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圣 蓝蜻蜓 U盘解码耳放 AUNE BU1 解码耳放简评
创作立场声明:设备从值友处借得,本文以吐槽为主。
最近又蹭了两个解码耳放玩,都是从@退烧的小于哥 那蹭来的,一个是线圣的蓝蜻蜓,另一个是Aune 的BU1,简单聊一聊吧。
一.Audioquest 线圣 Dragonfly Cobalt 蓝蜻蜓
这东西定价2k5,实在是不便宜,说实话让我自己的话肯定不会买,要买这种U盘型的我肯定也是买apogee的groove,这次主要是借小于哥的光玩到的。
我以前听过他家红蜻蜓,调音还行,但是驱动力比较羸弱,只适合接塞子,但增益又偏大,用起来局限性比较大。那时候对音质比较执着,一直在受HM901的荼毒。插句题外话,之论声音的话,901配平衡卡依然是我最喜欢的,即便把素质也纳入考虑,这么多年过来了,能比901强的还真没几个,不过UI、操控和稳定性。。。但凡它要能稍微好一点我也不至于换门。。。
没有盒子就木有开箱环节了,蓝蜻蜓配件比较简单,一个皮套,外加一根type-c转USB木头的线。这里我要吐槽一下这个皮套设计的太长了,又太紧,如果你手贱把本体往里面捅的很深的话——恭喜你拔不出来了。。。我差点给捅进去,后来两手捏着两边废了九牛二虎之力才给它拽出来。。。线圣你设计时候底边留短点会死吗!
本体就是个小U盘,红蜻蜓是红色的,蓝蜻蜓自然就是蓝色的了,外壳比红蜻蜓要圆润一些,靠近usb插口的一侧有dragonfly字样和蜻蜓logo。
蓝蜻蜓号称内置了他家出的USB净化器JitterBug,但实际上净化效果并不理想,接信号不干净的手机或者笔记本的话,播放流媒体会有比较大的滋滋的电流杂音,很影响听感,输出干净的设备,比如hiby r3,、微星的主板和苹果设备的话声音就很干净,这个内置的jitterbug完全就没有多大用啊。。。不过底噪控制蓝蜻蜓倒是不错的,插上3001声底很干净,听不到任何底噪。
这东西音质跟USB输出水平直接挂钩,插手机声音偏软偏混一点,接台式机就好了不少,接在线电供电的树莓派上面更好。另外这东西居然支持mqa,配合虾米可以硬解mqa,还是挺有意思的。
红蜻蜓的增益就偏大,蓝蜻蜓依然如此。可能是为了标榜自己能推头戴,因此就把增益设的比较高,这样推动250Ω甚至600Ω的头戴就能获得足够的声压——但低阻高敏的小塞子可就有点难受了。接手机的话还好,音量还能调到稍微小一些的水平,接R3的用平头塞听,音量调到最低声音都不小,听流行也就开到6,古典能开到10。。。3001我只能流行4古典6,感觉略酸爽。。。调音方面确实是不错,比较柔和,味道也不错,走的轻柔的路子,听港台jpop老歌挺对路,但是听古典的话,结像偏大了些,控制力也不是特别理想,听管弦乐的话会显得有点混乱,听听乐器不多的比如弦乐四重奏倒是还不错。
推头戴的话,蓝蜻蜓推推dt240pro基本上还行,推235、hd25这种还是不特别理想,推650的话就别想了,声音是够大,但整个缩成一团没法听。说实话这货推力有点不上不下的,稍微有点尴尬,我自己的话推头戴图猛会选groove,推塞子图小和方便会选dc01。
这东西胜在体积特别小巧,配手机就能有很好的音质,配合塞子和好推的便携头戴还是不错的,经常需要出差的话配合笔记本用也ok,可以少带不少东西,也不用操心电量的问题。
但是凡事都有两面性,由于没有内置的电池,脱离开手机或者前端的供电就不能用,它虽然不像groove那么烧电,但是也还是挺费电的,插手机听歌时候又不方便充电,而且前端输出不好的时候会有电流声,声音也和前端输出的水平直接挂钩,使用上还是有不方便的地方的。如果是苹果用户的话可以放心购买,安卓和win笔记本的话还是借或者收一个,建议搭配自己常用的塞子先试一试再做决定。
二. Aune BU1
之前玩捆绑比较纠结的时候,我用过A15+mojo+B1的组合。B1算是一款挺有特色的小耳放,高频削的比较多,低频散,加上凸出的中频和偏糊的声底、不错的味道,营造出了一种虽然素质不出色但是非常温暖有氛围的听感,说的直白点就是暖糊的很好听,和9500算是个良性互补的搭配。这台BU1也是从小于哥那蹭来的。
