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 篇五:重新认识「批判性思维」,“质疑”只是开始(附思维图)

2020-06-07 17:00:34 25点赞 262收藏 11评论

创作立场声明:学习L先生智识营课程的心得总结、思维图笔记。

引言

《浅薄》这本探讨互联网对思维影响的书里,有一个核心观点:人们接收信息的载体会塑造大脑神经元的联接方式,从而改变人们思考的模式。

语言作为信息传播的重要媒介,亦是如此。它不仅是表达工具,还会塑造你看待世界的方式。

在互联网时代,存在着许多以煽动性为目的的观点文章。如果长期习惯、并顺应这种缺乏严谨论证的语境,可能也会导致你倾向于情绪化地作出主观评价,而无法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

有意识地强化自己的批判性思维,有利于抵抗这种“简单粗暴”的观点式文章的侵蚀。

批判性思维固然是好,但在学习L先生智识营第三课之前,我只是从字面上浅显地理解——批判性思维,就是对任何事情先提出质疑。

这个“粗暴”的理解或许在看营销号的文章「暂时有效」,但如果跟同事讨论或跟朋友交流,总是用一种“挑刺”的语气质疑别人,却容易变成“对话终结者”。

大多数人不喜欢跟只会「挑问题」的人相处,当「批判」方式不对,就变成「抬杠」——对讨论结果没有帮助,只有无谓的争吵。

这也是自己早期对批判性思维最大的误解——为了「批判」而批判,显得自己特别与众不同、独立思考的一种自我炫耀。

而通过学习L先生「元认知:批判性思维」的这堂课,我也开始意识到批判只是手段,最终目的是为了达成双方的「共识」——全面拓宽自己思考,更高维度的新观点。

因此,今天的课程学习心得,也从三个角度进行探讨,如何借用两个认知筛工具实现:

重新认识「批判性思维」,“质疑”只是开始(附思维图)

1. 如何独立思考,客观审视互联网各种信息。

发挥批判性思维的最基础作用,避免变成被舆论裹挟和操控的工具。

2. 有效地提升自己论证的严谨性。

避免自己被同化成情绪化主导思考的人,并学会吸收不同角度的信息。

3. 让沟通、探讨更有效,提升职场专业素养。

不要让无效的争吵变成工作的主题,更主动地让双方达成解决问题的共识。

「思维图」

1. Process On绘制,如需「可编辑」的源文件,点击这里

2. 文末附有完整思维图示,手机端可能被压缩,建议电脑打开。

重新认识「批判性思维」,“质疑”只是开始(附思维图)

一、认知筛:5W1H

这个认知筛非常简单,就是通过what、why、who、where、when、how五个维度,对信息进行拆解和一一对应分析。操作简单,合适在以下场景快速应用:

1. 看一篇文章时,其呈现的内容有哪些需进一步考证。

2. 讨论工作时,对方展示的信息是否足以支撑接下来的决策是正确的。

重新认识「批判性思维」,“质疑”只是开始(附思维图)

WHAT:分清事实与观点

事实和观点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前者是客观,后者是主观。但并不要因为看到“客观”就认为事实就一定比观点更好。

两者同样重要。只是呈现事实不一定有意义,尤其是在数据分析上,如果只是罗列一堆数据没有分析而推论观点,数据就无法发挥作用。

区分两者的意义并不是找出孰优孰劣,而是帮助我们判断接下来如何解读这个信息。

对于客观事实,可信度可能更高,可以省下去考证的工作(只是可能,因为事实的呈现形式也会影响可信度,具体在“HOW”会分析)。

如果是观点的话,就要停下来细想,是怎么推导出来的,合理吗(即“WHY”)?如果对一个观点没有任何一丝存疑,直接全盘接受,就很容易让自己的“大脑”变得越来越懒。

重新认识「批判性思维」,“质疑”只是开始(附思维图)

WHY:论证的重要性

区分了事实和观点后,接下来就可以对观点提出“WHY”,即为什么会有这个观点,论证的方法有很多,其中课程重点提及了三种:

1. 个例是否能作为证明?

世间总能找出不同对立面的个例(个案或案例)。

当你看到一篇文章只通过若干个例就得出结论,那就要警惕这篇文章的质量了。

当你在会议室阐述自己的观点时,只用个例作为支撑,可能很快就被其它个例反驳,然后你再用个例反驳,最后就是各说各话。

但个例并不代表它就不能用于讨论之中,以A、B两人讨论为例,可以这么厘清个例对观点的支撑作用:

首先,个例只能用于说明,不能用于论证。

当观点确定为真,可以使用个例作为说明。个例的作用是让抽象的观点更加具体化,方便大家理解。当A提出“幸存者理论”时,举了一个他工作的例子,此时就是说明。

当观点未明确为真,就不能用个例来论证,因为个例不能作为论据。当A用了个例作为论据,B反驳时,应该直接针对其论点和论证过程来探讨。如果针对个例就会出现上面说的,互相举反例说到天亮都结束不了。

