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底铅笔历史,日系、德系和美系 值得买的学生铅笔 选购攻略
前言
铅笔,是所有孩子开始书写的重要工具,也一直是全世界最重要的文具。
如标题所示,本文主要写的是德系、美系和日系铅笔,聚焦学生日常书写的铅笔,也是日常的消费品,而非绘图专用或者是特种铅笔。说到这里,肯定有人会有疑惑:
写洋货,为什么不写国货?
主要是因为铅笔的相关内容,如果真要说透,篇幅太过于宏大,并且所承载的历史太过于重要。在此篇结束之后,我准备用同等规模的篇幅,来叙说国货铅笔。
因为书写铅笔,在国内,主要就是小学生使用,到了中学以上,包括工作需求,中性笔占绝对的主导地位。而在国外,比如我们看美剧,经常看到工作中的人们使用铅笔;我也从在国外读过研究生的朋友那里了解到,有一次导师说某个项目不能用铅笔,导致大量国外学生到处借中性笔、圆珠笔(对,在读研究生手里只有铅笔……)。
正是因为主要是孩子使用,所以本文对铅笔的评测、评论,视角上都尽量基于孩子的特点和孩子的真实需求。评价范围,包括漆面质感、重量、握感、书写顺畅度、铅芯是否易断、着铅牢固度、环保性等。对于综合评测结果上佳、值得购买的铅笔,我也会做相应的书写测试,以及挂出购买链接。
此外,我还想试着回答以下问题:
什么是书写铅笔?和绘图铅笔有什么本质差异吗?
到底是谁制造了世界上第一支铅笔?
写《瓦尔登湖》的梭罗,真的是顶级的铅笔工匠吗?
铅笔中的铅毒是什么?或者说怎么理解铅笔的环保性?
铅笔用木材,杉木、松木、柏木、肖楠,哪个更好?
为什么国外的铅笔很多是黄杆?据说是因为来自中国?
孩子使用,到底是六角铅笔好还是三角的好?洞洞笔怎么样?
日系铅笔
在上大学以前,我没有使用过任何国外的铅笔,并且在中学时期好像压根就没用过铅笔(只用过自动铅笔,这是另外的一个故事了①),小学时候用过最好的铅笔就是绿杆的中华101铅笔,此外就是非常劣质的杂牌产品。
我有两个小学时期使用铅笔的深刻记忆:1,小刀削铅笔划破手指;2,劣质铅芯中的杂质划破本子。
上了大学之后,因为制图需要,在学校文具店才第一次注意到有更加精致、更好用的铅笔,就是:
三菱(9800)
包装风格非常复古,似乎在无声的诉说着自己悠久的历史(其实大多数铅笔品牌都是这样)。
三菱9800在国内的声望非常之高,尤其是作为美术生的素描所用,很多时候就是称之为「绘图铅笔」。
不是上面说好了本文不谈绘图铅笔吗?
其实三菱9800并不是绘图铅笔啊,至少厂家也不认为是,毕竟在产品上直接标明「General Writing」,是实打实的书写铅笔。
至于书写铅笔和绘图铅笔的区别,有时候并没有严格的界限,以前小学生最流行的中华101铅笔上写的是「Drawing」。至于两者之间的区别,可能书写铅笔的标号主要聚集在2H、HB、B、2B,当然最主要的就是HB,毕竟学校推荐就是这个;绘图铅笔的范围更广,可以到8B、10B等;第二个就是铅芯的材质上,书写铅笔是石墨铅芯,而绘图铅笔可以是碳素铅芯;此外就是铅笔的外形方面,书写铅笔基本都是有棱角的,而绘图铅笔有时候是圆杆的。
所以,我觉得没必要在这个问题上深度纠结了。
黑绿色的外观,其实和中华101优点像。大学时候买它,其中一个因素就是因为它是我「熟悉的铅笔的样子」。
具体使用起来的话,三菱9800最大的特点就是笔触的细腻和顺滑,可以说是完全不同的体验。美术生如此喜欢将它作为素描用笔,我觉得更加看中它的灰阶和层次感,当然这和书写用途的关系不大。
手感的话,油漆很厚,色泽很润,也不滑手,都是上佳的表现
还有一点,就是大家说的「木香」,9800确实是有的,尤其是削铅笔的时候,这种香味很是怡人,这里主要是和笔杆的木材相关,下文我会重点说。
我觉得9800是一支好笔,但我家孩子用它的频率不大。我想有两个方面:
1,孩子才一年级,9800的重量偏重一点;
2,不喜欢如此深绿的颜色。不要笑,下文也会重点详述。
注:关于孩子的使用率。我每天早上给孩子笔袋里放入六七支销好的铅笔,没有任何指导或者干涉,让孩子自由选择,放学回家看哪些铅笔有更高的使用率。
蜻蜓(8900和木物语)
三菱和蜻蜓,是日本铅笔界的双子星座。
话说,日本明治维新之后,开启了义务教育,并且在学校开设了数理课和英语课,需要大量的使用铅笔,而当时国际上的铅笔价格极其昂贵(后文会说到)。另一方面,日本开始大量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或者出国留学,或者从维也纳和巴黎世博会,学习了欧洲的铅笔制造技术。归国之后,各种铅笔制作社相继成立,其中就有1884年的蜻蜓社,还有1887年的真琦社。前者经过门生们的不断继承和发展,在1913年成立蜻蜓公司;后者则经过兼并和改名,就是当下三菱铅笔的前生。
