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友评测翻译:Asics 亚瑟士 Tartherzeal 3 “虎走”评测

2015-11-20 21:57:21 116点赞 168收藏 63评论

版权声明:本译文仅用于学习和交流目的。如有问题请联系yuanchuang@smzdm.com.

原文来源:runblogger.com

原文标题:Asics Tartherzeal 3 Review: A Grippy Flat Built For Speed

原文链接:https://runblogger.com/2015/11/asics-tartherzeal-3-review-a-grippy-flat-built-for-speed.html


前言:

Tartherzeal“虎走”系列凭借ASICS在国内的名气,可能是最为大陆跑者所熟知的精英级轻量跑鞋。而在最近,美国专业跑步装备线上商店Running Warehouse进口了只在亚洲区销售的几款日系竞速鞋,包括著名的虎走Tartherzeal 3(日亚已有第四代),值此机会两个美国评测网站对其进行了评测。让我们看看老美对这款日系精英级路跑鞋怎么说。

Runblogger评测:一双为速度而生的高抓地力竞速鞋

这篇测评来自Runblogger跑步博客,作者是Runblogger的创立者和主编Peter Larson。Peter Larson是一名康复医学研究者,现在作为作家、跑步教练和跑姿分析师工作在康科德 (新罕布什尔州) 的Performance Health Spine and Sport Therapy。想更多了解Peter Larson,请点击此处

原文地址:《Asics Tartherzeal 3 Review: A Grippy Flat Built For Speed》

正文:

值友评测翻译:Asics 亚瑟士 Tartherzeal 3 “虎走”评测

数周前我测评了Asics Gel Lyteracer RS 4。Lyteracer是一双由Running Warehouse进口的日本竞速鞋(译者注:racing flat,一般用来指代最轻量的竞速鞋,但没有严格定义,连DS Trainer这种男US9码能在9盎司以上的锤子训练鞋有时候也被称为racing flat),我对那双鞋印象深刻:它有柔和的后跟,结构简单而非常耐用的鞋面,和用以竞速的轻量性和响应性。我在一次10英里竞赛(我这个秋天参加的唯一比赛)中使用了Lyteracer,而它没让我失望。各方面都十分优秀的鞋!

除Lyteracer外,Running Warehouse还给我寄来了另一双日本竞速鞋: Tartherzeal 3(注:是免费送测的)。Lyteracer和Tartherzeal之间有一些相似之处,但也有显著的差别,在这篇评测中我会详尽分析这两方面。

值友评测翻译:Asics 亚瑟士 Tartherzeal 3 “虎走”评测

规格

Running Warehouse的数据,Asics Tartherzeal 3男9码(JP 270mm)重6盎司(约合170g),后跟高度(译者注:鞋底高度/厚度的术语叫stack height,Running Warehouse有测量方式的介绍视频,https://www.runningwarehouse.com/learningcenter/stackheights.html,然而是油管货所以被墙了)22mm,前掌高度15mm(前后高差7mm)。和其他Running Warehouse进口的日本竞速鞋一样,Tartherzeal的尺码有些奇怪。没有10.5码,最大码只到11.5。我选了11码,发现还比较合脚,即便它稍稍有一点长(我的跑鞋一般选10码,但竞速鞋往往加到10.5码)。

值友评测翻译:Asics 亚瑟士 Tartherzeal 3 “虎走”评测

鞋面

Lyteracer和Tartherzeal相似之处最多的地方就是鞋面。二者都是复古的传统皮革网布鞋面,都有硬质脚杯,内部都有裸露的缝线,因此看起来不适合赤脚穿着(至少对我来说)。以竞速鞋的标准来看两者都十分宽松,虽然部分原因可能是我选大了半码。Tartherzeal的鞋带要更细更轻一点,但不会产生什么问题。如果你喜欢简单的鞋面,那这两双鞋应该都对你口味。

值友评测翻译:Asics 亚瑟士 Tartherzeal 3 “虎走”评测

鞋底

鞋底就是Lyteracer和Tartherzeal分道扬镳的地方了。Lyteracer的鞋底缓震良好,尤其是后跟,我拿它们跑10英里(译者注:约合16公里)都没什么问题,也许我穿它跑个全马都可以。而Tartherzeal 3则不同,它的鞋底坚实而难以弯折,为速度而生。我倾向于将其定位为短距速跑鞋——最适合5千米跑和速度训练,至少对我来说是如此。它是一双在你提到高配速时表现优异的鞋,但在慢速长跑时可不是一双柔和的鞋。在这一点上我会把它比作Adidas Takumi Sen(译者注:鞋重和虎走完全相同,设计师三村仁司是在亚瑟士工作了42年的设计师,被称为日本鞋神), Mizuno Ekiden(译者注:美津浓驿传竞走用鞋推广到欧美区的型号,鞋重低于虎走), Pearl Izumi N0(译者注:近乎于赤足类极简跑鞋的一双薄底竞速鞋), Saucony A6(译者注:鞋重低于虎走的竞速鞋), 和老型号Adidas Hagio。

值友评测翻译:Asics 亚瑟士 Tartherzeal 3 “虎走”评测

(图注:它们抓地力相当强)

