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八月

2017-08-29 19:00:00 26点赞 124收藏 36评论

文章头图为《意外归来》,来自搜索引擎,向那些为了社会进步而献身的人们致敬。

1、(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理想国)

2017年八月

蒂莫西·加顿艾什著,19.9万字,15章,245页

一个有趣的故事,但却是一个悲剧。

东西德统一,导致东德的一些东西被公开,内容的记录者,经历者,管理者,见证者却都是活的。

作者作为一个历史学家,去探寻这件东西背后的故事,并去探访记录者和管理者的故事。作者打算去问问关于这个东西的所有人,为什么这样做?

答案是多样的,有人为了自保,有人是被要挟,也有人是自愿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由,他们都觉得自己做的没错。

那么是什么错了?

可能是人性吧。

客观讲,故事并不精彩,甚至远远不如同期不好买的布达佩斯和本文的第三篇,记录是琐碎而惨白的,不是那么连贯,并且缺少思想性,但亮点在于国家机器中个人的行为的描述以及失败后人的生活的描述,远优于布达佩斯。

“历史,就好像一件用许多不同质材拼贴而成的美术作品一般,这里一块硬邦邦的金属片,那里一张旧报纸,又覆上一块布料。报告、调查者、历史学家从同一个盒子中检出许多不同的质材,拼凑出来的是一张张与他们原始想象中的油画或水彩画感觉完全不同的拼贴。但是,每张历史的拼图不似诗或小说,必须要经得起历史对事实的测试。我所写的每一句话都必须要经得起这个测试。这使得我的工作非常困难。”

这本书就是作者做好的拼贴,至于在拼贴中读出了什么,还是要看读者自己。

2、《利维坦》(商务印书馆·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

2017年八月

2017年八月

霍布斯著,47章,580页

本书一共分成四个部分,论人类(1-16章),论国家(17-31章),论基督教体系的国家(32-43章),论黑暗的王国(44-47章),就我自己而言前两个部分读起来是非常愉悦和快乐的,而后边两个部分则没有读懂。

因为不是专业人士,所以并不清楚这本书到底是什么样的定位,是入门还是深入还是所谓历史上的经典,但就我的感觉而言,读这本书还是挺爽的。特别是前两个部分,论证严密,考虑到成书时代(1651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这本书生逢其时。

利维坦是传说中的怪物,作者用这个来比喻一个庞大的人造物,为了考察这个人造物,作者设计了两个角度:首先考察创造材料和创造者,这两者都是人,其次考察是用什么组成的,是什么保存和瓦解了这个庞然大物。这样就展开了全书的论述。因此全书的第一部分就是论人类。

这部分充盈着唯物主义的风格,霍布斯认为人的一切都是唯物的,人具有欲望和人性。从想象,语言,推理,学术到品行,宗教,决断,直到自然法和契约。当用唯物主义的风格去分析这些的时候,感觉非常有趣。霍布斯在论述中证明人类并不是一种完美的造物,正是这些欲望的存在,人与人的自然状态是非常紧张的,甚至于说就是一种“所有人对所有人的战争”。人生来就走在奔向死亡的路上,而这种生活又不可避免地有一种走向自然状态的冲动,此时,所谓万物之灵的人类就必须要对抗这种自然状态人类为了自身的利益会形成一些组织,这种组织的存在价值就在于避免“所有人对所有人的战争”,也就是组成国家。从此走向第二部分——论国家。

第一部分中对于自然法以及正义的论述非常精彩,特别是自然法这个概念,可以与后世《政府论》相对照着看,饶有风味,霍布斯和洛克对于社会契约与政府的来源的不同描述,自然状态的不同解答,也是扩充知识的上佳之选。

第二部分的论述并没有第一部分那么精彩,更多的是在创造和观察,而非论述,从国家的成因,产生,定义开始讲起,到法律、继承、国家的各个组成部分,最后就是国家的解体和衰落。在某种程度上这种将国家这一有机体搁到架子上抽丝剥茧的行为在我看来是一种反思。在《未来简史》和《人类简史》中,想象成为一种能力,而组织则是这个能力生下来的蛋,很多东西事实上是想象出来的共同体。而《利维坦》则是在阐述这个想象是如何形成的,作为身处于这个想象中的一份子,我们可以从什么角度来看待这个我们想象出的共同体,而这种剖析,启迪读者,多问一个问号:现在这个样子就是最好的么?显然,未必。霍布斯可能就是当时的公知,但是与所谓公知在很多话题上并不相同。霍布斯不谄媚,比如自由:畏惧与自由是相容的。多少公知不懂这个道理。除了自由以外,在建议权,赏罚,市民法等领域,本书都有非常精彩的论述。

第三四部分是讲述基督教的,我没看懂,结合那个时代,应该是写给那个反抗教权时代的作品吧。毕竟时代变了,再阅读也体悟不到那个感觉了。

不仅仅是《利维坦》,那个时代的很多书都是这样。

我觉得阅读这种类型的书并不是要求写论文,而且那个时代的作品并没有后世作品那么难懂,我认为阅读这种作品,更多的是一种溯源,回到现代世界诞生的那个节点,去看那些影响了那个时代的作品,对我们理解切身的问题,并思考这样是不是正当,都有一定的助力。思考,并开始问问题,许是我们阅读这类作品的目的。更何况,霍布斯的有些话,简直是一针见血,如同热的刀子切过黄油一般撕开真相。

