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八年的升级?Intel 酷睿 I5 8400测试报告
从2009年发布1156平台开始,INTEL的主流级平台经历了一个超级漫长的稳ya定gao期。I5四核四框,I7四核八框的格局让走了弯路的AMD一直难以企及。好在今年AMD RYZEN发布之后,让7700K进入了智商检测状态,也逼迫INTEL只能重新调整规格。不过从售价上来说,I7系列和I5 8600K都贵上了天。I3 8350K也基本是在搞笑。所以真正有购买价值的应该是8400和8100这两款。所以今天就针对面向主流级的I5 8400进行一次全面的测试。
产品规格介绍:
I5 8400的基本规格是六核六线程,单核睿频频率4G,六核睿频频率2.8~3.8G。还是要强调一句,现在INTEL CPU也有些类似显卡,只要散热够,基准频率基本是不会跑的。所以8400那个基准2.8G基本就是拿来刷TDP用的,无视即可。
这次主要的对比对象是上一代的I7 7700K和I5 7600K、同一代的I5 8600K和AMD的对位产品R5 1600X。
产品包装与附件:
按照惯例八代的包装也是做了改变,配色比以往明显深很多,不过个人不是很喜欢这个配色。
产品附件非常传统,一个盒装散热器,一份说明书,一份质保书。
这里必须要吐槽一下,这个散热器是给4560用的,其实根本压不住8400。建议大家就当他不存在的比较好。
CPU本体介绍:
接下来介绍一下CPU本体,从外观上来看基本与上一代没有明显的差异。
CPU的菊花还是有区别的,可以看到电容的布局有所改动。
放平之后可以发现,八代的PCB比七代稍稍厚了一点,明显不是相同的料件,相对来说应该更不容易弯一些。而整体厚度上八代也略厚。
Z370主板平台介绍 :
其实八代还有一个比较坑爹的地方,就是主板只有Z370可用,这也就让八代的平台成本要明显高一个台阶。针对8400这样的CPU来说还是比较尴尬的。所以这次的主板介绍也是落在比较入门的Z370-HD3上,这应该是现阶段比较廉价的八代主板配法。同时这款主板没有太多扩展芯片,相当于可以视为公版设计,也便于介绍Z370的平台情况。不过其实也没什么太多可以介绍的,Z370就是Z270的马甲,反正总有一个地方是要牙膏的。
主板的CPU底座是1151。跟上一代完全相同,这次连针都懒得动了。
拿上一代的7700K也是可以完美的装进去,不过现在基本可以确定,七代CPU是不可以兼容300系列主板。
CPU的供电部分为七相。不过相比于之前的产品,INTEL的CPU供电规格也在一路走高。以技嘉为例,Z97时代4+3相供电基本都是采用一上一下的MOS,Z170Z270开始CPU部分使用一上两下的MOS,而到了现在的Z370 CPU部分已经直接改用两上两下的MOS。所以从CPU供电的MOS数量上可以看出,这几代INTEL CPU的功耗增长速度其实是很快的。
从方案上来看,CPU供电为8PIN,有一个电感用于稳流。供电控制芯片是ISL的95866,4+3相的芯片。CPU供电MOS每相两上两下,集显部分每相一上一下。上桥MOS均为安森美的4C10N,下桥MOS均为安森美的4C06N。供电输入输出电容均为钰邦固态电容,输出电容的数量比之前的产品有所增加。整个供电是技嘉目前中高端最常用的一套方案。
主板的散热片分别是CPU供电两个和主板芯片组一个。对一款偏入门的产品来说已经不错了。
内存规格上依然是双通道DDR4,最大可以支持四根内存插槽。300系列主板可以支持到DDR4 2666,这个其实对Z370没意义,因为Z370是不锁内存频率的。这个主要对之后发布的B360有影响,上一代的B250只能支持到2400。
内存供电为一相标准的供电,两颗电感,四颗钰邦固态电容,三颗安森美的MOS。
在CPU和显卡插槽之间可以看到一组供电模块,这个主要是给CPU的总线、内存控制器(VCCSAVCCIO)等模块供电。这个部分的好坏会影响到内存超频的能力。
显卡插槽为三根,分别是X16X4X4,这个板子不支持SLI后面两根X4是走芯片组的,所以显卡只能接在一根插槽上。
主板提供一个M.2插槽,位置在CPU和显卡之间。终于不在显卡下面了。
主板芯片组从外观上来说跟Z270没有明显的区别,反正也就是个马甲。
芯片组部分采用两相独立供电,算是有些过剩的配置。每相供电都有一颗电感、一颗钰邦固态电容和一颗安森美MOS组成。
主板后窗也是比较公版的设计,USB 3.0*4、USB 2.0*2、单网卡、PS2*1、DVI-D+HDMI、音频口*6。USB 3.1暂时还是没有原生提供,要等到Z390。不过真的原生可好像也没什么卵用。
主板的网卡是INTEL I219V,中规中矩的配置。