Tartherzeal 3最显著的特征之一是其外底惊人的抓地力。不像前掌几乎完全被橡胶覆盖的Lyteracer,Tartherzeal在前掌则布满了小块的橡胶颗粒。我穿过类似设计的跑鞋,但没有一双抓地力像Tartherzeal这么强。你用手摸一摸就能感觉到那些颗粒的锐利。如果你穿着这双鞋在家里走,它们可能会扒住地毯。Thomas Neuberger在他的评测中提到,他穿着Tartherzeal走过一张瑜伽垫,结果鞋从垫子上扒下来好多碎块。我没在塑胶跑道上穿虎走跑过,不过我很好奇在那种地面上虎走脚感如何——如果你喜欢抓地力强的竞速鞋,那这双可能是抓地力最强的了。

总结

Asics Tartherzeal 3不是那种我会用在所有跑步训练中的跑鞋,但在你需要速度时会是个靠谱的选择。它有坚实、响应性强的鞋底,还有抓地力狂野、能扒紧路面的外底。此外,它以竞速鞋标准来说相当宽松——对我来说比Saucony A6合脚。它复古风格的鞋面我也很喜欢。唯一的缺点就是价格了——125.95美元对一双竞速鞋来说是有些高价了。

译者注:Running Warehouse定价140美元,从的外链进去输入9折码以后能省10%,也就是126美元。(Running Warehouse是runblogger的广告赞助商)

许多竞速鞋价格在100刀左右,比如110刀的DS Racer(在欧美区的地位类似虎走,有大量精英使用)、LunaRacer、1600、1500(第一代获跑者世界最佳首秀奖,第二代获编辑之选奖),100刀的Kinvara(屡获大奖,虽然是轻量训练鞋但大量高手使用,又轻又缓冲)、Type A6、Zoom Streak(N多马拉松冠军的选择)、Wave Hitogami(美津浓欧美区的主力马鞋)、1400 ,90刀的fastwitch,85刀的Hyper Speed(也是大量欧美高手使用,比虎走更轻)。所以相比之下,定价140刀的tartherzeal、adios boost,150刀的Flyknit Racer、Flyknit lunar,160刀的takumi sen boost就显得是天价了。

Asics Tartherzeal 3目前在Running Warehouse出售。

Believe in the Run对TartherZeal 3和Tarther Kainos 3的评测

这篇评测来自Believe in the Run,该网站的目标是做跑者们可以信赖的最真实的评测。想更多了解believe in the run团队,请点击这里

这个网站我是从Runblogger那儿知道的,Runblogger主编Peter Larson和这个网站的创立者、主编貌似有私交(Larson认识不少跑步相关领域从业者和爱好者。例如,Larson在Altra跑鞋公司的创始人做第一双跑鞋之前就和他们有过接触,后来Altra的创立者之一就邀请他评测重新设计的The One2。Peter和Thomas都接过许多跑鞋的送测任务,甚至在新型号正式上市前就拿到了测试用的样品,比如明年春天才会发售的KINVARA 7),两个网站也有很多相同鞋款的评测。

原文地址:《ASICS TARTHERZEAL 3 AND TARTHER KAINOS 3 REVIEW》

正文

值友评测翻译:Asics 亚瑟士 Tartherzeal 3 “虎走”评测

对我来说这是一篇很难做的评测,不是说我不喜欢这些鞋,只是它们不是适合我的训练工具。请相信我,我本身是很希望它们能适配我的。这一次,短板不在鞋,而在人。TartherZeal 3和Tarther Kainos 3让我感到自己像一个装腔作势、华而不实的骗子。穿这双鞋以我平常的节律跑的话,脚感会十分刚烈。它们是精密调校的竞速机器,对我大众轿车的跑步风格来说它们是兰博基尼超级跑车。我穿它们跑时的高配速是每英里7分内(7分每英里约合4:22.5每公里),因为我还在轻度足底筋膜炎的恢复期。但老实说,7分内的英里配速即使在我没有伤病时也是我的高配速了。

来自日本的Tarther竞速鞋只在Running Warehouse有售:Tarther Kaino 3 霓虹橙色/TartherZeal 3 金红色

值友评测翻译:Asics 亚瑟士 Tartherzeal 3 “虎走”评测

值友评测翻译:Asics 亚瑟士 Tartherzeal 3 “虎走”评测

优点

这是两双很相像的鞋。TartherZeal 3使用较为传统的缝合支撑条,而Tarther Kainos则是热熔支撑条。这些鞋是直接从日本进口的,所以没有半码。我平常穿10.5码,这次加到了11码,正好合脚。鞋面十分透气,能感到一阵阵的灌风。两双鞋的外底相同,小块的发泡橡胶鞋钉像牙齿一样从中足铺到前掌。这些鞋钉锋利到能把我家的地毯刮成魔术贴。我曾经从一块瑜伽垫上走过去,结果颗粒底从上面扒起了好多碎片。TartherZeal3 男US 11码重6.35 盎司 (约合180g) ,11码的Tarther Kaino 3重6.85 盎司 (约合194g)。我认为可能是TartherKaino多的一点中足缓震增加了鞋重。这两双鞋7mm的前后高差(译者注:前掌跖球部和后跟的高度差)给人带来一种速度感。

