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级SSD到底香不香?—— Micron 5100 MAX 固态硬盘上手及简单测试

2021-12-17 17:17:21 15点赞 48收藏 12评论

经过最近一年的折腾,本人逐步完善了家庭网络系统的搭建。随着实践深入和经验积累,不少从一开始就秉承的理念慢慢发生了变化,比如对虚拟化和All-In-One的看法:所有的设备放在一起运行,既不方便调试维护,也不利于最佳性能的发挥。至于NAS存储采用机械盘阵列,更是觉得毫无必要:使用了一块10T的HGST氦气盘做仓库,已经是我能接受的磁盘体积和噪音上限了。

正好最近在小黄鱼上入手了一台NUC5i3RYH,可以用作独立NAS。这个准系统的价格比较给力(400块),但我手头却没有合适的存储介质。时逢双十一,各种电脑配件的促销活动让人目不暇接,但我最终也没剁手。垃圾佬的江湖,自然还是在海鲜市场~~

NUC没法接3.5寸硬盘,不光是尺寸的缘故,也因为主板上并没有12V供电,而且无法在不破坏机箱的情况下引出SATA接口;如果通过USB3.0口外接,只能使用独立供电,又使硬盘的电源管理变得复杂。最终我决定还是用上NUC的2.5寸硬盘位,淘一块可靠耐用的大容量SATA SSD。

准备工作

固态硬盘自然首先考虑大厂,比如英特尔,三星,镁光等。我家中已经有一些英特尔和三星的船货,所以这次出于尝鲜的目的,想试一试镁光的产品。

目前镁光的消费级SATA SSD自然是指英睿达(Crucial)的这两个型号了,各平台上一直有不少晒单和晒价。

企业级SSD到底香不香?—— Micron 5100 MAX 固态硬盘上手及简单测试

但是我扒了扒口碑,觉得不太行。镁光和英特尔这两家做消费级产品一向很水,能缩就缩,能简就简,无他利薄耳。

4T MX500的PCB板只有全盘一半不到的面积,用料之省可见一斑。而BX500甚至连个铝壳都不舍得配4T MX500的PCB板只有全盘一半不到的面积,用料之省可见一斑。而BX500甚至连个铝壳都不舍得配

MX500和BX500 1TB的寿命都只有360TBW,虽然不挖矿也够用了,但起码表明产品的设计规格不高MX500和BX500 1TB的寿命都只有360TBW,虽然不挖矿也够用了,但起码表明产品的设计规格不高

相比较而言,企业级产品的用料却并不含糊,在读写稳定性,使用寿命,掉电保护和命令延时等方面完胜,只是发热及功耗表现上可能稍逊于消费级产品。目前镁光的数据中心级固态存储分为5000,7000和9000三个系列,其中后两者作为中高端产品均采用了NVMe协议的u.2和m.2规格,只有5000系列采用了2.5寸/m.2 SATA规格。

2017-2020年镁光陆续推出了5100,5200和5300系列的3D TLC固态硬盘,容量从240GB到7680GB不等;每个系列又大致分为ECO,PRO和MAX三个型号——分别对应读取密集型,读写均衡型和写入密集型三种应用场景。各型号的顺序读写性能和随机读写性能基本一致,但在写入寿命和响应延迟等指标上有极大差别。对标其他家的产品大概是英特尔S4500/S4600系列和三星的PM863。

虽然存世量大,但该系列产品在网上的晒单和拆解很少,最专业和详细的只有贴吧上的一篇

图示为5100 MAX 1920G 2.5寸 SSD拆解,PCB板上满满当当的颗粒和电容~~图示为5100 MAX 1920G 2.5寸 SSD拆解,PCB板上满满当当的颗粒和电容~~

引用贴吧大佬开盖后的解说:

全盘几乎无螺丝,外壳为金属卡扣。有易损贴。单PCB设计,双面共16颗NW858颗粒,2颗D9STQ DDR3 DRAM,同样的88SS1074主控。经查询该颗粒为eTLC单颗粒1536Gb(192GB),总容量3072GB,可用1920GB,OP约1152GB(60%)。单颗粒4Die4CE,完全满足1074主控通道。总寿命17.6PB,颗粒PE数为5729次。另外值得注意的是,5100MAX的一面颗粒有导热胶贴,另一面没有。

ECO和PRO系列就寒碜多了,虽然依旧吊打消费级硬盘:

图示为5200 ECO 480G 2.5寸SSD拆解,可以看清主控的型号88SS1074图示为5200 ECO 480G 2.5寸SSD拆解,可以看清主控的型号88SS1074

目前5000系列的三种盘在海鲜市场存量很大,大部分型号和容量都有,使用程度和价格千差万别。

关于选购的标准,我有以下考量:

1) 作为仓库盘,首先要保证容量。用于NAS存放常用的媒体文件,容量大概不能少于960G;

2) 预算控制在1000以内,以海鲜市场目前的价格水平,容量大概不会超过1920G;

3) 市面的货源以矿场锻炼盘居多。对于动辄写入几百上千TB的矿渣,即便是稳定的企业级固态,也保不准哪天会突然挂掉,谨慎起见不考虑入手;

4) 全新盘不太看好。一方面价格偏高,另一方面虽然该系列使用的马牌主控88SS1074据说尚未破解,但对于非官方渠道的“全新零通电读写”固态硬盘,有必要适度警惕;

5) 耐用度尽可能高。以5100为例,参考镁光官方的datasheet,除了ECO相对拉胯之外,PRO和MAX的写入寿命都很可观,MAX的耐用度甚至是同容量下MX500的25倍,相当逆天了!

企业级SSD到底香不香?—— Micron 5100 MAX 固态硬盘上手及简单测试

产品上手

最后经过多方比较和挑选,入手了一块价位七百多,写入量1T左右的5100 MAX 960G次新盘。至少从2019年开始,5100型号就在二手市场广泛存在了。当年也许有过大船货,不过现在流通的绝大部分是矿场精选和本地拆机,非全新盘的价格从5毛-8毛/G不等。

企业级SSD到底香不香?—— Micron 5100 MAX 固态硬盘上手及简单测试

我对这个外观一开始有些疑惑。因为相同或相关型号的硬盘,外观各不相同,以小黄鱼上的实物为例,有零售版,思科版,惠普版,联想版等等,即便是零售版的外观也不尽相同:

企业级SSD到底香不香?—— Micron 5100 MAX 固态硬盘上手及简单测试

企业级SSD到底香不香?—— Micron 5100 MAX 固态硬盘上手及简单测试

不过有易碎贴护体,我也无法拆开去验证主控和颗粒信息,反正贴吧大佬已经拆解过一次了。好奇心驱使下,给这块盘过了下秤,想侧面验证有没有造假或偷工减料:

企业级SSD到底香不香?—— Micron 5100 MAX 固态硬盘上手及简单测试

先用一块已知质量82g的S3710 400G SSD对厨房电子秤做了校正,计算出这块5100 MAX的实际质量为69.9g,和官方标称的不超过70g相吻合。从拆解图和预期使用寿命来看,960G及以上容量的5100 MAX应该是全长PCB和颗粒贴满的状态,但小容量的盘会轻得多。

过秤的真实原因是看多了这样的图比较上头过秤的真实原因是看多了这样的图比较上头

性能测试

首先看下CDI显示的S.M.A.R.T.信息:

企业级SSD到底香不香?—— Micron 5100 MAX 固态硬盘上手及简单测试

“重新分配扇区计数”,“保留块计数”这些信息都没有显示什么异常。从固件信息来看,应该是零售版无疑了。既然如此先更新一下固件,以满足我强迫症的心理需求。

先下载官方的固态硬盘管理工具MSE(Micron Storage Executive)

https://www.micron.com/products/ssd/storage-executive-software

安装运行后可以看到各种硬盘信息,包括当前固件版本:

企业级SSD到底香不香?—— Micron 5100 MAX 固态硬盘上手及简单测试

不过这里显示当前已安装固件是最新版本(显然并不是),并无更新提示,那只好手动进行更新了。因为镁光的官方固件需要在网站注册并登录后才能下载,我是从其他网站下载的固件:

https://www.touslesdrivers.com/index.php?v_page=23&v_code=68402

5100 MAX 960G对应的最新固件版本号是D0MU075(2021年2月),但不必提取固件压缩包中的bin文件,只要在MSE的固件更新页面下选择5100_D0MU075_D0MU445_D0MU845_Storage_Executive_fwbin.zip即可手动更新,工具软件会自动选择正确的版本。

企业级SSD到底香不香?—— Micron 5100 MAX 固态硬盘上手及简单测试

然后再看看读写速度是否符合标称。已知官方datasheet的性能列表如下:

企业级SSD到底香不香?—— Micron 5100 MAX 固态硬盘上手及简单测试

先来两个娱乐跑分AS SSD Benchmark和CDM:

企业级SSD到底香不香?—— Micron 5100 MAX 固态硬盘上手及简单测试

企业级SSD到底香不香?—— Micron 5100 MAX 固态硬盘上手及简单测试

企业级SSD到底香不香?—— Micron 5100 MAX 固态硬盘上手及简单测试

AS SSD的跑分结果比CDM和官标要差一些。本人的电脑配置是B360M + i5-9600KF + 32G内存,应该不至于影响测试结果。不过我对此类企业盘的需求定位是稳定与耐用,速度低些倒也无妨。再次引用贴吧大佬的话:

由于企业盘没有任何SLC CACHE。所有操作都是3D eTLC直写直读,然而eTLC为了寿命又降低了电压,也就是降低了直写性能。所以快餐跑分成绩必然没有ULTRA3D这种同1074主控的消费级硬盘好看。实际上ASSSD跑分能跑过Ultra3D、860EVO 1T的企业SATA不存在,即使是最强的S3710 1.2T,也要被860EVO 1T按在地上摩擦。毕竟这种盘的跑分都是当代主控+3D SLC的颗粒来跑分。

接下来再进入稍微专业点的测试。因为颗粒直读写和无缓存,那么测一小时和测五分钟的结果,除了温度之外应该不会有本质区别,所以我这里只进行一些轻度测试,毕竟是自用盘不舍得写入太多:

1) HDtune基准文件测试(100G):稳如老狗。

企业级SSD到底香不香?—— Micron 5100 MAX 固态硬盘上手及简单测试

2) IOMETER读写稳定性测试:严格按照官方datasheet中的条件来执行,即顺序读写单元128KB,队列深度32;随机读写单元4KB,队列深度32;延迟读写单元4KB,队列深度1。每种模式测试5分钟。最终得到的平均读写速度(Total MBs per Second Decimal)竟然与官方结果完全一致!!

企业级SSD到底香不香?—— Micron 5100 MAX 固态硬盘上手及简单测试

企业级SSD到底香不香?—— Micron 5100 MAX 固态硬盘上手及简单测试

瞬时顺序读取速度折线图(5分钟),依然稳稳当当,估计再跑一个小时也是一样

企业级SSD到底香不香?—— Micron 5100 MAX 固态硬盘上手及简单测试

相比读取速度,瞬时顺序写入速度的波动稍微大一些

企业级SSD到底香不香?—— Micron 5100 MAX 固态硬盘上手及简单测试

随机4K的读取性能在90000IOPS左右,接近官标93000IOPS

企业级SSD到底香不香?—— Micron 5100 MAX 固态硬盘上手及简单测试

随机4K的写入性能在79000IOPS左右,反而高于官标74000IOPS

企业级SSD到底香不香?—— Micron 5100 MAX 固态硬盘上手及简单测试

七三开的随机4K混合读写,总性能在82000IOPS左右,比官标数据高14%左右

企业级SSD到底香不香?—— Micron 5100 MAX 固态硬盘上手及简单测试

不过IOMETER虽然能采集实时的I/O延迟(Latency),却不能直观地显示延迟分布情况。如果要完全验证官方datasheet的结果,只能照葫芦画瓢,顺便学习一下非生产环境不太常见,但功能强大的I/O压力测试工具——FIO