音频部分比较简单,一颗AL892+四颗日化音频电容。不过对于一般家用也够了。
HDMI接口后面倒是加了一颗额外的PTN3360DBS电平转芯片,用来让HDMI支持到4K@30帧。不过对于一张大板来说,不支持好像也没什么问题。
两个前置USB 3.0插座,算是目前Z系列主板的标配。
磁盘接口为SATA 3.0*6,芯片组的标准通道。
主板还可以支持外接灯带,这样的入门板子也开始支持RGB了,不过外接灯带的话只能支持七色调光。还是没有做到全彩。
总体来说Z370仅仅是一个Z270的马甲,不过从规格上来说,对于99%人都已经够用。如果不够用,其实大板只要接PCI-E的扩展卡就可以了。高端主板感觉存在的价值越来越低了。
产品测试平台:
以下为测试平台的详细配置表,相比之前的评测,主要的变化是显卡从RX 480换成了VEGA 64,内存频率从2133C15提到了2666C15。
七代酷睿的测试平台是Z270-Phoenix GAMING。
内存是海盗船的DDR4 8G*4。实际运行频率是2666C15。
显卡采用的是迪兰恒进的VEGA 64水冷版。
SSD是三块INTEL,系统盘用的是比较主流的535,以保证测试更接近一般用户。240G用作系统盘,480G*2主要是拿来放测试游戏。游戏越来越多,只能加SSD了。
散热器是九州风神的船长240RGB。
测试平台是Streacom的BC1。
产品性能测试:
简单评测结论:
由于测试项目很多很杂,为了避免小白看晕,首先提供一下精炼版的测试结论:
CPU综合性能上提升非常明显,I5 8400已经基本与7700K持平,上一代I5最高端的7600K也被明显甩开。基本介于R5 1600与I7 7700K之间。
游戏性能上由于主频略低,所以游戏性能会略低一些,不过跟差别最大的8600K相比也不到5%。
功耗表现上8400会略大于7600K但是远小于7700K。在一个CPU功耗暴涨的时代来说,还是可以接受。
性能测试项目介绍:
对于有兴趣进一步了解对比性能的童鞋,这边会提供详细的测试数据。如果不想看的话可以直接跳到最后的总结部分。
测试大致会分为以下一些部分:
CPU性能测试:包含系统带宽、CPU理论性能、CPU基准测试软件、CPU渲染测试软件、3DMARK物理得分
集成显卡测试:包含集显基准测试软件、集显游戏测试、集显专业软件基准
搭配独显测试:包含独显基准测试软件、独显游戏测试、独显专业软件基准
功耗测试:在集显、独显平台下进行功耗测量
这篇文章的数据量比较暴力,如果觉得晕,就慢慢看吧,要知道真相总是要付出点代价的。如果觉得无所谓,被坑的时候别抱怨就行。
CPU性能测试与分析:
系统带宽测试,内存带宽上,八代与七代区别不大。缓存带宽上,L1和L2对比7700K均有比较明显的提升。L3则明显弱一点,应该是因为主频的关系。对比I5 7600K的话提升幅度就更大了,所以缓存部分进步非常明显。
CPU理论性能测试,是用AIDA64的内置工具进行的,可以测试很多CPU的基本性能。可以发现INTEL其实堆的非常夸张,8400已经超过了1600X,7700K更是被甩开了15%左右,对7600K优势超过了20%。
CPU性能测试,主要测试一些常用的CPU基准测试软件,还会包括一些应用软件和游戏中的CPU测试项目。这个项目的测试总体比较杂,一般差距会缩小。主频较低的8400在这个大项中还是明显吃亏了,7700K会比8400高10%,而1600X也会高出3%。
CPU渲染测试,测试的是CPU的渲染能力。CineBench三个版本测试多线程性能8400会比7700K高13%左右,单线程则会比7700K低17%左右。
3D物理性能测试,测试的是3DMARK测试中的物理得分,这些主要与CPU有关。这个部分得分最高的是1600X,8400仅高于7600K。
CPU性能测试部分对比小节:
CPU综合统计来说8400可以打平上代I7,还是比较不错的。
其实还有一个比较纠结的问题就是单线程和多线程,这边也做了一下分解。
单线程:8400仅略高于1600X,不过对比组都是一群频率的很高的产品。接近于7600K并不算差,已经可以确定超过7500了。
多线程:多线程测试8400接近于7700K,吊打I5 7600K。
集显性能测试:
集显理论性能测试,是用AIDA64的内置工具进行的,从理论性能上看这代集显应该也有变化,SHA-1解密测试提升比较明显,内存带宽则有所缩小。不过可能是因为缓存带宽下降的关系,集显性能总体比7700K还要弱一些。
集显3D基准测试,主要是跑一些基准测试软件,与理论性能测试,会比7700K落后12%左右。
集显专业软件基准测试,专业软件部分以SPEC viewperf 12为基准测试,同样落后超过10%。
集显性能测试小节:
