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上清寺的老店,20多年历史的巷巷面,环卫工人来吃便宜1元
在重庆,越是年代久远的小店,味道就越是好,这样的逻辑似乎适用于任何一个城市,但这种现象在重庆尤为突出。
重庆的小店虽小,若是没有一个能抓住食客的特色,不管有怎样的服务或噱头,也很难长久经营下去。
因此,哪些店好吃,站在街头随便一看便知。除了一些连锁店外,小店的改朝换代使得许多商铺经历了一次又一次装修,崭新且陌生;而老店大多在环境上颇接地气,甚至人们更愿意称之为“苍蝇馆子”,但却更得人心。
位于重庆上清寺的巷巷(hàng)面就是这样的一家老店,因为开在老旧居民楼的一楼,店铺如巷道般长而狭窄,因此得名。
从1997年至今,巷巷面已经有24年历史了,很难想象,一家面馆的年龄居然和我一样大。
在20多年的岁月中,一家人勤勤恳恳的经营,让他们经历了风华正茂、不惑之年,如今老板已经两鬓斑白,但依然坚持每天凌晨5点半开门营业。
上午是巷巷面最忙的时候,作为一家面馆,巷巷面的面条种类并不多,菜单上也只有几种,小面二两7元,碗杂面二两13元,价格比较公道。
同时,也可以看到菜单上修改的痕迹,随着时代的发展,物价也有所上涨。
而特色牛肉面更是直接从菜单上被抹掉了,老板对此回应道:“老顾客都爱吃小面和碗杂面,牛肉面卖得不多,平时忙不过来,所以就直接不卖了。”
虽然巷巷面十分狭窄,但员工却不少,老板站在店门口负责挑面,一个阿姨在店铺里面负责打调料,还有几个叔叔阿姨在外面的过道上负责打杂。
因为店铺的面积小,所以巷巷面也是一家“板凳面”,一排红蓝塑料板凳摆在路边,食客们点餐后就坐在矮凳子上,非常有烟火气。
老板虽然上了年纪,但手脚十分利索,随手抓起一把蔬菜扔进去,蔬菜也与别的店铺有所区别,莴笋的包包白的混搭丰富了面条的口感。
不一会儿,我的豌杂面就放到了我面前的高板凳上,还有一碗附赠的面汤。
话不多说,直接开吃,吃豌杂面的关键就在于能否把面拌匀,在路边“巡逻”的阿姨火眼金睛,看见我动作不利索,立马就拿着筷子过来帮我拌匀了。
阿姨一边搅拌一边说:“豌杂面一定要攉匀,把下面的佐料拌上来,挂在面上才好吃,吃的时候也要一边吃一边搅拌!”原来,吃豌杂面的正确方式是这样,我又学到了。
在阿姨的帮助下,一碗完美的豌杂面就拌好了,面条的颜色看起来十分红润,特别诱人。
因为巷巷面的面条是定做的,所以面条要粗一些,更有韧劲,与绵软的豌豆形成鲜明对比,口感十分突出。
调料里面的辣椒油恰到好处,闻起来香,吃起来不会太辣,辣度比较适中,对于重庆人来说不在话下。
而榨菜碎末的加入,为这碗面增加了一丝咸香和鲜甜,让人不由自主地想要把调料单独挑出来吃掉。
总的来说,这碗豌杂面是中等偏上的水平,分量足,味道好,10分满分的话,可以打8分,如果面条可以再煮软一点就完美了!
比起豌杂面来说,巷巷面的小面更接地气,要重口味许多,辣椒的量明显增多,让我这个爱吃辣的重庆人都觉得稍微有一点辣。
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巷巷面的特色是干馏,因为没有汤,所以味道要刺激许多。如果你们的口味比较重或者喜欢吃辣的话,一定会喜欢这碗小面的。
吃完这碗面,已经是上午9点了,但巷巷面的店铺前依然人来人往,十分热闹。在巷巷面的隔壁还有一家面馆,虽然店面的招牌和空间都比巷巷面大了不少,但基本上看不见有什么人去吃。
这足以证明巷巷面在上清寺的人气,来这里吃面的都是住在周边的本地居民,朋友告诉我,十几年前他上学的时候就爱吃这家,每次吃面都是抢着去端。
巷巷面真正优秀的地方,不只是征服了大家的味蕾,更多的是对于这个社会的关爱。对于前来就餐的环卫工人和学生们,巷巷面有另一套收费标准——比菜单上的标价便宜1元。
另外,在分量上也会多一些,为的就是让环卫工人吃饱后再去打扮我们的城市,学生们也有了更多的能量去学习。这绝对是重庆最有爱心的小面馆了,听到老板这些举动,我真的太感动了。
我想,小面之所以小,却让我们离不开,并不因为它简单的食材和模样,更多的是小面带给我们每个重庆人的抚慰,这是任何东西都无法替代的。
巷巷面在20多年的经营中,不仅保持了初心,还能为社会做出这样的贡献,值得点赞。如果大家想吃面了,不妨去上清寺试试吧!
店铺地址:重庆市渝中区上清寺62号·成长巷巷特色面
skyline
校验提示文案
恋油條
校验提示文案
恋油條
校验提示文案
skyline
校验提示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