值友评测翻译:Asics 亚瑟士 Tartherzeal 3 “虎走”评测

值友评测翻译:Asics 亚瑟士 Tartherzeal 3 “虎走”评测

不足

虎走是辆竞速跑车,为速度而生,并非为舒适而生。如果我能全马冲进3小时,它们没准可以提供足够的缓震和支撑。但在我现在足底筋膜炎的情况下,它们脚感僵硬,而且非常不柔和。在这些鞋里,我的步法显得像个木偶。

值友评测翻译:Asics 亚瑟士 Tartherzeal 3 “虎走”评测

值友评测翻译:Asics 亚瑟士 Tartherzeal 3 “虎走”评测

结论

在穿着这些鞋时我感到自己存在感爆表,简直就像带着一个你明知道你配不上的女孩去参加一场舞会。这些鞋的受众是田径明星、越野冠军和3小时内完赛的马拉松跑者,而不是我。

这两双鞋里我更喜欢TartherZeal 3,我喜欢它经典的外形和49人橄榄球队的那种金红色。我以后可能还会拿它来跑5k。

后记

结果两位评测者都觉得无法驾驭此鞋(他们的全马PB在330以内),只能用来进行5k的短距速跑值友评测翻译:Asics 亚瑟士 Tartherzeal 3 “虎走”评测

这也是我每次在特价的马拉松鞋下面提醒值友们不要盲目剁手的原因。折扣再多,值才重要。无法驾驭的轻量跑鞋即使用来日常通勤,都会有舒适性不足(和慢跑鞋相比)、寿命短的问题(虎走还要加上一条地毯之友值友评测翻译:Asics 亚瑟士 Tartherzeal 3 “虎走”评测 )。

这里再稍微谈谈“不能驾驭”这个问题,兼谈跑鞋缓冲性的选择。

“不能驾驭”这个说法一般都用在轻量鞋上,由于轻量鞋缓冲少反馈强,脚感肛裂,很多在长距离、低配速时无法适应的跑者就说“无法驾驭”这双鞋,只能拿来短距速跑。对这些轻量鞋往往使用一个全马PB指标,如全马进3则可以考虑虎走,进4考虑翔走。这是个十分粗略的划分方式。一般而言,全马成绩可以反映跑者的综合水平,水平越高的跑者,往往跑姿和力量越好,身体缓震越强,所以不再依赖鞋的缓冲,而更看重轻量鞋的反馈。此外,往往在配速越高时人对鞋缓震性的依赖就越小,这可能涉及到步频提高、触地时间减少、落脚点向前转移(即使是后跟跑者,在速跑时落脚点也会前移,有的后跟跑者速跑就会变成前掌跑)等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但这不是绝对的,跑者身体缓震的能力和全马成绩并不存在直接关系,更不可能进行严格的数学量化(比如说,难道全马259的就能穿虎走,而301的只能穿翔走?):

如果一个跑者身体缓震达到了可以赤足跑的程度(@全体资深VFF跑者),不论他配速如何,都应该可以驾驭任何不会影响他身体缓震能力的跑鞋,最多由于跑鞋过重、过于泻力影响成绩(但如果跑鞋有前掌过窄、后跟过高等设计,则可能极大影响跑者的自然跑姿)。此处我想举一个90+公斤VFF跑者的值友的例子,此乃骨骼惊奇之大神,打了很多*级缓震跑鞋无敌论者的脸(插播一句,在一项双盲测试研究中,两组跑者拿到了鞋底软硬不同的跑鞋,结果不论鞋底如何伤率基本相同,p值=0.731。研究显示,经验不足的跑者和自感训练强度较高的跑者更容易受伤。换句话说,预防training errors训练失误比跑鞋的科技更加重要。关于training errors,这项关于内旋程度和受伤率的研究,也没有支持各大跑鞋公司广泛使用的内旋控制理论,跑者不论内旋程度如何都统一使用缓震系跑鞋,伤率在各种足型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研究者最后给出的建议也是关注跑鞋之外的受伤因素——training errors,比如跑得太快、太远。回到正题,还有另一篇同样阐释那个对跑鞋缓冲性研究的跑者世界文章,提到了除了跑步经验和跑步强度外,BMI也和受伤率有相关性,但胖子无论穿软的鞋还是硬的鞋伤率都没差值友评测翻译:Asics 亚瑟士 Tartherzeal 3 “虎走”评测 ),充分彰显了人体超越任何跑鞋的强悍缓震能力(译者已经翻译完正文的一篇近期的跑者世界文章探讨了跑鞋的能量反馈、缓震性和响应性,提到人体缓震和回弹都远远强于跑鞋)。这位值友显然没有全马进3(不然应该可以上头条),但我觉得他驾驭虎走完全没有任何问题。

反过来说,配速高但跑姿、力量不是那么好的跑者也是存在的。著名的数学家兼大器晚成的高水平马拉松跑者图灵就是一个例子,35岁时在田径场上跑出了PB 2:46:03(一般来说场跑比路跑容易),后来因为腿伤错过了奥运会,渐渐淡出跑坛。跑友对他的形容是“姿势诡异,喘息吓人”,然而快得像一颗子弹。毕竟高水平耐力运动员的心肺能力天赋是最为重要的(最大摄氧量几乎全看天赋,高原民族肯尼亚人有普遍较高的VO2MAX),即使跑姿力量没那么好,只要气缸够大,引擎还是能高速运转,但长期运转可能会有损坏风险也是肯定的。这种跑者驾驭轻量鞋的能力可能就不如他们的配速那么好。

