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酒奶酪可补脑?大胡子销售业绩要更好?多屏工作效能高?贫富差异话术消?| 神经周周发Vol.49
Hello大家好,欢迎收看本期周发!
本期周发告诉你,语言助推贫富差距;多屏显示提高效率;奶酪红酒能补脑;以及要想产品销量好,胡子不能少。
话不多说,要想知道具体内容就请继续往下看吧!
语言助推消除贫富差异
我们向往人人平等,但现实却是处处不平等。
2019年的记录显示,26位最富有的人掌握了全球约50%的财富。这可能代表着这个世界的大多数资源其实掌握在少数人手里。但经济不平等却伴随着许多负面影响,国家的人民收入状况越不平等,人们的经济满意度就越低、心理健康程度越差、幸福感和信任感也越低。然而,即使贫富差异如此严峻,对于可能导致资产重新洗牌的政策(有助于降低贫富差异),人们一般都不感冒。有一些研究认为,让人们了解到经济的不平等形势能够促使人们的公平感降低,进而提升人们对于降低贫富差异政策的支持力度。那么,如何让人们了解到经济不平等形势呢?什么方法是最有效的呢?
近期发表于《自然-人类行为》的一项研究从框架效应的角度出发探究了这一问题。框架效应是一种极为普遍的现象,指的是同样的信息以不同形式描述或呈现会对人们的态度、偏好或行为决策产生影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丹尼尔·卡尼曼就曾对框架效应展开过许多研究。迪兹和克雷格两位美国研究者注意到,在描述经济不平等的信息时,我们可以有3种方式让人们注意到经济不平等形势:
1. 强调优势:相对于穷人,富人具有经济上的优势;
2. 强调劣势:相对于富人,穷人具有经济上的劣势;
3. 中性表达,即富人与穷人存在多大的差异,不强调差异的方向。
举个例子,“研究发现收入不同的美国人的预期寿命存在15年的差异,科学家认为这与收入不平等的增加以及医疗保险体制有关。”这则信息较为中性地描述了贫富差异的影响。但如果改为强调优势,则会变成“富有的美国人预期比贫穷的美国人多活15年”;如果改为强调劣势,则会变成“贫穷的美国人预期比富有的美国人少活15年”。迪兹和克雷格发现,在Facebook上发布后,强调劣势的消息每传播至千人所需成本最低,24小时内阅读人数最高,其宣传效果则有95%的可能性胜过另两种信息。
此外,通过实验研究,该研究也发现,在考虑了人们自身的社会阶层和政治意识形态后,相较而言,强调劣势的信息更能引发人们更强烈的不公平感,从而提升人们对于重新分配政策的支持力度。换言之,心理上,改变信息的描述方式影响了人们对不公平程度的感知,进而影响了人们对于政策的态度。
面对贫富差异等巨大的社会经济问题,语言的力量依然不可小觑,改变措辞便能对人们的态度产生巨大影响。当然,尽管语言的助推也没法完全解决贫富差异问题,但至少从这项研究来看,从微观的细节出发解决社会问题,未尝不是一种好的思路。
参考资料
Dietze, P., Craig, M.A. Framing economic inequality and policy as group disadvantages (versus group advantages) spurs support for action. Nat Hum Behav (2020). https://doi.org/10.1038/s41562-020-00988-4
屏幕数量尺寸与效率的关系
大多数码农们,都会使用多屏幕工作,甚至四五块屏幕一起用,那么多屏幕显示真的可以提高效率吗?多项研究发现,使用两个或多个计算机屏幕可以显著提高效率。以下两项研究便是很好的例子:
2004年,在Colvin进行的第一项研究中[1],参与者在开始使用多台计算机屏幕之前接受了五分钟的培训。所有参与者使用单个显示器工作一个小时,然后使用两个或三个显示器工作一个小时(该小组的一半成员使用两个监视器,另一半则使用三个显示器)。他们被要求:
1. 更正Word中的文本;
2. 更正PowerPoint中的幻灯片文本;
3. 更正Excel中的电子表格。
