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电视还有9倍的成长空间,产业链忽然成焦点,市场机会有哪些?

2021-05-27 15:38:12 0点赞 0收藏 0评论

阻挡一个新技术产品普及的最大障碍是什么?估计,大家会对此异口同声的回答:价格!激光电视产品也是如此。经过5年多的市场普及进程,激光电视的销量规模终于在2020年突破了每年20万+。

但是,这个成绩与国内家用视听市场,包括TV和投影在内,每年近5000万台的规模比较,依然是“毛毛雨”。——就算激光电视只配做一个差异化的、少数人的选择,也应该在市场上占据5%的份额:即200万以上的规模。这是行业人士中,比较有共识的一个观点。

即,激光电视最坏还有9倍的成长空间。对此,则需要激光电视的平均成本至少再下降50%以上——按照传统彩电和家用投影的存量消费规律,终端价格下降到7000+左右,就能实现百万台以上的市场需求。

正因为以上规律的存在,现在业内对激光电视产业链提出了三个基本目标:1.国产自主化、避免被国际社会个别国家卡脖子;2.产业链本土替代化、成本力的提升推动普及;3.产业链的专业化和规模化,推动产业供给高质量发展。

首先,产业的卡脖子问题需要解决。对于“卡脖子”的定义,应当不以是不是全面进口为主要标准,而是应当以国内行业市场能否短期突破为关键因素。

从进口规模看,激光电视的光阀解决方案,包括光阀自身和驱动IC、抗光幕产品、反射式短焦镜头、激光器和智能ARM芯片是最主要的大头。但是,这些部件之中,只有光阀和其驱动IC,没有本土企业实现“市场化”的产品供给——即便非常核心的激光器组件,国内产业界的规模、研发实力和历史成绩,也不是零;更何况必要的时候可以用LED光源替代激光光源。而LED光源产业,国内拥有全球最长、最健全的产业链。

有些部件,国内市场供应能力差。但是却不是瓶颈——这就如同2018年炒的很火热的‘笔!>钢珠用特种钢’一样。后者只有日本一家企业生产,是因为市场就那么大,根本容不下第二个供应商。而非其它钢铁企业不能突破这一型号钢材技术。”这样的规律,其实适合于除了光阀及其配套IC之外的所有“激光电视核心组件”。

激光电视还有9倍的成长空间,产业链忽然成焦点,市场机会有哪些?

目前,激光电视产品主要的光阀套件技术采用美国TI的dlp技术解决方案,其市场占比接近99%。极少部分产品采用3LCD光阀技术,这个技术属于日本爱普生。还有更少量产品采用3LCOS技术,这一技术目前主要由索尼和JVC两家日本企业量产,且基本不对外供应。

本土光阀产业链和我国台湾地区光阀产业链,拥有一定研发基础的是3LCOS技术。台湾企业曾在10年前,推出过3LCOS的商用产品方案。但是,受制于当时整个投影市场规模有限, LCOS技术先天的成品率低等问题制约,和国际上其它光阀供应商的倾销,最终其商业化步伐不得不彻底终止。

国内光阀市场,即2019年上海慧新辰实业有限公司推出QHD LCOS光阀产品之后,2020年12月4日,该公司再次推出0.26英寸720P LCOS芯片。其关键的制程技术水平指标,单位面积分辨率从4300PPI提升到到6000PPI。这个产品的主要性能已经达到“商用需求”。其产品表现力,理论上不输于主流微投产品。如果采用大于.40的大基板策略,满足2K激光电视产品应用不成问题。

但是,作为商业合作,采用本土光阀有两个主要的大风险:1.本土光阀产品持续稳定供给和不断技术研发进步的能力;2.无论是光机引擎还是终端产品企业,一旦采用本土新光阀,必然面临与原有供应商的“间隙”问题——而现有的所有光机和终端企业,对既有光阀供应商的依赖太过严重,基本都是100%依赖某一个品牌。

这实际导致,国内激光电视产业链突破光阀瓶颈,关键不在于“技术上能不能实现”(技术上已经取得初步成功),而在于“商业利益上如何博弈”:或者说,产业链参与者,在“更换光阀供应商”这件事上心有余悸、抱有困惑性的情绪。

