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内瓦车展电动潮:新鲜感映衬出的保守心态
导读:有人买单?谁来买单?
今年日内瓦车展上,越来越多的汽车制造商迫不及待地对外展示着他们在电动汽车上的策略,各个展台随处可见的充电桩很容易令人产生错觉。
但即便是以欧洲地区消费者的视角来看,这些产品投放到市场后有没有人买单?谁来买单?都还是未知数。
日内瓦车展上电动明星产品数不胜数,欧洲消费者最喜欢小型车,于是本田e Prototype,和标致e-208的车前一直人满为患;特斯拉在世界范围内都是被对标的靶子,Polestar 2借着Model 3大做文章,也成功吸引了不少曝光量。
对于任何一家车企来说,开发电动车意味着数十亿美元的投资,巨头们意识到了时间的紧迫,此时对于巨额的投入没有那么敏感。正如大众汽车集团首席执行官Herbert Diess在日内瓦车展展会前夕的活动中强调的——
“2019年将是电动汽车行业决定性的一年。”
大众计划在今年推出其首款电动量产车型——大众I.D.,与此同时,同一集团的奥迪品牌在车展上亮出了基于MEB平台而来的Q4 e-tron概念车,并计划在2020年投产;西雅特和斯柯达也展示了各自基于MEB平台打造的电动产品。平台化,成了大众接下来打造产品阵容规模的关键武器。
产品规模有了,市场容量呢?
因为欧洲地区和中国地区的排放法规日益严格,品牌们普遍抱着一股被逼上梁山的心态去进行电气化路线。从2018年的全球电动车销量概况来看,美国电动车市场因为在去年最后三个月销量激增120%(欧洲只增长了33%),令美国以36.1万辆的销售成绩超过欧洲的30.2万辆销售量,位居世界第二;而中国市场毫无悬念地在位居榜首,电动汽车销量超过100万辆。
当然,中国市场会因为购车补贴的退坡而洗一轮牌,可变因素还有很多。按照专业机构的预测,到2022年,欧洲电动车市场将迎来高峰,其容量可以达到美国市场的两倍,约为120万辆。
欧洲庞大的市场潜力也吸引了中国汽车品牌的目光,去年在中国市场销量最多的北汽在今年日内瓦车展上带来了高端品牌ARCFOX以及两款车型,另一家车企爱驰也宣布旗下车型面向欧洲消费者开启预订,均试图打开缺口。北汽集团高层在接受外媒采访时说道:“在推广纯电动汽车方面,我们认为,欧洲是比美国更成熟的市场。”
从中国、美国、欧洲三大市场的环境来看,传统车企迅速赶上新造车势力们只是时间问题。现在特斯拉不仅受困于持续的财务困境,还陷入了降价、关店等一系列负面消息中;而来自中国、最有希望和特斯拉竞争的品牌——蔚来,因为产能原因,在短期规模上也没有达到预期。
所有的迹象都表明了当大众、奥迪、本田等玩家入场时,市场需求会随之扩大,进而让每个地区、每个品牌都在满脸乐观地谈论电动车,但唯独没有人谈论电动车的客户在哪里、有多少。
对比电动车的热情高涨,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在日内瓦车展并不那么星光熠熠,但实际上仔细观察就可以看到还有有车企保持着克制,车展上的PHEV车型非常丰富,对于消费者的现实意义也更大。
譬如Jeep展出了插混版的自由侠和指南者;奥迪连推五款插混产品,其中就包括Q5这样的销售主力;宝马虽然一众新车系数跳票,但它的展台成了插电混合车型的聚居地,达到了六款之多,并涵盖了新3系、X3和X5几款爆品。
在电动热潮的映衬下,这样的保守心态颇为令人玩味,正如宝马高层所说的那样:
“接下来几年发挥重要作用的,不是EV,而是PHEV。”
文|Ozzy
图|网络

十七贝勒
校验提示文案
十七贝勒
校验提示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