由于8600K那个时候没有测试集显,所以这边就用8700K的测试结果来作为参考。从总体的比较可以看出,INTEL的集显在其他条件同等的前提下,似乎受到L3带宽的影响很大。8400的集显性能表现并不算好。
磁盘性能测试:
因为时间关系,磁盘部分还没来得及测试,后续补上吧。
搭配独显测试:
现在显卡更新为VEGA 64水冷版,这样显卡的瓶颈问题会解决很多。
独显3D基准测试,主要是跑一些基准测试软件,8400得分较低与1600X相当,不过互相差距都不到5%。
独显3D游戏测试,表格中将DX9~DX12不同世代的游戏进行了分类,这样会更加清晰一些。8600K的测试相对较早所以驱动版本为17.8.2,其他的都会统一为17.9.1。
分解到各个世代来看,8400与INTEL其他产品的差距比较平均,均不超过5%。而对比1600X,DX9上优势最为明显,DX11上会收窄,DX12上会被1600X反超,不过整体差异都不足5%。这应该跟A卡的机制有关,用N卡差异应该会更大一些。
独显专业软件基准测试,专业软件部分以SPEC viewperf 12为基准测试,这个测试是针对显卡的专业运算测试,这个软件对CPU内部延迟比较敏感,所以7700K表现最好。
搭配独显测试小节:
从测试结果来看,8400表现相当稳定,不太可能成为瓶颈。
平台功耗测试:
功耗上8400表现相当不错,没有比7600K提升太多,并低于7700K。能耗比提升相当明显。
最后上一张横向对比的表格供大家参考。性能部分仅对比与CPU有关的测试项目,并不包含游戏性能测试的结果。
由于刚刚换了显卡,且内存频率上也做了一定改变,所以这张表暂时只能供大致参考。表格中不含功耗测试的都是之前测试的结果,仅提取出不受显卡影响的测试项目来对比。实际性能还会有提升空间,INTEL大致在3%,AMD大致在5%,后续我会尽量更新测试完。
简单总结:
关于CPU的性能:
8400的提升还是相当大的,如果以8400为100%,I5 7500为75.49%*、I5 7600K为86.30%、I7 7700K为103.97%、R5 1600为96.86%*、R5 1600X为105.46%。而且8400是不支持超线程技术,所以在有些游戏中会有额外加成,升级六核之后打游戏没办法直播等问题应该也会得到解决。所以虽然说8400是涨价了,但是总体还是值回票价的。(*为之前测试,实际性能还会有提升空间,INTEL大致在3%,AMD大致在5%)
关于CPU的功耗:
功耗上来说,八代酷睿的能耗比有比较明显的改善,8400的功耗低于7700K已经够看了。
关于CPU的发热:
因为改六核后核心面积变大,也会降低散热压力,八代I5总体温度控制都会不错。不过8400的原装散热器是废的,强烈建议大家要另购散热器来使用。
关于CPU的价格:
这次的价格还是突破了我的预期,暂时来说I5 8600K及以上的产品购买价值都不大,实在是贵。8350K宇宙第一,表示用不起,233。
总体来说,目前比较有购买价值的八代酷睿应该是8400和8100两款。不过从平台预算来说,8100也比较尴尬,必须搭配Z370比较伤。所以目前来说最有购买价值的应该就是I5 8400。个人建议已有六代七代 I5、I7和四代I7的人暂时可以不用升级,提升不会很大。四代I5或者更早的CPU产品则会有比较明显的提升。
谢谢欣赏

mrbig
校验提示文案
34cat
校验提示文案
小白兔爱吃奶
校验提示文案
三上的爸爸
校验提示文案
圈儿爸-
校验提示文案
贪玩的小羊
校验提示文案
熙行天涯
校验提示文案
李小斌
校验提示文案
MaynardMa
校验提示文案
aeromx
校验提示文案
小乐CSN
校验提示文案
linnnnnnnnnnn
校验提示文案
roylee1981
校验提示文案
夜深人不静zzz
校验提示文案
兜兜峰
校验提示文案
拉斯基
校验提示文案
lshml
校验提示文案
不聪明先森白吃鱼
校验提示文案
欢乐小筷子
校验提示文案
秦扶三
校验提示文案
id4sm
校验提示文案
圈儿爸-
校验提示文案
值友9748588173
校验提示文案
小白兔爱吃奶
校验提示文案
lshml
校验提示文案
小虾米儿
校验提示文案
海绵宝宝
校验提示文案
值友3294189143
校验提示文案
天念
校验提示文案
李小斌
校验提示文案
熙行天涯
校验提示文案
今晚搞定你
校验提示文案
大隐隐渔市
校验提示文案
闷倒驴
校验提示文案
fha520
校验提示文案
MaynardMa
校验提示文案
小乐CSN
校验提示文案
拉斯基
校验提示文案
兜兜峰
校验提示文案
aeromx
校验提示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