关于谁造了日本第一支铅笔,有说蜻蜓,有说三菱,其实可能都不准确,因为当时同期成立的还有一批铅笔制造所。但蜻蜓和三菱都是第一批,都拥有着悠久的历史,这个没有问题。
蜻蜓8900,数字上和三菱9800倒了过来,从外观上看,要比三菱质朴得多。相对较浅的绿色,视觉感觉上要比后者明亮一些。
HB标号的盒装,是7支装的,外形上就是铅笔的六棱柱,显得格外的不一样。但其他标号都是通常的12支长方体包装。
油漆面也比9800更单薄一些,握感也不如三菱。
书写感受和三菱9800比较类似,同为HB,颜色上稍稍比9800深,但纸面着铅的附着力也相当不错,更深的字迹,也没有明显降低着铅附着力,挺让我意外的。重量方面,更轻一些,低龄孩子来说,显然更加友好。此外,没有9800那种怡人的木香。
下面介绍蜻蜓的木物语。
这是原木铅笔,外表其实也是有油漆的,很难发现,是透明的清漆,如果原木杆铅笔没有清漆的话,很容易弄脏。外表的摩擦力方面和握感,都要明显好于以上两者。
由于木物语的油漆表面并不光亮,我更偏向于使用的是水性油漆,但我没有确切的资料,如有差错,请大家斧正。
木物语主打环保,仔细看的话,可以发现木材是废料拼接而成,但从触觉上是感受不出来的,并且转笔刀削到拼接处也不会感受到更加费力。
看到很多铅笔测评说铅芯是否居中,其实大品牌现在基本都没有问题。
了解蜻蜓铅笔的朋友,肯定知道蜻蜓木物语原木铅笔,除了这款废料拼接的Recycled Pencil,还有印有不同彩色动物的Hello Nature。两者价格差不多,为什么我选择这一款呢?环保是一方面,我觉得更重要的额是彩色图案容易吸引低龄儿童的注意力,铅笔不适宜过于花哨。
铅芯的书写感受方面,和8900非常相似。但拥有更好的握持感受,三菱9800那种怡人的木香又回来了!
话说,这款蜻蜓木物语,是我家孩子使用率最高的铅笔。对,不仅仅是本文所涉及的铅笔使用率第一,还包括本文没有纳入的其他铅笔——各类国产品牌铅笔,也有更贵的国外铅笔。
以下为书写测试,本子为学校推荐的正版本子。
两款蜻蜓的铅芯应该是一样的,比三菱9800更浓一点。
以下我用干净的手指,用力擦铅笔字一次,角度为一点钟方向使用相当于开易拉罐的力度,看铅笔字的附着力。很多孩子铅笔书写之后,纸面上非常脏,其实也是和着铅不牢固有关,用手擦过的话,会黑一片。
测试结果的话,两款产品都有极佳的表现。
最后说说铅笔的产地问题。三菱9800是日本产的,现实中很多人把日本产或者德国产的铅笔奉为珍宝,认为这俩国家拥有最好的工匠精神,拥有最高的品质。其实我并不这么认为,我觉得现在都是跨国公司,公司的质量标准才是最重要的,我更认为现在是全球产品、全球标准,品质和产地没有绝对的关系。
后两支蜻蜓的产品是越南产,我认为也有不差的品质,尤其是木物语,各方面都很出色。
德系铅笔
在开启德系铅笔详述之前,我觉得有必要先来说说「英系铅笔」,更确切的说是铅笔的发展历史。
早在17世纪,由于在英国发现了天然的优质石墨矿,人们直接把石墨矿削成条,绕上布条或者纸,就当做书写工具用,这就是铅笔的起源。
从这种意义上来讲,发明铅笔的肯定是英国人。
但这绝非是现代意义上的铅笔。
由于英国人掌握着当时全球绝对最优质的的石墨矿,所以垄断者全球的铅笔市场。后来,英国人发现这种黑黑滑滑的东西,放入炮膛,能够大大增加炮弹的射程,从此这个优质石墨矿绝对的军需物资。英国人严控石墨的开采,石墨超级贵,一公斤石墨价值10克黄金。英国出台法律,谁偷国家的石墨,就被判「充军」到殖民地当奴隶。所以石墨才是真正的黑金,而绝非是煤,毕竟前不久煤价最高位「也就」2000元人民币一吨,一吨煤「才」价值6克黄金。石墨价格如此,铅笔也就成了绝对的奢侈品,只有上流社会才能用得起。
后来,由于法国内战,导致和周边国家关系恶化,铅笔对法禁运。拿破仑说:
对法铅笔禁运,只会促进法国铅笔事业的进步。
没错,法国科学家发明了石墨的提纯方法,毕竟优质石墨矿的确只有你英国有,但石墨粗矿到处有的是啊!石墨提纯工艺的发明,使得英国占有优质石墨矿的独特优势彻底丧失。所以,法国的自力更生,铅笔禁运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了,反倒让英国失去了垄断铅笔的市场地位。
法国人还发明了石墨和不同含量黏土的混合,可以让铅笔写字的浓度变化,正是HB、2B等标号的雏形!