而往往在工作中,没有结论的会议讨论是最让人烦的。

其次,个例只能用于类比,不能推及整体。

用作类比也有一个前提,即两者的成立条件是一致的。这一点很关键,可以帮你判断许多“诡辩”。

例如领导A让员工B要接手一项难度很高工作,但并不是他职责范围内。领导A用了一个类比,说如果是大老板分配了难度很高的工作给他,他也得接受,同理,员工B也得接受。

咋听下来,似乎有理,但实际上大老板分配的工作和领导A分配的工作在难度上是一致的吗?这就需要去探究了。

同时,用个体来推及整体最常见的例子就是“地域黑”。因为个体来说明整体的特性往往不成立,是因为整体还存在许多不同的个例的特点。就像许多纯鸡汤文会用一个故事来说明大道理,却忽略了这个大道理成立的前提和适用范围是极其有限的。

重新认识「批判性思维」,“质疑”只是开始(附思维图)

2. 我们可以有态度,但不要掺杂到判断中。

例如:之前我看舒淇主演的《聂隐娘》,但因为个人喜欢科幻电影,不喜欢看文艺片,所以没有太多感触,但这不代表《聂隐娘》这部文艺电影就不好。

我不喜欢看文艺片——这是我的态度,个人对事物的一种纯粹主观感受;但不代表文艺片不好——这是我的判断,个人综合各种因素对事物作出的综合评价。

但往往我们总是把评价跟判断混合在一起——我们不喜欢的,就一定是不好的。

这种混合会导致许多讨论最后变成无谓的争吵或是抬杠,并且很难得出结论。因为态度是无法且没必要讨论的。喜好真的是非常“个人”、“主观”,无需强制自己随时妥协、改变。

但判断是有一套相对客观的普适标准来决定其价值。这套普适标准是基于许多人的共识积累,甚至形成一套科学的规范。

明确了这点,在工作会议上的讨论就会有新的出口,例如讨论一个活动做不做,不要仅凭自己的喜好、过去经验来决定,而是共同找出在现有资源、产品阶段,决定这个活动价值的共同标准,然后以此探讨活动是否做、如何做,这个会议讨论才有质量。

3. 避免混淆相关性和因果关系。

因为两个事物在时间和空间上出现了先后次序,大脑就很容易“误会”为两者是因果关系,其实可能就是巧合,或是有真正的原因隐藏起来没发现。

这在许多工作决策中经常发现。例如这个月部门的业绩不好,刚好业务同事出差次数少,领导就认为是因为不够勤奋,接下来就制定了各种出差考核指标。但两者之间的因果关系是否有足够的数据支撑呢?还是因为市场推广疲弱减少了愿意预约上门演示的机会?

HOW:信息呈现的形式

正如上文所言,即使是一个事实,都不能绝对判断为“真”。因为很多事实都会被包装:

1. 只呈现片面的信息,误导大家的看法。因此在对一篇文章只呈现单方面信息时,可以尝试去找找有无反面的观点,进行综合考虑。

2. 把观点包装成事实。汉语博大精深,许多同义词对不同情绪的调动差异都很大,因此要谨慎一些伪装成事实的观点。

WHEN、WHERE、WHO

这三个维度相对比较简单,可以统一理解为信息的出处:时效性、来源、提出者。

二、图尔敏模型

上面的5W1H模型在判断一篇文章和工作讨论时,可以快速应用。接下来的图尔敏模型会更加深入地探讨论证的逻辑。我个人认为可以适用于:

1. 让自己思考、表达观点时更加严谨。推导出更具可操作性的结论,而不是错漏百出或空泛的大道理。

2. 主动地去挖掘对方的隐藏的逻辑,进一步引导讨论的节奏,最后达成共识。

第一、当我们说出因为……所以……时,中间是省略了一个非常复杂推导过程。

因为即前提,所以即结论。那当我们在做一个决策,思考一个问题时,不要简单地只是受脑海里的一句“因为所以”而支配,而是可以如下图列出骨架、支撑、反驳、限定。

举个例子:

在最近一次工作讨论中,A说到因为内容营销是To B领域最流行的营销方式,近期部门销售线索少,所以建议部门增加预算到这项工作中。

那如何让A的结论更具有说服力呢?

首先,骨架就是因为……所以……能成立的最核心假设。即A的观点是建立在“流行的营销方式,就一定适用本公司产品”这个假设成立基础上。

其次,反驳就是对骨架可能存在的问题一一驳斥。流行的营销方式是否对产品特点有要求,是否大公司才有足够资源做好?