但是,另一方面,激光电视未来必然要冲刺8K显示:激光电视主打大屏概念,而没有8K的大屏是“性能阉割”的大屏。这方面,无论是3LCD还是DLP现在都面临技术和成本上的一系列挑战。8K和激光电视、投影的结合,利好LCOS技术。而LCOS技术现在除了索尼、JVC等自用,并没有第三方供应商可选择。如果本土企业,能够以“技术引领”为依托,还是可能在8K时代,依托LCOS技术,在投影和激光电视光阀市场“赢得一席之地”的。

第二,激光电视产业链中,其它的关键部件包括抗光幕产品、反射式短焦镜头、激光器和智能ARM芯片等。这些部件自身也都是成本大头。例如,抗光幕在低价格激光电视中,成本占比接近50%。

以此,对这些主要依赖进口的部件,或者实现进口替代、或者寻找更低成本的供给,是降低激光电视普及障碍的必然选择。这其中,智能ARM产品链,技术上与手机、TV、机顶盒等通用,产品规格上则与TV和机顶盒几乎完全相同,可以借助“更大的智慧产业链”供给,保障供应安全和成本竞争力。

而,抗光幕产品则是另一个类型:基本是除了激光电视,就没有其它消费品类涉及这个产品——应用面过窄,加上外资品牌的产品研发非常早、很多专利的剩余有效期不长了,所以国际品牌在抗光幕降价这件事情上毫无动力。不过,可喜的是本土创新企业光峰科技和菲斯特已经先后突破了“菲涅尔光学抗光幕”技术。在这种突破下,抗光幕市场渴望进入“竞争性”时代,随着市场需求规模增加,成本不断下降、价格随之下降,将成为必然的趋势。

激光电视还有9倍的成长空间,产业链忽然成焦点,市场机会有哪些?

除了以上两类之外,反射式短焦镜头、激光器等激光电视核心组件,以及散热、普通电子产品、机壳等部件,都属于“并非通用,但是专业性也不是最强”的产品。以反射式短焦镜头为例,导致其供应商比较集中的原因主要是“需求规模有限”,而不是国内光学企业设计或者制造不了相应产品。其实,反射式短焦镜头,是非常标准的传统光学产业产品——其几乎没有技术门槛,本土替代的难点主要是“产业门槛”,或者说是有没有足够的订单。实际上,进口的这类产品“成本也已经比较公道”。

再例如,激光器组件上,从制造端看几乎与LED产业链完全重合;市场上该类产品除了在激光显示上应用,也在工业、激光照明上有应用需求;个性化研发上,国内企业也不是没有实力,像迪威视讯就曾自己开发过绿色激光器组件——三原色激光显示中,最难的部分。但是,产业基础的存在,产品技术瓶颈不高,并不能替代“商业化”上的困难性。全球激光显示市场需求依然有限,后者决定了更多的企业进入这一市场将导致整个市场“无利可图”。

所以,可以看到“非卡脖子”的激光电视供应链产品,主要的成本压力是被“规模卡住”的。没有需求规模,市场很难容纳第二家、第三家供应商:除非抗光幕那样,已有供应商采用远高于成本的垄断定价策略,否则“供应可靠、产品成熟、价格合理”的国外供应商,很难被“新手替代”——除非激光电视终端企业打算自建更长的供应链,而不是走外部采购路径。

其实,即便卡脖子的光阀产品,也不存在“国际市场价格不合理”的问题——激光电视的成本问题,本质不是“供应链”安全问题,而是“规模与成本”之间的“矛盾”(除了抗光幕组件)。这就决定了,除了抗光幕的突破能够短期带来成本下降因素外,其它供应链的改善对成本的影响,都依赖“与销售规模增长一致的缓慢互动”才能实现。

正因为如此,本土激光电视供应链的建设,可以分为“几个比较显著差异的层次”:第一个是“通用”产品的供应链的构建。如生产机壳、散热器组件、电路板卡。这类产品不需要专业建设新工厂和崭新的技术研发,是基于已有的模具、注塑、加工或者电子产业链企业而展开。这些部件方面,国内行业界的确也拥有很好的供给能力。

激光电视还有9倍的成长空间,产业链忽然成焦点,市场机会有哪些?