英国人发明原始铅笔,法国人大大改进了铅笔的制造工艺,但收割的却是德国人。
大家很熟悉汽车界的德系三强,但铅笔界也有,它们是:施德楼、辉柏嘉和LYRA艺雅(行业界并无铅笔德系三强的明确定义,这里是作者编著)。现在,大家很难想到一两个英国和法国的、在全球范围内有同等影响力的铅笔品牌,但德国铅笔品牌却是横行世界。
德国人的严谨和工匠精神,好像特别容易把别人已经定义出来,并且流程已经定到七七八八的东西,做到最极致。
施德楼(黄杆和Noris)
说起施德楼这个拥有300多年历史的品牌,立马让人想起施德楼100 Mars蓝杆铅笔,尤其是7B以上的标号,以几乎没有反光特性,是素描界不可替代的存在。但价格也高,一般有四五元一支,一直作为绘画铅笔来讨论,所以不在本文讨论范围之内。我也不是美术生,对此理解也不深刻,还需深度请教美术科班的同学(如果展开的话,又是一个全新的故事②)。
所以,这里主要说说作为书写铅笔的施德楼产品,主要是黄杆和Noris。
施德楼黄杆铅笔,大家已经非常熟悉,基本可以说是大牌中最廉价的系列,京东做活动也就几毛钱一支,其漆面、木材、铅芯等各方面,基本都是很难找到明显的优点,尤其是使用了更好的铅笔之后,施德楼黄杆就更没看头了。由于现在市面上一元左右的好铅笔不少,所以也就不推荐黄杆了。
下面重点说说施德楼Noris。
如果说蓝杆Mars是针对绘画的铅笔,那么Noris就是书写铅笔,只是Noris在国内没有流行开来。Noris和Mars蓝杆一样,都是德国产的,虽然如上文所说,我对铅笔产地并不感冒,但发现很多人真的很在意,所以这里提一嘴。
施德楼Noris,是黄黑间隔条涂装,很有特点,所以也被称为是「蜜蜂🐝笔」。顶端是包顶设计,不露铅芯,至于环保的问题,我会放在文章的后半部分一起讨论,这里我想重点强调的是,这样的「红帽设计」,确实是在外观上模拟有橡皮头的铅笔。
如果大家足够细心,我上文推荐的产品,基本都是不带橡皮头的。原因有两方面:
1,铅笔自带的橡皮头,真的不好用,基本都是沙橡皮,擦不干净且容易破纸。
2,带橡皮头的铅笔,会大大增加铅笔的长度,基本上从18厘米增加到20厘米,对于儿童来说,这样的铅笔太长、太重,握持起来容易头重脚轻。
(其实橡皮在文具中也拥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展开的话,又是一个另外的故事③,暂时预定一下。)
蜜蜂笔的握持感觉,第一个优点是漆面有些许的磨砂感,防止了汗手打滑,明显是使用了更多的现代喷漆工艺;第二个就是六角的每个面都有一定的弧度,不是其他铅笔那样,每个面都是平面,Noris的握持感受更加饱满。
蜜蜂笔,也是我孩子比较喜欢使用的铅笔。
辉柏嘉(9000和goldfaber)
这是一个有250年历史的品牌,其实也是深度参与了铅笔的发明和发展的品牌。
说辉柏嘉就不得不说9000,也是主打绘图向的(当然,没有严格的区分),它是一款1905年就开售的百年经典型号了。辉柏嘉9000有两款,一款是德国产,铁盒装,售价单只20元以上,另一款是印尼产售价3元多,我没有用过前者,据美术生说,两者的铅芯差别不大,主要在漆水上有区别。印尼产的辉柏嘉9000的杆身上就印有「German Lead」,说明就是德国的铅芯,也是印证了这一点。
其实我自从大学毕业之后,买过多次印尼产辉柏嘉9000,各方面都比较均衡,颜色在其他品牌同标号中属于偏淡的。此外,还有一个明显的特征,就是书写比较省铅,也就是不需要频繁的去削铅笔。我一直以来比较喜欢9000,很大程度也是因为它接近宝石绿的颜色,确实比较好看,也符合我对于铅笔色彩的「习惯」,而且这种颜色下好像更显得纤细,但是盲测和其他品牌并不能感受出粗细上的区别。
此外,不得不说的就是辉柏嘉9000的灰阶表现了,毕竟整个辉柏嘉品牌的铅笔在灰阶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这也是很多进阶的美术生对它偏爱的原因了吧。
接下来介绍一下辉柏嘉1221/1222,也就是经典的goldfaber型号,这是相对于日常书写的型号了,也要便宜的多,被定为为办公、学生使用,单支只要1元多。
1221和1222只是有没有橡皮头的区别,前者是印尼产,后者是国产,国产的1222做工更加粗糙一些。
