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夺冠》不完美,但陈可辛在限制下交出了合格的答卷
9月25日,电影《夺冠》上映,比原定的上映日期整整晚了8个月。
对于中国人来说,中国女排和女排精神意味着太多,很多国人都有浓厚的女排情结。
《夺冠》原名为《中国女排》。中国女排有着庞大的受众基础,但这也意味着创作上的难度:
如何拍出公众最大公约数的女排?在大家都熟悉的中国女排基础上,电影能否有不一样的表达?
《夺冠》有相对精妙的切入点,它以三个时间节点,以三场比赛,还原中国女排从1980年代至今四十余年的发展变化,以及女排精神的传承。
第一个时间节点是1981年,在日本大阪举行的第三届女子排球世界杯。
它的关键词是:集体主义。
经历了十年动荡,中国于1978年改革开放。跟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彼时的中国太落后了。
所以当时中国女排的主教练袁伟民(吴刚 饰)对女排姑娘们说起自己带队出国比赛的经历,其他国家的发达深深地刺痛了他。
他希望中国再发展得快一些,进步得再快一些,好让世界重新看到中国,也希望中国有机会证明自己:中国人,行的!
一项国际比赛的冠军,就是中国人证明自我的方式。
所以当时的女排世界杯,之于中国女排而言,它不仅仅是一场比赛,它还是一次中国人的自我证明。
袁伟民在对女排姑娘们进行魔鬼训练时,当姑娘们筋疲力尽,袁伟民仍未停止训练,他激励姑娘们的话是,“日本人不会对你手软”,“美国人不会对你手软”。
一场比赛的分量是如此沉甸甸。国内的训练条件很差,女排姑娘都是拿着命去拼,流血不流泪,要球不要命。
“中国女排,没有我,没有你,只有我们。”
中国女排夺得女排世界杯冠军,并开启了五年冠的传奇。女排的精神也振奋了一代中国人。
1990年代中国女排跌入低谷。2001年陈忠和成为中国女排主教练,中国女排迎来中兴期,并于2004年夺得雅典奥运会女排冠军。
2005年,郎平接受美国女排邀请担任主教练。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郎平(巩俐 饰)与陈忠和(黄渤 饰)这两位昔日的战友和一直以来的朋友,“狭路相逢”,半决赛上演中美对抗。
北京奥运会女排姑娘们主场作战,国人的民族自豪感也达到顶峰。但中国女排遗憾落败。
作为女排曾经的一员、作为一名中国人,郎平希望中国队赢。
但作为一名职业教练,她又必须全力帮助美国队获胜。
中国女排遗憾落败了,电影呈现这样一幕:赛场的观众难掩失落,而郎平起身离开后,消音的赛场上我们可以清晰看到愤怒的观众的口型,“卖国贼”。
这一阶段的关键词,是郎平作为一个职业教练的个人主义。
《夺冠》也含蓄表达了主创者的立场:他们尊重并理解郎平的选择,并不认同狭隘的民族主义情绪。
2008年郎平辞去美国女子排球主教练一职,2009年陈忠和也辞去主教练一职。中国女排进入低谷。
电影进入第三个阶段,2013年,郎平重新成为中国女排的主教练。
顶着外界的重重压力和质疑,郎平对女排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其核心就是:科学与人性。
组建“大国家队”,建立了完备的体能师、康复师团队;她对女排姑娘的训练也不是以前那种透支式的,她会留出时间让姑娘们去休息、去玩,甚至还鼓励她们去谈恋爱。
毫无疑问,女排精神中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顽强拼搏、永不服输的精神内核永远不会改变和过时。
但跟1980年代相比,现在女排姑娘们打排球的条件变好了,环境也发生了变化。
愈发强大和自信的中国,已经不再需要通过举国体制下的“唯冠军论”去证明什么。
郎平从1980年代走过来,她知道昔日的姑娘们为了胜利付出过什么,就连她自己,头部以下一块完整的骨头也没有。
胜利当然很重要,但她不再是通过透支姑娘们的身体与精神去赢得胜利了。
也是在这里,《夺冠》作为一部体育片,与此前的《女篮五号》《沙鸥》《一个人的奥林匹克》等国产体育片,在体育精神的传达上有了变化的地方:它讴歌集体主义,但也看到个体的价值。
这才是现代体育精神的内核。体育讲求集体的协作,讲求对胜利的追求,但它也讲求个体对自我的突破与超越。
因此,这一阶段的关键词是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的结合。
电影中,朱婷(朱婷 饰)扣球一直无法让郎平满意。郎平问朱婷:“为什么打球?”
