择时,多少散户的梦想!真的能帮我们多赚钱吗?
年初至今,资本市场“惊心动魄”!
除商品指数大涨外,A股、港股、美股均有不同程度下跌,上证指数更是跌穿3000点,偏股型公募基金的发行规模也创下历史记录,不少投资者更加“焦虑”:熊市是不是还会继续?市场是不是快要触底反弹了?该抄底还是离场?
投资者总是控制不住自己想要择时的手,既想躲过市场的下跌,又想抓住每次上涨机会,希望能实现理想中的“低买高卖”。可是实际操作中,很有可能是躲过短期的下跌却错过了大涨行情,或者好不容易追上热点,却发现自己站在“山顶”上,难以获得理想的投资收益。
择时能获得稳定收益吗?
上交所资本市场研究所曾经联合多家机构共同撰写了一篇论文,该论文收集了超过5300万个账户的日常交易信息,对2016年1月至2019年6月的统计结果显示:
无论是个人投资者、还是机构投资者,择时都是负贡献,正收益均是由选股带来的。超额收益的来源是选股、而非择时。
短期来看,择时并非不能赚钱,但却难以大规模复制和长期持续。
无论是A股市场还是海外市场,择时的确出现过不少传奇,但一旦资金体量上来后,便无法持续获得超额收益。当然,在A股做择时的挑战更大。即使A股市场的有效性正逐步提升,但A股市场参与者对比成熟市场参与者整体情绪化特征仍然明显。
对比沪深300指数和标普500指数的历史波动率,就会发现A股指数的波动率远高于美股指数。股市的波动短期具有随机性,但当股市的波动和投资者的情绪面趋势一致时,往往会加大股市波动的幅度。在天然较高波动的市场格局下,投资者想要通过择时赚钱更是难上加难。
既然通过择时赚钱特别难,为什么投资者还是无法保持理性而频繁择时?
第一个原因,大部分投资者还是把股市当成“零和游戏”,寄希望于对交易对手行为的预测,低买高卖股票,打败交易对手来获取短期的收益。也就是,大部分投资者认为自己比交易对手更聪明,或者在平均水平之上。
不仅普通投资者无法通过择时赚钱,很多历史上有名的投资家也都曾在择时上翻了跟头。巴菲特的老师——格雷厄姆,创立了最初期的价值投资论,被誉为 “现代证券分析之父”、“华尔街教父”。1929年美国道琼斯指数达到了牛市的顶峰381点后,于1929年10月24日开始暴跌,随后在“黑色星期二”之后的几周之内道琼斯指数就跌到了200点以下。1930年3月,股市经过几个月的下跌,开始出现企稳反弹的迹象。1931年,格雷厄姆认为市场跌到底了,急于翻本的他加杠杆抄底股市,最终在1932年,格雷厄姆的联合账户跌去70%之多,直到1935年他才完全从亏损中恢复过来。
即便是投资大师也无法在熊市最低点买,卖牛市最高点,普通投资者面对市场时更应如履薄冰。
第二个原因,投资者易受制于情绪的自我强化。在危机来临导致市场下跌的时候,会有更多的理论去支持市场还将继续下跌,这时候投资者往往做出低点赎回的决定,当市场连续上涨的时候,又会有更多的声音去支持市场还将继续上涨,似乎到处都是“好消息”,这时候投资者往往又逢高买入。
特别是当我们进入了信息时代,投资者十分容易被主流信息引导,根据热点频繁买卖,导致高买低卖,拖累投资回报。
做时间的朋友收获稳稳的幸福
正确的择时固然可以提高账户收益,可实际操作的过程中择时成功是非常难的。从时间维度来看,长期持有能够帮助我们提高赚钱的可能性,实现复利投资,但只考虑时间的维度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需要做到——
• 科学的战略配置
低相关性+适合未来市场的基金策略
• 正确的战术配置
最顶尖的基金产品+持续跟踪调整
• 坚持长期持有
一个合理的资产配置,可以实现不通过择时,也能追求长期稳定收益,同时具备“低波动、低回撤”的风险收益特征,并非短期的超越市场。
低波动,从源头上降低投资者追涨杀跌。能够控制回撤、避免不可挽回的损失,更是复利投资重要的一环。为什么许多投资者反而在牛市中亏损更多,正是因为市场越好,投资者越筑高自己的风险偏好,加大了牛市泡沫破灭时本金永久性损失的风险。
作为专业的买方顾问,核心竞争力即是能够为投资者在“低波动、低回撤”的基础上,获取长期、可持续的投资回报,穿越牛熊周期,获得稳稳的幸福。
只有业绩长期稳健,当市场出现系统性风险时能够有效控制回撤,保护收益,追求获得与市场行情低相关的阿尔法收益,才能最大程度满足投资者对于财富稳定增长的需求。
没有永远上涨的市场,也没有永远下跌的市场,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虽无法预测市场何时会出现极端风险,却时时做到敬畏市场。
理财不择时,持有不操心
投资没有“最佳时期”。当有了“低波动、低回撤”的基础,投资者在买入时不需要过多择时,持有时不需要过度操心。
理财的目标是在“低波动、低回撤”的基础上,创造可持续的回报,为投资者把握净值的复利增长。
投资是长跑运动,欲速则不达,和专业买方顾问,一起做时间的朋友。
更多实用资讯,学习干货知识、实战心得,加入我们领取《中国TOP1%公募基金经理严选28人名单》。
![](https://res.smzdm.com/pc/pc_shequ/dist/img/the-end.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