但整体书写感受,goldfaber和9000之间的差距还是比较明显的,质感明显比9000更差,包装盒或者笔身上也都没有德国铅芯的标签。但作为日常书写,无需过多的灰阶考虑的话,goldfaber其实比9000更加省铅。
此外,以上两款产品的笔杆都是用了杉木材质,但都没有明显的木香。
LYRA艺雅
也是拥有200多年历史的德国品牌,在国内的受众度并不高,只是大约五年前开始的那波洞洞笔浪潮,才开始让更多的国人认识LYRA,但它确实是全球范围内铅笔界的大牌。前不久我看到在非洲的主播,准备给当地孩子买礼物,超市里也尽是LYRA的铅笔,但是价格很贵。
作为学生用的日常书写,我推荐三个型号:Studium、Pro Natura和Temagraph。
Studium是经典的艺雅黄杆铅笔,Pro Natura是原木笔,其实他俩可以说是定义非常相近的产品,都是非常纤细,笔身又非常圆润的铅笔。Studium比施德楼黄杆更为精致一些。
Temagraph则是定位稍稍高一点的产品,也是黄杆,红色的包头设计,我称之为「红帽」。值得特别指出以下,虽然整体是通常的黄色,但相隔的每一个面,黄色的色调是不一样的,明黄色和黄绿色相间,所以在黄杆铅笔中还是比较不一样的存在。
三款产品,都是国产,出自昆山迪克森,但并不是代工生产,而是自有工厂。
迪克森本是美国的铅笔品牌,同样拥有及其辉煌的历史(200多年了),现在和LYRA一样,同为意大利FILA集团旗下,这里的FILA全称是FABBRICA ITALIANA LAPIS ED AFFINI,所以不是运动品牌那个。
FILA有着极其成功的资本运作,旗下至少有20多个国际化的文具品牌,以及数量更多的区域性品牌,而且好多品牌都是历史悠久,且深耕于某一很小的领域,比如有的专注于两三岁幼童的绘画文具,所以介绍到此打住,如果要深究,那是另外一个故事、另外一篇文章了(另外一个故事④)。
以上三款铅笔,价格都是非常便宜,最贵的Temagraph(红帽)京东自营的价格也不到20元12支,如遇到三件7折,再加上优惠券,可以做到1元一支了。但它在各个方面都有和上文中介绍的单只三四元产品的相当体验。其实LYRA在国外的售价真的不便宜,和三菱、蜻蜓、施德楼等品牌是相当的,但为何国内卖得如此性价比,我个人真不知其原因。但艺雅进口的铅笔,就和国际市场上一样的贵了。因为红帽物美价廉,我就更推荐这款,也就不推荐上面的Studium和Pro Natura了。
所有昆山迪克森工厂的铅笔,应该都是使用的德国配方铅芯,其实就是LYRA的铅芯,并且都全部使用了更加环保的水性油漆,这一点确实是领先的。
红帽的油漆质感很高,整体握持感上还是和上文重点介绍(或者推荐)的几款有所不同的,它整体上更加圆角,也就是并没有那么棱角分明,且漆面拥有更好的摩擦力,汗手更不容易打滑。书写颜色较深。
削铅笔之后,有明显的木香,这个是和三菱9800、蜻蜓木物语、施德楼蜜蜂等铅笔是一样的,应该是同一种木材。
说LYRA,就不得不说Groove洞洞笔了!它实在是太有名了。我的朋友圈,就有极力推荐它的,说学校老师推荐,用后觉得非常好用,有辅助低龄儿童掌握真确书写姿势的作用。当然,也有洞洞笔的反对者。
这个问题,我请教了练字补习班的老师,他并不推荐,主要是因为通常市场上的洞洞笔都是基于三角铅笔制作的,本身就细,挖上洞洞之后,就更加细了,握持感其实并不上佳。关于低龄儿童使用铅笔粗细的问题,其实这里面也没有定论,并不是因为孩子手小,就相对使用铅细杆铅笔,有时候恰恰相反,低龄儿童专用的铅笔往往都是粗杆(艺雅和施德楼都有低龄儿童专用的粗杆三角铅笔,价格都很昂贵)。
我更倾向后者的观点,我也认为孩子的书写姿势,更需要教授和练习,而不是挖好洞洞,做好模子,然后按照模子来。所以,我并不是很推荐使用洞洞笔,其实幼儿园期间还好,毕竟还没有完全习得书写的握笔方法,但到了小学之后,我觉得应该能够熟练正确握持六角铅笔了,也就不需要所谓矫正了。当然,以上部分仅仅是我个人观点,你可能有你独特的观点,都不持正误的定论。
这里也说到了三角铅笔,那就顺道说一说。其实欧美国家,三角铅笔非常流行,但国内好像并不流行,可能还是因为在物资相对匮乏的年代,可以选择的铅笔种类还是很少的,我小时候就没见过书写用三角铅笔,只见过木工用三角铅笔。而就在前几天,我参加了孩子写字课的公开课,发现班里16个孩子每个人的铅笔都是不一样的,各种各样的都有,想想我上小学的时候,班里一半是中华101铅笔,其余一半是质量更差的杂牌铅笔。