BU1沿用了B1的壳子,依然是小酒壶造型,拉丝铝外壳,颜色则和ltd一样使用了金色。机身正面有两个小窗户可以看到里面的电路是这个外壳的特色。
机身背面贴了两块深橘色的蒙皮,平心而论这个背面还是蛮漂亮的。
机身底部有两个microusb插槽,左边是充电插槽,右边是usb输入插槽,供电和数字输入分离可以降低干扰。说实话这个年代了,还在用micro而不是type-c实在是有点缺乏诚意了。。。
机身顶部从左到右是3.5mm耳机输出、音量旋钮和line out,不得不说金色比黑色确实是好看多了。没有2.5或者4.4平衡算是个遗憾,说实话这种入门的解码耳放要line out用处其实不是特别大,还是来个平衡输出更有意义。电位器不错,小音量也没有偏音,当初首版b1基本上要拧过30°左右才能走出偏音区还是相当让人崩溃的。
机身右侧从下到上分别是电量显示按钮、电源开关和增益切换开关,相比B1少了一个甲类开关。低增益充分吸取了初代B1的教训,调整的比较合理,即便是低阻高敏的塞子也不会拧一点点就震天响。而高增益我觉得还是有点调的高了,拧到10点左右的位置声音就很大了,12点听古典都轰头。考虑到起始音量在八点左右,最大音量在4点左右,我认为650听古典打到12点-1点声压合适才是一个比较合理的增益设置,那个增益能适应绝大部分的头戴式耳机了,推600欧的T1或者hek这种低敏的头戴也都能能得到理想的声压了,我认为应该不会有人拿kk往这东西上面插吧。。。增益过大会导致声音冲、硬,太高是没好处的,在够用的情况下还是低一些的好。
开机以后,小窗子里面的两颗led灯亮起,有助于开启脑放。
对比一下B1的照片,可以发现其实小窗子的大小和位置都有一定的变化,BU1比B1要更美观一点,同样的材质换个颜色,颜值和质感都好了不少,这提示各个厂家,拉丝铝的壳子不要用黑色的!掉价啊!哪怕原色看着都好不少。
BU1的低增益声底还是挺干净的,底噪控制不错,插3001毫无底噪,mojo你仔细听的话还是能听到底噪的。而声音方面有点一言难尽,开声以后和我的预期有比较大的出入,BU1的声音风格和B1还是有比较大的差别的。本来我预期是B1那种暖糊风,结果出来是略有点暖、整体很“中正”甚至有点素的一个声音。素质还可以,不过可能是因为dac用了9038q2m,声音欠了点味道和乐感。跟mojo比起来的话,声场横向宽一点,但纵深有差距,解码水平差距较大。声底完全没有b1的影子,我觉得不是9038q2m的问题,可能是耳放电路部分大换血了。
推头戴的话,好推的便携比如240pro还可以,235和hd25过得去,650不给力可以洗洗睡了。mojo的耳放口其实驱动力并不差,差在控制力,推动铁容易偏硬,头戴的话类似体积推hd25、235、ananda其实表现还是不错的,650这种大家都推不好也没什么比的必要,至少和bu1磕上不吃什么亏。
总体来说有点技能树点偏了的感觉,由于体积偏大、功能单一,没有蓝牙wifi、没有平衡口,二手和mojo价格拉不开多大差距,搞的略有点尴尬,如果想买解码耳放,我推荐加四百上mojo,乐感有比较明显的提升,耳放口其实也不吃亏,mojo如果你有好的数字源的话其实上限还是挺高的,就是搭配上可能略有限制。
z_hom
校验提示文案
低烧的小于哥
bu1还不如q5s。
你怎么不写夏空和那个大耳啊?
校验提示文案
tianluo4sc
校验提示文案
不错吧
校验提示文案
cailian
校验提示文案
poluozero
校验提示文案
冰枫枫
校验提示文案
值友1516488514
校验提示文案
低烧的小于哥
校验提示文案
EDMUND_W
校验提示文案
bluebirdok
校验提示文案
还是计算机
校验提示文案
还是计算机
校验提示文案
bluebirdok
校验提示文案
EDMUND_W
校验提示文案
低烧的小于哥
校验提示文案
值友1516488514
校验提示文案
不错吧
校验提示文案
冰枫枫
校验提示文案
poluozero
校验提示文案
tianluo4sc
校验提示文案
低烧的小于哥
bu1还不如q5s。
你怎么不写夏空和那个大耳啊?
校验提示文案
z_hom
校验提示文案
cailian
校验提示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