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你一定要看《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与基础》读后感
这个标题可太适合当下的社会现状了。结合我的感受大致说下书中内容吧,很多经典的表述对当下还是非常有借鉴意义的。
卢梭付诸大幅篇章去假象了人类的原始状态,在原始状态下人类生活松散,没有所谓的道德,没有预见的能力也缺乏理性的思考,他们只遵循着两条准则:第一、自我满足,即满足自身生理基本需求;第二、对同类遭受的痛苦表示厌恶,即尽量在不损害他人的利益下追求自己的幸福。
第一条假设很简单,生物本能理应如此,但第二条假设却很有意思。对同类的痛苦表示厌恶,或者说怜悯心这一朴素的情感代表着这一族群内部不会发生大规模的自相残杀,从而保证了族群的延续性。
这一本能依然在当代人类的基因中发挥着作用,我们不愿看到同类受苦的场景,许多消防员看到同类惨死的样子都会患上PTSD。
然而大规模的屠杀同类,或是奴役同伴却无动于衷这一现象也重复出现在人类的历史中,是这一本能暂时失效了吗?不,卢梭认为这是因为理性的出现,人类学会了自我辩护,用理性的钟鸣去遮掩内心灵魂的声音。
接下来,卢梭略去了过程,或者说也无人知道究竟是怎样的机缘巧合,人类开始了聚集生活、分工协作,开始驯服野兽和种植农物。
由此,自我意识慢慢觉醒,私有化的雏形逐渐出现,人类的悲歌已然奏响,而历史的车轮也不可避免的开始转动。当人类开始驯服动物,自然会产生优越于其他物种的意识,一个人驯养猪羊,又怎么会认为自己与牲畜平起平坐?
而当人类将自己的物种视作第一等的同时,他早已准备将他自己列为同类中的第一等了。在人类开始使用工具后,生产力的大幅提升带来两个问题,多余的产品怎么办?多余的时间干什么?前一个问题产生私有制,后一个问题带来闲暇。
当人们发现可以一个人享有两份食物时,私有制随之而来,而人类多余的时间将去享受他们祖先未曾感受的闲暇,享乐一旦开始,人们得不到它的痛苦将远大于拥有它的喜悦。
人类追求享乐,而私有制带来的禀赋差异将在这一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如同巨人与矮子每前进一步,二者的差距都将进一步扩大。
到此,不平等的雏形已经完成。剩下的便是制度的形成,社会角色的固化,人类用他人的评价去检验自身的价值,所有人戴着镣铐前行,满心追求着自由,却不知制度的框架已经形成,无人可以从中脱逃。最后送上原文的一段话
“人类本来面临着同样的压力,但他自认为有选择顺从或者反抗的自由,正是因为人类意识到了这一自由,其灵魂的精神性才得以体现。”
哲学的魅力大概就在于此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