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时的这些坑,你一定要知道!
在互联网购物的时候,你是否也经历过这样的场景?

刚拆封的网红零食包装内惊现不明异物;直播间抢购的进口化妆品扫码验证竟是高仿;预存五千块钱的健身会所营业没三个月就人去楼空......
消费维权仿佛已经成了这个时代的必修课,那么,我们要如何守护自身权益呢?
一、新型消费陷阱的千层套路

经常有新闻爆料,预制菜包装的溯源码被不法商家批量仿制,形成了从生产到销售的灰产链。某地的市场监管部门2024年一共查获的篡改保质期案件里,不法分子利用热敏打印机修改冷链食品生产日期,把过期三个月的冻品重新流入市场。

直播带货中"砍价剧本"更是屡见不鲜,主播跟商家联袂上演价格跳水戏码,但是你实际成交的价格竟然比日常售价还高。

养老机构拿"亲情服务"为幌子,组织免费旅游、赠送保健品先获取老年人的信任,继而推销数十万的终身会员套餐。
知名的连锁早教机构突然闭店,未消费的课时费超两千万元,家长退款根本不找到人。
二、如何避免消费维权?
1. 交易前多查

查验企业信用信息是可以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来获取一些信息的,比如经营异常、行政处罚这些都是关键的数据。
2. 支付时冷静

面对直播间"三秒倒计时"这种促销的方式,建议大家都启用支付平台的延时到账功能。
3. 维权时证据要足

电子合同要同步保存到云端和本地设备,聊天记录也要定期导出,择机公证。可以定期归档交易过程中的图文、视频、支付凭证等,形成电子档案。
当我们站在新消费时代的十字路口,维护消费者权益早就不是简单的买卖关系。但是记住,捍卫权益不是特定的仪式,应该是老百姓渗透在日常消费中的习惯。
该内容正在参加《放心消费科普大赛》活动,分享你的消费秘籍,有机会赢800元现金大奖,还有超多专业评测工具和不限量金币等你来抽,100%中奖‼️
作者声明本文无利益相关,欢迎值友理性交流,和谐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