此外,即使有驾驭低缓冲鞋的能力,跑者也不一定要选择身体能承受的最轻的鞋,即使是在要靠轻量鞋出成绩的赛事中。据我所知,美津浓日系马拉松训练鞋Idaten Dyna,日本官网定位于racing,全马330-4小时完走用鞋,然而鞋重几乎相同的的Hitogami在欧美区是美津浓的主力马鞋,多位全马进3的城市马拉松前百高手都在使用。美津浓的驿传竞走用鞋比他家的*级马拉松鞋都要轻量,引进到欧美区的型号叫Wave Ekiden(Ekiden即为日语“驿传”),鞋重远低于虎走,然而没见有职业选手真正在马拉松里用过,倒是有穿慢跑鞋Wave Rider跑进前百的奇葩选手。类似的,Saucony的Type A6鞋重低于虎走,然而现在他家最火的轻量鞋是高缓冲的Kinvara。

反过来说,跑者也不应该迷信踩得动(这也是个争议巨大的问题)的缓震最高的鞋,不然ASICS就应该只有Kayano而没有Tarther了。最轻量的跑鞋比如Tarther,目标就是速度,靠降低鞋重,以及低缓震、高反馈、高抓地力产生的速度感,帮助跑者提升速度。与之对应的,是鞋重、缓冲最大的慢跑鞋,以保护性为先,高重量和较弱的反馈会影响跑者的速度。介于两者之间的跑鞋(有许多没有严格定义的术语形容这类鞋,台湾称其为“路跑鞋”,老美用lightweight trainer、performance trainer等词),缓冲性、反馈性、鞋重和寿命都介于两者之间,往往作为进阶跑者的主力训练用鞋(很多配速较低的跑者往往用慢跑鞋训练和跑马)。轻量性不仅仅是为了出速度,也是为了锻炼身体的缓震能力(这方面的极端就是VFF,完全去掉缓震,全靠跑者自己),一个长期使用Skysensor Glide训练的跑者,比长期使用Kayano的跑者,明显更容易在比赛中驾驭tarther。

我个人的建议,是跑者应该把鞋【越跑越轻】,以轻量鞋作为训练工具,在逐步驾驭轻量鞋的过程中,逐步加强身体缓震,减少对跑鞋缓震的依赖(这个过程中跑者往往是越跑越快,水平越来越高。跑得越快的人鞋越轻是个普遍性规律。竞速鞋并不是以他们的身体为代价换取成绩,而是,他们的身体已经足够优秀,不再想让沉重的跑鞋继续束缚和拖累自己时的选择)。毕竟,作为以强身健体为目的业余爱好者,我们锻炼的应该是身体而不是装备。而且身体永远是最好,最可靠的装备。依赖高缓冲跑鞋、压缩衣物等等装备的跑步能力,实用性必然不如背心布鞋跑马的跑步能力,在紧急避险时装备可不会随时在你身边(更别说那些扒皮一样的压缩衣了,穿脱都得好几分钟)。 不过,在轻量化的过程中,循序渐进是最为重要的(其实在所有训练中都是如此),因为在逐渐适应更轻的鞋的过程中非常容易出现training errors训练失误,比如跑得太快、太远(在刚开始穿轻的鞋时,跑者能承受的最大训练距离往往会缩短)。许多VFF跑者就是自己作死,跑姿、力量没有上去还强行要跑(扶我起来,我还能送[咽气])。而且,具体轻量化的程度要因人而异,也许有的人到较轻的慢跑鞋(Rider)就已经到头了,而有的人最终开始赤脚跑超马(今年奥森100我就知道有一个赤脚超仙是光脚完赛的),每个人的天赋和极限都是不一样的。 我认为自己跑步过程中最大的成就,就是当年3k速跑闹出足底筋膜炎的Faas 200 R(之前穿的Wave Rider 16),现在穿它把10k跑进了45分。鞋还是那双鞋,我已不再是我。也许很多人遇到类似的情况会认为都是鞋缓冲不够的锅,然后就买了双更贵更重的鞋,把轻量鞋淘汰吃灰去了。我则是买了鞋重介于Rider和Faas 200之间的Wave Idaten Dyna(我在双十一爆料过,美津浓好多马拉松鞋当时都299)开始进阶训练,后来又入了不少鞋

总而言之,跑者在轻量性、反馈性和缓冲性之间的取舍,是一个涉及到各种个体差异的复杂问题,还会随着跑者自身的改变而不断改变。我想在这里引用之前翻译的《关于跑鞋的五大常见误区》(由于此篇文章破多立少,告诉大家有哪些选鞋误区,但又没提出新的选鞋方案,因此被许多值友归纳为“**高,**”值友评测翻译:Asics 亚瑟士 Tartherzeal 3 “虎走”评测 其实我翻译那个主要是想说不要迷信某一型号、某一品牌,别总是为最好跑鞋、最好跑鞋品牌这些无解问题吵来吵去了)中的一句话作为结语:

找到合适的跑鞋是一项个人化的、永无止歇的艰巨任务。

展开 收起

ASICS 亚瑟士 Gel-Kayano 29 男子跑鞋 1011B440

ASICS 亚瑟士 Gel-Kayano 29 男子跑鞋 1011B440

690元起

ASICS 亚瑟士 Gel-Flux 4 男子跑鞋 1011A614

ASICS 亚瑟士 Gel-Flux 4 男子跑鞋 1011A614

340.42元起

ASICS 亚瑟士 GT-1000 11 男子跑鞋 1011B354

ASICS 亚瑟士 GT-1000 11 男子跑鞋 1011B354

309元起

ASICS 亚瑟士 Gel-Contend 4 女子跑鞋 T8D9Q

ASICS 亚瑟士 Gel-Contend 4 女子跑鞋 T8D9Q

299元起

ASICS 亚瑟士 GEL-CONTEND 4 男子跑鞋 T8D4Q

ASICS 亚瑟士 GEL-CONTEND 4 男子跑鞋 T8D4Q

299元起

ASICS亚瑟士GEL-CUMULUS 24 GTX男女跑鞋回弹透气缓震运动鞋

ASICS亚瑟士GEL-CUMULUS 24 GTX男女跑鞋回弹透气缓震运动鞋

439元起

ASICS 亚瑟士 GEL-FLUX 4 1012A523 女款跑鞋

ASICS 亚瑟士 GEL-FLUX 4 1012A523 女款跑鞋

340.42元起

ASICS 亚瑟士 Gel-Kayano 27 女子跑鞋 1012A649

ASICS 亚瑟士 Gel-Kayano 27 女子跑鞋 1012A649

647.99元起

ASICS 亚瑟士 Gel-Nimbus 24 (2E) 男子跑鞋 1011B361

ASICS 亚瑟士 Gel-Nimbus 24 (2E) 男子跑鞋 1011B361

599元起

ASICS 亚瑟士 Gel-Kahana 8 男子跑鞋 1011B109

ASICS 亚瑟士 Gel-Kahana 8 男子跑鞋 1011B109

189元起

ASICS 亚瑟士 男鞋跑步鞋 23秋官网KAYANO 30专业马拉松跑鞋缓震支撑透气运动鞋 【K29

ASICS 亚瑟士 男鞋跑步鞋 23秋官网KAYANO 30专业马拉松跑鞋缓震支撑透气运动鞋 【K29

735元起

ASICS 亚瑟士 GEL-SAIUN 男女款跑鞋 1011B400

ASICS 亚瑟士 GEL-SAIUN 男女款跑鞋 1011B400

389元起

ASICS 亚瑟士 女鞋耐磨回弹舒适跑鞋 GEL-CUMULUS 25 白色 35.5

ASICS 亚瑟士 女鞋耐磨回弹舒适跑鞋 GEL-CUMULUS 25 白色 35.5

669元起

ASICS 亚瑟士 GEL-CUMULUS 23 男子跑鞋 1011B012

ASICS 亚瑟士 GEL-CUMULUS 23 男子跑鞋 1011B012

461.55元起

ASICS 亚瑟士 情侣款K29跑步鞋GEL-KAYANO 30稳定支撑慢跑鞋运动鞋情侣鞋 30代纪念男款1011B764-100 45

ASICS 亚瑟士 情侣款K29跑步鞋GEL-KAYANO 30稳定支撑慢跑鞋运动鞋情侣鞋 30代纪念男款1011B764-100 45

778元起

ASICS 亚瑟士 Gel-kayano 30 男子跑鞋 1011B548

ASICS 亚瑟士 Gel-kayano 30 男子跑鞋 1011B548

858元起
63评论

  • 精彩
  • 最新
  • 請問和NEW BALANCE RC1600比怎麼樣?貌似RC1600更輕,才150g,比虎走3還輕,包裹性強,很是舒服。鞋底幾何緩震+耐磨抓地的中底。

    校验提示文案

    提交
    同一个级别的超轻赛用鞋,但只有两个都穿过才能真正比较,而且比较的结果很可能是因人而异的(最基础的一点,这两双鞋的鞋楦不同,虽然都是竞速楦但具体设计厂家之间有差异, 最后会导致合脚程度因人而异,只有每个跑者自己的脚才知道)

    校验提示文案

    提交
    两双都试过了,跑了1个月,觉得虎走虽然重些许,但是抓地力强,妈的rc1600抓地不行,要是地面湿,在瓷砖面(盲人道)根本走不动!对比还是虎走好,一直作为我比赛鞋,rc1600作为我速度训练鞋。下个期待asics sortiemagic,asics最最最顶级的竞速鞋

    校验提示文案

    提交
    还有1条回复
    收起所有回复
  • lz,想请教下,最近对于前后落差有些疑问,大概百度搜索了一下,了解到的观点是前后落差小的适合前掌跑,落差大的对于全马或者后跟落地有更好的保护。我在running warehouse上搜了一些鞋型数据,发现绝大部分前后落差都在8-10mm。举阿迪和nike的例子,比如阿迪达斯的Boston,adios还有nike的zoom streak6,都有着8mm的大落差,小落差只有阿迪的takumi和nike的zoom streak lt,但对于我来说,这两双鞋实在是太轻了。那些跑马高手是不是平常只在速跑训练中才会选择更小落差的鞋子,而在正式长距离比赛会选择高落差缓冲足一些的鞋子呢?