三角铅笔在欧美流行,其实也是有原因的,首先就是方便握持,一拿就准,其次就是人家书写的主要是字母,不需要很尖,甚至不需要写久了把铅笔换一个角度。但写汉字不同,铅笔是需要转着写的,始终保持笔尖是个圆头,这样书写汉字的效果是最好的。六角铅笔的角度选择,数量上是三角铅笔的两倍,而且换一面转60度,调整起来也比一下必须换120度的效果要好得多。
所以,我个人观点,也是不推荐写汉字使用三角铅笔。或许20年前我上小学的时候见不到三角铅笔,也是有原因的。
书写测试:
很明显,LYRA蜜蜂的字迹最深,铅芯也最软,也是我本文所涉及的所有铅笔中最深的;辉柏嘉最浅;施德楼Noris适中。
擦拭测验的话,蜜蜂的着铅附着力最差,着当然和它颜色最深有关。相反适中的Noris,在这项测试中有非常不错的表现。
如果选择蜜蜂的话,建议降低一个标号,我下次购买也会这么做。
美系铅笔
整个铅笔行业的历史,德国的下一页就是美国。
19世纪之前,美国也是欧洲铅笔的主要销售地,单美国独立战争之后,1812年英美之间又爆发了战争,英国对美国实行了铅笔禁运。
麦迪逊说:
来呀!反正有大把时光!
禁运的情节很熟悉啊!多年之前,英国就对法国实行过铅笔禁运,法国着实自立更生一把,和德国一道把铅笔的发展更近一步,从此称英国铅笔为古典铅笔,法德铅笔为现代铅笔。
整个18世纪的前面几十年,德国铅笔在美国是及其特殊的存在,是市场的绝对领导力量,所以英国对美的铅笔禁运,起了什么作用?
此后在美国麻省,一个叫门罗的木匠,发明了一种将铅芯嵌入木条的机械化方式,加上其他化学家和工程师的努力,使得铅笔能够大规模工业化生产,使其生产效率是欧洲的几十倍。
此前一支铅笔售价2美元,这个已经大大超过普通人一天的工资,美国的工业化生产,直接把价格降到以美分计。
和门罗同时代的,就是大文豪梭罗,同样在麻省,这两位罗先生现在说的比较多。著有《瓦尔登湖》的梭罗,他最大的人生目标就是做一位教师,但是初入课堂才两个星期,就因为课堂纪律太差,而罗老师又疏于纪律管教,被投诉了!
罗老师肯定很生气呀!那么好!谁再犯纪律就惩罚谁!那可了得,大新闻了,罗老师体罚学生了!所以,罗老师迫于压力,于当晚就辞去了教师的职位。
工作不得志的罗老师,饥困潦倒,被迫只能回家继承家业!
他家里有厂?
有,铅笔厂!
他家里还有矿!是石墨矿!
他确实有一段时间深研铅笔制造,从哈佛大学的持续借书记录就能证明。但他家的梭罗牌铅笔,一直没有得到跃进式的进步并占领市场。所以,真实的情况,和网络上传说梭罗制造了最好铅笔是千差万别的。甚至一度为了筹集出版新书的资金,带了价值1000美元的铅笔到纽约去售卖,最终只卖了100美元回来。后来,他家主要是靠卖石墨粉为生,做新发明电板印刷的供应商。
但是嘛,债务问题一旦解决,还是要回到自己的梦想上来的。毕竟,有些鸟儿只属于天空,它的每一片羽毛都闪耀着自由的光辉;有些人儿的归处只有是灵魂,哪怕铅笔离灵魂足够近。
梭罗多年前从学校被迫辞职教师工作的时候,他并没有挥一挥衣袖,尽管家里有厂有矿,坐拥百万家产,但他最喜欢别人叫他一句罗老师,或许叫罗总他会和你急。他践行着真正的对钱没有兴趣。
他继续找教师的工作,但教育行业对他的教学作风敬而远之,实在没有办法,被迫与人成立私立学校,无需看别人脸色的又做上了教师的工作。然而,由于身体原因,又被迫关闭了学校。
据说,罗老师在瓦尔登湖畔小屋里的那段日子,左口袋是日记本,右口袋是他自家制作的滞销的铅笔。
好了,继续回到美国的铅笔上。
之前看到说美国现在人均每年消耗铅笔15支,也有小学的新学期采购清单上要求购买36支铅笔(大约平均每三天一支笔)。美国的铅笔使用量着实惊人,毕竟铅笔是美国绝对的最主要文具,且是终生最重要的文具,绝非仅仅小学阶段。
但美国市场的铅笔,确实不如欧洲那样昂贵,并且本土品牌为主,还有一些文具店自己的品牌。德国品牌铅笔畅销世界,但除了美国。
在Target购物网站上,甚至有24支铅笔卖99美分的。而且即便是品牌产品,比如Paper Mate,或者Ticonderoga,也基本只要20美分左右一支。
美系铅笔足够量大且便宜,但现在始终没有占领中国市场。Paper Mate和Ticonderoga在国内都是及其小众的品牌。
缤乐美(Paper Mate)
我个人初识缤乐美品牌是因为它家的圆珠笔,但也始终没有留下特别深刻的印象。
这次和大家一起体验的缤乐美铅笔是它家的W2和W3,前者是三角铅笔,后者是六角。
整体外观上,非常之「传统」啊!