把硬盘拆下来装到另一台Xubuntu系统的电脑上,安装FIO:

~$ sudo apt update

~$ sudo apt install fio

然后分别执行命令:

128K顺序读 ~$ sudo fio -name=5100max_sequential_read -filename=/dev/sda -iodepth=32 -direct=1 -ioengine=libaio -rw=read -bs=128k -runtime=300

128K顺序写 ~$ sudo fio -name=5100max_sequential_write -filename=/dev/sda -iodepth=32 -direct=1 -ioengine=libaio -rw=write -bs=128k -runtime=300

4K随机读取 ~$ sudo fio -name=5100max_random_read -filename=/dev/sda -iodepth=32 -direct=1 -ioengine=libaio -rw=randread -bs=4k -runtime=300

4K随机写入 ~$ sudo fio -name=5100max_random_write -filename=/dev/sda -iodepth=32 -direct=1 -ioengine=libaio -rw=randwrite -bs=4k -runtime=300

4K混合读写 ~$ sudo fio -name=5100max_70/30_R/W -filename=/dev/sda -iodepth=32 -direct=1 -ioengine=libaio -rw=randrw -rwmixread=70 -bs=4k -runtime=300

4K读取延迟 ~$ sudo fio -name=5100max_read_latency -filename=/dev/sda -iodepth=1 -direct=1 -ioengine=libaio -rw=randread -bs=4k -percentile_list=99.9:99.999 -runtime=300

4K写入延迟 ~$ sudo fio -name=5100max_write_latency -filename=/dev/sda -iodepth=1 -direct=1 -ioengine=libaio -rw=randwrite -bs=4k -percentile_list=99.9:99.999 -runtime=300

解释下常用参数的含义:

企业级SSD到底香不香?—— Micron 5100 MAX 固态硬盘上手及简单测试

测试内容除了用命令行执行以外,还能通过job文件的形式来组织,然后执行命令~$ fio job_file即可进行测试,此处不赘述。

因为FIO测试顺序读写性能和随机读写性能的结果与IOMETER差别不大,这里就不晒了。只是看一下关于I/O延迟的测试情况。

4K读取延迟:

~$ sudo fio -name=5100max_read_latency -filename=/dev/sda -iodepth=1 -direct=1 -ioengine=libaio -rw=randread -bs=4k -percentile_list=99.9:99.999 -runtime=300

5100max_read_latency: (g=0): rw=randread, bs=(R) 4096B-4096B, (W) 4096B-4096B, (T) 4096B-4096B, ioengine=libaio, iodepth=1

fio-3.12

Starting 1 process

Jobs: 1 (f=1): [r(1)][100.0%][r=21.3MiB/s][r=5455 IOPS][eta 00m:00s]

5100max_read_latency: (groupid=0, jobs=1): err= 0: pid=27054: Thu Dec 16 19:05:41 2021

read: IOPS=5842, BW=22.8MiB/s (23.9MB/s)(6847MiB/300001msec)

slat (usec): min=6, max=3612, avg=18.83, stdev= 6.45

clat (usec): min=3, max=13801, avg=148.77, stdev=47.66

lat (usec): min=40, max=13818, avg=168.05, stdev=49.33

clat percentiles (usec):

| 99.900th=[ 709], 99.999th=[ 2442]

bw ( KiB/s): min=17520, max=26200, per=100.00%, avg=23372.89, stdev=1629.96, samples=599