相关阅读:《政府论》(下)

利维坦34.6元京东去购买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政府论(下篇)14.2元京东去购买

3、(上海三联书店·新经典)

2017年八月

奥利维埃·罗兰著,10万字,4章,196页

非常完整的悲剧。

作为不大好买的书,本书非常平淡和安静,少了很多激愤,多了一点冷静,少了许多所谓思考,多了对一个人关怀,如果非要论所谓的思想性,其实并不强,但是论对人的改变和影响,可能要比那些宏大叙事更有效果吧。悲剧就是这种把美好撕掉给别人看。

全书的基调很平淡,对一个人一生的简单介绍。如果对历史有了解,看介绍就知道主角在劫难逃:乌克兰人,贵族之后。虽然他的工作很专业,与很多东西都没有什么关系,但是,他需要被拉出来,替当时发生的一些事情来背锅。

说起来是如此简单,但是剧情背后的真相是残忍的。

他是一个敬业者,也是一个好父亲,一封封书信中,展示着他对自己女儿的爱。

这本写的比较好的一点在于,对机遇大变之后的他的生活的勾勒,那是一种有点奇异的苦中作乐,而更加有文笔的一点在于——加害者比被加害者死的还要早,这简直是讽刺到一定程度的现世报。

而结局描写之平淡,对人的冲击比之前更大。是对之前描绘的图景的粉碎。

4、《中国古代的士人生活》(商务印书馆·商务文津公司)

2017年八月

之前一直记错了名字,很抱歉~

孙立群著,9章,397页

一本非常平淡的小书。

9章一共是7个方面描述了“士”这一阶层的生活状态。论证了中国古代士人的组成结构及其分化,分析士人的弱点及其贡献。

分别是读书/仕途/衣食/住行/聚会/琴棋书画/青楼女子。

内容的来源自然是来自士人们的作品。

现代的知识分子写古代的知识分子,是一种什么样的情况,不用多说也明白。当然,对于这种描述到底是一种美化还是一种丑化,主要取决于读者的屁股放在什么地方。有很多各种“粉”,臆想或者说梦回某个时代,觉得自己在那个时代会比现在过的还要好,就有可能是觉得自己穿越回去以后就能成为书中所说的这个情况。

作为没有独立经济来源的所谓士人,同时也是作为古代统治阶层的一部分,他们的生活自然是相对当时的普通人要优渥的,当然,从本书也能发现一个很经典的问题,在皇相之争中,皇权到底应该依靠谁?中华民族是以历史作为信仰的民族,而历史则是由这些知识分子来记述的。那么,那些被污名化的所谓昏君,到底是因为本身就昏呢?还是因为侵犯了这些人的利益而被昏呢?

历史的记录权和舆论到底应该在谁手上呢?

是这些知识分子?还是《利维坦》里的主权者呢?

还是说,谁掌握,谁就是主权者呢?

中国古代的士人生活30.2元京东去购买


5、《命运攸关的抉择》(后浪·汗青堂)

2017年八月

伊恩·克肖著,52万字,11章,547页

一部非常精彩的历史著作。

首先角度选取的确实漂亮,二战史作品中讲战争过程的不胜枚举,讲述前因后果的也算是比比皆是,但是讲述决策过程的反而少一些,这本书就是讲决策过程的。

其次,翻译的好。关于决策过程作品,很多都会引用一些会议记录之类的东西作为内容的支撑,对于读者而言,能否爽快看完作品,需要译者对语言和内容的精确把握。而在这本书中,从大量俚语和俏皮话的使用和整体事件的把握方面,可以看出译者确实用心了,虽然是一部史书,但是读起来却一点都不枯燥,有一种阅读小说的感觉。

最后,这是一部打消疑问和假设的作品。面对着二战那样残酷血腥的战争,很多人都会有假设和疑问。“如果德国没有入侵苏联会怎样?”“如果日本没有偷袭珍珠港,又会怎样?”这本书告诉所有对这个问题有疑问的读者:这些假设本身就不成立。而对这些有疑问的主要原因是我们并不是站在决策者的角度看问题,或者说我们所收到的信息不全面。

以纳粹德国为例,作为一个在一战中失掉一切的国家,面对着1929年开始的大萧条,在当时人们看来摆在面前的路很少很少,要么学苏联,要么就是法西斯,而大资本家选择了法西斯,从意识形态角度,现实利益角度还有纳粹本身的利益角度,希特勒无论如何都要进攻苏联,无非是怎么进攻苏联和什么时候进攻苏联的问题。而日本也是一样,明治维新以后,日本形成的奇葩政体,让这辆车没有了刹车,甚至连油门都不是驾驶员来踩——风靡下克上的日本,驾驶员真的有踩油门的权利么?再加上作为最穷逼的帝国主义(从太平洋战争和苏联横扫关东军就能看出来,日本确实是帝国主义国家中最穷逼的,抗日战争打的那么难,还是因为最穷逼的帝国主义国家好歹也是工业国,而我们只是农业国)日本本身就有押上身家赌国运的冲动。怎么可能不冒险一搏。

