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云,比“崩溃”更大的挑战
阿里云,还能让人放心吗?
作者 | 李文溪
编辑 | 趣解商业
要用AI掀起云计算革命的阿里云,近日却因突发事故受到关注。
这起“被广泛感知”的崩溃事件,对于致力于创造政企业务增长的阿里云而言,或成“反面案例”;对于处在组织变革、业务进入深水区的阿里云而言,更是一次关键的考验。
图片来源:微博截图01.互联网时代的“大断电”
这几年,“崩溃”之于阿里云,几乎已不再是意外;P0(内部最高事故)事故,似乎一年一个。这一次,更是发生在了“双11”之后。
而这一回,同样不是一般的“崩溃”——或许实际上经济损失不大,但用户感知的广度却可能是最大的。11月12日傍晚,包括淘宝、闲鱼、钉钉、阿里云盘、饿了么、天猫精灵、菜鸟、夸克等,多个阿里系App出现无法访问或服务异常的情况;其中大部分应用,都是月活甚至日活上亿的。
图片来源:阿里云健康看板而且,从阿里云的健康状态页(Status Page)的相关信息看,此次故障覆盖不仅影响到国内,还波及印度、美国、英国、韩国和日本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受影响的也包括对外服务的金融云,政务云等。
“从2009年阿里云计算写下第一行代码开始,阿里巴巴就希望让云计算成为像水和电一样的公共服务,成就更多开发者和企业”。自诩为“水电煤”的阿里云,这一次却让用户直观且强烈地感知到了,什么叫互联网时代的断水、断电、断煤。
事故中,由于DNS控制台发生了故障,用户不能自行切换流量只能等阿里云自己修复。据阿里云公告,故障原因与某个底层服务组件有关。三个多小时后,阿里云通告称云产品恢复,但部分数据仍可能受到影响。
图片来源:阿里云截图智领云CMO孙浩峰表示:数据时代下,各大企业类似“服务器崩溃”的事故时有发生,这对企业和客户造成的伤害有时甚至是无法挽回的;而造成这类事故的原因多重且复杂,但大致有硬件故障、软件故障、网络攻击等几种主要原因。
2022年12月,阿里云发生的影响波及较大的香港机房宕机事件,也是在云栖大会和“双11”之后;那次事故,也是阿里云运营十多年来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大规模故障,整个处置过程超过10小时。澳门金融管理局、澳门银河、莲花卫视、澳门水泥厂等关键基础设施营运者的网站,受到事故影响无法访问使用。
图片来源:阿里云微信公众号截图在那次事故中,阿里云的故障信息更新速度遭到质疑,暴露了阿里云内在的管理问题——5个小时内阿里云都没有更新状态监控。或许是受那次事故影响,张建锋(花名:行癫)不久后即离任,由时任阿里“一号位”的张勇亲自掌管阿里云。然而,随着张勇挂印而去,目前阿里云的“一号位”更换为阿里首席执行官吴泳铭兼任。
但刚接任不久,阿里云就出现了这次“崩溃”事故,显然对“元老”吴泳铭来说也是很大的压力。毕竟,阿里云位列公有云市场第一,且身位“系统重要性企业”。在前不久的2023云栖大会上,阿里巴巴集团主席蔡崇信还曾表示,“中国80%的科技企业和一半的大模型公司都跑在阿里云上”。对于想抓住“云计算第三次浪潮”(“要打造AI时代最开放的云”)的阿里云而言,此次事故也将给其信誉及可靠性蒙上一层“阴影”。
02.阿里云的转折时刻,来得比预想的要快
在今年的云栖大会上,阿里云颇为急切地想开启“云计算第三次浪潮”,并企图力证自身可以“引领潮水的方向”。这背后,或许是因为在所谓第二次云计算浪潮——“传统企业”上云中,阿里云的业务表现并不占优。
2018年,也就是行颠接掌阿里云之后;阿里云开始进入了转折时刻。
“阿里云要把握的不是企业信息化的机会,而是把握大量(民营)企业在这次转型升级过程中的机会。”彼时,带阿里云狂飙突进的胡晓明(花名:孙权)如是给出阿里云的定位。
“为消费互联网而生”的基因深深融入了阿里云,但却为其后来的业绩放缓埋下了伏笔。
图片来源:罐头图库在2018年之前,靠着中国互联网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和自身“中国云计算奠基者”的身份,阿里云坐收互联网市场红利。从2015年-2019年,阿里云年营收从30亿元飞涨至400亿元,大部分时间保持着三位数的季度增长,营收一度是第2-9名之和。
而随着互联网行业发展疲缓,相关“水电煤”需求逐渐见顶,阿里云遇到了自己的瓶颈,需要另辟市场。
赛迪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云计算市场,互联网行业的贡献度,相比2018年少了16%。中信证券在研报《通信运营商行业研究:战略聚焦,云计算迎来高速增长与价值重估》中指出,互联网在中国云计算市场中的占比开始逐步回落,在 IaaS与PaaS中的比重从2018年的接近50%回落至2020年的40%左右。
此消彼长间,动辄订单金额上亿的政企业务,就成了云厂商兵家必争之地。过去,互联网企业的订单是“集腋成裘”,而政企事务是一铲子就能挖上块金,也是增长较快的市场。在赛迪发布的《2020-2021 年中国政务云市场研究年度报告》中显示,2020年中国政务云市场规模达653.6亿元,同比大幅增长 42.3%。
不过,阿里云却遇上了做ToB(对公)业务的悍敌——华为。
截至2022年,阿里云占中国云市场份额的36%,排名第一;收入为109.08亿美元(752.97亿元),但市场份额同比下降2.7%,也没有实现三年千亿的目标;而华为云占中国云市场份额升至19%,排名第二,收入为57.57亿美元(397.4亿元),市场份额同比增长5.56%。
如果只有华为尚且还好应对,更麻烦的是,运营商也在近年快速崛起。2021年,移动云、天翼云、联通云收入分别为242亿元、279亿元、163亿元,均实现高速增长。在一些政府合作项目上,运营商云也抢走了不少单子。
图片来源:罐头图库启信宝“全国招投标信息”数据显示,2021年8月至2022年8月间,金额1亿元以上的政企数字化大单中,中国电信中标订单104个、中国移动68个、中国联通34个,阿里云9个、腾讯云9个。
而根据阿里巴巴财报数据,阿里云在2018-2022年的年度增速分别为91.3%、66.3%、56.4%、30.2%、7.2%,特别是在2022年出现大幅下降。
图片来源:新莓daybreak通过上述数据不难看出,华为云、运营商云正在大幅“抢夺”阿里云市场。
何以至此?
