态度大转变!博世高管:华为已参与造车,博世的优势华为无法比拟

2024-02-01 18:42:10 6点赞 8收藏 16评论

​四年前,面对网上熙熙攘攘的“华为博世论”,时任博世中国区总裁陈玉东:

“博世、华为都没有被拥有者财务绑架,不会考虑当今的短期回报,可以为未来做大量投资!”

“坚决支持华为造车!”

“坚决和华为零部件拼到底!”

那时候博世的态度很“光棍”,一副要战便战的架势。

2024年一到……

博世中国区换了一批高层,对华为的态度也发生了转变。

他说:“我没感觉到就是特别强大的这种竞争的压力”。

是真的没有压力吗?

存在感

前有长安某高管说,不接受华为智选模式;

后有博世高管直言,华为已经参与到造车。

说实话,这样的言论对华为很不友好。

涉及到此类短视频的留言里,往往有许多并不赞同的评论出现。

有网友为华为打抱不平:“博世是谁?”、“我是通过问界才知道博世的”……

此类云云,不少。

相信有这种认知过程的网友不在少数,很多人在不涉及汽车行业,不深入了解的情况下,是真的不清楚博世是做什么的。

博世是德国的工业企业之一,成立于1886年,是一家从事汽车与智能交通技术、工业技术、消费品和能源及建筑技术的企业。

态度大转变!博世高管:华为已参与造车,博世的优势华为无法比拟

2023年4月,博世在《2023全球企业声望100强排行榜》排名第2位。6月25日,博世在《2023年全球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百强榜》中排名第1位。

大家对这些排名可能感知不强,咱们从另一个角度感受一下。

2023年全球消费电子展CES展上,博世集团首席数字官Tanja Rückert女士说:

“自从27年前开始涉足MESMS以来,博世总共生产了180多亿颗MEMS传感器,而今天平均每辆汽车上需要搭载22颗。

仅中国区域,博世的销售额便从2010年的373亿元持续增长至2022年的1321亿元,平均年复合增长率达到11%,在2023年有望突破1400亿元。

这么一家恐怖的企业,居然有很多人压根不知道它的存在。

其实一点也不奇怪,这就是博世与华为的区别所在。

博世高管表示,华为所有的合作模式都是以华为为主导的,博世不一样,博世是赋能整车厂,整车厂所有的战略博世都支持,你可以将博世清楚地定义为“汽车零部件核心科技公司”。

态度大转变!博世高管:华为已参与造车,博世的优势华为无法比拟

消费者买问界也好,买阿维塔也罢,九成九是奔着华为去的。

这一点赛力斯可以暂时不在乎,但长安之流却很在意。

上汽说,“如此一来,它就成了灵魂,而上汽就成了躯体。对于这样的结果,上汽是不能接受的,我们要把灵魂掌握在自己手中。”

广汽说,“华为是大牌的供应商,它的价格比较高,也不受控,我们想跟华为合作,会发觉基本上没有议价能力。”

一家是成立上百年的老店,一个是刚建部门几年的新手。

一个是存在感极强的华为,很多人知道它的智能驾驶、智能座驾、AEB……

一个是没人认识的博世,这个存在百年的老店,竟然需要通过华为来被世人熟知……

相较“默默无闻”却一分钱不少挣的博世来讲,华为的策略显然不招人待见。

华为“造车”的战略

在是否造车这一点上,华为内部也很对立,不然也不可能三番五次的出“再建言造车离岗”的声明。

博世高管说,哪怕是在智能化过程中,博世的优势是华为无法比拟,当然,华为也有这种技术上的布置是博世永远不愿意去做的,比如它去做问界这种车,跟车厂这种深度绑定,博世永远不会做。

无论是三番五次“不造车”的声明,还是2023年初的深夜撕华为/HUAWEI标,都证明了华为其实很想削弱在合作中的存在感,让车企们放下心来。

但效果不明显,主因是华为在国内的影响力太大,还有智选模式的存在。

华为不想得罪车企,很不想,但它又想快速上位。

于是便有了对于当下零部件供应商、传统车企来说很畸形、很不理解的“研、产、销”都要跟进的智能汽车解决方案。

这里面出现了很多问题。

1、利润分配问题;

随着电动化、智能化的快速发展,汽车利润分配有了更大的变化。

传统零部件供应、油电混合汽车销售、汽车金融以及汽车后市场在内的传统利润池,在汽车行业利润中的份额持续下降。

华为虽然也没赚到钱,但合作的车企赔的更多。

2、华为赋能多少的问题,也就是华为介入车企的程度问题;

态度大转变!博世高管:华为已参与造车,博世的优势华为无法比拟

有人欢喜,自然有人忧。

赛力斯是个例,在没有完全看到“好处”的时候,介入过深是会引起车企不适的。

3、华为在用问界展现肌肉的同时,也让车企感到一丝恐慌,在于利润分配更在于话语权,“灵魂”一说,就是站不住脚的说辞。

于是……

在不能完美解决这些问题的时候,合资公司出现了。

华为供应商的最终目的

三年前,一位加班到深夜的华为员工,回答了某平台上的一个问题。

“华为如何在这么短时间内自动驾驶做到这么厉害?”

