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奥斯卡海报的7位艺术家,抛开奥斯卡光环,还有什么大招?
尽管去年一年全球电影市场举步维艰,我们对即将到来的第 93 届奥斯卡颁奖典礼仍抱有期待。最终花落谁家要等到 4 月才能揭晓,而 3 月 12 日公布的 7 张艺术海报已经提前炒热了电影圈。
最近有不少新闻分享了这些海报和它们的创作者,但抛开奥斯卡光环,7 位艺术家在之前就有不少值得分享的作品,今天我们一次打包奉上,360 度看看被奥斯卡看好的新生艺术家们。
今年的奥斯卡邀请 Temi Coker 这位黑人艺术家,并放在第一位介绍,绝非巧合,他的这幅作品就传递了自己对于黑人身份的认同。Temi Coker 把奥斯卡小金人直接变成了小黑人,希望能向所有讲好黑人故事的演员、编剧、导演致敬。
擅长色彩运用的他将整个视觉创作到极致,小金人变成小黑人也同样引人瞩目,他认为在电影中看到表现出彩的黑人同胞时,就是这样一种视觉感受。
Temi Coker 是一位尼日利亚裔的美国视觉艺术家,小时候在非洲生活的经历给他现在的创作带来了深刻的影响,欢快的舞曲,明朗的天气,让热情也流进他的视觉作品中。
他作品里的模特几乎都是黑人,与各种大胆的撞色组合在一起,极具感染力。在平时观看电影时,Temi Coker 会观察电影里的色彩如何讲好故事、构图如何传递情绪,这些都成为他的创作养分。
除了色彩,拼贴式的创作手法和各种符号也是 Temi Coker 作品的特别之处。出镜的模特几乎都只有头部是真实的,各种符号、色彩、形状组成了他们的服装、配饰,甚至五官、表情。
他的每一张作品都充满了潮流感,个人特色鲜明。目前 Temi Coker 在 ins 上已经拥有了 10 万粉丝,相信这次为奥斯卡设计海报还会给他吸引来不少新的目光。
Magnus Voll Mathiassen
在创作这些艺术海报前,奥斯卡向 7 位艺术家提出了一个问题——“电影对你有什么意义?”,他们的海报作品即是回答。
Magnus Voll Mathiassen 认为电影和影迷彼此关联,“这个由你、我和电影业组成的生态系统——一个错综复杂的事物——在各个层面上都相互联系着……它是一个神奇的有机体,流淌着魔法。”
Magnus Voll Mathiassen 以人物肖像的方式截取了小金人的一部分进行创作,他用大胆的色彩勾勒出外形,仿佛有五光十色的液态魔法正在流淌。
▸挪威国家图书馆出版的系列丛书封面插图
Magnus Voll Mathiassen 是来自挪威的平面设计师和插画师,早在 2009 年,他就成立了自己的同名工作室,为来自世界各地的知名品牌微软、丝芙兰等进行创作,如今这个名单上又多了奥斯卡。
人物肖像是 Magnus Voll Mathiassen 创作得最多的作品种类,他通常用大量彩色线条和色块组成人物,用色极其大胆。他的创作手法很抽象,但每次呈现的人物肖像却又非常写实,特征明显。
▸Justin Bieber
▸Emma Watson 和 Beyonce Knowles
▸瑞典歌手 Robyn
▸Cardi B
Magnus Voll Mathiassen 的肖像作品里,也有不少大家熟悉的名人,他们在 Magnus Voll Mathiassen 手中呈现出超越真实的力量。
还有一些则是杂志插画,Magnus Voll Mathiassen 常为《纽约时报》《洛杉矶时报》等媒体创作。
Karan Singh
疫情隔离期间出现的团结精神对 Karan Singh 创作小金人产生了一定影响,他说:“虽然今年对我们来说都是艰难的一年,但电影帮助我们放松、分散注意力、给予慰藉和鼓舞人心。”
他用各种形状和颜色包裹着小金人,以此体现电影人的多样性。
一周前,Karan Singh 还在 ins 上分享了他为奥斯卡设计的第二件艺术作品,创造出如同万花筒一样的幻境,动效十分流畅,色彩的选择活泼跳跃但不冲撞。
在两件作品里,Karan Singh 都结合了欧普艺术和中世纪平面设计风格,带来一种复古又后现代的晕眩感,十分催眠,但让人乐在其中。
▸Karan Singh 的自画像
