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怀念科比,我只是怀念那段看他打球的时光
本期荐书:
推荐指数:★★★★
1月27日的凌晨,我把儿子喊醒来撒尿,然后继续躺在床上,打开手机,看一看时间,推送消息显示,科比去世了。波澜不惊的关上手机,继续睡觉,人到中年,早已经习惯有人突然的离去。
唯一能做的,或许就是回忆了,毕竟人都会死两次,第二次是人们彻底删除记忆。
1996
1996年,科比 18岁,参加就NBA选秀,我12岁,开始了中学时光。
关于科比直接参加选秀,而不是在读大学后再进NBA,张佳玮是这样解释的:
肯在大学读到大四才进NBA的,除了少数如蒂姆·邓肯、格兰特·希尔等性格沉稳的,大多数都是以技术与意识见长、拥有大局观和良好的比赛感觉,但身体素质却并不突出的球员。而高中生入NBA的,从摩西·马龙到坎普,从加内特到科比,再到此后的勒布朗·詹姆斯到德怀特·霍华德,个个都是天赋异禀、身体条件匪夷所思的怪物,能跑能跳,飞天遁地。NBA老板们都不是傻子,看潜力,赌运气。身体素质一般的球员,犹如凡石雕就的成品,再没有下手打磨余地了。而这些禀赋非凡的孩子,譬如美玉,略加打磨,便能够焕发光彩。良材美质,自然令人垂涎。纵然背上了揠苗助长的恶名,那也顾不得了,选!于是,一茬茬能飞善扣的高中生被老板们牵回了家,而那些在大学拼战数年资质平凡的,也只好苦怨爹娘没给个好身板。
不过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这些如狼似虎大力金刚似的高中生好苗子,在高中时个个都是队里王牌。拿了球一个人单干那是寻常事,至于角色球员所需要的那些——空位投射、无球跑动、掩护、干脏活累活,他们却兴趣不大,比起队上那些陈年老球皮来相去甚远。拿他们来干蓝领清道夫活儿吧,那是把人参当柴火烧。再加上,高中生球员大多数成长在业余篮球环境中。他们未曾经过NCAA那种准职业篮球的熏陶,而且孩子气十足,待人接物,为人处世,都没法老到。
于是,经了第一道坎,一半高中生在被迫成为配角的情况下萎靡了。而另一些侥幸成为主角的,也往往因为未经受大学篮球的熏陶和训练,技术不全面而无法成为登堂入室的巨星。
而科比却是个例外,因为9岁时,科比开始和父亲玩一对一,而且观看各种录像资料,听父亲教导如何在比赛中应付各种情况——乔·布莱恩特从来不是个杰出的巨星,但他见识过NBA最*级的舞台和球员,他的阅历,足够做个好老师。
不过,我整个初中时代的偶像都是艾弗森,这个被称为答案的矮个子(相对于NBA球员来说)。黄金一代的球星太多了,每个人都会顺着自己的轨迹去寻找投射,像我这种矮个子在艾弗森身上找到了不服输的精神,喜欢投篮的同学更喜欢雷阿伦。
那个时候,科比在我眼中不过是NBA为了乔丹后继有人而推出的明日之星,谁知道以后会怎样。而科比的一年级也过得并非一帆风顺,1996年11月3日,湖人对森林狼的比赛,科比替补上场,出场6分钟,1投0中得到0分1篮板1盖帽1失误1犯规。1996年11月6日,在夏洛特对垒黄蜂,科比打了7分钟,他投中了职业生涯的第一个球,一记三分远射。在射中后,他跑回半场,甚至连耍酷和庆祝的动作都没想起来。那是他数以万计的NBA投篮得分中的第一个。
至于那些得分记录和凌晨四点的洛杉矶,应该属于功成名就后的勋章吧。
1999
1999年,禅师来了,k.o组合开始了自己的冠军征程,因此我的高中记忆里,似乎哪都能看到穿着黄色湖人队服打球的同学,有人喜欢像科比一样后仰投篮,有人喜欢像奥尼尔一样强攻篮下。
当时只知道湖人复制了公牛成功的三角进攻战术,现在再看张家玮写的内容才明白,三角战术的核心不是科比,也不是奥尼尔,而是禅师。
三角进攻的法则说来很简单——单边三位球员每人拉开一定间距,围绕低位禁区攻击手展开三角,弱侧二人接应。说来说去,重视的是:拉开空间、强弱侧转移、避免对方夹击。这套进攻的要求是:每个球员,都要根据当下情况,随机应变;有全面的传、跑、投的能力;当然,重要的是一个王牌攻击手。
不过三角进攻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准则,1996年,克莱门斯教练曾在小牛教导过三角进攻,失败了。“他们人人都想当老大,多持球。”而三角进攻最忌讳单一持球。说白了,三角进攻,更像是“禅师”的手段:从巨星手中将球权拿出来。
现在回想过来,k.o的龃龉才是三角进攻的必然。
2004年随着湖人F4的失败,湖人王朝坍塌OK组合也彻底决裂,结束了长达8年的合作而各奔东西。
2008
2008年,北京奥运年。那一年,我们更多的是讨论凯尔特人三巨头如何围剿勒布朗詹姆斯,加索尔加盟了湖人,科比赢得了第一次常规赛mvp,也是唯一一个mvp。
尽管09-10赛季、10-11赛季,科比完成两连冠的赛季,科比的表现依旧优秀,可惜的是,此时的詹姆斯星光已经压抑不住,詹姆斯优秀的表现更受到联盟的青睐,。此后科比开始遭遇伤病,状态下滑,慢慢的淡出了MVP的竞争行列。
2015
2015年11月8日,科比·布莱恩特在喧嚣的麦迪逊花园左腰伸手要位,“甜瓜”巨大的身躯覆盖在他之前。盘旋几遭后,科比选择去右翼,但“甜瓜”亦步亦趋。最后,科比都没沾到球。回防前,科比拍了拍“甜瓜”的屁股。带点恼,带点赞美。
在他那里,这是“防得好”的意思。这也是科比最后一次花园之旅。
而作为老派球迷的我,也不再热衷于每个周末的篮球比赛了。这是个一切都数字化的时代,也是个“一切投篮最好是禁区或者三分球,中投和背身只担当惩罚性武器”的时代——球星抱团,三分火力支持,挡拆掩护纵横。
我突然很怀念以前那个科比、艾弗森、卡特“晃过对手空位投篮”的时代,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https://res.smzdm.com/pc/pc_shequ/dist/img/the-end.png)
别千万别
校验提示文案
ai再bb就删除软件
校验提示文案
VIP匿名用户
校验提示文案
成吉湿汗
校验提示文案
盛世浮屠
校验提示文案
Yamol
校验提示文案
工具人95568
校验提示文案
工具人95568
校验提示文案
Yamol
校验提示文案
盛世浮屠
校验提示文案
成吉湿汗
校验提示文案
VIP匿名用户
校验提示文案
ai再bb就删除软件
校验提示文案
别千万别
校验提示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