深镜头更加有效的破坏蒙太奇本质论的实践手段。

这就不难解释,除了建立在三块银幕基础上的、以“视觉”为导向的全景电影外,也不乏如杜比全景声(Dolby Atmos)这样在声音上做文章、能够精确每滴雨滴在电影院下落位置的“听觉”革命。自古希腊以来就有“五感”说,所以电影也不能满足于甘当一门视听艺术。因而,我们也有了“Smell-O-Vision”这样的“嗅觉电影”,或者“4DX”这样能够喷雾、刮风的“触觉电影”。

流媒体大爆发,电影院如何绝地反击?

可是,我们不禁要问,同3D电影一样,这种人的知觉的延伸在多大程度上根植于一种装饰性的冲动?在很多时候,以teamLab为代表的沉浸式展览,为我们提供的就是一种纯形式的审美经验。

艺术家兼策展人会不厌其烦地向我们讲述饱含东方禅意的感人故事(例如每一片落下的“昙花”都只存在于刹那间的“因缘”),却无法改变绝大多数观众只关注表象这一事实。

流媒体大爆发,电影院如何绝地反击?

《花与人的森林:迷失、沉浸与重生》(Forest of Flowers and People: Lost, Immersed and Reborn),teamLab,2018,互动数字装置。

图片:Courtesy of MORI Building DIGITAL ART MUSEUM: teamLab Borderless, Odaiba, Tokyo

就像那些不断流动的线条、变换颜色的光柱和铺满整个房间的吊灯,teamLab的作品在很多时候指向的只不过是一种剧场性——一种刻意经营的视觉高潮。作为观众的我们,尽管也被期望和鼓励去进行思考,却很难不去以肤浅的眼光对待面前的景象。

3D电影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也热衷于营造朝观众扔东西的“弹出效果”。由此反观各式各样的沉浸电影,它们向我们展示的“氛围影像”,在很多时候也只不过是一些缺乏实际意义的冗余信息。

不仅在一些时候——例如在《鬼修女》(The Nun, 2018)这样后期转制成ScreenX格式的影片中,两块侧屏所包含的影像只能填充不到30分钟的时长,面对一些相对而言缺乏景观的文戏和室内戏,两侧的屏幕通常只能保持黑暗。

流媒体大爆发,电影院如何绝地反击?

Barco Escape版《24小时:末路重生》(24 Hours to Live, 2017)的官方预告片。在这段2分钟长的宣传片中,中间的主屏幕持续展示各种内景,两边的侧屏却只能对此视而不见。

当两边的侧幕发挥作用时,也只不过是服务于视觉奇观的放大,营造出一种以奇观的形式加以呈现的奇观。

流媒体大爆发,电影院如何绝地反击?

以一倍的炸药,炸出三倍的爆炸效果,或许还挺合迈克尔·贝的口味。

然而,每一种艺术形式都有其媒介特定性。电影把三维世界扁平化,用景框截取现实的碎片,甚至把我们除视听觉以外的感觉通通剔除,最后呈现给我们的是一个充满缺陷的世界。

可是,也正因为这些显而易见的“缺陷”,影像世界才得以超越对现象世界的简单复制,电影也才能够发展出一套独特的视听语言,进而成长为一门备受敬仰的艺术形式。

假如有朝一日电影能够呈现360度的立体图像,模拟人耳干脆都听不到的声音频率,甚至同时还能带给欣赏者触觉、嗅觉和味觉上的愉悦,电影是否还是电影呢?

流媒体大爆发,电影院如何绝地反击?

《星际迷航》(Star Trek)系列中的“全息甲板”(Holodeck)。基于一种虚构的全息投影技术,该设备允许使用者根据自身需求模拟出任何仿真环境,而且它们如同现实世界一样充实、完满。

沉浸电影似乎也为院线提供了一个合理的溢价理由。对影厅进行改造本身就需要一笔不小的费用(给一间影厅配备Barco Escape或ScreenX的成本大概介于10到20万美元之间),观众也乐意为更好的观影体验付出钞票。2019年的北京国际电影节上,ScreenX格式的《昆岩池》就比其它午夜场的影片贵出大约30%。只不过,鉴于Barco在2018年关闭了其沉浸电影业务,押宝“未来电影”的风险仍然是不容忽视的。

不过,我们也不能否认沉浸电影推动电影语言革新的可能性。毕竟,除了在后期制作中加入所谓的“环境影像”,ScreenX也支持直接启用三台专门的摄影机进行电影拍摄。

流媒体大爆发,电影院如何绝地反击?

拍摄一部ScreenX电影不仅在技术上十分复杂,还对剧组的日常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毕竟被摄对象的两个侧面都是不能站人的。以ScreenX格式拍摄了《X》(The X, 2013)的韩国导演金知云(Kim Jee-woon)就把自己的创作形容为一次“地狱和噩梦般的体验”。

倘若调度得当,一部ScreenX影片(在理论上)能够同时呈现演员的身体特写和所处的周围环境。虽然这只是宽银幕美学的进一步拓展,却没有人能否认它重新定义电影语言的潜力。

流媒体大爆发,电影院如何绝地反击?

