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地机中的SUV——石头扫地机器人极夜黑众测报告
大约三年前我已经开始使用扫地机器人,现在家里已经有两台,分别是iRobot的Braava和科沃斯的DEEBOT,不过即使是配合使用,效果也不尽人意。这次看到石头扫地机器人众测开始,就果断申请了,想要看看现在的扫地机器人到底有了哪些改进,是否可以更好的解决家里的扫地拖地问题。
一、开箱及配件介绍
石头扫地机器人S55采用了环保包装盒,非常简约。
打开包装盒之后首先看到的是一张防水垫,包装盒中有主机、说明书、充电桩、电源线、水箱(带抹布)、替换装抹布、替换装滤芯、备用水箱滤芯组件(很细小,应该注意收好)。防水垫是安装到充电桩上使用的。
主机机身为黑色,我个人比较喜欢深颜色的,比白色的耐脏,外形上采用扫地机器人常规的扁圆柱形设计,正面采用镜面设计,凸出来的地方是LDS激光导航器。镜面设计这个有点烦,很容易就刮花。不知道镜面设计与激光导航有没有什么关系。机身侧面有为红外传感器的小窗。机身正面还有三个功能按键。中间的是电源键,长按的话是开关机,短按是全屋清扫或者暂停/继续清扫。靠左的是局域清扫键,靠右的是回充键。
与很多传统的扫地机不同,S55采用的是单边刷设计。
机身底部有三个轮子,一个是万向轮,可以拆下来清洗。后面两个是驱动轮,轮子采用类似齿轮的设计,所以这台扫地机的越障能力比普通扫地机要强很多,2CM的障碍物也能如履平地。确实是扫地机中的SUV啊。底部吸尘入口处采用了尘刷的设计,不单单依靠吸力把灰尘和脏物吸进去,更是依靠尘刷的翻滚把灰尘脏物这些“吃进去”,比普通的吸尘效果要好很多,尤其是在地板不够平滑的时候。
打开上盖可以看到尘盒。尘盒的滤网同样是可拆卸清洗的。
最后来看看水箱和拖布。这个是我觉得在设计上对比其他扫地机产品有很大改进的地方。首席是拖布的固定方式,拖布的一端是直接卡在水箱的卡槽里的,而且另外一端的魔术贴范围比较广,这样可以避免像其他扫地机的拖布那样在拖地过程中边缘容易翘起来,也不会出现拖布卷边而不均匀。其次是拖布拖面上的植绒,长度和尘刷是等宽的。也就是说在实际清扫过程中,只有尘刷清理过灰尘脏物的地方,实际上才会被湿拖,而不会因为灰尘还没清理掉就被湿拖而出现“和稀泥”的情况。第三是水箱出水采用了植物仿生学原理,出水更加的均匀。官方标称的湿拖时间可以达到45-60分钟。不过实际使用中我觉得半个小时加水换拖布的效果会比较好。
二、安装设置与使用
说明书上很详细的介绍了产品的各种使用方法。可以扫描二维码下载米家APP软件,对扫地机进行操控、设置虚拟墙和规划清扫范围。普通情况下,机器是先沿墙角清扫,然后以Z字型填充式清扫。也可以进行“局部清扫”,以机器为中心清扫1.5米*1.5米的区域。第一次清扫过程中机器会扫描并且记录下“地图”。在APP上可以看到扫地机器人的电量、清扫时间和已清扫面积。
第一次使用时需要手动添加设备,然后APP会自动升级固件,有一些功能例如虚拟墙这些需要升级固件之后才可以使用。
进入APP之后可以选择语音包,这个是非常搞笑的一个功能,分分钟可以把你逗死。然后要打开“地图保存模式”,这样才可以使用虚拟墙和划分出禁扫区。还可以选择清扫模式。这个主要是选择吸力的大小,吸力越大清扫得越干净,但是噪音会越大。普通家庭使用,我建议标准模式就可以了,声音会比科沃斯DEEBOT更小一些。另外还有一个“遥控器”功能,可以和遥控电动车那样对扫地机器人进行遥控。
扫地机器人开始工作之后会自动扫描和探测家里的环境并且绘制出地图。
地图的准确性和清扫的覆盖完整性都是非常好的。基本没有遗漏的地方,除了墙角的直角那里很难清扫到,其他诸如餐厅林立的餐椅大长腿,都可以灵活的绕过并钻到餐桌低下进行清扫。不过在实际使用中S55有时还是会偷懒的,我专门用三脚架给S55设置了一点障碍,如图电脑桌下的区域只留了B区一个入口可以进入,A区的宽度是不够S55进入的。实际使用中,S55在A区碰壁之后,一般情况下会从B区进入进行清扫,但是有时会直接忽略掉B区的入口,“擦身而过”而把电脑桌下的区域省掉。所以我个人建议还是应该把一些东西收拾好,让S55有路可走。
最后还可以在APP上查看各种周边耗材的使用寿命,也能够通过APP直接购买耗材。
清扫视频:
https://v.youku.com/v_show/id_XMzg5NTcwMDI2OA==.html
众测总结:
一、以前使用扫地机器人的一些体会
