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章详情

2020年保险业的五大事件 深深影响你我他

2021-01-14 22:31:31 2点赞 1收藏 0评论

一不小心,我们就成为历史的见证者了。

——坤鹏论保

2020年保险业的五大事件 深深影响你我他

2020年注定在人类历史中被浓墨重彩地记录下来。

巧合的是,2020年也是国内保险史极为重要的一年。

就在这一年里,国内保险行业发生了不少重大变化。

今天鹏哥就来盘点总结一下。

本文重点内容:

  1. 重疾新定义开始执行

  2. 长期医疗险上市

  3. 普惠保险开始流行

  4. 猝死成意外险标配

  5. 定寿不断刷新地板价

事件一:重疾新定义开始执行

说起2020年保险行业的变化,重疾新定义开始执行是绕不过去的。

1983年,世界第一款重大疾病保险诞生,为被保险人在罹患重症后提供了经济上的保障。

重疾险保障的疾病通常具有三个基本特征:

病情严重:疾病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严重影响到患者及其家庭的正常工作与生活;

花费巨大:疾病需要进行较为复杂的药物或手术治疗,需要支付昂贵的医疗费用;

不易治愈:疾病会持续较长一段时间,甚至是永久性的。

但这些都是对重要疾病的描述,什么样的疾病算病情严重?什么样的费用算花费巨大?什么样的疾病又不易治愈?

并没有统一的标准。

重疾险诞生之初,重大疾病保险中只保障4种疾病:癌症、急性心肌梗塞、脑中风、冠状动脉搭桥手术。

1995年在它被引入国内时,重疾险保障7种疾病:恶性肿瘤、心肌梗塞、脑中风、冠状动脉搭桥术、尿毒症、瘫痪和重大器官移植。

由于没有统一的规定,在这一时期,各家保险公司都处于野蛮生长阶段。

重疾险保障什么疾病、理赔条件是什么,都由保险公司自己说了算。

甚至对于同一种疾病和理赔条件,不同保险公司的定义也不一样。

用户完全摸不准重疾险的路数。

即使买了重疾险,能否得到理赔,也完全靠运气。

这样的直接结果就是,纠纷不断。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了很长时间。

直到2006年发生了友邦“重疾门”事件,成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2007年,在保监会的指导下,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和中国医师协会联合制订了《重大疾病保险的疾病定义使用规范》,并从当年8月1日起正式执行。

《使用规范》中规定了25种重大疾病,包括定义及理赔标准,各家保险公司必须按统一的标准,一字不差描述。

这25种疾病的发病率能占到所有重大疾病的95%左右。

这25种重疾是所有重疾险必须要包括的。

在这25种疾病以外,保险公司可以自己决定保障什么。

2020年保险业的五大事件 深深影响你我他

重疾险并不是确诊即赔,而是分三种情况:

确诊即赔:3种

实施了约定手术理赔:5种

达到约定状态理赔:17种

随着医学的发展,疾病治愈率在不断提升,治疗手段也在不断改进。

这就导致,重疾定义未必符合实际治疗情况。

比如心脏瓣膜手术,在2007年时都是开胸手术。

随着医学的进步,现在已经不需要开胸手术了,都是微创手术。

但是,在重疾定义中,对心脏瓣膜手术的定义仍然是实施了开胸手术,所以同样是心脏瓣膜手术,如果进行了微创手术,保险公司就可以以“不符合保险合同规定”为由拒绝理赔。

因为使用了更先进的治疗方式被保险公司拒赔,显然会与保险公司产生纠纷。

医学进步越快,这种纠纷就越多。

本来是明确责任的重疾定义,却成了制造纠纷的罪魁祸首。

重疾定义调整,箭在弦上。

2020年3月31日,中国保险协会发布了《重大疾病保险的疾病定义使用规范修订版(征求意见稿)》,向保险业内部征求意见。

后来又于2020年6月1日发布《重大疾病保险的疾病定义使用规范修订版(公开征求意见稿)》,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开始。

2020年11月5日,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与中国医师协会正式发布《重大疾病保险的疾病定义使用规范(2020年修订版)》。

与此同时,中国精算师协会也发布了《中国人身保险业重大疾病经验发生率表(2020)》。

之后再报备的重疾险,都将按新定义执行。

为了稳定重疾险市场,旧定义下的重疾险产品留有一定的过渡期——在2021年1月31日前,旧定义下的重疾险全部下架。

事隔13年,重疾定义终于做了调整。

对于重疾险市场而言,这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事件二:长期医疗险上市

随着基础医疗保险逐渐完善,大家越来越感受到了医疗险的好处。

但基础医疗险保障范围有限,仍然有很大一部分医疗费要参保人员自己承担。

特别是如果得了重大疾病,这部分费用就更多了。

国家出台各种有利于保险业的政策,鼓励商业保险公司开发商业医疗险。

2016年,第一款尊享e生上市,开创了百万医疗险的先河。

关注坤鹏论保的都知道,百万医疗险是鹏哥最推荐的保险产品。

但一年一投保,一次保一年的方式确实饱受诟病。

很多人就奇怪,为什么重疾险、寿险都可以有保终身的,偏偏医疗险这种最需要保终身的保险,却只能一年一买呢?

