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亮剑 千元内无对手 泰捷JEET air plus真无线蓝牙耳机体验
今年是真无线蓝牙耳机发展最为迅猛的一年,新品是一款接一款,有种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感觉,最近笔者体验了几款真无线蓝牙耳机,比较下来觉得还是泰捷新推出的真无线蓝牙耳机air plus音质最为出色,如果盲听还以为是国际大牌千元级耳机。
说到泰捷相信一直玩智能盒子和智能电视的朋友并不陌生,“泰捷视频”app是盒子和智能电视必有的音视频软件,如今泰捷将其15余年积累的音视频技术带到了耳机领域,相继推出了JEET w1、w1s 、C1、X、 AIR 系列无线蓝牙耳机,air plus是泰捷最新推出的真无线蓝牙耳机。它的包装表面有布纹的手感,包装整体为黑色并衬以金色品牌LOGO以及蓝牙标志和高通APTX音频格式处处都彰显出这款耳机的低调、沉稳与追求高品质音乐的初心。
在配件方面air plus真无线蓝牙耳机有充电仓、一大一小两副耳帽、Type-c充电线、说明书、合格证。打开电池仓取出耳机,感觉这款耳机不但小巧,重量还轻,据官方介绍单耳仅有5.9g,再加上耳帽采用航空级高活性纳米硅胶+减震缓冲工艺,即使长时间佩戴都没有压迫感,比较舒适,特别适合运动佩戴和商务出行。
air plus的电池仓虽然和大多数真无线耳机一样采用翻盖式拿取耳机,但电量指示灯放在了电池盒里面,有效地减少了光污染,而且耳机与前端蓝牙设备配对上只需长按2秒充电仓背面按钮即可,如果要恢复出厂长按此按钮10秒即可,这样不但方便还能避免长按耳机对耳洞的挤压。
充电仓内置价格更贵、续航寿命更长的400mAh钢壳锂电池,充电接口采用旗舰手机才有的Type-c快充技术:充电15分钟,可用3.5小时,在满电情况下可为air plus耳机充电三次左右,耳机总续航约32小时,单次续航可达8小时,即使一天重度使用4小时,一周七天都无需充电,省却了频繁充电的麻烦。
在外观上air plus整体为纯黑,表面为镜面材质,并有CNC切割带来的硬朗气质,耳机上没有物理按键,而采用触控操作,可实现播放、暂停、接听电话。结束呼叫的功能,特别是连续敲击两次左耳控制面板还能激活语音控制功能,这样能方便的切换歌曲和开启导航等功能,户外骑行再也不怕迷路了。
为了使air plus与蓝牙前端设备连接更稳定,最大程度的减少延迟,这款耳机采用了蓝牙5.0方案与高通QCC3020芯片加远距离射频技术,还有LDS镭射激光雕刻天线技术,并历时200余天的研发才得以和我们见面,实测直线连接距离超过30米。
耳帽是直接与皮肤接触的产品,佩戴舒适显得尤为重要,泰捷air plus耳帽为一体设计,耳机直接与耳朵接触部分整个被耳帽所包围,还经过200多位之前对泰捷其它款耳机耳帽提出过意见的朋友的共同测试和体验,经过3次修模,18个细节调整,并最终成型 ,材质上采用婴用品级的高活性纳米硅胶耳塞+减震缓冲工艺,佩戴中感觉非常柔软且富有弹性,戴久也无压迫感,在运动中佩戴也不会掉落。
有了适合的佩戴体验与超强续航和不错的连接稳定性,衡量一款耳机最重要的标准便是音质表现了,在提升音质方面泰捷air plus在硬件上可谓是下足了功夫,采用了e-audio品牌的全频HiFi动铁单元加千元级耳机才采用的SR密封圈工艺与高通QCC3020芯片,支持APTX,AAC 传输格式,使好音乐有了强有力的硬件支撑。
从硬件上看air plus已具备千元级耳机的品质,不过个人认为耳机后期调校对音质提升更重要,它决定着一款耳机的音效风格,这款耳机经过二十位国际声学工程师上百万次调音,整体上给我的感受就是解析力强,细节还原真实,也能听出更多的细节,三频非常均衡,低音不轰头,声音圆润干净,特别适合听流行和人声。这里推荐几首音乐,比如刀郎的“西海情歌”“爱是你我”,孙露的“车站”“离别的秋天”,张伟伽的“别再说”个人觉得air plus解析的非常到位,越听越有味。当然如果你有特别的音质需求,还可通过手机端的JEET play进行调校。
蓝牙耳机更多时候是搭配手机一起使用,除了听音乐同时还要兼顾到通话,泰捷air plus采用4000元以上手机才使用的MEMS楼氏麦克风并搭配CVC降噪技术,通话中声音清晰、延迟小,还能有效避免环境嗓音干扰。
经过一段时间的体验,总得来说我是非常喜欢,纯黑色的外观简直是百搭,不管是帅哥美女都适合,搭配电池仓使用总续航可达32小时,即使远行也无需担心没电的尴尬,e-audio品牌的全频HiFi动铁单元加SR密封圈工艺与高通QCC3020芯片使音质能比肩千元级耳机,MEMS楼氏麦克风的使用通话清晰无杂音,并且左右耳都支持单耳通话很方便,它佩戴舒适不易掉落,还支持IPX5级防水与纳米涂层深度防水技术,能防一般的淋雨、雾水喷溅、汗水侵蚀,适合多场景使用。如果大家对真无线耳机有兴趣,欢迎大家留言讨论。
![](https://res.smzdm.com/pc/pc_shequ/dist/img/the-end.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