在此之前我使用的是iRobot的Braava和科沃斯的DEEBOT。iRobot的Braava作为以前非常火爆的一款扫地机,特点是非常小巧,基本零噪音。吸尘的原理依靠的是静电,拖地属于附加功能,水箱非常小。对于我的旧房子地砖没有那么光滑的情况下,静电吸尘才有那么一点作用,吸多几次还是可以把小灰尘吸走的,加上湿拖一遍之后,会比人工用扫帚扫一边干净一点点,主要是比较省力。但是从我搬新家之后,Braava基本就废了,因为新家的地砖非常光滑,靠静电根本吸不了灰尘。所以入手了DEEBOT,每次扫地时先用DEEBOT的强大吸力把灰尘吸走,顺便简单湿拖一遍,然后再用Braava湿拖一遍。这个方案的缺点就是DEEBOT的规划性不强,遇到餐厅很多大长腿的时候,就乱了,餐桌底下基本是应付式的胡乱转一圈出来,还有就是“和稀泥”,湿拖抹布比吸尘口宽度要宽不少,很多灰尘还没被吸掉就开始湿拖,造成抹布很快就是脏兮兮的,转多几圈反而把干净的地方弄脏,虽然加多一遍Braava的纯湿拖可以改善一下,但是确实是浪费时间浪费电。所以最后的结果就是人工扫完再用Braava湿拖的效果更好。
二、石头扫地机器人S55的优缺点
这次更换S55之后,可以明显感受到几个优点:
1、S55的规划性很强,除了扫描出比较精确的地图之外,还可以手动添加虚拟墙和禁扫区域。像我这种家里很多小孩玩具堆放的情况,就可以把玩具堆放的地方划为禁区。对付较为复杂的场景也可以更灵活的“穿街走巷”,例如餐厅的椅脚,能够轻松的绕过。
2、尘刷加吸尘的效果比单纯吸尘要强很多。对比DEEBOT单纯靠吸尘的设计,S55的尘刷非常实用,把灰尘扫进吸尘口再依靠强大的吸力把灰尘和脏物“吞进去”。因此对付较大的脏物也能够搞定,而且噪音比DEEBOT更小。
3、水箱和湿拖板的合理设计更合理,湿拖布上的植绒宽度与尘刷的宽度一致,不会出现前面说的“和稀泥”的尴尬,而且拖布不易卷边,不会影响湿拖效果。
4、跨越障碍物的能力更强。依靠巨大的带“齿轮”的驱动轮,S55跨越障碍物的能力明显增强。DEEBOT一般在遇到脚垫的时候就会因为悬空而报警。而S55直接冲上去就开干。
但是S55同样有明显的缺点。最大的缺点是湿拖板为半圆形,这样的设计导致对扫地机对墙角的直角区域只能依靠边刷清扫,而无法进行湿拖,这是目前扫地机器人的通病之一。反观Braava,因为采用了方形湿拖板,可以非常方便的对付直角区域。第二缺点就是覆盖区域有遗漏,S55的工作模式是从边角地区开始,然后回到中心区域进行Z字形的来回清扫,但是在Z字形的来回清扫中有时反而会漏掉一些中心区域。
三、购买建议
从设计的合理性、功能的完整性、使用的简易性这三个方面来讲,S55确实是目前做得非常好的一款干湿两用扫地机。对于像我这样的普通居家环境(150平米),每天或者隔天全屋清扫一次,耗时大概一个小时多一些,中间更换一次湿拖抹布和加一次水。基本可以保证主要区域的干净。而一些狭小区域以及墙角、沙发底下、茶几底下,我每周还是会请工人清扫一下。因此我是比较推荐用户购买的,可以适当解放一下劳动力,尤其是家里有小孩子的话,可以较好的保持地面的清洁,不至于让小孩的衣裤成为抹布。我在对比其他扫地机的效果之后,2500元的价格觉得可以接受。按照目前4个小时大约130-150元的钟点工费用来说,2500元的价格只能请钟点工来干不到20次的活。在夏天使用的话,我觉得再增加一个专门用于湿拖的类似于Braava这样的小机器配合工作那就更好了。不过就目前而言,这些所谓的智能家电,还是无法完全替代人工的。不止扫地机器人,还有洗碗机等这些,想要用的舒服,还是需要人为的各种干预。所以我觉得我们对这些家电的要求不要过高,能适当帮我们减少一些家务活压力就可以了。我们自己还是得动动手,当作健身也是极好的。生命在于运动。

GB5783
校验提示文案
mrnn
校验提示文案
GB5783
校验提示文案
icemeow
校验提示文案
mashimaro2014
校验提示文案
天花乱坠在我家
校验提示文案
炎热的夏天
校验提示文案
值友8255416042
校验提示文案
又是一条好汉
校验提示文案
drosophila
校验提示文案
haoyuan01
校验提示文案
梓晴
校验提示文案
joyo1
校验提示文案
几公斤橙子君
校验提示文案
twinswangz
校验提示文案
凸丨丶皿丿丨凸
校验提示文案
JUN_IDOI
校验提示文案
nywangyu
校验提示文案
值友1097919480
校验提示文案
李白喝花酒
校验提示文案
IMJason
校验提示文案
梓晴
校验提示文案
wising
校验提示文案
大象一家
校验提示文案
蚊子大大
校验提示文案
Cr_blues
校验提示文案
shywxy
校验提示文案
JerrySi_xa
校验提示文案
bill_bill
校验提示文案
mashimaro2014
校验提示文案
haoyuan01
校验提示文案
又是一条好汉
校验提示文案
传说中的张大妈
校验提示文案
李白喝花酒
校验提示文案
drosophila
校验提示文案
icemeow
校验提示文案
值友1097919480
校验提示文案
值友8255416042
校验提示文案
nywangyu
校验提示文案
JUN_IDOI
校验提示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