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C无压烧结银:善仁新材的自我颠覆与行业引领
130°C无压烧结银:善仁新材的自我颠覆与行业引领
在半导体封装领域,传统的芯片与基板粘接,多依赖焊料合金。芯片连接时,粘结层厚度一般介于20至50μm;基板连接时,厚度则在80 至100μm。这类材料在过往应用中,性能基本能满足需求。但随着新能源汽车行业的蓬勃发展,像特斯拉、比亚迪、现代等头部车企,对汽车电子系统的性能、可靠性提出了严苛要求,无压烧结银技术凭借其独特优势,迅速成为行业焦点。
善仁新材作为烧结材料领域的领航者,再次颠覆自己,此前推出的烧结银产品的烧结温度通常在 180°C - 2200°C,已使烧结技术成为焊接工艺的优质替代方案。此次推出的 130°C 无压烧结银AS9338,是烧结银的一次重大突破,是又一次颠覆自己创造的150°C烧结的行业低温,再次引领整个烧结银的风向标。该产品利用纳米银颗粒特有的表面能与低温烧结特性,实现芯片与基板间的高效连接。在烧结过程中,银颗粒相互接触形成烧结颈,银原子不断向烧结颈区域扩散迁移,使烧结颈持续长大,相邻银颗粒间距逐渐缩小,最终构建起连续的孔隙网络,完成连接。

130°C 烧结银,具备诸多显著优势:
1 低温无压烧结:仅需 130°C 的烧结温度,相较于此前推出的烧结银温度大幅降低,极大减少了对热敏感部件的损伤风险。同时,无需复杂的加压设备,普通烘箱即可完成烧结,显著简化生产流程,降低生产成本与技术难度。与善仁新材过往产品相比,能耗与设备要求进一步优化。
2 卓越的导热导电性:纳米银烧结层的导热系数高达100-130W/m.k,远超传统焊料。这使得高功率芯片工作时产生的大量热量能快速散发,有力提升器件在高温、高功率环境下的稳定性与可靠性,为电动汽车动力总成模组、5G 通信基站等高功率应用场景,提供了坚实保障。
3 高剪切强度:烧结形成的连接层,拥有极高的剪切强度。以 2×4mm² 芯片测试为例,剪切强度可达 35MPa,能有效应对较大的机械应力与热应力,适用于高振动、高冲击等复杂工作环境,确保电子设备在极端条件下稳定运行。
4 环保无污染:秉持绿色发展理念,产品采用无铅设计,完全契合现代电子工业日益严格的环保标准,避免了铅等有害物质对环境和人体的潜在危害,推动行业向可持续方向发展。
在实际应用中,130°C 无压烧结银AS9338前景广阔。在电动汽车动力总成模组中,凭借高可靠性与出色的导电导热性能,可用于牵引逆变器、DC/DC 转换器等核心部件。如某知名新能源车企采用善仁新材 150°C 无压烧结银后,动力总成模组的能量转换效率提升了 8%,设备故障发生率降低了 30%,同等电量下,车辆续航里程增加了 50 公里,产品竞争力显著提升。假设采用130°C无压烧结银,效果应该会更加显著。在射频通讯领域,该产品可用于射频元器件的封装与连接,实现高可靠性电气连接的同时,助力实现更小的封装尺寸;高效的散热性能,确保射频通讯设备工作时温度稳定,保障信号传输质量。
130°C 无压烧结银AS9338的问世,不仅彰显了善仁新材强大的技术实力,更为功率半导体封装领域开辟了全新的发展路径。随着技术的不断迭代升级,这款产品有望在更多领域实现突破,持续引领行业迈向新高度。
善仁新材已推出多系列烧结银产品,包括无压半烧结银(AS9330系列)无压全烧结银膏(AS9375系列)、加压烧结银膏(AS9385系列)等,覆盖射频通讯、5G、AI等场景,其烧结银技术被国内外300多家客户采用,差评远销海外12个国家,并推动国产高端电子材料替代进口。善仁新材通过低温无压烧结技术和纳米材料创新,不仅降低了工艺门槛,更在性能与成本间实现了平衡,为半导体封装、新能源等领域提供了国产化解决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