    校验提示文案

    提交
    其实根本问题是,在整个跑鞋市场上,低落差的产品都是非常少的,像Altra、Newton、Topo这种只做低落差跑鞋的都是小厂商。阿迪耐克整条产品线上都没多少低落差产品,那些赞助运动员也只能拿赞助商的产品去练,所以很多人是根本没碰过sen和streak LT等低落差产品的。我国国家队以前赞助过streak LT,那个相当便宜,基本属于耐克的多威鞋——轻、薄、平、硬,适合体育生和运动员,可以说已经有点像钉鞋了。董国建他们是在里约奥运会之前耐克才发给他们Streak,结果董国建适应时间太少磨脚了 [中指] 董国建的日常训练鞋是多威。
    回到落差上,对落差的偏好是因人而异的,并没有什么科研证据表明某种落差对人群会有统计上的普遍影响,每个人的反应都是不同的(其实并没有证据显示某种落差就适合某种跑法)。有的人偏好特定的落差(一个奥运铁三纪录保持者所有喜欢的跑鞋都是6mm落差),有的人啥落差都能跑。

    有意思的是,创下世界纪录的跑鞋adios和zoom streak都落差不小,耐克的破二跑鞋也有很大的落差(那个已经有一定数据显示真的能减少4%的能量消耗,不过这并不是落差这个单一因素的结果)。不过并没有证据表明大落差一定更高效。

    校验提示文案

    提交
    纠结要不要换虎走。第一,不知道自己的脚、腿、膝盖能不能承受?第二,看了台湾地区一些跑友的文章,有的人能穿1000K+,性能退化还不是很厉害,不知道是真是假?
    还有,公众号怎么不更新了?

    校验提示文案

    提交
    还有1条回复
    收起所有回复
  • 绝对力量强的人,相对力量会很弱。施瓦辛格都无法单手引体向上。但是很多瘦子可以做到。所以我认为,紧急避险的情况毫无意义。有的时候,巨石落下,紧急避险需要你用绝对力量顶起巨石,有的时候,地面塌陷,紧急避险需要你用相对力量单手抓住救援绳,坚持几个小时。前者需要大量的肌肉,而后者需要的只是更轻更轻的体重,肌肉亦是负担。为了所谓的紧急避险,那平时训练到底侧重点是什么?相同的体脂率的前提下,绝对力量和相对力量本身就是两难选择。个人觉得,作为99%的非精英中的一员,压缩衣压缩裤一个也不能少。跑鞋就是追求旗舰。付出80分的努力,靠着装备取得90分的回报,最终获得100分的快乐。只为了快乐而运动。至于穿竞速鞋前掌跑法冲300,还是请精英们来完成吧。

    校验提示文案

    提交
    首先,确实长距离耐力的专精会影响其他天赋树的加点,专业马拉松运动员各种皮包骨头,绝对力量肯定不行。
    每个人能承受的跑步训练量,以及每个人跑步项目的天赋都是不同的,我不认为每个人的目标都是以能承受的最快速度完成全马。我自己就是一个10k的中长速跑者(勉强能冲进4:30的配速,对我来说已经是速跑了),目前没有拉长到半马乃至全马的计划,因为我很清楚现在自己的肌肉力量只能以稳定的跑姿配速维持10k,每次10k还要至少休息一天,因为能明显感觉到腿部肌肉劳损(类似于做两组单腿深蹲的那种力量训练导致的酸痛)。
    而且我并不是说要大家练成马拉松专精的皮包骨头,只是说要减少装备依赖性,身体永远是最后一件最可靠的装备。赤足跑者多得很,也没见过技能树点得太偏变成皮包骨的(其实赤足跑能锻炼一些后跟跑锻炼不到的肌肉)。

    第二个就是楼上说的,很多人觉得旗舰就是刀枪不入。我真感觉我那篇《五大误区》的翻译真是白瞎了,第一点就是说不存在最好的跑鞋,更不存在旗舰=最好这个说法。
    还有,成绩和健康、快乐是不矛盾的,恰恰相反,我认为正是因为有热爱和足够的身体素质,才能产生优秀的成绩。轻量鞋并不是以你的身体为代价换取成绩(其实如果你都受伤了,哪可能来成绩呢),而是 你的身体已经足够优秀、不再想让沉重的跑鞋继续束缚和拖累自己的选择。

    校验提示文案

    提交
    收起所有回复
  • 高质量的翻译加评论!!! [赞一个] 不知楼主对轻量化鞋有什么操作性的建议?
    比如我现在穿GT200,全马350,该换一双什么样的更轻量化的鞋啊

    校验提示文案

    提交
    基本按鞋重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往下走,因为鞋重基本就和缓冲正相关。最好不要一次鞋重跳级太多,我自己就干过直接轻量100g的作死行为(一次3k速跑跑出足底筋膜炎。不过现在那双鞋我穿着10k跑进了45分,鞋还是那双鞋,我已不再是我)。
    鞋重来说(数据来自本文提到的runningwarehouse,单位均为盎司),GT 2000 3(10.9)>Noosa Tri 10(9.9)>DS Trainer 20(8.7)>Skysensor Glide 3 (7.9)>DS Racer 10 (6.3)。一次往下走一到两级比较稳,切记循序渐进,换新鞋一开始不要跑得太远