美国市场的铅笔,大多数都是黄杆,并且带有橡皮头,为何?不信你可以看看你的手机和电脑,关于铅笔的表情图片,都是黄身+粉红橡皮头。
我们讨论下为何欧美国家的铅笔,有那么多的黄杆。如果你是90前,记忆中和印象中的铅笔都是绿杆,而欧美国家的人们心中的铅笔形象都是黄杆。
着还需要从英国石墨的历史说起,因为那时候石墨和价格实在太贵了。然而,19世纪中叶的时候,在俄国的远东地区、西伯利亚的南部地区,发现了更加优质的石墨矿。欧美国家早就苦英国石墨久矣,新的远东地区优质石墨,迅速占领了铅笔市场,当然当时的英国石墨矿也已经逐步枯竭了。
可能是当时的人们对于地理知识不是很了解,或者根本没兴趣去了解,或许他们心中俄国的概念是东欧,而远东就是中国。所以,他们把新的远东石墨认为是中国石墨,由此制作的铅笔称为中国铅笔。虽然当时的中国,根本没有铅笔工业,甚至还没有什么铅笔的需求。
到了19世纪后期,铅笔上开始喷涂油漆,在此之前的铅笔都是无漆的原木铅笔。黄色涂装的铅笔开始流行,更加说这是中国铅笔,说这是中国满洲的颜色。事实上中国的封建时代,外国人一直以黄色记为中国的标志性颜色,因为这是皇家的颜色。
以上是一方面,黄杆铅笔的畅销还有另一个原因,那就是因为黄色涂装本身就更加畅销。据记载,当时确实有欧洲铅笔品牌做过实验,把黄色和绿色涂装的铅笔放到市场上售卖,黄杆铅笔的销量要远远的好于绿杆。为何?
其实黄色更给人心情愉快的感受,而绿色有一种压抑的感觉。所以大家去看看购物APP的图标,基本都是黄色、橙色和红色为主色调的,这是令人兴奋的欢快色,能够促进消费欲望。
至于为何中国和日本的铅笔,开始的主色调都是绿色?其实这个问题很难理解,可能东亚人更加内敛,可能是当时根本不进口黄色铅笔,毕竟普通人都不能穿明黄色衣服的,黄马褂只有极少数人可以拥有。百年之前,在中国流行的美国产维纳斯牌铅笔,也是深绿色的,这和我们国家后来中华101铅笔的色调非常相似,甚至花纹的形式也很相近。这些都是我的猜测。
近百年前国内风靡的美国维纳斯铅笔,同样写着Drawing,是不是和中华101很像?
第二个问题,为何在铅笔上加橡皮头?
这是关于铅笔的另外一个著名的商业故事了。话说一百多年前有位叫李普曼的画家,好像至今也没传世什么名作,但他发明了铅笔上带橡皮头,并注册了专利,后来专利大卖数十万美元的故事一直流传至今。
其实原因很简单,当时铅笔太贵了,一支铅笔的售价远超普通工人一天的工资,那么铅笔用短了就非常难用,这会造成巨大的浪费,对于当时经济拮据的小画家来说,更是如此。
另一方面,丢三落四的他,经常会找不到橡皮,因为橡皮太活跃了,活蹦乱跳的。
李普曼就把铅笔和橡皮之间用金属皮连接,加长了铅笔的长度,同时也限制了橡皮的自由活动,铅笔的橡皮头是这么来了。
传统的美国人,把一百多年前的铅笔传统,都带到了当代,美国铅笔真可谓铅笔界的活化石。
我手上的缤乐美的W2和W3,都是黄杆,都带粉红色的橡皮头。W3在黄杆的基础上,还带印上了花色,美国铅笔能够这样设计,真的算是前卫了。我称W3为「花蛇」。
产地方面,这两款缤乐美都是中国产,都是安硕代工的,安硕就是现在国内赫赫有名的马可铅笔。
实际体验方面,确实是乏善可陈。油漆表面过于光滑,书写体验也很一般,并且我感觉比其他上文中写到的铅笔更容易摔断铅芯。当然,这也和它的价格是一致的。我并不推荐。
Ticonderoga
好像也没有中文名。如果对军事了解的朋友,那么会记得正好也是提康德罗加级巡洋舰的单词。
Ticonderoga铅笔在美国是超级巨牌,也已经有200多年历史了。价格在美国市场算是比较贵的了。
我们可以明显的看到,在笔杆上品牌商标之前,有「DIXON」字样,其实就是上文写德国LYRA铅笔时候说的迪克森。迪克森创办于美国的铅笔品牌,现也被意大利FILA收购。产地也是昆山迪克森工厂。
这支Ticonderoga也是标准的「黄杆+粉橡皮头」形象,但黄色的饱和度要低得多,笔杆也更加防滑,着可能和迪克森工厂全部都用水性油漆有关。
铅笔整体上也不够精致,整体上比其他铅笔更细一些,铅芯感觉和LYRA相当,其实意大利FILA集团下的所有铅笔,都是用了德国的铅芯配方。
我们看到盒装背面的中文贴标,木材写的是「美国肖楠」。
我想国内有不少人的名字就叫肖楠。但这里的肖楠,是楠木吗?难道如此名贵?