Karan Singh 是来自澳大利亚的艺术家,他有世界多个国家的生活经历,他的创作手法在雕塑、版画、视频、动画和服装中都运用得如鱼得水。
许多国际品牌都曾邀请 Karan Singh 进行创作,Adobe、路易威登、SKII、Apple 这些品牌在他手中变得复古又炫彩。
点进 Karan Singh 的个人网站,就好像进入一个 24 小时开放的游乐场,永远在循环,永远新鲜有趣。
在 Michelle Robinson 的想象中,奥斯卡会在一个华丽的剧院里举行,让人回想起好莱坞的黄金时代,围绕着小金人的彩色线条和背后扇形的装饰都是为了唤起这种记忆。
“在高耸的天鹅绒窗帘后面,在精心装饰的墙壁和天花板下面,好奇的人们开始爱上电影”,这是 20 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电影剧院,也是 Michelle Robinson 的创作灵感。
和奥斯卡小金人一样,Michelle Robinson 也很爱使用金箔,金色的线条、色块常常出现在她的作品中。事实上,为奥斯卡创作的这幅作品就充满了 Michelle Robinson 典型的风格。
Michelle Robinson 有着非洲和韩国的双重血统,她自学成才,但作品风格非常突出,她对色彩、图案和女性形体的探索都异想天开。在 Michelle Robinson 的作品里,你可以和她就自我赋权、身份、群体、性、自由和人类状况进行自由且深入的对话。
对于瑞典插画家 Petra Ericksson 来说,电影是一种逃避、一种灵感和一种理解自己与世界的工具。
在这幅作品里,她通过色彩、曲线创造出被另一个世界包围的感觉,从现实世界逃到这个可以放松、畅想的电影世界。
Petra Ericksson 喜爱用亮丽的色彩,打造强烈的构成感。她也创造了大量的人物肖像,她笔下的人物情绪刻画得更为鲜明。
在其他插画作品里,Petra Ericksson 仍试图建立一个另外的世界——它让你想象出一种气味、一些风景或一首歌,让情感翻涌,卷起一些被遗忘的回忆。
7 幅艺术海报里,墨西哥纺织艺术家 Victoria Villasana 的这幅在质感上是最特别的。在她看来,“电影搭建了沟通的桥梁,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人类之间的联系”,她便用五彩的纱线编织故事,表达人类精神的弹性和创造力。
Victoria Villasana 选用了五大炼金色:黑、蓝、红、黄、白,搭配传统的纺织元素,她希望能呈现一种不寻常的未来主义视觉。
Victoria Villasana 最开始在照片上制作刺绣拼贴是始于爱好,她本身就在时装行业工作,对这种材质很熟悉,照片里常出现的几何形状与多重色彩都是她讲故事的素材。
历史、文化以及人类在后数字世界中的弱关系都是 Victoria Villasana 非常感兴趣的,这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她的世界观和艺术理念。
Victoria Villasana 不会为了追求完美而藏好线头,多余的彩线都被留在画面中成为创作的一部分,这种不完美反而呈现出维纳斯似的美感,作品具有了超现实主义的力量。
Shawna X 认为电影既是灵感来源,也是避难所。她说有时候重温一部喜欢的电影仅仅是为了唤醒感知力,在这个快节奏的世界里,人很容易变得麻木。
她的这幅作品里,巨大的眼睛在小金人身后凝视着我们,这种视觉语言是直接的,“我们看电影,电影也看着我们”,富有张力的色彩则包揽了看电影时复杂的心情。
Shawna X 是这次唯一的华裔,一个天马行空的独立艺术家。她的平面作品和装置艺术都呈现出惊人的想象力,色彩夸张,活力溢于言表,因此也受到《纽约客》《纽约时报》、谷歌等品牌的喜爱。
Shawna X 作品里的很多女性视角是非常独特的,她用艺术的手法呈现母性的伟大以及自己对女性身份的认同和自信,静止的画面也传递出惊人的力量。
本文经日本设计小站授权,原标题《艺术 | 创作奥斯卡海报的7位艺术家,抛开奥斯卡光环,还有什么大招?》作者: 日站君,未经允许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