这些工作虽然复杂但却非常常见。研究结果表明,在两个或三个显示器的条件下,被试效率有显著提高:同一时间段内,工作产量提高了10%,错误率降低了33% 。这表明与使用单个监视器相比,使用多个监视器可以显著提高效率。
另一个2003年的研究,则检查了屏幕尺寸和监视器数量对效率的影响[2],其测量数据是完成任务所需时间。除了常用的18到22英寸的计算机屏幕外, 还研究了包括对角线分别为22、26和30英寸的宽屏显示器。 这些宽屏显示器可以在一个屏幕上有效地显示两个应用程序, 类似于在两个屏幕上工作。
研究结果表明,显示器的尺寸与效率之间存在明确的相关性。显示器越大,效率越高。
使用两个显示器时的增益也比仅使用提供与两个显示器相同的表面数量的一个监视器更高。实验中,测量到的最高效率组,来自使用单个26英寸宽屏显示器(并排显示两个应用程序)或使用两个20英寸显示器的双屏设置。其与使用单个18英寸计算机屏幕相比,效率提高了40%以上。出乎意料的是,使用30英寸宽屏显示器要比使用26英寸显示器产生的效率要低。这表明我们可以在显示器上处理的最大信息量具有一定临界值,而非单纯的越大越好。
那么,多显示器是否适合所有人呢?Colvin的研究[3]指出,如果用户将超过20%的时间花费在涉及整合来自多个来源的信息的任务上,那考虑到其带来的效率提高,这样的投资无疑是值得。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如今显示器的价格已经比进行这项研究时便宜得多,所以,现在的收支平衡点甚至不到20%。
也曾有人认为,如果从工程心理学的角度去估计显示器之间的切换所用时间的话,多屏幕间的切换会显著影响效率。一项研究表明[4],飞行员从观察机外景物,再转移视线到舱内仪表,然后再转而观察机外,大约需要 2.39〜2.5s。类似的,注意力从一个显示器到另一个显示器所需时间是这个任务的一半约1.19〜1.25s,这个时间受人生理限制,所以不存在太大的缩短空间。但当我们对比一下用鼠标(按钮)切换窗口的时间,能够发现,时间被缩短了,效率提高了,虽然一次节约的时间不多,但是多次使用,能节约大量的时间。
故而,每天在多屏显示器前工作四个小时,可轻松节约30分钟左右的时间[5]。
参考资料
1. Colvin, J., Tobler, N., & Anderson, J. A. (2004). Productivity and multi-screen computer displays. Rocky Mountain Communication Review, 2(1), 31-53.
2. Czerwinski, M., Smith, G., Regan, T., Meyers, B., Robertson, G. G., & Starkweather, G. K. (2003, August). Toward characterizing the productivity benefits of very large displays. In Interact (Vol. 3, pp. 9-16).
3. Colvin, J., Tobler, N., & Anderson, J. A. (2004). Productivity and multi-screen computer displays. Rocky Mountain Communication Review, 2(1), 31-53.
4. 汤志荔, 张安&毕文豪(2016). 飞机驾驶舱人机协作设计理论与方法 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
5. Colvin, J., Tobler, N., & Anderson, J. A. (2004). Productivity and multi-screen computer displays. Rocky Mountain Communication Review, 2(1), 31-53.
吃货理由之奶酪红酒“补脑”?
