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儿科学博士王静教授:中医是怎么看“体重不达标”的?
在中医的理论体系中,体重不达标往往与个体的脾肾功能密切相关。肾被视为先天之本,而脾则是后天之根。这意味着体重不仅与遗传因素有关,还与脾胃的健康状态紧密相连。脾主四肢肌肉,若脾胃功能不佳,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将受到影响,导致营养物质无法有效转化为气血津液,进而影响身体的能量供应和代谢过程。
中医治体重不达标强调的是“一人一方、辨证施治”。中医辨证施治是指中医师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收集病者的症状、体征等信息,综合分析后确定病证的类型,然后根据这个类型制定个性化的诊疗方案。这种诊疗方法充分考虑了个体差异,认为即使是相同的症状,其背后的病因和病机也可能截然不同,因此诊疗时必须因人而异。
对于体重不达标的个体,中医会根据其具体的体质、症状和生活习惯,采用中药、针灸等多种手段进行综合调理。例如,对于脾胃虚弱导致的体重不达标,中医可能会采用健脾益胃、调理气血的方药,并建议调整饮食习惯,避免食用生冷、油腻、辛辣等刺激性食物,以促进脾胃功能的恢复。
此外,中医还强调情志因素对体重的影响,认为情绪不稳定、压力过大等因素可能导致肝气郁结,进而影响脾胃的运化功能。因此,中医在治体重不达标时,也会注重心理疏导,帮助病者保持心情愉悦,以促进身体的康复。
总之,中医治体重不达标注重个体化、综合化的诊疗方案,旨在通过调理身体内部环境,恢复脾胃功能,从而达到增重和改善体质的目的。
【专家简介】
王静,女,儿科,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副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小儿呼吸,脾胃和精神系统疾病,擅长中医药治小儿生长发育缓慢、身高、体重不达标、积食、内热、过敏性鼻炎、腺样体肥大、扁桃体肥大、急慢性咳嗽、挑食、厌食、腹痛、腹泻、脾胃虚弱等儿童健康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