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过“腊八节”,熬腊八粥这5样千万别少,寓意五福俱全
老话说“过了腊八这就是年”,到了腊月初八,过年的序幕也就正式拉开了。在北方,腊八节是一个比较重要的传统节日,几乎每家每户都会煮上一锅香甜软糯的腊八粥,腌上一罐爽脆碧绿的腊八蒜,一家人团聚在一起喝着腊八粥,顺便商量着置办年货的事宜,喜庆热闹还有仪式感。
虽然现在腊八节不如春节隆重,但它却与春节一样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古称为“腊祭”,孔子在《孔子家语》中就记载有徒弟自贡参加“腊祭”的故事,这足以说在腊月举行祭祀活动至少在春秋战国时期就非常流行了。
根据史料记载,“腊祭”可追溯到三皇五帝时期,每年岁末古人会进行隆重的祭祀活动——“腊祭”,他们祭祀的对象不是祖先,而是与农业活动有关的四方“神祇”。在祭祀活动中规定“八蜡以祀四方”,也就是用八种谷物来祭祀四方的八种与农业相关的“神灵”,因为在农耕文明时期,人们认为生活中最根本的就是“吃饱穿暖”,所以对掌管农业相关的神灵非常敬仰。
每到腊月,不仅民间老百姓重视祭祀活动,天子也相当重视此时的“腊祭”活动,规定“蜡祭以祀神”,跟着进行虔诚的祷祝,祈求四方诸神能保佑来年农事顺利、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所以天子腊祭活动又被称为“天子大蜡八”。在祭祀活动结束后,用来祭祀的八种谷物会被合在一起煮成粥,天子将这些粥赐给参加活动的大臣以及老百姓,也会给寺庙分发谷物粮食,这便就是腊八节的原型。
到了先秦时期,“腊祭”的习俗仍在延续,与之前一样只规定节日在腊月,但具体的日期仍然没有固定下来。直到后来的汉代,才明确了腊祭的具体日子,冬至后的第三个戍日为“腊日”,而且祭祀的对象也由原来的四方八神改成了门、户、天窗、灶、行(门内土地)五位家神以及列祖列宗。随着时间的发展,“腊祭”的时间也在变来变去,直到南北朝时期,才正式确定了腊日的时间为每年的十二月初八,从此以后腊八节正式确立了。
节日虽然一直在延续,但当时还没有喝腊八粥的习俗。直到后来佛教传入我国,有腊月初八日纪念释迦摩尼成道的说法,为了佛教能更好地传播、影响更深远,于是便将我国传统“腊祭”与“佛成道日”结合在一起,使佛教更具有本土意义,更容易得到老百姓的认可,每到这一天寺院便煮粥分发给百姓喝,逐渐腊八又被赋予了新的意义,腊八粥便由此产生。
直到现在腊月初八喝腊八粥依然盛行,而且煮粥所用的食材也不只限于8种。腊八粥用料十分丰富,不同地区的用料和做法也会有所区别,但不论哪一种都饱含了人们期盼来年风调雨顺、无病无灾、丰衣足食的美好愿望。传统的腊八粥是有讲究的,其中5类食材不能少,寓意“五福俱全”,老传统别忘记。
第一类为谷类,像常见的大米、糯米、小米、玉米糁、黑米等。
第二类为豆类,像常见的赤小豆、黄豆、绿豆、芸豆、豌豆、扁豆等。
第三类为药食类,像百合、枸杞、芡实等。
第五类为果蔬类,像红枣、桂圆、山药等。
以上所提到的五类食材是熬煮传统腊八粥的基础,老一辈人讲究五福俱全和五行俱全,这五类食材汇集了一年四季的各种食材,既代表了金木水火土五行,又代表了长寿、富贵、康宁、好德、善终五福,不论少了一种食材,煮出来的腊八粥都不能称得上的完整的腊八粥。
腊八粥
所需食材:大米2把、糯米2把、玉米糁1把、薏米1小把、赤小豆1把、芸豆1把、绿豆1把、黄豆1把、花生1把、核桃适量、莲子1把、干百合1把、红枣8颗、桂圆6颗、枸杞适量、葡萄干1把,冰糖适量。
1、清洗食材,将豆类、谷类这些食材放在碗中,反复淘洗几次清除掉灰尘和杂质,坚果类、药材类和果蔬类处理干净,像桂圆要剥去外壳、核桃仁要掰小一些,红枣和枸杞清洗干净。
2、浸泡食材,豆类、谷类这些不易煮的食材需要提前浸泡,尤其是豆类食材最好提前一晚浸泡,如果没有充足的浸泡时间至少也要浸泡2个小时,而药类食材、谷类食材只需浸泡1个小时就可以了,其他易熟的食材准备好即可。
3、将豆类食材放入电饭锅中,加入一碗水,按煮粥键开启电饭锅,煮30分钟左右。
4、加入浸泡过的谷类和药材类,连同浸泡过的水一同倒入电饭锅中,继续煮60分钟左右。
5、待粥煮至比较浓稠时,加入红枣、核桃、桂圆、葡萄干和冰糖,继续煮15分钟左右,切断电源关闭电饭锅,继续焖5分钟左右,一锅浓香软烂、浓稠丝滑的八宝粥就做好了。
——老井说——
虽说腊八粥以谷类、豆类、坚果类、药食类、果蔬类这5种食材为基础,但没有固定搭配,也没有规定具体的食材,根据自己的口味任意挑选食材便可,不过要记得是这5类食材都要囊括在内,这样才能做到“五福俱全”,明日就是腊八节了,抓紧为家人煮上一碗腊八粥,为来年增福增运。
我是市井觅食记,与世界交手多年,依然光彩依旧,兴致盎然!喜欢专注吃喝玩乐市井小事,每日更新菜谱和美食趣闻,关注我,享受美食不迷路。
作者声明本文无利益相关,欢迎值友理性交流,和谐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