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爱看书?你可能忽略了这几点
自从《诗词大会》上才女武亦姝大火之后,很多家长都发现了让孩子多阅读的好处。俗话说:腹有诗书气自华,阅读真的可以让一个人的气质由内而外地提升,同时也丰富了孩子的精神世界。
现在的家长对孩子的教育都很看重,自然不会放过阅读这一块,看看各种阅读线上打卡课程有多热门就知道了。但是也有的家长有困惑:我给孩子买了很多书,努力地想让他爱上阅读,怎么好像他就不怎么爱看书。尤其是3-6岁孩子的父母这种困惑比较多。
一般来说,孩子的阅读习惯从小培养比较好,虽然有好些3岁以下的孩子已经开始绘本亲子阅读了,但是父母要求一般不会太高。3岁以后孩子可以上幼儿园了,有的父母就会开始着急,觉得孩子应该立马爱上阅读,甚至有的父母已经开始教孩子识字了。但是这个阶段如果不了解孩子学习的特点,强行逼迫孩子阅读,很可能会适得其反。
我自己的孩子今年4岁,之前看她看绘本也是三心二意的,各种书被她撕扯得破破烂烂的,对比我自己小时候那个爱护书本的劲儿,我在心里暗想:这娃大概不太爱看书。所以平时我也不强求,一般入睡前我就自己拿着一本书在那里看,娃有时候会觉得好玩拿一本自己的书在那学我。也有时候,她会拿着书指着某一处叫我给她讲,这时候我就跟她讲一讲。所以,我们家一直以来其实没有太严格的阅读要求。
近段时间,我却发现娃对书本的兴趣越来越浓烈了。白天我在书房工作的时候,她会在自己房间拿起书翻翻看看,我注意观察过,有几次居然自己在房间看书看了半个多小时。晚上睡前也主动要我或者她爸爸讲书上的知识或者故事给她听,而且很多时候,她还会主动讲给我们听。我就会觉得特别惊喜:娃怎么好像爱上阅读了。其实这中间我基本没下什么大功夫,就是会偶尔给她买买新书。那么她对阅读的兴趣是从何而来的呢?我思考了下,总结出了以下几点,分享给大家。
首先,孩子爱模仿;
对幼儿来说,模仿是他们很重要的一种学习方式。应该说,孩子从降生开始的第一天,就已经开始模仿了。那孩子到了一周岁以后,模仿就成了他们最重要的学习方式。孩子模仿的对象是谁呢?自然是生命中最初的重要他人:父母。这种模仿的学习方式一直会延续到孩子十几岁,只不过他们在那个时候模仿的对象通常转变为令自己崇拜的人。
那还是回到怎样利用模仿来提升孩子对阅读的兴趣上,其实只有一个关键点:父母自己平时就有阅读习惯。我因为工作性质的缘故,时不时地就需要读一些书,所以我们家孩子看到我拿着书本读书的时候可能就比较多,潜移默化之下,她也就对书产生了兴趣。
那父母做好言传身教这一点,我觉得是比较重要的。不然,父母自己天天玩手机,却期望孩子爱看书是学霸,多半是不大可能的。
第二,阅读的书籍需要符合孩子年龄阶段的特点;
3-6岁的孩子,认知阶段处于皮亚杰认知阶段理论的前运算阶段。这个阶段的孩子是通过一些具体的、图像化的内容来形成对事物的表征的。所以如果你给他看字很多图很少的绘本,他一般是不大会有兴趣的。另外,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仍然是以“玩中学”为主,就是通过游戏的方式来学习,所以在阅读绘本的时候一个“趣味性”也挺重要的。
那这个趣味性如何提升呢?
一种方式是父母本身的游戏力比较强,在跟孩子一起看绘本的过程中,可以玩角色扮演呀或者想一些好玩的游戏融入到绘本中(比如找书中的某样物品,看谁先找到),以此来提升互动性与趣味性,让孩子在愉快的亲子时光中自然而然地喜欢上阅读。
第二种方式,就是挑选一些本身互动性比较强,稍微有趣一些的书籍。我自己是个比较懒的人,而且本身也不能算是很有趣的人,所以如果让我每天绞尽脑汁想怎么跟孩子互动,我也会觉得挺累的。然后我就发现对3-6岁的孩子来说,有一种翻翻书就特别招他们喜欢。我的孩子独自沉迷书中半个多小时,也是因为这套翻翻书。
而且我发现孩子看了这套翻翻书,观察能力强了很多。就在昨晚,我跟她一起看这本《五花八门的交通工具》。第二页的一个角落有一只小狗在汽车里跟着兜风。
然后差不多到第五页的样子,火车站台上出现了一只狗,娃问我,妈妈这里为什么有只狗?
我随口胡诌:“可能上来送它的主人的吧。”娃不罢休,继续问:“谁是它的主人?”我想着赶紧讲完就随便敷衍了下,指了指戴眼镜的男的,说可能是这个吧。
这时候娃没有像以往一样被我糊弄住,而是停下来思考了一下,跟我说:“妈妈你等一下,我要翻前面去看一下。”
结果她就翻到了第二页,跟我说兜风的这只小狗就是站台上的这只,然后又告诉我它的主人应该是左边这个大鼻子男人。
总之,到这里我已经惊呆了 ,先不管火车上的那个大鼻子男人和车里的那个到底是不是同一个,但是我觉得娃的这个推理至少比我随口胡诌是强很多了。她已经在不知不觉间学会了观察和推理。反正对我这个老母亲来说很惊喜就是了,于是这套书本来我只买了5本,今早就把剩余的三本也给补齐了。
第三,尊重孩子的兴趣;
我在给孩子读绘本的时候,不会从头到尾每一处都不放过,也不会刻意去给孩子总结一些书中的道理。一般来说,都是孩子说妈妈你给我讲讲这里,然后我会给她讲一讲,讲完了之后,会问她还有问题吗?孩子就会说没有,或者接着问出下一个问题。这样的话可以保证这些都是她感兴趣的,而且互动性比较强,不是单方面的灌输。
去书店买书的时候,我都会让孩子自己挑,她挑中了我就买回来。有的父母可能会觉得这书孩子又看不懂,买回来不是浪费吗?其实不是的。一本书在我们成人的读法和孩子的读法是不一样的,我们可能读故事,读内容,孩子呢则可能是被书的纸张、画面甚至是书籍封面的纹理吸引,我们不能用大人的眼光去看待它。
我的一位编辑朋友说她五岁的女儿很喜欢看《设计之书》,这本书肯定不属于儿童书籍,但是孩子喜欢,翻翻看看很有兴趣,又有什么不可以呢?
我的孩子一两岁的时候喜欢看小熊绘本系列,到现在就不喜欢了,因为里面的图片和内容对她来说已经太简单了。她现在爱看这套翻翻书,可能是被图画和翻翻卡吸引,我想等她再长大点可能就会被书中所阐述的知识吸引,总之不断地要有一些新的内容让孩子产生兴趣,否则看自己都会的东西孩子就会觉得没意思了。这也是学习上的不断拓展知识的“舒适区”,让孩子感到学习新东西的成就感和满足感。
作为一个孩子的妈妈,希望把自己育儿的一些经验分享出来给大家,但是也请父母们记得,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会有不同的特点,要顺应孩子的特点来养育,这样才会事半功倍。
![](https://res.smzdm.com/pc/pc_shequ/dist/img/the-end.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