    校验提示文案

    提交
    sayonara,我是美津浓粉

    校验提示文案

    提交
    还有9条回复
    收起所有回复
  • 我现在穿的是Ds trainer 19觉得偏软,平常穿五趾鞋或赤足鞋跑10k 40,我该换什么

    校验提示文案

    提交
    活捉一只VFF老跑 [献黄瓜] 果然和我文中说的一样,到这个水平以后,缓冲多的鞋反而会过软泻力了。

    我在“前言”部分给了RunningWareHouse的超链接,这个网站资料非常全,可以按 鞋重、高差去筛选鞋款,像你我觉得就可以考虑筛选鞋重、高差比较低的鞋。

    你的意思是平常10k穿VFF和极简类跑鞋,更长距离穿DST吗?DST其实是一双非常重的轻量训练鞋,甚至接近一些较轻的慢跑鞋(Wave Rider 17、LunarGlide等)的重量了,缓冲确实可能有点多。我觉得A家你可以考虑翔走(8盎司级别)乃至虎走(6盎司级别)了,还有同级别的DS Racer和Hyper Speed(这双最接近赤足类鞋,低高差,无塑料中桥)。
    Miuzno的Wave Ekiden(5盎司级别),也是又薄又平,风格接近赤足类跑鞋。Wave Evo赤足系列缓冲反而比较多一些,evo levitas是偏向于竞速的,但没有更新,似乎已停产,只有训练用的Cursoris更新了第二代(7盎司级别)
    Nike的Zoom Streak LT 2(5.5盎司),很轻很平,还便宜。flyknit Lunar(7.5oz)响应性不错,但价格好高……
    阿迪的Takumi系列,精英级马鞋,鞋重和高差都比较低(sen是6oz,ren更重)。
    NB的两双低高差新品轻量训练鞋1500(支撑)和Vazee Pace(缓震系)反响都很不错,都在低于8盎司的级别,缓震和响应有不错的平衡。更轻的有6盎司的1600.
    Saucony的Fastwitch(支撑,7盎司级别)和Type A6(缓震,5.5oz)高差都是4mm

    小厂里,Newton的前掌反馈很强,和DST一个级别(但重量更轻)的Motion和Gravity前掌反馈很强悍。最轻的是6盎司的0高差铁三赛用鞋Tri Racer,又薄又平还有前掌反弹设计。
    Salming的Speed(7.5oz左右)反馈很好,但很难购买,我在淘宝买的厂货 [吐舌]

    校验提示文案

    提交
    收起所有回复
  • 求问一个问题,我从7月开始跑步,各种原因限制只在跑步机上跑,每3天跑一次10公里左右,配速在7分钟左右。很少跑路跑也没参加过比赛。从7月开始跑的时候就一直穿vff,现在心率检测全程平均在70%最大心率值(迪卡侬app),偶尔穿一次预言3跑完发现平均心率值90%多。而且明显感觉穿预言3或者其他跑鞋会更累。我这个情况正常么?以后得训练有什么好的建议么?

    校验提示文案

    提交
    而且刚开始的时候我认为是鞋的问题,或许预言3不适合我,去日本的时候带回了一双noosa tri 10。上跑步机一跑结果是一样的。现在深刻怀疑是不是跑步的方法错了

    校验提示文案

    提交
    很多资深赤足跑者都有这个情况,用缓冲跑鞋感觉会泻力反而更累,我见过国内外很多人这么说。同时你也是个直接从VFF起步也毫无伤病的例子,运动医学的研究也显示VFF和传统跑鞋的伤率没什么显著差异,并不比传统跑鞋更危险。

    预言是最高缓震级别的机械缓震,Noosa Tri重量也不轻,算不轻的慢跑鞋了。而且这俩的前后高差也相当大,10-12mm貌似,如果习惯了零高差的VFF这种后跟可能会不适应。
    我感觉这俩其实都不适合你,和你现在的跑姿、力量不够匹配,导致跑步效能严重下降。
    全世界都公认的最优跑姿是不存在的,但VFF锻炼出来的赤足跑姿绝对不至于是错的,这毕竟是最接近原生态的跑姿(虽然研究发现VFF也不可能完全模拟彻底光脚。而且原始人的寿命毕竟远远低于现代人,原始人的跑姿不一定能维持常年的运动生命,这算天生就会跑理论的最大弱点。但老年的赤脚大仙我都亲眼见过),算是自然选择产生的最优解。

    我觉得你比较适合极简类跑鞋,不一定非要到VFF那种完全赤足的程度,但应该有一些基本的极简要素:重量轻,鞋底薄,前后高差小,前掌宽,内旋控制少,易于弯折。比如,Mizuno的Wave Evo系列;ASICS的33系列;Saucony的Kinvara;Brooks的pure系列;Nike的Free系列;一些小众赤足风格的鞋厂比如Inov-8(主要是越野鞋)、Merrell、Salming、Topo Athletic、Skora、Vivobarefoot等,还有两个并非极简主义,但有一些赤足要素的鞋厂,Newton(鼓励前掌跑法)和Altra(前后零高差,前掌及其宽大)

