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晚就是图书日,为你的书单添砖加瓦丨聊几本最近看完的书
1.文字改变的世界丨《汉文与东亚世界》
岩波新书系列作品,有趣的是这是一个在日本的韩国人写的关于汉文的作品,而且还是作者自己来进行“翻译”或者说改写的。
岩波新书的特点就在于能够用不大的篇幅很快地初步了解一个领域,建构一个最基础的印象与感受,《汉文与东亚世界》所讲述的则是一个很冷门的学科——语言学。对准的则是东亚地区的一个特殊的现象——所谓的笔谈,在古代东亚地区,古代中国人、古代日本人、古代朝鲜人、古代越南人可以语言完全不通,但是却可以相互之间用汉字来进行交流,而根据这个现象很多人提出了汉字文化圈的概念。但是随着时光的推移,慢慢出现了训读现象,历史进入近现代之后,很多国家都开启了表音文字时代,慢慢这种笔谈也就消失了。
但是这种演进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汉语本身就可以书面语与口语分离,在之前的“同文”时代,接受了汉字而没有接受汉语口语的地方,制造出自己的表音文字之后,就出现了取代的现象。当仔细看整个分离和制造的过程,看到的则是一部完全不同的东亚史与文化交流和演进史,同样的,我们也可以从里面看出语言和文字对历史演进的意义。
2.剧变六十年丨《毁灭与重生:日本昭和时代》
如果说起最熟悉的日本年号,可能除了明治之外,可能就是昭和了吧。
毕竟昭和真招核。
但是昭和没有在二战的时代结束,昭和天皇甚至活得比“五星天皇”麦大帅还要久,而经历20世纪这么多变化的昭和年代,作者的定位也非常精准——毁灭与重生。
昭和接手的并不是一个烂摊子,他爹大正可能是整个日本战前最开放的天皇,走在那个时代最常见的现代化与西化的道路上,但是没过几年,日本社会的混沌时代就开始了。
1929年的经济危机重创了日本经济,各种思潮迭起,在这种环境下,我们可以看到昭和并不是之前想象中的专制君主,而日本在那个时代的特点就是:人人不负责。不论是昭和还是谁,脚底下之后油门,没有刹车,然后就向着招核一路滑了过去。当然,这不是昭和自己的问题——其实这本书里面描写的昭和更像是伊丽莎白二世那样的虚君,但是相比成熟的英国,旧日本这种无人负责的制度,早在明治时代就定下来了。
当然,还是有差异的,毕竟平成都退位了,查尔斯才即位。
其实政治史在之前的岁月里已经看过很多了,这本书的亮点反而是对文化与社会的全面的刻画,1929年的危机对日本而言在经济上反而很快恢复,但是对危机的应激却把日本整体直接推向了毁灭。
3.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丨《唐诗寒武纪》
写武侠的六神磊磊居然开始写唐诗了,而且写的还真不错。
从容量上讲,这是一本很甜品级的小书,但是却能够在轻松和愉快中展示唐诗的起源,作为一个系列作品的第一本,后边等待的就是唐诗的高峰——盛唐。
在之前论及文学与政治,总有一种独特的拧巴,初唐没有诗歌,盛唐没有政治,在贞观的光芒下,似乎诗歌不再重要,在李杜面前,开元只是注脚,只需要一转眼就是“渔阳颦鼓动地来”,而唐诗自己的发展则更是如有神助:神说,要有诗歌,于是便有了李杜。
但是任何一种东西都不会是这么发展的,巨人其实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从两晋南北朝开始,文人墨客开始创作诗歌,从陶渊明、谢灵运到阴铿,先贤们探索着诗歌的写法,但是他们的作品还不成熟,同样的时代太久远,以致于散佚了太多,而这些贵族们的创作描述的也是宫廷的事情,六朝文风华丽,他们的作品自然也不意外。是华丽的。而这个风气的转变还得到隋,杨坚和杨广带头,改变了整个的文风。
而南北朝时代更重要或许是这个时代的其他创造:南朝发现了声律,创造了平仄,写的诗顺不顺口终于有规律可言了。
时间进入唐朝之后,诗歌也不是突然爆发的,从王勃、杨炯到卢照邻、骆宾王、张若虚、陈子昂,在一位位先贤的不断投入中,诗坛终于开始走出乏味,而我们这盘小甜点也吃完了,就等下一本《唐诗光明顶》去见证唐诗的巅峰吧
对了,可能有不同的意见,毕竟杜甫文笔差,杜甫老公知。
杜甫: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4.艺术家的一生也可以平顺丨《夏加尔》
又一本艺术与观念系列作品,精彩的艺术家传记,展示夏加尔那……
平淡的一生
之前对夏加尔的印象就是那个飞天的小人(背景一定要高饱和度纯色),虽然确实感觉没看懂,但是给人的感觉表现力爆棚,很舒服,有一种迷幻和陶醉在里面,给人的感觉就非常现代艺术。之前读托卡尔丘克的《太古和其他的时间》《白天的房子 夜晚的房子》的时候,脑补的世界就是夏加尔这fan的,可能这是东欧的buff?