他说……

“现在刚刚下班,你没看错,现在是2021年4月19日01:30分,刚刚下班车BU其实搞了蛮多年了,至少我入职时已经在搞了(15年校招入职)。

2018年年初吧,我们部门内部组建了一个很牛逼的团队,开始切入车规芯片研发,2020年产品过了TR5,进入内部评审,在PK台上被其他团队干的体无完肤。

我们自己沾沾自喜的产品,到了内部评审会上真的是惨不忍睹,然后该团队就解散了。

任老板说板凳要坐十年冷,车BU从小到大,至少也有八年时间了,在大家看到产品的背后,是上千名工程师十年磨一剑。


很多人(特别是造车新势力)觉得智能汽车是移动互联网后的下一个风口,引得无数英雄尽折腰,个人觉得还是且行且看,脚踏实地慢慢来,厚积薄发;拿着PPT忽悠投资人的、市值几千亿,但车影子都没看到的,都属于“步子迈得太大,容易扯到蛋。”

新加坡《联合早报》网站1月31日报道,日本汽车工业协会1月31日公布的数据显示,日本2023年汽车出口量为442万辆,而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早前公布,中国2023年出口491万辆汽车。

中国超越日本成为最大汽车出口国。

这消息很不错,但有一个问题又摆在眼前,利润。

中国汽车出海的一个重要杀手锏是成本优势,换一句话说就是物美价廉。

但价格战只是敲门计策,而非最终战略。

态度大转变!博世高管:华为已参与造车,博世的优势华为无法比拟

想当年……

中国摩托车也是用价格战敲开了东南亚的大门,但一旦沉迷价格战,就会被它拖累,恶性竞争、低价低质量成了必然。

严重的价格战让中国许多企业利润骤减,无力再投入产品研发和售后,只能从压缩质量着手,使用劣质配件组装来降低成本。

消费者在使用过程中对中国摩托车慢慢失去了信任,“两三年就坏”的形象彻底被扣上,当地消费者宁可花高价购买质量好的日本品牌。

日系再通过完善售后服务等措施重新夺回了市场主导权,至此中国摩托车退出了东南亚、越南市场。

这一场战役,中国企业陷入了价格战泥潭是失败原因。

而让他们陷入打价格战这一恶意循环的是科技创新发展差距,以及产业链方面落后。

态度大转变!博世高管:华为已参与造车,博世的优势华为无法比拟

这个问题,中国的汽车行业同样存在。

中国零部件企业以组装和制造为主,处于产业链中下游,对外依赖度较高,车用元器件、电容电阻、芯片、动力总成系统等核心二级件和原材料,相当大的比例受制于海外。

而反观传统汽车强国日、德则都有自家绝对完善的汽车产业链,也拥有各一整套配套体系,且整体供应链长期高度封闭。

长期以来,中国能吃上一点的蛋糕,基本都被划分在边缘且低科技的区域,比如玻璃、轮胎等相对独立的零部件,能获取的利润可想而知。

即便有一家企业敲开了某一个海外市场的大门,也常常受制于车控等核心部件,很难依靠国内产业链将销量继续扩大。

即便扩大了,依然会陷入循环的价格战,甚至有的车企还会搬出“博世”、“大陆”等知名海外供应商来抬高身价。

燃油时代,日、德等拥有完整且先进产业链的国家,一直在吃红利。

他们只要每隔一段时间升级一次,就可以让上下游高度协同的产业链企业,攫取更多的海外利润,为本国创造更多的利益。

这个局面很难破……

但如今不同了,智能电动车的来临,打破了这一现状。

原本的汽车产业链需要重塑,需要产业链上的企业面临推倒重来的抉择。

这对于深度捆绑在燃油车上的日、德来说,选择很困难。

丰田汽车会长丰田章男不止一次的唱衰电动车,汽车制造商应该继续投资混合动力汽车,而不是全力投入电动汽车。

态度大转变!博世高管:华为已参与造车,博世的优势华为无法比拟

《日本经济新闻》在文章中评论称,“2023年,丰田在华销量比2022年减少近2%,连续两年同比降低。在中国市场,丰田正受到纯电动汽车有优势的比亚迪等当地厂商崛起的影响。”