iops : min= 4380, max= 6550, avg=5843.23, stdev=407.50, samples=599

lat (usec) : 4=0.01%, 10=0.01%, 20=0.01%, 50=2.29%, 100=1.15%

lat (usec) : 250=96.16%, 500=0.21%, 750=0.14%, 1000=0.02%

lat (msec) : 2=0.02%, 4=0.01%, 10=0.01%, 20=0.01%

cpu : usr=6.58%, sys=17.84%, ctx=1757619, majf=0, minf=11

IO depths : 1=100.0%, 2=0.0%, 4=0.0%, 8=0.0%, 16=0.0%, 32=0.0%, >=64=0.0%

submit : 0=0.0%, 4=100.0%, 8=0.0%, 16=0.0%, 32=0.0%, 64=0.0%, >=64=0.0%

complete : 0=0.0%, 4=100.0%, 8=0.0%, 16=0.0%, 32=0.0%, 64=0.0%, >=64=0.0%

issued rwts: total=1752765,0,0,0 short=0,0,0,0 dropped=0,0,0,0

latency : target=0, window=0, percentile=100.00%, depth=1

Run status group 0 (all jobs):

READ: bw=22.8MiB/s (23.9MB/s), 22.8MiB/s-22.8MiB/s (23.9MB/s-23.9MB/s), io=6847MiB (7179MB), run=300001-300001msec

Disk stats (read/write):

sda: ios=1752084/0, merge=0/0, ticks=255341/0, in_queue=255341, util=100.00%

4K写入延迟:

~$ sudo fio -name=5100max_write_latency -filename=/dev/sda -iodepth=1 -direct=1 -ioengine=libaio -rw=randwrite -bs=4k -percentile_list=99.9:99.999 -runtime=300

5100max_write_latency: (g=0): rw=randwrite, bs=(R) 4096B-4096B, (W) 4096B-4096B, (T) 4096B-4096B, ioengine=libaio, iodepth=1

fio-3.12

Starting 1 process

Jobs: 1 (f=1): [w(1)][100.0%][w=84.8MiB/s][w=21.7k IOPS][eta 00m:00s]

5100max_write_latency: (groupid=0, jobs=1): err= 0: pid=31815: Thu Dec 16 19:12:12 2021

write: IOPS=19.5k, BW=76.2MiB/s (79.9MB/s)(22.3GiB/300001msec); 0 zone resets

slat (usec): min=5, max=2213, avg=13.38, stdev= 3.31

clat (usec): min=2, max=10101, avg=35.48, stdev=12.67

lat (usec): min=29, max=10121, avg=49.22, stdev=13.32

clat percentiles (usec):

| 99.900th=[ 82], 99.999th=[ 1565]

bw ( KiB/s): min=68952, max=93600, per=99.99%, avg=78061.93, stdev=3899.66, samples=599

iops : min=17238, max=23400, avg=19515.48, stdev=974.92, samples=599

lat (usec) : 4=0.02%, 10=0.01%, 20=0.02%, 50=99.00%, 100=0.90%

lat (usec) : 250=0.03%, 500=0.01%, 750=0.01%, 1000=0.01%

lat (msec) : 2=0.01%, 4=0.01%, 10=0.01%, 20=0.01%

cpu : usr=15.58%, sys=35.44%, ctx=5861668, majf=0, minf=11

IO depths : 1=100.0%, 2=0.0%, 4=0.0%, 8=0.0%, 16=0.0%, 32=0.0%, >=64=0.0%

submit : 0=0.0%, 4=100.0%, 8=0.0%, 16=0.0%, 32=0.0%, 64=0.0%, >=64=0.0%

complete : 0=0.0%, 4=100.0%, 8=0.0%, 16=0.0%, 32=0.0%, 64=0.0%, >=64=0.0%

issued rwts: total=0,5855471,0,0 short=0,0,0,0 dropped=0,0,0,0

latency : target=0, window=0, percentile=100.00%, depth=1

Run status group 0 (all jobs):