但是我想不到的是这现代艺术家能这么现代,1887年出生,1985年他才去世,而且还是东欧的犹太人。之前读托卡尔丘克的《太古和其他的时间》《白天的房子 夜晚的房子》的时候,脑补的世界就是夏加尔这fan的,可能这是东欧的buff?“东欧+犹太+1887出生”面对这样的“子宫彩票”,我想起了之前看过的《大卫》,如果夏加尔像大卫一样喜欢“命题作文”的话,那么可能夏加尔早早就嗝儿屁了。
好在,夏加尔并不是大卫,他的一生可比大卫平顺多了。
作为犹太人,在沙俄治下的日子并不好,但是夏加尔依然享受到了艺术教育的熏陶,同时还跟上了时代进步的潮流——沙俄与早期的苏俄时代其实在艺术上很跟随潮流,特别是现代艺术。
但是夏加尔的人生显然是在不断流浪,在后边的岁月中他展示了什么叫地球流浪——就是绕着整个地球流浪,而一位伟大艺术家的艺术并不会拘泥于一种形式,从油画,到插画,再到舞台布景,甚至诗歌与玻璃设计,在多个领域都取得了成就,而他本人,哪怕地球流浪,依然能够为人类的精神开拓空间。
这就是,夏加尔。
5.如果没有我们,世界将会怎样丨《没有我们的世界》
如果人类不在了,那么我们留给后世的世界会是什么样子呢?
或者说,我们能给这个地球留下些什么?
亦或是说,我们到底对这个星球改变了多少呢?
我们熟悉的世界的崩坏是有先后顺序的,世界是一个熵增的消散系统,人类消失之后大自然会瞬间接管这个世界,熵增开始了。
以我们最熟悉的房子为例,都见过那些老房子的崩坏,首先开始影响的是微生物和细小的昆虫,他们会首先侵蚀墙壁和那些地板之类的东西,然后是水,在任何可以让水渗进去的地方,水都能渗进去,一旦水进入房子,那么各种锈蚀就开始了——木头的房子会倒得更快,柱子倒下之后,微生物会参与对木头的疯狂分解,而那些钢筋混凝土的房子呢?
不要着急,时间站在大自然一边,金属会锈蚀,砖块会碎成粉末,坍塌就开始了。
而最后能剩下的是什么呢?
瓷砖,这玩意的稳定程度就很高了。
而居住环境的差异就导致了后续的进程,如果环境温和,那么“一切都会归了土”土壤会覆盖所有人类的痕迹,可能铝制的用品会保留在这个世界上,就看后人能不能掌握电解铝再进行生产了。如果沙漠地区,那么可能木材的崩坏会很慢,而塑料则很快被裂解。
那么我们能剩下什么呢?
这个时候就要看到底有什么会被流沙或者河流覆盖了——毕竟当我们不在了,河流也会变得更“自由”,然后就交给地质年代了吧。
对了,可能更久的留存是核能对地球的改变吧。
6.迷你阅plus
可能是老了,也可能是睡前确实不想玩手机了,之前买的墨案迷你阅plus的使用频率被大大提升了。
刚刚接触迷你阅plus的时候,对迷你阅最大的印象当属橙黄渐变色的后盖
而真正用起来的时候,则是可以自动适应环境可以调节亮度和色温的背光。
而相比背光,可能更加重要的是这块通透的屏幕
5.84英寸+276ppi的显示效果,叠加那块原本以为是错误的镜面屏——之前长时间用的电纸书都是雾面屏,但是当显示效果提升之后,镜面屏的效果确实是比雾面屏要好,特别是在夜晚的环境中——毕竟确实是感觉自己老了,更透的屏幕带来的是更好的黑夜阅读体验,让整个屏幕的背光变得非常舒服。
而在看某些巨著的时候,迷你阅plus更重要的是这个厚度,以及这个握持感绝佳的边框,轻薄而又不硌手的握持感简直太重要了,用久了之后也适应了锁屏键与翻页键的布置设计,而更加深刻地体会到这种设计的妙处——降低误触频率,墨水屏的启动速度实在是太让人感到捉急了,看着看着误触一次锁屏幕再重启,那简直是令人抓狂。
墨案迷你阅plus对pdf文件的支持非常给力,不论是用蓝牙还是用邮件(毕竟有内置浏览器)还是用线传,pdf打开迅速,毫不卡顿,对于较大的pdf文件的解码令人满意,对于那些存在电脑里面的成堆的pdf,终于有地方给他们做新家了。
迷你阅plus内置的阅读App包括微信读书+掌阅kindle阅读+京东阅读+Koreader,基本上囊括了市面上常见的阅读App,这些APP的内容更新速度也越来越快了,新书基本上都能同步看到,可以说书卷多情似故人,是时候多在迷你阅上看故人喽。
作者声明本文无利益相关,欢迎值友理性交流,和谐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