如果了解文玩手串界,那么台湾肖楠肯定很熟悉,着可是可以车珠子的名贵木材。
其实他俩都是属于肖楠属,美国肖楠主要位于加州,有丰富的储量,也是我国海关在册的进口的木材之一。
美国铅笔所用的木材,开始的时候主要是红柏,后来红柏资源枯竭,就用上了美国肖楠,这种木材软硬适中,也不易变形,还有怡人的香味。
这个美国肖楠,在产地俗称加州香杉,也叫香雪松,和我国的翠柏又是同一属目的。所以,在称呼上,变化极大,在杉木、松木、柏木、肖楠这四个名称中游离,其实往往是指同一种木材。如果主事过装修的朋友就会知道,木材的名称真的太混乱了,学名和俗称众多,特别容易混淆。
这种香味,我们在三菱9800、蜻蜓木物语、施德楼蜜蜂、LYRA红帽铅笔上都非常熟悉,经过我的考证,其实它们都是同一种木材,就是这个美国肖楠,也是当下中高档铅笔常用的木材。这种香味也是美国肖楠木的自然香味。
中低档铅笔的话,普遍使用我国北方的椴木,木材的价格要便宜很多,颜色更白一些,没有香味,也没那么致密。椴木是铅笔界最主流的木材。
这两个品牌的美系铅笔,我并不推荐。这里不是说美系铅笔不好,主要是所涉及型号也主要是中低端的,体验先来各方面都非常一般,我也不贴购买链接、不做测试了。并且市面上有更佳的选择。作为儿童使用的话,带橡皮头的铅笔,又长又重,确实使用起来不是很友好。当然,美系铅笔也有非常杆端的,比如黑翼等等,这里就不做展开了。但美系铅笔不能不说,因为在整个铅笔的历史中,占据着不可或缺的地位。
「铅笔色彩心理学」
注意,本段落是加引号的,因为学术界还没有这个概念,是笔者编撰的。
上文说到的黄杆铅笔更加畅销,购物APP都喜欢用黄橙红色调,其实也是色彩心理学的应用。
下文内容,是我经过长期的观察和思考所得,和大家交流。
我家孩子,最喜欢使用蜻蜓木物语,其次是施德楼蜜蜂LYRA红帽。首先这几支铅笔都是握感和书写都非常优秀,但为何几乎不选同样优秀的三菱9800,以及辉柏嘉9000?
其实这里面也是和黄杆铅笔更畅销的原因类似,最常用的是原木色,这种颜色是让人感觉到轻松和自在的色调。黄色的话,会让人有愉快的感觉。但是深绿色,尤其是9800这种深绿到近黑的颜色,会给人一种压抑的感觉。
我从小使用中华101铅笔,对铅笔色彩有先入为主的概念。但孩子没有,他从小都是自己挑铅笔使用,所以会和我有如此的不同。
原木色彩给人的轻松感,更是上课或者做作业最舒适的状态。
关于铅笔的色彩,我更希望给孩子使用色彩单调的铅笔,同样蜻蜓木物语,也有一款印有各种彩色动物的Hello Nature,价格和Recycled相当,我一直选择后者给他使用。原因是过多的彩色,会打扰到孩子的注意力。而更加自然和单调的色彩,更能让孩子保持更长时间的专注。
施德楼蜜蜂和LYRA红帽,它俩都有一个红盖,而这两款铅笔的笔头有明显更高的被咬率,毕竟这一抹红,实在太抓人眼球了。其实低龄儿童就是这样,专注力保持不够,特别容易被外界所打扰,而且多动。
但全身原木色的蜻蜓木物语,笔头被咬的概率咬低得多!
铅笔的环保
铅笔被咬,没有铅毒吗?