WRITE: bw=76.2MiB/s (79.9MB/s), 76.2MiB/s-76.2MiB/s (79.9MB/s-79.9MB/s), io=22.3GiB (23.0GB), run=300001-300001msec

Disk stats (read/write):

sda: ios=0/5852933, merge=0/0, ticks=0/215879, in_queue=215879, util=100.00%

从输出结果中的“clat percentiles (usec)”这一项可以看到:

1) 在99.9%的百分位数区间,随机读取延迟709μs与官方测试结果500μs相当;而在99.999%的百分位数区间,随机读取延迟2.442ms甚至远好于官方测试结果9.0ms。

2) 在99.9%的百分位数区间,随机写入延迟82μs远好于官方测试结果500μs;而在99.999%的百分位数区间,随机写入延迟1.565ms同样远好于官方测试结果9.0ms。

总之没毛病。猜测结果有出入的原因:

1) 官方肯定使用了大量的样品进行测试,而我这里只进行了单盘测试;

2) 设定测试的时间很短(5分钟),长时间读写产生的偶发高延迟没有机会被采集;

3) 其他硬件因素如CPU和环境因素如温度,可能也会对延迟测试结果产生少量影响。

所以也别说我测了个寂寞,大家当消遣看看就好~~

总结评价

本次测试的内容到此为止。入手的这块硬盘,除了在容量上稍显欠缺之外(仓库盘当然是越大越好了,买之前务必要想清楚),其他各方面的表现都完全符合心理预期。随着最近一些矿场的崩盘,流入二手市场的企业级固态硬盘价格非常低廉。虽说鱼龙混杂,上船的门槛比以往高了不少,但瞅准时机用心挑选,还是不难找到中意的商品。

作者声明本文无利益相关,欢迎值友理性交流,和谐讨论~

展开 收起

Micron 美光 5100 Pro SATA 固态硬盘 480GB(SATA3.0)

Micron 美光 5100 Pro SATA 固态硬盘 480GB(SATA3.0)

暂无报价

Micron 美光 SATA 固态硬盘 240GB ‎MTFDDAK240TDN-1AT1ZABYY

Micron 美光 SATA 固态硬盘 240GB ‎MTFDDAK240TDN-1AT1ZABYY

暂无报价

光威(Gloway)1TB SSD固态硬盘 M.2接口(NVMe协议) PCIe 5.0 独立缓存 神策PRO系列

光威(Gloway)1TB SSD固态硬盘 M.2接口(NVMe协议) PCIe 5.0 独立缓存 神策PRO系列

1599元起

幻隐 HV2050 NVMe M.2 固态硬盘 512GB(PCIe3.0)

幻隐 HV2050 NVMe M.2 固态硬盘 512GB(PCIe3.0)

159元起

骑尘 V890 M.2 NVMe 固态硬盘 512GB(PCIe3.0X4)

骑尘 V890 M.2 NVMe 固态硬盘 512GB(PCIe3.0X4)

214元起

GLOWAY 光威 2TB SSD固态硬盘 M.2接口(NVMe协议) PCIe 4.0x4 长江存储颗粒 弈二代系列

GLOWAY 光威 2TB SSD固态硬盘 M.2接口(NVMe协议) PCIe 4.0x4 长江存储颗粒 弈二代系列

839元起

Lenovo 联想 小新YOGA原装 PM9B1 固态硬盘 1TB

Lenovo 联想 小新YOGA原装 PM9B1 固态硬盘 1TB

暂无报价

MOVE SPEED 移速 256GB SSD固态硬盘 长江存储晶圆 国产TLC颗粒 SATA3.0

MOVE SPEED 移速 256GB SSD固态硬盘 长江存储晶圆 国产TLC颗粒 SATA3.0

119元起

FANXIANG 梵想 S690 NVMe M.2 固态硬盘(PCI-E4.0)

FANXIANG 梵想 S690 NVMe M.2 固态硬盘(PCI-E4.0)