第二,拥有一定专用型的部件,国内产业链替代,无法完全以“成本优势”实现。因为市场需求总体有限,新建设和研发的产能,很难在成本上具有“实际优势”。尤其考虑到,其国际采购的价格除了抗光幕都比较公允,国内供应链的参与更是必须建立“不依赖、或者是不完全依赖成本优势”的竞争力。

即,例如光阀产品,最好的替代路径是冲刺8K显示,在高质量端和外资竞争。反射式短焦镜头、激光器产品也是如此。即必须有独到的技术上的优势,才能说服行业企业采用新供应商,实现国产替代。——这是激光电视整体市场规模有限,现有规模下不存在“农村包围城市”空间下,专用部件国产替代战略的几乎唯一路径。

第三,对于一些国际供应商主动“卡脖子”或者事实“垄断性”定价的部件,则可以加速进行国产研发。目前,这一类型的激光电视供应组件,主要是“抗光幕”。这一组件的突破,也是光峰和菲斯特已经取得的“突破”。——这属于国际供应商,主动为国内替代产业链提供“助攻”的领域。

综上所述,激光电视产业链的投资机会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即需要认识到激光电视普及依赖产业链性的成本降低;也需要意识到本土替代的发展必然受制于现阶段需求市场规模有限、对第二第三家供应商不够友好的现实;更需要考虑到国际供应商大多数的供应安全和价格友好是有保证的,终端企业的采购惯性和上下游关系忧虑也是客观存在的。在认知这些规律的基础上,从结构性市场特点出发,选准产业链切入点,而不是盲目的进入新产业,是激光电视上游中游产业链企业必须认真对待的事情。

本文经作者: pjtime,微信公众号@投影时代(ID:pjtime)授权发布,原标题:激光电视还有9倍的成长空间,产业链忽然成焦点,市场机会有哪些?,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展开 收起

JMGO 坚果 N1S Pro 4K三色激光投影仪

JMGO 坚果 N1S Pro 4K三色激光投影仪

5599元起

Xming 小明 Q3 Neo 智能投影仪

Xming 小明 Q3 Neo 智能投影仪

678元起

O.B.E 大眼橙 C1 Air 投影仪

O.B.E 大眼橙 C1 Air 投影仪

899元起

XGIMI 极米 Z系列 Z7X 家用投影机 灰色

XGIMI 极米 Z系列 Z7X 家用投影机 灰色

2499元起

SAMSUNG 三星 The Freestyle SP-LSP3BLA 家用投影机

SAMSUNG 三星 The Freestyle SP-LSP3BLA 家用投影机

1917.1元起

Xming 小明 New Q3 Pro 智能投影仪

Xming 小明 New Q3 Pro 智能投影仪

1399元起

JMGO 坚果 Nano 云台投影仪

JMGO 坚果 Nano 云台投影仪

1899元起

Vidda 海信 C1S 4K三色激光投影仪

Vidda 海信 C1S 4K三色激光投影仪

5999元起

HAQU 哈趣 K2 家用投影仪 白色

HAQU 哈趣 K2 家用投影仪 白色

1399元起

Redmi 红米 RMTYYL01YS 投影仪 Lite版

Redmi 红米 RMTYYL01YS 投影仪 Lite版

694.51元起

JMGO 坚果 N1S Ultra 4K三色激光投影仪

JMGO 坚果 N1S Ultra 4K三色激光投影仪

7699元起

Vidda 海信 C1 Pro 4K三色激光投影仪

Vidda 海信 C1 Pro 4K三色激光投影仪

7999元起

Redmi 红米 RMTYY02PYS 投影仪 2Pro 黑色

Redmi 红米 RMTYY02PYS 投影仪 2Pro 黑色

1299元起

Vidda 海信 C1 4K三色激光投影仪

Vidda 海信 C1 4K三色激光投影仪

3976.01元起

XGIMI 极米 Play3 云台投影仪

XGIMI 极米 Play3 云台投影仪

1779元起

XGIMI 极米 RS 10 mini 三色激光云台投影仪

XGIMI 极米 RS 10 mini 三色激光云台投影仪

2999元起
0评论

当前文章无评论,是时候发表评论了
提示信息

取消
确认
评论举报

相关好价推荐
查看更多好价

相关文章推荐

更多精彩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天猫超级红包
距结束::
每天领现金,最高24888元
红包按钮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0
扫一下,分享更方便,购买更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