更大的启发在于现代人如何看待决策,事实上任何决策本身都是一个经济学问题,在重重限制和约束条件下寻得一个最优解就是决策的过程,而因为有这些限制,决策不可能是后世所看到的所谓最优,而在当时的政治决策方面,是一个连贯性的多米诺骨牌,一方做出决策必然会影响另一方,在这个连锁反应中便就铸造了我们所看到的历史。

命运攸关的抉择:1940—1941年间改变世界的十个决策 汗青堂系列01069元京东去购买


6、史记

本月开始看世家。

比较出乎意料的是,世家的第一篇居然是吴。

在吴,楚,越的故事里,总有那么几个人在里面发挥着自己的作用。比如伍子胥。

而这种阅读也让我体会到司马史公的纪传体的独到之处:综合。对于吴,伍子胥是从楚国来流亡的人,是有大功的人,对于越,伍子胥是敌国的干才,对于楚,伍子胥则是一位重臣的儿子(所以说伍子胥并不是其本名哦)。同一个人在三个地方都有着不同的感觉和影响,对于读者全面和联系地认识与看待问题,确实是一种非常好的锻炼。

后边也都是一样,晋世家自然落不下晋公室如何衰败,以至于最后三家分晋的(不作就不会死的好例子)

当然,还有开局对终局的决定性影响,特别是齐鲁之对比,开盘的时候齐就比鲁更有优势。

而《史记》之优秀,大抵是在于详略得当和充满故事性,“无韵之离骚”并不是一个夸张的说法。

--------------------------------------关于预告的分割线---------------------------------------------

1、《贫穷的本质》(中信出版社)

2、《逃避自由》(上海译文出版社

3、《经济学的常识理性》(商务印书馆)

4、《黑匣子思维》(后浪出版公司)

5、对比《什么是伦理学》和《伦理学的邀请》(北京大学出版社

九月份的书比较倾向于经管和思维。希望读者们喜欢。

努力在十一假期前写完,权当是给打算宅家看书的读者们探探路。

考虑十月文章的发表时间(10月底),十月份的主题是:消费。

谁叫十一月是剁手月呢。

展开 收起

利维坦

利维坦

暂无报价 去购买

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政府论(下篇)

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政府论(下篇)

暂无报价 去购买

中国古代的士人生活

中国古代的士人生活

暂无报价 去购买

命运攸关的抉择:1940—1941年间改变世界的十个决策 汗青堂系列010

命运攸关的抉择:1940—1941年间改变世界的十个决策 汗青堂系列010

暂无报价 去购买

女性卫生用品的社会史

女性卫生用品的社会史

38.9元起

消费主义如何操控我们(就是创造你不需要的东西并让你渴望它《工作、消费主义和新穷人》作者代表作 物欲 消费陷阱)

消费主义如何操控我们(就是创造你不需要的东西并让你渴望它《工作、消费主义和新穷人》作者代表作 物欲 消费陷阱)

暂无报价

《智慧宫027·人类新史》(精装)

《智慧宫027·人类新史》(精装)

49元起

《说文解字·给孩子的汉字王国》

《说文解字·给孩子的汉字王国》

9.88元起

《刘擎西方现代思想讲义》(精装)

《刘擎西方现代思想讲义》(精装)

28.8元起

《智人之上》

《智人之上》

44.2元起

《写作兵器库:故事创意指南》

《写作兵器库:故事创意指南》

9.1元起

《人类简史·从动物到上帝》(新版)

《人类简史·从动物到上帝》(新版)

20.5元起

《工作、消费主义和新穷人》

《工作、消费主义和新穷人》

9.9元起

小镇喧嚣:一个乡镇政治运作的演绎与阐释

小镇喧嚣:一个乡镇政治运作的演绎与阐释

27.3元起

《权力精英》(精装)

《权力精英》(精装)

20.25元起

人的消逝 从原子弹 互联网到人工智能 熊培云 社会学读物 人文主义思辨

人的消逝 从原子弹 互联网到人工智能 熊培云 社会学读物 人文主义思辨

52.8元起

《人类简史》(精装版)

《人类简史》(精装版)

11元起

《回归故里》(精装)

《回归故里》(精装)

24元起

《自私的基因》 (40周年增订版、精装)

《自私的基因》 (40周年增订版、精装)

49元起

【2023豆瓣年度书单】多谈谈问题 单读33 吴琦主 单向空间 单向街访谈许知远 锺叔河 戴锦华 景凯旋 罗新 项飙 互联网生态漫画

【2023豆瓣年度书单】多谈谈问题 单读33 吴琦主 单向空间 单向街访谈许知远 锺叔河 戴锦华 景凯旋 罗新 项飙 互联网生态漫画

32.5元起
36评论

  • 精彩
  • 最新
提示信息

取消
确认
评论举报

相关好价推荐
查看更多好价

相关文章推荐

更多精彩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124
扫一下,分享更方便,购买更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