其实铅笔的铅芯不含铅,是用石墨和黏土做的。但铅笔一直被叫做铅笔,英文以前也一直叫Lead Pencil,而铅是重金属,有毒。所以长久以来,很多人都认为铅笔有铅毒。
所以,在笔头上采用无铅芯的包头设计,防止孩子啃咬舔舐铅芯,被称为是一种环保健康的设计,往往中高档铅笔都有这样的设计。
如果很在乎这方面的读者,应该在我介绍第一支三菱9800的时候,就会疑虑我为何没有特别指出9800的包头设计,其实我是为了放在最后一起说铅笔的环保性问题。
铅芯不含铅,含铅的是笔身的油漆。所以这种包头设计防铅毒就是无稽之谈了。
油漆方面,倒是值得深入一说。
传统的铅笔油漆,都是硝基漆,有很高的毒性,尤其是在制造环节,危害到工人。对于低龄儿童来说,啃咬铅笔的话也会受此害。
所以,现在开始提倡水性油漆的使用,上文说迪克森工厂的所有铅笔都是用上了水性漆,其实我了解下来,很多欧洲品牌也都在更新工艺,国内厂家也在铺开水性漆对硝基漆的更换。但很多产品商详上,并没有标注是硝基漆还是水性漆,我也就不能在介绍中说用的是哪一种油漆,只能根据漆面的特点做并不确切的简单判断。
本文在最后,还要指出的是:现在几乎所有烫金文字(包括烫银,以及各种闪闪发光的油漆)的铅笔,都容易掉漆。
这个有时候很严重,一支铅笔的烫金字有可能会在后期几乎全部掉光。这一层金光闪闪的文字,从环保层面还真的是比较差劲的。但其他普通油漆的文字,黑色的或者白色的,其掉漆现象要比烫金文字好得多!不知道铅笔厂家为什么不改进工艺,或者说是都不愿意放弃传统吗?还是没有金光闪闪的文字,就没法吸引顾客的眼睛,就不买你家的产品了?所以,我更加推荐使用原木铅笔,都不存在极易掉漆的烫金文字。
另一个环保的层面,就是木材的使用。其实很多跨国公司,都有自己的木材种植林,每砍伐一颗树木就要相应的种下一棵树,做到「零消耗」。但整体而言,过去三十年,我国的植树造林成就绝对是全球最大的。
结语
说完了日系、德系和美系的书写铅笔,回头一看,真实篇幅浩大啊!这也是至今为止书写时间最长、涉及方面最多的文章。
我们回顾铅笔的历史,从17世纪英国的发源开始,到18世纪法德的基本确定标准,再到19世纪美国的大规模工业化量产,19世纪后期的日本大发展。顺序来看,显然和全球工业化的顺序是一致的。
进入20世纪,就是我国铅笔工业的时代了。最近我看电视剧《香山叶正红》,有如下情节:
吴羹梅先生当年留学日本,在真琦大和铅笔公司(也就是后来的三菱铅笔公司)实习,学得了制造铅笔的技术,回到国内创办了铅笔制造厂,也是现在第一铅笔公司的前身之一。
20世纪30年代,我国开启了独立自主制造铅笔的历史。
下一篇会详细介绍中国铅笔的产业和产品。
最后说一下削铅笔工具,也就是转笔刀,家里有好几款,但现在只用这款得力复古相机造型的:
很好用,手把转动顺畅,且是橡胶头夹笔,不会像其他使用金属头夹笔的在铅笔上留下穿孔痕迹。
至于铅笔的购买,我最推荐京东自营,尤其是遇到促销可以屯一波(618、双十一最佳),有时候会有199-100的满减或者优惠券,或者满三件7折也不错。但现在的优惠越来越少了,前几年还有199-100满减叠加199-100优惠券(做到25折),现在基本看不到了,大家且买且珍惜。第二推荐才是天猫品牌旗舰店。
注释:
①本文只在值得买社区发布,12000字的原创文章不易,作者不允许转载。
②文中历史人物的讲话,非真实记载,是作者根据真实情景编写。
③涉及到评价,具有主观因素,但作者确保所写评价都是真实感受。
【End】
作者声明本文无利益相关,欢迎值友理性交流,和谐讨论~
![](https://res.smzdm.com/pc/pc_shequ/dist/img/the-end.png)
陶夭夭
校验提示文案
陶夭夭
校验提示文案
陶夭夭
校验提示文案
陶夭夭
校验提示文案
陶夭夭
校验提示文案
陶夭夭
校验提示文案
陶夭夭
校验提示文案
陈都灵
校验提示文案
陈都灵
校验提示文案
陶夭夭
校验提示文案
通信李橙
校验提示文案
马赫开车
校验提示文案
马赫开车
校验提示文案
马赫开车
校验提示文案
陶夭夭
校验提示文案
陶夭夭
校验提示文案
马赫开车
校验提示文案
马赫开车
校验提示文案
通信李橙
校验提示文案
通信李橙
校验提示文案
小朋友0216
校验提示文案
值友1306191354
校验提示文案
yuahuajoe
校验提示文案
陕西牛牛爷
校验提示文案
已好35
校验提示文案
俗得掉渣
校验提示文案
值友4798235676
校验提示文案
tonysky007
校验提示文案
Tony小师
校验提示文案
Tony小师
校验提示文案
陈都灵
校验提示文案
陶夭夭
校验提示文案
通信李橙
校验提示文案
通信李橙
校验提示文案
通信李橙
校验提示文案
通信李橙
校验提示文案
马赫开车
校验提示文案
马赫开车
校验提示文案
陶夭夭
校验提示文案
陶夭夭
校验提示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