在ScreenX版《海王》的这一镜头里,我们既能清晰地看到两个演员的手部,也能看到左边演员的身体。足够大的银幕空间甚至使得同时容纳三个特写镜头成为可能。

流媒体大爆发,电影院如何绝地反击?

通过后期制作得到的附加素材,往往则有着滥竽充数的嫌疑。仔细审视这个镜头会发现,女主人公湄拉的身体虽然横跨两块屏幕,其上半身和下半身根本就衔接不上。

沉浸电影的另一个可挖掘点,在于通过共时性地展示多个镜头,来扩大影片的信息量。画面内部的分屏通常自带很强的间离属性,在不同屏幕上呈现不同的镜头,则有可能会显著改善这一问题。

流媒体大爆发,电影院如何绝地反击?

在Barco Escape版《24小时:末路重生》(24 Hours to Live, 2017)的这个镜头中,观众得以同时从三个不同的视角来审视这个空间,一种崭新的“多视点电影”似乎成为了可能。

或许,我更倾向于从另一个角度来理解沉浸电影兴起的逻辑:就像任何景观都必然暗含着专注的观众,媒介本身就内嵌了争夺目光的源动力。

油画通过透视法塑造了一个理想的主体,经由一个焦点便可以管窥全部世界;早期电影对这一视觉原理加以沿用,直到景深镜头开始要求观众不断调整焦点;宽银幕则进一步扩大了画面侵占观者注意力的水平范围,所谓“270度覆盖”的全景电影也只不过是这个过程的进一步深化——

当然也只是在VR以360度之势完全统治我们的视域之前。在一个终极的观看社会,全景监狱是内在于每个人的。

流媒体大爆发,电影院如何绝地反击?

展开 收起

Insta360 影石 X3 运动相机 黑色

Insta360 影石 X3 运动相机 黑色

2448元起

Nikon 尼康 Z8 全画幅 微单相机 黑色 单机身

Nikon 尼康 Z8 全画幅 微单相机 黑色 单机身

25019元起

SONY 索尼 ZV-E10 APS-C画幅 微单相机

SONY 索尼 ZV-E10 APS-C画幅 微单相机

3999元起

Insta360 影石 Ace Pro 运动相机

Insta360 影石 Ace Pro 运动相机

2590.51元起

FUJIFILM 富士 X100VI APS画幅 数码相机(23mm、F2)

FUJIFILM 富士 X100VI APS画幅 数码相机(23mm、F2)

11390元起

Nikon 尼康 Z30 半画幅微单相机 16-50mm 套机

Nikon 尼康 Z30 半画幅微单相机 16-50mm 套机

4635.05元起

TAMRON 腾龙 A071 28-200mm F2.8 Di III RXD 远摄变焦镜头 索尼E卡口 67mm

TAMRON 腾龙 A071 28-200mm F2.8 Di III RXD 远摄变焦镜头 索尼E卡口 67mm

4234元起

Insta360 影石 GO 3 拇指运动相机 64GB 星耀黑

Insta360 影石 GO 3 拇指运动相机 64GB 星耀黑

1898元起

TAMRON 腾龙 B070 17-70mm F2.8 Di III-A VC RXD 标准变焦镜头 索尼E卡口 67mm

TAMRON 腾龙 B070 17-70mm F2.8 Di III-A VC RXD 标准变焦镜头 索尼E卡口 67mm

4141.05元起

SONY 索尼 SEL50F14GM FE 50mm F1.4 GM 全画幅大光圈定焦G大师镜头

SONY 索尼 SEL50F14GM FE 50mm F1.4 GM 全画幅大光圈定焦G大师镜头

8549.05元起

DJI 大疆 Osmo Action 4 运动相机

DJI 大疆 Osmo Action 4 运动相机

1599元起

Panasonic 松下 LUMIX S5K 全画幅 微单相机 黑色 Lumix S 20-60mm F3.5 变焦镜头+50mm F1.8 定焦镜头 双头套机

Panasonic 松下 LUMIX S5K 全画幅 微单相机 黑色 Lumix S 20-60mm F3.5 变焦镜头+50mm F1.8 定焦镜头 双头套机

11198元起

SIGMA 适马 Contemporary 28-70mm F2.8 DG DN 标准变焦镜头 索尼E卡口 67mm

SIGMA 适马 Contemporary 28-70mm F2.8 DG DN 标准变焦镜头 索尼E卡口 67mm

4699元起

GoPro HERO10 Black 运动相机

GoPro HERO10 Black 运动相机

1595元起

SONY 索尼 SEL2070G 20-70mm F4 全画幅超广角标准变焦G镜头 索尼FE卡口 72mm

SONY 索尼 SEL2070G 20-70mm F4 全画幅超广角标准变焦G镜头 索尼FE卡口 72mm

6677.55元起

DJI 大疆 OSMO MOBILE SE 手机云台(磁吸)

DJI 大疆 OSMO MOBILE SE 手机云台(磁吸)

499元起
0评论

当前文章无评论,是时候发表评论了
提示信息

取消
确认
评论举报

相关好价推荐
查看更多好价

相关文章推荐

更多精彩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4
扫一下,分享更方便,购买更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