政企客户的需求、流程以及关系都更加复杂,决策周期也更长;这不像过去互联网市场,老板拍板生意就做起来了。前者更需要“地面部队”能够长时期紧跟客户,去打磨方案,配合走流程。
而阿里云内部曾非常推崇“标准化”,希望交付客户的是标品,以降低内部交付成本,如人力成本等;但与之相反的是,大部分政企客户更希望交付定制化产品,喜欢“陪伴型”服务。这二者之间,是有明显冲突的。
具体到个案时,华为云甚至能派出一个成建制的大团队和政企客户待在一起,一边摸清客户关系,一边理清客户需求。相比华为这种常年服务政企客户的公司,阿里云在本地化服务能力方面尚有差距。
图片来源:罐头图库另一方面,阿里云似乎依然保持着过去的工作心态来对待政企业务。正如36kr报道的那样——“阿里派个P8过来和政府谈合作,看着像来视察工作,指着我们的系统说,这不如阿里,那不如阿里。”
03.阿里云摸着石头过河?
为摆脱云市场窘境,阿里云两年三换帅。
不过,面对华为云的进攻态势,阿里云也在尝试适应政企业务风格,找到自己的节奏。“乱哄哄的欣欣向荣”必须调整,才能适应新的竞争节奏。
华为云在不计代价从阿里引智,挖掘技术人才;阿里云也在把华为的管理模式、华为的高管和销售引入,激活组织模式的变革,包括已经离职的阿里云中国区总裁任庚(曾任华为缅甸分公司总经理以及泰国分公司副总)、现任阿里巴巴集团资深副总裁蔡英华(曾任华为中国政企业务总裁)等。
蔡英华要着手改革的,正是阿里云的销售体系;但是华为和阿里本就是不同文化,两种文化融合难免会有摩擦与冲突。
To B服务基因的植入,必然伴随着阵痛。就拿考勤来说,华为的“习以为常”,在阿里就可能是“要我老命”。以任庚为代表的“老华为”离场,或许就是冲突的结果;蔡英华的改革步履为艰,可能也是冲突的必然。
无论是任庚还是蔡英华,都强化区域和行业的配合。例如在2021年,阿里云调整了销售体系,设立了18个行业部门和16个区域;2022年初,蔡英华履新后,也提出了“行业主建、区域主战”的模式,还设立了行业解决方案部。但是到了2023年,阿里云的体系又回归为7大区域。
显然,组织调整并不顺利,阿里云还处在惯性轨道内。
图片来源:罐头图库另一方面,阿里云向伙伴让利做得似乎也没有华为云好。今年4月,在阿里云合作伙伴大会上,阿里云智能首席商业官蔡英华发布了新财年的生态政策:专属于伙伴的市场规模扩大5倍,同时要让“标准级以上分销伙伴佣金率先实现翻倍”。但截至10月云栖大会时,仅有230余家阿里云分销伙伴的佣金收益翻番。
总的来说,蔡英华提出的三大纲领,在经过一年的尝试后,似乎斩获颇少。蔡英华是否会步任庚的后尘尚不可知;但值得注意的是,在今年的云栖大会上,曾被寄予厚望的蔡英华,并没有出现在大会的嘉宾名单及重要场合中。
安全,是政企业务考核供应商的第一考量;但如今阿里云又一次“栽了跟头”,无疑会给其政企业务的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作为中国云计算事业开辟者,阿里云的市场份额依然领先,也经历过诸如春晚、12306等大项目的考验。面向未来,阿里云仍有很多机会与空间。
参考资料:
1、36kr,《阿里云,在不合时宜的时代》
2、GPLP,《打造AI时代最开放的一朵云,这次阿里云能成功吗?》
姑蘇叁石
校验提示文案
姑蘇叁石
校验提示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