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SU7高速事故致3人遇难,智能驾驶≠自动驾驶!
3月29日,一辆小米SU7标准版在安徽高速行驶时,撞击中央护栏后起火燃烧,车辆严重损毁至仅剩车架,火势迅速蔓延导致车内三名年轻女性未能逃生,不幸遇难。

根据小米公司公布的初步数据显示,事故发生前车辆处于NOA智能辅助驾驶状态,以116km/h时速持续行驶。事发路段因施工修缮,用路障封闭自车道、改道至逆向车道。车辆检测出障碍物后发出提醒并开始减速,随后驾驶员接管车辆进入人驾状态,持续减速并操控车辆转向,随后车辆与隔离带水泥桩发生碰撞,碰撞前系统最后可以确认的时速约为97km/h,整个过程仅有短短的两三秒钟。

这不禁让我们对所谓的“智能驾驶”重新审视,这玩意儿真的有厂商在发布会上吹的那么神吗?
在工信部发布的《汽车驾驶自动化分级》中,驾驶自动化从L0到L5按6级进行划分,其中L0级为驾驶员驾驶;L1、L2级别为人类驾驶员主导,系统辅助;从L3级别开始,车辆控制权逐渐交由自动驾驶系统,L3级为有条件自动驾驶;L4级为高度自动驾驶,L5级为完全自动驾驶。

而目前国内的绝大多数智驾系统仍处于L2—L2+阶段,本质上只是辅助驾驶,而并非自动驾驶,需要驾驶员全程监控、随时接管。对于接管流程,《智能网联汽车自动驾驶系统通用技术要求》中提到,介入请求的发出时机应确保驾驶员有足够的时间安全接管车辆,介入请求从发出到因执行的最小风险策略而终止的时长应不小于10秒,使驾驶员有充足的时间接管车辆。不过,该技术要求并非强制性要求。
本次事件中,小米SU7的智驾系统提醒是否过晚,AEB是否发挥作用,减速幅度是否充分,电池为何爆燃,车门锁死等一系列问题受到了广泛的质疑,还有待于后续的进一步调查。

但对于我们车主来说,教训就是不能盲目相信所谓的“智驾系统”,哪怕厂商吹到天上去也要谨慎对待,毕竟自己才是生命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啊!
作者声明本文无利益相关,欢迎值友理性交流,和谐讨论~

以德Hu人
校验提示文案
成何体统
校验提示文案
ben_1026
校验提示文案
青木刀
校验提示文案
马桶盖上
校验提示文案
hawk3412
校验提示文案
hawk3412
校验提示文案
马桶盖上
校验提示文案
青木刀
校验提示文案
成何体统
校验提示文案
以德Hu人
校验提示文案
ben_1026
校验提示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