朱婷回答:“为我爸妈。”
“那你永远也打不出来。再想。”
“成为你。”
“那你就搞错了。”
在里约奥会员四分之一决赛前,郎平才给朱婷发了短信,她告诉朱婷答案:“你不用成为我,你只要成为你自己。”
陈可辛在相对有限的创作语境下,还是对体育精神有着与时俱进、更为科学、更为人性的新诠释和新表达。
但这三个阶段在过渡和衔接上,仍然存在着“撕裂”的地方。即女排精神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如何与追求个体价值达到一种自洽的状态,电影没有给出有足够说服力的答案。
这不仅仅是创作者能力的限制,也有一些客观上的限制。陈可辛做得不够好,但也许也没那么容易找到比他做得更好的导演了。
除了体育精神的新表达外,《夺冠》还有两个让人印象深刻的地方。
一个是三场体育比赛的呈现,精彩纷呈,高潮迭起,有着强烈的现场感。
虽然已经知道结果,但观众的情绪还是随着场上的比分浮动。
在这里,剪辑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每一次比赛都呈现出不一样的风格。
像1981年的中日大战,因为日本队防守强,打不死,所以剪辑节奏上,在体现紧张感的同时,有一种内在的舒缓。
但2016年中巴大战时,因为巴西队擅长强攻,节奏快,所以剪辑就凌厉得所,镜头短、快、密集。
另外一个让人击节的地方,是电影中的表演。
巩俐的表演做到了神还原,抓到了郎平的精髓。短发、细框眼镜、臂膀和背部笔挺、站姿微驼、走路慢,身体向后仰。
还有各种各样的小细节,比如拿笔时的手势,得分时高高举起的大拇指,脸上常带肃杀内敛的神情,以及说话的语气语调。
饰演青年郎平是郎平的女儿白浪。白浪第一次在片场看到化完妆的巩俐,吓了一跳,“太像我妈妈了!”
惠若琪也回忆,巩俐第一天走进片场,女排姑娘们惊呼太像了,从此喊她“郎导”。
看电影时,观众仿佛就看到平日里那个严肃又柔情、果敢又坦荡的郎平出现在大银幕中。
白浪也只得一提。她也是一名运动员,身高、体型与年轻时的母亲如出一辙,她演青涩、固执、坚韧的青年郎平毫无违和感。
朱婷、徐云丽、张常宁、惠若琪、丁霞等10位2016年里约奥运会女排冠军队员参与了电影拍摄,再现了当年夺冠时的拼搏场景。
以前也有类似情形,本人演出本人,但大多只是作为一个片段,或最终表现效果像是纪录片。
但在《夺冠》中,真人演出真人的效果就像是专业演员演出,有着强烈的电影感。
这得益于两方面。一方面是编剧的情境设置,能够将人物的心路历程、人物弧光以电影的形式呈现出来。
比如为什么打球是朱婷真实困惑的,电影设置了一个有起承转合的情境,把它给表现出来了。它既有助于真人投入到电影的情境中去,也能让电影的效果是电影,而不是纪录片。
另一方面在演员调教上,陈可辛给了女排姑娘们极大的发挥空间,允许姑娘们根据自己和队友日常相处的表达习惯修改台词,让表演更真实顺畅。
比如电影中丁霞的一句幽默台词“张常宁你干嘛呢?快发(球)吧,你打沙排转沙子呢”,就是她临场发挥的。电影也保留了下来。
总的来说,《夺冠》或许并不完美,但在现有创作条件下,陈可辛交出合格的答卷。
它有契合当下时代的新表达,有激动人心的比赛现场的还原,有精湛又真挚的表演,还是值得一看的。
你看电影了吗?评价如何?
本文经微信公众号 Ifeng电影 ID:movie-bigbang授权发布,原标题:《夺冠》不完美,但陈可辛在限制下交出了合格的答卷,作者:李愚,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Gandorf
校验提示文案
巴乔丹一
校验提示文案
笨喵
校验提示文案
美开朗
校验提示文案
文学少女
校验提示文案
晴天他爹
校验提示文案
最小的那个小号
校验提示文案
羊肉煲有羊肉
校验提示文案
1380号监听员
校验提示文案
dontknowhy
校验提示文案
再次被迫改名
校验提示文案
庄小鹏
校验提示文案
擅长颗粒度对齐
校验提示文案
WHK0718
校验提示文案
威尼糖果
校验提示文案
wsuperufo
校验提示文案
读书人一声长叹
校验提示文案
值友9365230641
校验提示文案
chenming
校验提示文案
万法
校验提示文案
值友6264333004
校验提示文案
nippan
校验提示文案
值友8269996778
校验提示文案
omarchen
校验提示文案
wzdc
校验提示文案
养兔专业户
校验提示文案
刘六六1
校验提示文案
[已注销]
校验提示文案
Krikwang
校验提示文案
rockybyj
校验提示文案
Krikwang
校验提示文案
值友9407796698
校验提示文案
值友9365230641
校验提示文案
值友2190626773
校验提示文案
肥猪泡浴2020
校验提示文案
巍峨的山峰
校验提示文案
光的尽头
校验提示文案
g1xp
校验提示文案
jacky511444
校验提示文案
读书人一声长叹
校验提示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