“在时代将发生CASE(即互联化、智能化、共享化、电动化)等重大变化的情况下,丰田的做法不一定正确。但是,如果我们不做出改变,则必将落后。”

丰田的现状,其实也很好的证明了传统车企巨头在转型过程中的阵痛和焦虑。对于像丰田这种体量的车企来讲,转型并非一朝一夕,它将是一个非常艰难的过程。

而这个过程,恰好给了中国车企一些机会。

当日、德车企还在旧赛道上观望的时候,一身轻装的中国企业已经奔跑在新赛道上了。

2023年全年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达到958.7万辆和949.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5.8%和37.9%;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占全球比重超过60%、连续9年位居世界第一位;

新能源汽车出口120.3万辆、同比增长77.2%,均创历史新高。

在这九年里,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发展……

它是全球动力电池之王的宁德时代;

它是全球新能源汽车销冠的比亚迪;

它是市占反超海外巨头的孔辉科技;

它是肩负历史使命的华为。

日、德车企有规划的几年一次升级,也不得不发生转变……

态度大转变!博世高管:华为已参与造车,博世的优势华为无法比拟

我们再回看华为董事常委会决议【2018】139号《关于应对宏观风险的相关策略的决议》额内容。

态度大转变!博世高管:华为已参与造车,博世的优势华为无法比拟

华为不造车,但我们聚焦ICT技术,帮助车企造好车。这两年来,尽管外部环境在不断变化,但我们要清楚,打造ICT基础设施才是华为公司肩负的历史使命,越是在艰苦时期,越不能动摇。

因此公司再一次重申:华为不造整车,而是聚焦ICT技术,帮助车企造好车,造好车,成为智能网联汽车的增量部件提供商。

结语

从要战便战,到没有“竞争压力”,博世的态度变了……

比亚迪、地平线、华为的出圈,同样也是国内汽车供应链企业崛起先兆,此后随着华为供应战略的不断调整,博世的态度还会变!

这一点毋庸置疑的。

态度大转变!博世高管:华为已参与造车,博世的优势华为无法比拟

长安高管说,外国品牌其实只是在观望,等待最佳时机。

这话,挺对。

但未尝不是中国车企绝地反击的好空档,有一个超前的特斯拉就已经够了,如果再来几个奔驰、奥迪提前布局……

国内车企难不成又要搞合资这一套?

日、德仍在智能化、电动化上徘徊不定,传统优势反而成了负担,就让他们继续观察好了。

从企业方面考虑,小编赞同华为某位高管的想法,华为应该下场造车。

但从国内整个汽车产业链发展上来讲,华为帮助车企造好车,造好车,成为智能网联汽车的增量部件提供商,更符合国人对华为的定位,同时也是国内汽车行业发展的刚需。

在没有完美解决以何种方式将供应商身份坐实之前,不排除华为还会继续调整,至于如何调整,其实与国内车企的态度有很大关系。

但通过种种迹象观察,华为都在印证一件事。

越是在艰苦时期,越不能动摇”,华为好像真的在做另一件改变国内产业链的大事。

态度大转变!博世高管:华为已参与造车,博世的优势华为无法比拟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账号处理。

本文为原创内容,不允许任何形式的搬运,已签全网维权,如有需求请联系本账号。

展开 收起

TOYOTA 丰田 Mirai

TOYOTA 丰田 Mirai

748000元起

TOYOTA 丰田 威尔法

TOYOTA 丰田 威尔法

870000元起

Xiaomi 小米汽车 SU7

Xiaomi 小米汽车 SU7

暂无报价

智界 S7

智界 S7

暂无报价

TESLA 特斯拉 Model 3

TESLA 特斯拉 Model 3

265900元

ZEEKR 极氪 001

ZEEKR 极氪 001

300000元起

TESLA 特斯拉 Model Y

TESLA 特斯拉 Model Y

263900元起

方程豹 豹5

方程豹 豹5

暂无报价

BYD 比亚迪 秦PLUS

BYD 比亚迪 秦PLUS

99800元

仰望 U8

仰望 U8

1098000元起

DENZA 腾势 N7

DENZA 腾势 N7

301800元起

LEADING IDEAL 理想 L6

LEADING IDEAL 理想 L6

暂无报价

ZEEKR 极氪 009

ZEEKR 极氪 009

499000元起

BYD 比亚迪 海鸥

BYD 比亚迪 海鸥

73800元起

PORSCHE 保时捷 Taycan

PORSCHE 保时捷 Taycan

888000元

BYD 比亚迪 元up

BYD 比亚迪 元up

暂无报价
16评论

  • 精彩
  • 最新
提示信息

取消
确认
评论举报

相关好价推荐
查看更多好价

相关文章推荐

更多精彩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8
扫一下,分享更方便,购买更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