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人间童话,最感动我的还是美好的人性
开门见山,今天给大家分享一部温情又励志的美国独立电影。
很多人看完后,都被戏里戏外的故事所感动——《花生酱猎鹰》。
片中的男主名叫扎克,是一个唐氏综合征患儿。
这种疾病会使人出现智能落后、面容特殊和生长发育迟缓等症状,所以扎克一直生活在疗养院里,接受护工的照料。
可他并不安于此状,曾多次设法开溜。
电影开场时,他就让病友假装窒息、制造慌乱,试图趁机逃跑。
这其实是因为,男主心里有一个梦想——成为摔角手,并到偶像“盐水红脖”开的摔角学校去学习。
这个梦想看起来遥不可及。
而且因为多次逃跑未遂,男主已经被女护工标注为“潜逃风险”,疗养院不得不将他关在一个老大爷的房里。
为了以防万一,他们还把窗子外安装了防护栏。
但万万没想到,那个老大爷听完后,表示支持男主追梦。
他先是分分钟掰弯了栏杆,然后又教了男主全身抹肥皂滑出去的窍门。
就这样,男主靠着裸奔技能,顺利逃出疗养院。
随后为了搭便车,他偷偷钻进了一艘小船。
但他不知道,开船的是个正被债主追杀的逃犯。
对方看到他,本来气不打一处来,可发现他的病情后,气也就消了。
他不仅无奈地任由男主屁颠屁颠地跟着自己,还听他讲完了摔角的梦想。但对于他这样的亡命之徒来说,男主始终是个累赘。
于是,逃犯在换车时抛下了男主,独自开溜。
可还没走多远,他就忍不住对男主担心起来。
思来想去,他决定再回去看看,结果刚好就撞见一个熊孩子忽悠男主跳水。
逃犯二话不说,立马将男主救了上来,两人的友谊也因此初步建立。
逃犯决定,反正自己要去佛罗里达,干脆顺路送男主去摔角学校,不过在结伴而行之前,他和男主立下了两大规矩:“别拖慢我”和“我说了算”。
就这样,两人开启了一趟治愈人心的旅程。
他们遇到了一些奇奇怪怪的路人,也一块克服了很多困难。比如由于男主不会游泳,为了过河,逃犯就用绳子牵带着他,差点弄到手臂脱臼。
他们也会一边赶路,一边玩闹找乐子。比如片名中的“花生酱猎鹰”,就是逃犯给男主开玩笑时取的摔角手艺名。
在这个过程中,两人的了解越来越多,感情也越来越深。
面对无比单纯的男主时,逃犯会卸下自己的防备,甚至猝不及防地啜泣起来。
但别忘了,就在两人前往摔角学校的路上,有两拨人也一直在寻找他们,那就是疗养院的女护工和追杀逃犯的债主。
好在,先找到他们的是女护工。
她的想法很简单:带男主回疗养院。
但谁也没想到,在逃犯的助攻下,还没等她说服男主,她自己就被对方所感染了。
在和两人一块玩耍、聊天过后,女护工不仅感受到了那种简单的快乐,也从内心理解了男主的想法,转变了立场。
于是,圆梦小分队就此增加到三人。
在逃犯和女护工的保驾护航下,男主最终成功到达了目的地,也见到了偶像“盐水红脖”。
可惜的是,他所向往的那所摔角学校,在很早之前就关闭了。
为了不让千里迢迢赶来的男主失望,偶像决定破例对他进行特训,还给他安排了一场圆梦比赛。
然而好巧不巧,就在这个时候,追债的人赶到了现场。
不过,此时的男主已经不是当初的小胖怂了,三人小分队也有了更远大的目标。
在经历了一连串混乱后,逃犯总算摆脱了债主和过去的纠葛,女护工也不再执着于带男主回疗养院。
在影片结尾,三人开着车来到了逃犯本来要去的佛罗里达,开始了他们的下一段旅程。
作为一部以特殊病患人群为主角的影片,本片的气质轻盈而又暖心,从头到尾洋溢着让人会心一笑的幽默。
在人物塑造方面,影片重点突出了男主孩童一般的天真和执着。
面对逃犯,他没有成年人本能的防备,不会游泳就直接说“我害怕”:
听到逃犯给他定下的两个规矩后,他不仅像儿童一样乖乖遵守,还和逃犯建议搞一个伙伴式的“秘密击掌”:
正是这种毫无心机的单纯和童心,使逃犯对他产生了恻隐之心、进而建立起深厚友谊,愿意一路上保护着他。
与此同时,男主也在不知不觉间治愈了逃犯。
因为在他面前,逃犯可以放下成人世界的包袱和面具,表现出自己真性情的一面,不必有任何提防。
这样的人设,很容易让人联想到达斯汀·霍夫曼的《雨人》和西恩·潘的《我是山姆》。
那两部影片中,主角同样是因为某种病症而与人产生了沟通障碍,但他们的内心也同样真挚纯洁,一尘不染。
《我是山姆》
不过,相比《雨人》和《我是山姆》的催泪,本片的呈现效果是举重若轻的,它并没有用煽情作为戏剧发力点。
相反,整个故事犹如色彩明亮的童话一般,有困难、有阻碍,但不会有真的危险,结局也是观众可以预料的happy ending。
值得一提的是,这部电影幕后的故事,也是一样充满正能量。
据说,影片的两名导演是在8年前在参加一个残疾人演技训练营时,认识了片中男主的扮演者扎克(与角色同名)。
当时,扎克表示自己的梦想是演电影,导演说怕是很难,扎克非常伤心。
但没想到,后来两位导演决定干脆拍一部关于扎克的影片…….随着一群热心的演艺人员参与进来,这部《花生酱猎鹰》才最终成型。
相比剧中童话般的结局,或许现实中的这个圆梦之旅,让人看了更加暖心吧。
而通过这样一个故事,影片其实在小清新、小治愈的慢调中,也传递出了一些严肃的思考。这主要体现在片中女护工的自我成长上。
这个人物的前后立场转变,非常耐人寻味。
在影片开场时,她原本是个心地善良,且对工作极负责任的人,曾用两年时间照顾垂死的病人,打理他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喂饭、换衣毫无怨言。
但是,她有一个自己都没有意识到的问题。
拿男主来说,女护工在知道男主的病情后,便认定男主不能照顾自己,因此她相信住疗养院就是男主的最佳选择,从不去了解他心里在想什么。
就像逃犯说的一样,女护工出于一种道德自律,从来不会对男主表现出歧视,更不会用“弱智”这样的词去称呼他;但在深层意识里,她并没有对男主平等视之,也根本不在乎他内心的需求。
即便是患有唐氏综合征,智力和生活自理能力不能和一般人比,但男主作为一个独立个体的人,也会有自己的想法,也有权利去追求自己的梦想。
女护工正是在同男主和逃犯相处的过程中,渐渐意识到了这一点,才最终选择了成全。
想想看,其实生活中我们也经常会有类似的心态。
因为没有人是完美无缺的,不仅是天生患有病症的人,所有人都可能面临两种歧视:一种是显而易见的,比如面目可憎的咒骂、侮辱,甚至暴力;另一种则是隐秘的,比如高高在上的施舍、下意识的区别对待等等,后者对心灵的伤害,未必会比前者更小。
而这种主观臆断的“行善”,不仅会在不经意间伤害了对方,还有可能让人陷入自我感动的误区。帮助他人的第一步,还是要从理解和尊重对方的意愿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