随全世界人口老龄化,与认知功能有关的疾病(例如老年痴呆症等)成了老年人健康的重要话题。毕竟,我们的认知功能会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断下降。因此,众多研究人员坚持不懈地钻研着保护认知能力、预防老年痴呆的方法。近年来,他们发现,饮食结构对我们的认知功能有着直接影响。譬如一项最新的研究指出,奶酪和红酒等某些特定食物似乎可以显著改善认知功能。
这项研究第一次将特定食物与人们日后的认知能力联系起来,并用其做了大规模采样分析。研究团队对英国1787名中老年参与者(研究完成时年龄在46-77岁之间)进行了长达十年的采样分析。参与者在研究期间共进行了三次FIT(Fluid Intelligence Test)流体智力测试以及特定食物进食频率的调查。
调查结果表明,一些特定的食物确实会直接影响我们的认知功能。其中奶酪对年龄相关的认知问题最具有减缓作用,即使到了老年后期,奶酪仍对认知功能起改善作用。而每天适量饮酒,特别是红酒也有助于保护认知功能。除此之外,每周吃羊肉还能长期有效地改善认知能力。然而另外一些食物的摄入也会损害我们的认知功能,例如患阿尔茨海默病高风险人群不适宜摄入过多的盐。由此看出,饮食结构直接影响着我们的认知功能,特别是某些特定的食物。
这么看来我们是不是就有了能大口吃奶酪和羊肉,豪饮红酒的理由了?答案是否定的。专家提醒,虽然这些食物可以改善认知能力,但任何食物的摄入都不宜过量。奶酪羊肉吃得多,有可能认知还没涨,脂肪和体重先涨了。除此之外,此项研究的一些方面还要进一步验证,例如此项研究中的食物进食频率是参与者自我汇报的,可信度需要进一步调查取证,如研究人员可以利用生物医学和食物成分的角度去进一步去证实这一结论。另外,此项研究参与者几乎都属于高收入人群,但针对中低等收入人群的研究必不可少。最后,还有不同文化的饮食习惯问题,奶酪和红酒是西方日常食物,可是在中国等亚洲地区,奶酪红酒并不算十分常见。因此,某些特定食物是否对中国等亚洲地区的人的认知功能也有影响值得进一步验证。
参考资料
Klinedinst, Brandon S. et al. ‘Genetic Factors of Alzheimer’s Disease Modulate How Diet Is Associated with Long-Term Cognitive Trajectories: A UK Biobank Study’. 1 Jan. 2020 : 1245 – 1257
产品销量好
胡子不能少
长期以来,研究人员一直对外貌对销售和服务结果的影响感兴趣。在近几年的研究工作中,研究人员着手研究了外貌的一个具体的物理特征——面部毛发,也就是胡子。有趣的是,(备受争议的)演化心理学家发现,面部毛发并不会持续增加吸引力(Dixson&Vasey., 2012, Dixson et al., 2013),但它的确是男性特征的一种指标。
近日,圣爱德华大学的Sarah Mittal和德克萨斯大学圣安东尼奥校区的David H. Silvera开展了五项研究,以测试“胡子的力量”,并预测:留胡子将成为销售和服务岗位的一个有利条件。研究结果发表在《商业研究杂志》上,标题为《生长在脸上的线索:对销售和服务人员留胡须的看法》。
研究人员首先排除年龄、吸引力和可爱程度的差异,以免它们被认为是结果的替代解释。他们还对研究对象自身的年龄、性别、收入和种族进行了控制,以确保消费者的人口结构不会影响研究结果。
研究调查了胡子对专业知识、可信度、销售可能性和服务满意度的影响。比如在特定的销售和服务环境中,留胡子的男性是如何被看待的。在五项实验中,一项是利用Facebook Ad Manager进行的真实研究。研究人员使用Facebook平台让业务人员在蓄须和剃须后开展现实的广告推广业务。他们发现,胡子版本的Facebook广告能够产生更高的点击率,从而使潜在客户进入销售页面。
在这些研究中,胡子(与有胡茬或没有胡子相比)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人们认为留胡子的销售人员在各个行业都更专业。此外,人们对其专业知识更多认可也预示着更高的可信度评级,从而增加消费者的购买可能性。在竞争激烈的销售和服务人员的领域中,专业知识和信誉对建立关系和顺利销售至关重要。研究发现,不管销售行业或背景(比如线上销售)如何,也不管销售人员的种族、吸引力或亲和力如何,潜在买家都认为与胡子刮得干干净净或留着胡茬的销售人员相比,留着胡子的销售人员更专业,更值得信赖。
Mittal说:“胡须在性吸引力方面可能会过时,也可能已经过时,但从演化的角度来看,胡子始终暗示着一个人的男子气概、成熟度、资源、能力、领导力和地位。” 在他的眼中,有能力长出健康的胡子本身就意味着更强的免疫能力。不过胡子对人们印象的影响可以来源于很多不同的因素,包括社会刻板印象等。
参考资料
https://neurosciencenews.com/manly-beard-sales-psychology-17438/
![](https://res.smzdm.com/pc/pc_shequ/dist/img/the-end.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