    校验提示文案

    提交
    还有6条回复
    收起所有回复
  • 只能说虎走这种重量的鞋,穿上了再穿慢跑鞋觉得重的抬不起腿来。。。

    校验提示文案

    提交
  • 很多人认为穿了顶级跑鞋会刀枪不入,腰不酸腿不软

    校验提示文案

    提交
  • 马拉松鞋需要跑者有很强的跑步基础,否则会因为没有保护而受伤,向虎走之类的路跑鞋面对的是有一些基础的跑者,对于专业马拉松运动员来说,穿不穿马拉松鞋不是关键,选择适合自己或者厂商赞助的鞋子就够了。

    校验提示文案

    提交
  • 之前我在晒美津浓spacer的时候就提醒大家,不是专业的运动员,或者跑步基础和能力一般的人千万别买别买这种鞋,只会自讨苦吃。前两天上海的雨停歇了一会,上路试试美津浓的新鞋。一开始慢跑用的是脚后跟先着地的跑法,结果不出500米,脚后跟就受不了,特别酸硬,缓冲保护几乎感受不到,而且跑起来整个前脚掌直接拍在地上,声音噼里啪啦。提速换前脚掌落地的跑法,立马感觉好多了。

    校验提示文案

    提交
    你说的是美津浓,不代表虎走,虎走并不是专业马鞋,鞋底的缓冲性是很好的,亚瑟士官方将虎走定位是4小时以内的

    校验提示文案

    提交
    收起所有回复
  • 虎走4代已入,配色比三代漂亮了不知多少倍

    校验提示文案

    提交
    多少钱入的?

    校验提示文案

    提交
    最近在看虎走4 589 长草中!

    校验提示文案

    提交
    收起所有回复
  • 轻松驾驭此鞋

    校验提示文案

    提交
  • 专业跑鞋,完全不能驾驭

    校验提示文案

    提交
  • 马了细看。。。

    校验提示文案

    提交
  • 写得真好,支持一下 [高兴] [高兴]

    校验提示文案

    提交
  • 翻译辛苦,还得再看几遍学习

    校验提示文案

    提交
  • 很好的文章。选鞋真的很重要,以前穿多威跑马就驾驭不了。前一段穿着wave inspire半马跑了133,看到一些穿虎走还在150开外的,感觉他们就是在自虐。

    校验提示文案

    提交
  • 窃以为asics给人的安心感是最好的,虎走虽好,但是,在配速不够的情况下,很多店家都不推荐上虎走的。

    校验提示文案

    提交
  • 必须点赞 作为runner和老值友

    校验提示文案

    提交
  • 越跑越轻的结论不甚同意。文中举的穿美津浓RIDER跑进前百就是例子,纽约马拉松统计里前百除了RIDER也有大量阿迪达斯BOOST,如果穿强减震款能跑出个人最好成绩,为什么要穿弱的?这是一个匹配问题,一部分人穿强减震或许更便于持续发力/提高耐力,毕竟竞赛看的是全程成绩而不是局部速度。

    校验提示文案

    提交
    广泛的数据统计来说,越快的人鞋越轻是不争的事实,Rider这种慢跑鞋属于奇葩,一共貌似就3个人,其他美津浓军团的基本都是Hitogami(最快的穿着被Hitogami替代的已停产的Ronin,更轻一些)。
    Boost早已被拓展到阿迪的轻量鞋产品线上了,马拉松高手穿的基本都是Adios Boost和Boston Boost,Boston算比较重的,都有非常多值友反映缓震很少(前掌基本都是Eva,为了提升响应性)。屡创纪录的adios更肛裂,我在尸体店上脚一试,我天,前掌硬得像踩在大理石地板上,和复古板鞋差不多,后跟缓震也挺少,精英级产品。(我自己使用的最轻的鞋是190g的Faas 200 R,又薄又平,前掌中底厚度不足1cm,都没感觉有那么硬)
    所以对大多选手来说,轻量训练鞋和竞速鞋都是主要的选择,慢跑鞋是个例,不是普遍规律。普遍规律还是越轻的鞋越能出速度,研究早就证实足部负重每轻100g跑步效能提高1%。

    其实还是个体差异的和匹配度问题,即使在高水平马拉松运动员群体里,也存在感觉最适合慢跑鞋的人,但比例很小。其实我还能帮你再举一个例子,就是松糕鞋HOKA现在越来越多出现在路跑赛事里了,Clifton相当轻,足以作为竞速鞋,但HOKA按数据来说还是小众。

    越跑越轻算一个大体规律的总结,因为可以反映跑者水平和速度的提高,反过来说也可以作为训练工具促进跑者水平和速度的提高,但具体轻量的度因人而异。也许有的人到较轻的慢跑鞋(Rider)就已经到头了,而有的人最终开始赤脚跑超马(今年奥森100我就知道有一个赤脚超仙是光脚完赛的),每个人的天赋和极限都是不一样的。

    校验提示文案

    提交
    收起所有回复
提示信息

取消
确认
评论举报

相关好价推荐
查看更多好价

相关文章推荐

更多精彩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168
扫一下,分享更方便,购买更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