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地区率先全面放开生育限制?国家卫健委回应了
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官网2月18日消息,该委根据工作职能,已就全国人大代表《关于解决东北地区人口减少问题的建议》作出答复。
资料图
国家卫健委指出,代表在建议中提出“建议国家率先在东北地区全面放开人口生育限制”对我委工作很有参考价值。我委认为,东北地区可以立足本地实际进行探索,组织专家进行研究,深入研判全面放开生育限制对当地经济增长、社会和谐稳定、资源环境战略、基本公共服务等方面的影响;做好政策调整后人口变动测算;研究实施全面放开生育政策需要配套出台的文件;评估政策变动的社会风险等等。
关于“全面放开东北地区生育政策限制”,答复称,东北地区人口总量减少,折射出的是区域经济体制、产业结构、社会政策等综合性、系统性问题。
比如,随着资源枯竭和国家产业升级转型,大批年轻劳动力无法在本地找到满意的工作,只能流向经济更好、工资更高的地区。东北边境地区的生育政策相对宽松(如黑龙江省规定夫妻双方均为边境地区居民的可生育三个孩子),但生育意愿不高。
究其原因,经济社会因素已成为影响生育的重要因素,特别是经济负担、婴幼儿照护和女性职业发展等方面,群众反映尤为突出,生育政策对生育行为的影响大为减弱。
答复称,提高生育水平,关键是要顺应群众期待、聚焦群众期盼,在公共服务方面补短板、强弱项、提质量,切实解决家庭生育养育子女的后顾之忧,提高群众的生育积极性。
在此基础上,提出东北地区实施全面生育政策的试点方案。
最后,国家卫健委表示,我委将继续加强区域人口发展战略研究,指导各地结合实际,积极构建支持家庭生育的制度体系,进一步激发生育潜能,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来源:澎湃新闻

你真的是管的太细了,小孩到了一定年龄就可以吃了
可我只担心钱花不完。只要不赌毒,我觉得死前肯定有剩余。
坐标官方口中的准2线
不说大富大贵,但是也是衣食无忧,有车有房。
一胎还好说,没什么大感觉,然后脑子抽了响应了号召,加上想给老大找个玩伴,就计划了二胎。
好嘛,生活质量现在可以说是直线下降。我去年晚上只有一次出去吃的,其余都是在家里,娱乐更别提了,三条裤子一年没打气了,甚至于晚上连玩游戏的时间都没有。老大的作业要督促,还得陪老二玩,等都完事了就接近10点,这时候就得睡觉了,第二天还得准备孩子的早饭送他上学,周而复始。
幸亏,幸亏现在4个老人身体还没啥大问题,但是一想着早晚会有需要照料的那一天,就堵得慌,感觉日子没有盼头一样
正在经历ying
人生嘛活的就是心态 心态不好 什么环境都觉得不好
28万够用了吧 你是准备整航天飞机么
东北人怕冷,所以需要温暖的三亚
未来的趋势是机械化,电子厂也会淘汰工人,看富士康
我跟马云评论几百亿资产
不攀比绝对够用了
996是压榨劳动力,并不是提高劳动力。本身一个部门可以3个人,现在两个人996,不用第三个了。就这么简单。不用说大道理都是扯
全民都花钱就等于全民都没花钱。所以没用的。。。
囧吃不起了,,,有点过分了吧,,,
没办法,成本均摊,最终还是需要人兜底。
还不容置疑!孩子就是养老保障?你就这么自信你的孩子未来一辈子衣食无忧?就算你教育有方孩子出色,可所有的孩子都能跟你家孩子一样成功,你觉得可能吗?绝大多数人都是底层塔基,未来的社会阶层金字塔越来越细,中间阶层都少。至于杞人忧天,我真的担心我退休了领不到退休金,所以我是大力支持你在内的年轻人多生孩子的!真的,你们生的越多我越开心越放心越省心!向你们这些多生孩子的家庭致以崇高的敬意!这不是反讽,是真心话。现实中我都是劝别人多生的,只有在网络上偶尔说说真话。如果冒犯了你,那么很抱歉。
我们这是农村,农村政策第一胎女儿,如果爸爸那辈只有爸爸一个男的,就可以要二胎,如果有叔叔伯伯第一胎女儿也不能生二胎
从有了孩子,我基本衰老了十五岁。。。不敢消费,虽然我年收入过20万。养个孩子一年十万不敢出去吃,怕小孩肠胃受不了,几乎全部我自己做,一群人逼我生,生之前说帮我弄,生了后全踏马不见了
我觉得还是单身好,是游戏不好玩,梦想不够美还是刷手机不爽了?
越生越穷,越穷越生…
陪护全天三百
东北收入略低,一般家庭承受不起。老人长期请护工很多家都是子女分摊的,压力会小很多。
呃 严重同意各位的观点
做为一个80后唉!
一荤两素想多了,东北只有一个菜,加米饭另算钱
国家应该奖励生小孩的,比如送房子🏠
那些专家可不怕,动动嘴啥都有了
经济条件好的不愿意生,经济条件稍差的,生了也养不起
经济压力大,带娃压力也大。中间阶层双职工,都是老人帮忙。娃娃成长不能缺席,工作压力也大,自己时间空间已经被极度压缩。再来一个娃直接拉成负资产阶级。生了就要给他尽可能的创造条件,累。
这么搞怕是结婚率又下降一大截
只要承诺出生到大学全程国家抚养+发放巨额补贴,不愁没人生。参考德国
有些非洲裔家庭生一群,靠补贴就可以过的比工薪家庭还滋润。
你试试在广东开放?
端不平这碗水的恰恰是东北人自己,投资不过山海关不记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