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如此可怕,我要内心强大!
七大姑八大姨
春节到,马上就要过年了,在外辛苦一年,总算是可以放假回家,好好休息,和爸妈好好过个年。然而过年回家,家里有一种叫七大姑八大姨的恐怖生物开着倾盆大口等着你。
一项调查显示,网友认为春节回家被七大姑八大姨各种花式关怀是必然的。不知不觉,大家对于年的感情开始变了,由期待变成了惧怕。一系列强有力的背景音免不了扑面而来,这一刻我们都是恐归人。
据网友统计,过年最讨厌被问问题排行榜前五名如下:
No.1 你成绩/工资怎么样?
No.2 你有没有男朋友/女朋友啊?
No.3 打算什么时候生孩子/二胎?
No.4 给弟弟/妹妹辅导下功课吧?
No.5 准备考研还是工作?
以工作为例,亲戚似乎对我们有些许误解
——“学心理的啊!你知道我现在想什么吗?”
——“学医啊!我有点不舒服,你看看是什么病?”
——“环境工程!出来能干什么工作(扫大街?)”
——“学金融!买哪只股票更赚钱啊?”
——“学计算机!手机上网慢你知道怎么回事吗?”
据百度百科考证,“七大姑八大姨”中的“七”“八”无实意,表示多、乱、杂,泛指一般的亲属。呵呵哒,这“一般”的亲属的战斗力可不一般,逢年过节的杀伤力不亚于氢弹,轰得你外焦里嫩,连渣都不剩。
造成误伤的主要原因是,对于七大姑八大姨来说,他们沿袭至今的评判体系完全不能涵盖当今社会的新现象。
我们出门不带现金,手机搞定一切;相比老乡,我们更信赖警察;借钱不需要亲戚,金融服务足以满足;我们求职通过互联网,我们温饱依靠外卖。
在婚姻层面,感情的地位被无限拔高,兴趣、三观的重要性远超其他,每个人都在追求有趣的灵魂。然而,七大姑八大姨们的标准依旧停留在过去,对财富的看重,对稳定生活的依赖,对个人兴趣、观念、隐形特质的熟视无睹,他们不明白,年轻人社交好感的获得已经越来越“细分”,感情的出现正在随着兴趣的不断细分而变得垂直化。
知己
在古希腊德尔裴阿波罗神庙入口处的一块石头上,刻着“认识你自己”这句名言,在了解七大姑八大姨之前,先了解自己。
如果一个人不能正确的认识自我,看不到自我的优点,觉得处处不如别人,就会产生自卑,丧失信心,做事畏缩不前等,相反,如果一个人过高地估计自己,也会骄傲自大、盲目乐观,导致失误。
因此,恰当地认知自己能够克服这些不切实际的想法,还能够全面的认识自己,在生活中寻找到适合自己的方面。
在心理学中关于自我认知有许多的解释和理论,包括有弗洛伊德、埃里克森、皮亚杰等。1939年哈特曼发表:“自我心理学与适应问题”标志着自我心理学的成立。
自我意识是对自己身心活动的觉察,即自己对自己的认识,具体包括认识自己的生理状况(如身高、体重、体态等)、心理特征(如兴趣、能力、气质、性格等)以及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如自己与周围人们相处的关系,自己在集体中的位置与作用等)。
很多时候面对七大姑八大姨的问题,我们会觉得尴尬、羞愧,原因之一是我们会认为自己应该比现在更好。认为自己表现得不够好,大家都不喜欢,因此做什么事都没有信心,很自卑,心情也很不好。很多时候,人的情绪来自人对所遭遇的事情的信念、评价、解释或哲学观点,而非来自事情本身,因此很容易进入认知歪曲。
1)主观臆想:缺乏根据,主观武断推测。如工作未做好,便推想所有的亲戚会因此看不起她。
2)一叶障目:置总体前后关系和背景不顾,只看细节或一时的表现而做出结论。如今年没有取得很好的成绩,就感到人生全完了。
3)乱贴标签 :即片面的把自己公式化。认为自己到30岁没结婚,就是没人要了。
4)非此即彼:认为不白即黑,不好即坏,不能容忍错误,要求十全十美。没生二胎就是因为没钱。
当陷入认知误区时,首先要做的是全盘接受,不抛弃,不放弃,不拒绝,下意识的否定通常意味着认可对方观点,理性分析对方的论点,结合自身情况罗列原因,都是感冒,还分还多种类型呢。
其次是认清自己现在所处的人生阶段,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有自己的节奏和故事,“汝之蜜糖,彼之砒霜”,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最后是有个良好的心态,金庸先生的《倚天屠龙记》中的九阳神功有言”他强由他强,清风拂山岗;他横由他横,明月照大江。他自狠来他自恶,我自一口真气足“。世界如此险恶,我要内心强大,如禅意所言:人最大的敌人就是内心所产生的忧虑、不安、懦弱和无知。
知彼
《孙子·谋攻》:“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原意是如果对敌我双方的情况都能了解透彻,打起仗来就可以立于不败之地。泛指对双方情况都很了解。
每一个人的语言、观点都是过去经验的集合。中国几十年来迅猛的发展,社会体系的改变远远落后于经济的发展。
几十年前的七大姑八大姨们在大家庭内部所担负的功能,就是在闲聊和八卦中搜集、共享各自的信息、资源。在搜集和共享的过程中,他们充当媒人、招工、信贷等重要角色,那时候,家族的社会功能可能比国家更重要。
近几年,随着互联网发展,每个人都有家族群,群里七大姑八大姨好心的问候,父母殷切的关怀,虽然大多都在以自己的角度去认为我们需要的是什么,对于长辈,催婚、唠叨只不过是他们内心最真切的关怀与爱护。
平日里,年轻一辈在外打拼,长辈们的关心鞭长莫及,到了春节,他们的关心便格外急切。此外,长辈们通常希望年轻人工作稳定、婚姻稳定,甚至是按照他们的设想规划人生。在这些观念的影响下,诸如婚姻、工作、工资等问题就成了“头等大事”。
然而,长辈们关心的问题对于现在的年轻人来说,却是不愿让他人轻易触碰的地带。工作不是只有稳定就好,更要追求实现人生价值;婚姻不能为了结婚而结婚,而是寻求相爱相知的人共度一生。
两代人观念的不同,在许多问题上的视角差异,都使得长辈们给年轻人带来压力,有时候,良性的沟通也无法解决问题,道理说的越多,家人只会觉得你在外工作这么久,人越来越傻了。
团圆
家不是讲理的地方,是讲爱的地方!在年味越来越淡的今天,放松和团聚变得更有价值。
父母对子女的春节期许往往只有一句:“回来就好。”一句“回来就好”,短短的回应背后是长长的牵挂。
春节是万家团圆的日子,团圆是春节最好的礼物。中国人历来重视团圆,正所谓“相聚团圆便是福”;中华民族历来重视家庭,正所谓“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和万事兴。
除旧迎新,阖家团圆,全家人围坐在一起,吃一顿团圆饭;陪家人说说话,叙叙情;无不体现着和谐、美满的家庭氛围,寄托着人们对平安、健康、幸福的期许。
![](https://res.smzdm.com/pc/pc_shequ/dist/img/the-end.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