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这妖怪,实在不讲武德
创作立场声明:电影评论
好久没评论恐怖片,今天就来说说。恐怖电影《来玩》,可以一看,但整体有些可惜。本来这种冷门小片没必要单独开贴,不过作为一个新导演的作品,里面有一些不吐不快的地方,还是要简单说下(有剧透)。
电影改编自导演雅各布·蔡斯之前的短片《拉瑞》,这部《来玩》由导演本人亲自拓展为长片。原短片概念优秀,低头+社恐族的恐怖具象体,但变成长片之后故事逻辑有严重问题!
前半段非常不错,类似《关灯后》与《鬼娃回魂》的结合体,自闭症孤独的孩子的世界,想要与别人交朋友,但小伙伴们都视他为怪胎,没人搭理他,父母也忙于工作无暇顾及他。这时候他手机里有了回应,出现了一个未知的伙伴,躲在在黑暗中吓人。
假如这样发展下去,电影就会变成怪物版的《鬼书》,或者自闭男孩版的《妈妈》(胖陀螺监制的鬼片,又名《母侵》),去表现一个孤独男孩的故事。
但中段加入成年人戏份后就乱套了。
按之前透露的信息,拉瑞本身就是男孩孤僻的化身,这个怪物来到人间的契机是“缺少朋友”,与孤独男孩相辅相成。但中段加入了“屏幕文明造就的妖怪”,人人低头看手机专注冲着屏幕,导致拉瑞这种怪物会从屏幕来到人间,依靠电流活动,以“孤独”作为借口,把你抓回去,堪称反向贞子,让人想起了阿根廷恐怖片《诡怪疑云》里从黑暗裂缝来到人间的视差怪物。
但这个设定引入之后,拉瑞就由限定受众变成了群体受众,随后就开始胡来了。
你到底要谁做朋友,要孩子还是要家长?还是是个人就行?根本没有重点,中段拉瑞电流怪物这个设定导致故事至此完全乱了,前半段对“要与孩子交朋友”的设定也被推翻!
尤其是老妈一本正经跟人描述怪物的时候,这种桥段简直愚蠢之极。因为这本应是孩子们的工作,孩子说什么大人都不信,成年世界对孩子的不信任造成的疏离感,使得恐惧之物乘虚而入,这才对!当年恐怖片《鬼娃回魂》、哈里森福特的《小证人》、乃至近几年的《小丑回魂》里就这样的桥段就完成的非常不错。
结果《来玩》里让成年人也跟孩子一样,所以电影就陷入一个“我说有妖怪所有人不信,我妈说有妖怪所有人也不信,我爸说有妖怪。。。”。这样一个自说自话的烂梗之中。所以这样的剧情走向,前半段占有很大比重的自闭症孩子戏份到了后期一点功能性都没有了,而且导演估计把他小伙伴给忘了。。。
该片由斯皮尔伯格的“安培林”出品,斯大爷这个公司印记很鲜明,难得拍一部恐怖片,也决定了这部恐怖电影走主流pop+家庭温情路线。结尾又变成《鬼妈妈》了。(没变成ET外星人就不错了)
由于前半段视角是孩子,家长各种不相信孩子,导致老妈老爸大部分时间表现跟个脑残一样,很败人品,所以最后老妈母爱爆棚的设定也没啥说服力,结尾亲情段落也没什么呼应之处。
这部电影,充分显示了只拍过短片或者小视频的导演,首次拍长片的掣肘——啥都想说但啥都讲不明白。
电影前、中、后,差不多是三部电影的视角:鬼朋友、电流怪物、鬼妈妈,任何一处延展开都可以是一部长片,但非要将其放在同一部电影里,整个就是满拧。
好在电影吓人场面有点创意,导演雅各布·蔡斯充分发挥了自己对小格局和桥段场面的驾驭能力,尤其是电影几处吓人场面:语音对话、面部识别、测距仪、橡胶黏手,这些日常桥段终于派上用场了!
手机相机的“面部识别”功能,在黑暗中突然识别出来一张“脸” ,并不是本片的首次运用,之前在伪记录恐怖片《地狱之门》里出现过,但本片是将这个桥段用的最好的一次,小男孩在黑暗的卧室中识别“脸”的情节,是全片最好看的地方,同理测距仪、橡胶黏手这些,都是我们常见的功能道具,稍微转化一下,就能变成“鉴鬼道具”。
男孩卧室、收费亭几场戏都很不错,但终究还是小范围的出彩,在长片环节中,再次暴露了短片导演对宏观驾驭度一般的地方,很多吓人场面与整体脱节,尤其是怪物现身之后,基本就变成了动作片,恐怖感完全没有,这不是本片的锅,而是当代恐怖片的通病。
所以,这片最好看的就是前半段,当然电影整体也是很可惜的,前、中、后三部分单独拿出来都可以看,但合起来就不对了。不过这个导演雅各布·蔡斯还是很有潜力,片中的一些恐怖桥段真噱头。
iamnio
校验提示文案
iamnio
校验提示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