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歉,人到中年,叛逆不起来了!
书名:《一个中年人决定出逃》
作者:张畅
出版社:九州出版社
“她没有长成横冲直撞的勇士,反而良好地习得了退缩。”
第一眼总是把书名看成是《一个中年男人决定出逃》,或许我潜意识里,想要出逃的、可以出逃的,一般都是中年男性吧,很抱歉陷入这样的性别认知惯性误区里。
当看完这本书,我更加清楚自己的惯性思维是多么的浅薄,毕竟,这动荡不安的中年生活,没有几个人不想逃离吧。
不过,与其说作者是在写中年人,不如说是在写那些缺位的人,他们的缺位,导致故事中角色们生活的动荡、焦虑、扭曲、变形。他们不会直接出现在故事中(因为他们已经“缺位”了),但他们带来的影响一直不容忽视。
10个短篇,10种人生。
不断转换的叙事视角,不断更换的生活境遇,那些男女老少的生活,就像被围囿在一张大网中,有人挣扎,有人自弃,始终逃不出。
克制又流畅的叙述,疏离而孤独的煎熬,永远也无法摆脱的被抛弃的无力感。每个故事都能在生活中找到原型机这或许跟作者曾经的工作经历有关。也正是她敏锐的洞察力,才会注意到故事中那些不存在的存在,这些存在化作阴影,笼罩在故事中的人物头上,氤氲在他们的生活中,如影随形般地影响着他们。
“缺位”,是理解本书的词眼,正是一个个他和她的缺位,让“我”无法选择正常的两性关系,让小小年纪就经受了太多的“我”想着逃离这个世界,让“我”被歇斯底里的母亲紧紧掌控在手心,让“我”变得畏缩、养成讨好型人格,让“我”陷入父母辈疏离关系的循环,让“我”遭受侵害也不敢发声,让“我”得知被顶替的真相后向上位者低头……
【最后的信】里“我”主动选择了遗忘,某种程度上是退缩。【杀死松雪草】“我”原谅了母亲,但那并非和解,某种程度上是以退缩来保全自己。【徐安娜】中,徐安娜自己选择墓地,是从小就习得的不为他人带来麻烦的惯性举动,也是某种程度上的退缩。【一个中年人决定出逃】宋一闻无法出逃,所以帮助同学出逃,也是因为无法抵抗现实而作出的退缩与妥协。【错换】是丛云最终写下有违事实与内心的“道歉书”,也是因为无力对抗周遭的退缩……
“那还逃吗?”
“逃到哪里呢?”
人生就是在一个又一个令人丧气的循环里打转。到了没有动力的年纪,除了退缩与妥协,似乎别无选择。
倒插叙运用给每个故事留下足够的悬念,时而简洁明了的对话,时而大段叙事,不同的写法推动着故事,读起来倍感新奇不乏味,很容易被拉进故事中,与角色产生强烈的共情。
焦灼的空气在书页间散落,那份独属于中年人的凛冽质感显得越来越厚重。在一个个犹如真实发生的故事中,我看到的不仅仅是属于中年人的无奈与伤痛,更是属于这个时代下的哀怜与悲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