原因就在于,医疗险是报销型的,保险公司根据被保险人实际花费情况进行理赔。

虽然医学不断发展,但是医疗费也是经常水涨船高。

同样的疾病,十年前的治疗费用和现如今的治疗费用肯定不一样,而十年后的治疗费用是多少,同样没人知道。

但我们可以知道的是,医疗通胀率要比经济通胀率还高。

2020年保险业的五大事件 深深影响你我他

图片来源:《2019年全球医疗趋势调查报告》

从该报告的数据不难看出,国内医疗通胀率近几年都维持在10%左右。

不仅国内,其他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的医疗通胀率都是当地经济通货膨胀率的几倍到十几倍。

但是,2006年保监会公布过一版《健康保险管理办法》,其中指出,短期健康险可以进行费率调整,长期健康险不能调整费率。

《管理办法》中明确提出长期健康险不能调整费率。

让保险公司预测十年后医疗通胀率,保险公司心里也没底。

不能调整费率,保险公司就没法玩了。

所以2020年之前,市场上医疗险都是短期的,最长就是6年保证续保。

6年保证续保,保险公司还有信心能算清6年内医疗通胀率。

再长就没有了。

2019年银保监会更新了该管理办法,并于2019年12月1日开始执行。

新版《健康保险管理办法》中解绑了长期健康险不能调整费率的问题,为长期医疗险的推出提供了政策可能。

2020年4月2日,银保监会发布了《关于长期医疗保险产品费率调整有关问题的通知》,对新版《健康保险管理办法》进行了一次细则补充。

又将长期医疗险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2020年5月9日,支付宝上线了“好医保终身防癌医疗险”。

太平洋人寿推出了安享百万医疗险,15年保证续保。

平安健康随后跟进,推出了e生保·长期医疗险,20年保证续保。

现在市场上已经可以买到20年保证续保的医疗险了。

续保条件好,才是一款好的医疗险。

事件三:普惠保险开始流行

得益于基本医疗保险这么多年的普及,目前我国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已能达到95%。

也就是说,国内已经有超过13亿人口有基本医疗保险了。

有数据显示,在整个治病过程中,经过基本医疗保险报销后,个人需要承担的医疗费用,占整体医疗费用的28.6%。

也就是说,绝大多数人治病,只需要承担整体费用的不到30%。

尽管这已经是历史最低水平,但并不意味着老百姓看病没有压力。

德国和法国,个人仅需承担整体治疗费用的12.4%和9.8%。

我国很多人仍然面临着治病贵的局面。

看不起病依然是大多数人的共识。

虽然,百万医疗险可以应对,但是,作为一款商业险,很多人仍然抱着怀疑的态度在观察。

这意味着,我们认为很便宜的百万医疗险,对于这6亿人来说,仍然很贵。

因此,老百姓需要一款既便宜,又能在基本医疗保险之外有更好保障的医疗险。

于是,普惠医疗险有了生存的必要性。

所谓普惠医疗险,其实是医疗险的一种,只是更实惠,价格更低、性价比更好,在基础医疗保险之上再增加一份保障。

2020年保险业的五大事件 深深影响你我他

第一款普惠医疗险是2015年由平安保险在深圳推出的。

在没有大病医保的深圳,这款普惠医保兼顾了大病医保的功能,定价为20元/年,便宜得无法形容。

深圳市政府强力支持,参保人可通过单位团体购买、个账划扣、个人自费等多种方式参保。

2019年的数据显示,深圳当年有752万人购买了当时这款普惠医保,参保率达到整个城市所有基本医保参保人数的50%。

但是,在其后的4年里,没有第二个城市推出过类似的普惠医保产品。

原因很简单:亏钱!

截至2020年4月,运营了5年的深圳普惠医保总计保费收入为8.1亿元,总计赔付额为8.88亿元。

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意见》。

《改革意见》明确提出,到2030年全面建成以基本医疗保险为主体,医疗救助为托底,补充医疗保险,商业健康保险共同发展的医疗保障制度体系。

18元400万保额的众安全民普惠保

19元200万保额的赣州城惠保

66元300万保额的安徽皖惠保

68元200万保额的天津津惠保

69元300万保额的河南豫健保

《改革意见》推动了普惠医疗保险大力发展,2020年普惠医疗保险遍地开花。

保费便宜、投保门槛低,保额高成为大家对普惠保产品的共识。

事件四:猝死成意外险标配

2019年11月27日凌晨,演员高以翔在宁波参加浙江卫视《追我吧》节目录制时猝死,年仅35岁。

高以翔的死再次将猝死推上风口浪尖,尤其受到互联网从业人员的格外关注。

意外险应该保猝死,成为用户对保险的广泛认知。

一直以来,意外险是不保猝死的。

意外险的理赔需要同时满足四个条件:

  • 外来的

  • 突发的

  • 非本意的

  • 非疾病的

猝死符合前三个条件,但不符合第四个。

世界卫生组织给出的定义是:

平素身体健康或貌似健康的患者,在出乎意料的短时间内,因自然疾病而突然死亡即为猝死。

虽然医学界对猝死的定义仍然有争议,但共同承认的一点是:猝死属于疾病。

猝死分为心源性猝死和非心源性猝死。

心源性猝死:也称心脏性猝死,是指由于心脏原因导致患者突然死亡。在全部猝死患者中,心源性猝死占75%。

非心源性猝死:也称非心脏性猝死,是指患者因心脏以外原因的疾病导致突然死亡,占全部猝死的25%。

不管怎么样,猝死都是由疾病造成的,所以并不在意外险理赔范围内。

法理上很容易解释清楚,但道理上,消费者想不通。

消费者普遍认为猝死是意外,很意外,非常意外。

你预料到了吗?

没预料到却发生了,不是意外是什么?

正是基于这种误解,一些保险公司本着“改变不了别人就改变自己”的原则,居然真的在意外险中加入了对猝死的保障。

太平洋护身福可以附加50万猝死保额;

复星联合爱无忧也可以附加25万猝死保额;

国泰乐享生活可以附加20万猝死保额。

逐渐的,意外险都开始附加猝死保障。

虽然是以附加险的形式存在,但消费者并不关心形式,只要能保障就好。

2020年主流意外险都已经附加猝死保障了,虽然保额可能是意外险保额的50%,甚至更低一些,但至少已经是意外险的标配了。

这是意外险的一次进步。

事件五:定寿不断刷新地板价

定期寿险,在保险合同约定的期间内,如果被保险人死亡或全残,则保险公司按照约定的保险金额给付保险金,若保险期限届满被保险人健在,则保险合同自然终止,保险公司不再承担保险责任,并且不退回保险费。

寿险是最古老的一个险种。

2020年,眼看着定期寿险价格不断下调。

定海柱2号、擎天柱2020、大麦2021等高性价比产品上市,定期寿险价格大幅下降。

现在30岁被保险人购买100万保额的定期寿险,保至60年,30年缴费的情况下,男性每年只需要1000元出头,女性只需要500-600元。

购买定期寿险的压力比之前小很多。

其实鹏哥更关注定期寿险价格下调背后的事情。

保险产品都是精算师细心算出来的,寿险最重要的依据是生命周期表。

定期寿险价格大幅下调,一方面可能是保险公司让利给消费者。

另一方面,是不是说现在消费者寿命普遍延长了呢?

多么值得开心的一件事情呀!!!

展开 收起

尊享e生2020版

尊享e生2020版

136元起

长相安长期医疗险(20年保证续保)—家庭版

长相安长期医疗险(20年保证续保)—家庭版

203元起

太平洋蓝医保百万医疗

太平洋蓝医保百万医疗

暂无报价

e享护-医享无忧百万医疗险-个人版

e享护-医享无忧百万医疗险-个人版

209元起

少儿门诊暖宝保超能版-有社保

少儿门诊暖宝保超能版-有社保

660元起

中国人寿熊孩子险

中国人寿熊孩子险

暂无报价

好医保·长期医疗2020版 最高400万保额

好医保·长期医疗2020版 最高400万保额

暂无报价

不倒翁-安联中老年人意外骨折保险

不倒翁-安联中老年人意外骨折保险

150元起

金医保1号父母防癌医疗产品组合(终身版)

金医保1号父母防癌医疗产品组合(终身版)

68元起

骑行保非机动车综合险(年缴版)

骑行保非机动车综合险(年缴版)

暂无报价

安稳e生住院医疗险(糖尿病/高血压专属版)

安稳e生住院医疗险(糖尿病/高血压专属版)

176元起

i宠计划-宠物医疗保险(互联网)

i宠计划-宠物医疗保险(互联网)

239元起

平安小顽童3号少儿意外险

平安小顽童3号少儿意外险

68元起

大护甲5号父母意外险

大护甲5号父母意外险

88元起

大护甲5号成人意外险

大护甲5号成人意外险

96元起

安盛天平慢病医疗险(糖尿病版)互联网专属

安盛天平慢病医疗险(糖尿病版)互联网专属

167元起
0评论

当前文章无评论,是时候发表评论了
提示信息

取消
确认
评论举报

相关好价推荐
查看更多好价

相关文章推荐

更多精彩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1
扫一下,分享更方便,购买更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