279元起

Crucial 英睿达 P3 Plus 固态硬盘 1TB M.2接口

Crucial 英睿达 P3 Plus 固态硬盘 1TB M.2接口

449元起

KIOXIA 铠侠 RC20系列 EXCERIA G2 NVMe M.2 固态硬盘(PCI-E3.0)

KIOXIA 铠侠 RC20系列 EXCERIA G2 NVMe M.2 固态硬盘(PCI-E3.0)

275元起

acer 宏碁 4TB SSD固态硬盘 M.2接口 N7000系列 暗影骑士擎|NVMe PCIe

acer 宏碁 4TB SSD固态硬盘 M.2接口 N7000系列 暗影骑士擎|NVMe PCIe

1499元起

HP 惠普 FX700系列 NVMe M.2固态硬盘 2TB(PCIe 4.0)

HP 惠普 FX700系列 NVMe M.2固态硬盘 2TB(PCIe 4.0)

829元起

KIOXIA 铠侠 极至光速系列 EXCERIA PLUS G3 SD10 NVMe M.2 固态硬盘(PCI-E4.0)

KIOXIA 铠侠 极至光速系列 EXCERIA PLUS G3 SD10 NVMe M.2 固态硬盘(PCI-E4.0)

512.04元起

COLORFUL 七彩虹 CN600 电竞款NVMe M.2 固态硬盘(PCI-E3.0)

COLORFUL 七彩虹 CN600 电竞款NVMe M.2 固态硬盘(PCI-E3.0)

79元起

BIWIN 佰维 悟空 NV7400 NVMe M.2 固态硬盘(PCI-E4.0)

BIWIN 佰维 悟空 NV7400 NVMe M.2 固态硬盘(PCI-E4.0)

289元起
12评论

  • 精彩
  • 最新
  • 这个盘是OEM给HPE的,固件更新可以去HPE的支持网站下载。载X64的版本就行,一个安装包,安装完自动更新的。我有个5200 MAX,960G的,20年初疫情的时候马云家入的。

    校验提示文案

    提交
    这个盘不是HPE的OEM盘,HPE盘的MODEL NO.和固件版本与零售版不一样,不能使用公版固件

    校验提示文案

    提交
    收起所有回复
  • 来个关键词 [高兴] [高兴]

    校验提示文案

    提交
    这些盘太多了,闭着眼睛都能找到,而且我还觉得自己有点买贵了。只是想跟大家分析没必要买MX500之类的,真不如这些企业盘香~~

    校验提示文案

    提交
    收起所有回复
  • 几百T算矿盘?1百多和900多也是百啊。

    校验提示文案

    提交
    要结合通电时间来看,你可以算算每秒写入量。通电几百小时,写入三四百T的,妥妥是矿盘;如果通电几万小时,那就不见得是了

    校验提示文案

    提交
    收起所有回复
  • 总容量3072GB,可用1920GB,OP约1152GB(60%) 这个什么意思呢

    校验提示文案

    提交
    就是实际存储介质比标称的要多,多的那部份是保留空间OP,用户不能直接使用,但硬盘主控可以用来做磨损均衡等用途,延长了硬盘的使用寿命

    校验提示文案

    提交
    收起所有回复
  • 大佬,想整个500g的盘给服务器,求个推荐,稳就行

    校验提示文案

    提交
  • 什么服务器?做系统盘还是数据盘?数据盘500G显然不够。预算大概多少?没有预算限制我能给你推荐傲腾P5800X……

    校验提示文案

    提交
  • 现在这个型号好像有大船靠岸了,详见海鲜市场

    校验提示文案

    提交
    5200MAX 现在只能买到100T左右的了,可惜没早点发现大船

    校验提示文案

    提交
    收起所有回复
提示信息

取消
确认
评论举报

相关好价推荐
查看更多好价

相关文章推荐

更多精彩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48
扫一下,分享更方便,购买更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