再次,针对驳斥,支撑进一步论证骨架的合理性。之所以流行是因为大部分企业已经行之有效了;本公司有一个产品是典型的TO B领域应用……

最后,综合所有,得出限定范围,因为许多假设、理论成立都有应用的范围。例如要发挥内容营销的作用,产品必须符合什么特点,推广预算需要达到多少。

综合以上内容,这个例子中,A最后呈现的结论应该就是,以xx产品做测试,投入xxx预算,配合具备xxx能力的人员,来尝试最新的内容营销。

第二,主动找出对方隐含的假设,引导达成共识。

找出对方隐含的假设并不是为了攻击对方论证的错误,而是步步引导双方能够在更透明而不是互相猜测的讨论环境中,快速找到解决对策。

正如上面的例子,如果A在会议上只是简单地提出因为内容营销流行,所以要做这件事。那么我们就要主动去挖掘A这个推论的骨架(假设)——“流行的营销方式,就一定适用本公司产品”。

找到后,如果以“否定为目标”,就很容易变成用“嘲讽”地语气指责对方思考不周到。

更有效地解决部门推广难题,只靠否定和嘲讽别人的想法无法实现的。应该转化为“找出共识”的角度来进一步引导A分享观点——“我不能确定流行的营销策略就是合适公司的产品,你能否再展开讲讲,这个营销策略需要怎么做才能更好的符合现阶段产品的资源限制”。

接下来的讨论可能可以延续,或者A也没想清楚,但起码大家已经达成了一定共识——“可以做”或“行不通”。

重新认识「批判性思维」,“质疑”只是开始(附思维图)

小结

批判性思维还有很多具体的操作方式,本文仅是一篇简要的课程知识复盘,难以全部展开;也不是我总结完这篇心得后,就能立马牢牢掌握,还需要更多时间去训练。

但我最直接的收获就是:严以律己,宽以待人。

第一,自己尚未掌握全部信息做严谨论证时,不要轻易提出绝对性的断言,说不定就有一个批判性思维高手将我批的体无完肤,哈哈。少一点无意义的评价,也可以让现在互联网社会少些戾气。

第二,讨论应该是以达成“共识”,寻找更全面的新观点为目的,而不是一味坚持自己的理念说服对方。这可以不仅让同事关系更和谐,开会吵架很难做到对事对人,真是很伤感情啊。更重要的是,可以提升自己思考的深度,从多角度得出真正解决问题的新观点。毕竟,解决问题才是目的,而不是说服别人。

附录

1. 说明

思维图内容是学习【L先生说智识营】课程,并结合自己工作生活做的心得笔记。

并不是完整全部复刻课程,有兴趣了解全部内容的朋友可以自行去上课哦~

2. 思维图示

建议电脑端打开,手机端可能被压缩不清晰。

重新认识「批判性思维」,“质疑”只是开始(附思维图)

展开 收起

ihuman 洪恩 识字子集拼音思维ABC会员永久包3-6岁儿童早教启蒙礼物玩具 识字会员终身包

ihuman 洪恩 识字子集拼音思维ABC会员永久包3-6岁儿童早教启蒙礼物玩具 识字会员终身包

268元起

Microsoft 微软 OFFICE 365 家庭版 会员

Microsoft 微软 OFFICE 365 家庭版 会员

106元起

WPS 金山软件 WPS 超级会员 3年卡

WPS 金山软件 WPS 超级会员 3年卡

328元起

Microsoft 微软 365 家庭版 电子秘钥 正版高级Office应用 1T云存储

Microsoft 微软 365 家庭版 电子秘钥 正版高级Office应用 1T云存储

299元起

Microsoft 微软 OFFICE 365 个人版 办公软件

Microsoft 微软 OFFICE 365 个人版 办公软件

189元起

WPS超级会员Pro套餐4年卡1488天官方正版pdf转word排版

WPS超级会员Pro套餐4年卡1488天官方正版pdf转word排版

729.6元起

WPS超级会员4年套餐pdf转word排版PPT润色模板素材店铺

WPS超级会员4年套餐pdf转word排版PPT润色模板素材店铺

暂无报价

WPS 金山软件 会员季卡

WPS 金山软件 会员季卡

59.85元起

微软(Microsoft))win10win11专业版批量式授权企业版嵌入式正版化解决方案win11家庭版

微软(Microsoft))win10win11专业版批量式授权企业版嵌入式正版化解决方案win11家庭版

1288元起

Microsoft 微软 office365家庭版15个月 203元

Microsoft 微软 office365家庭版15个月 203元

198元起

WPS超级会员2年pdf转word官方正版思维导图排版简历模板赠AI会员

WPS超级会员2年pdf转word官方正版思维导图排版简历模板赠AI会员

218.5元起

SANGFOR 深信服科技 AF-1000-SK1505A 边界安全防护系统软件V8.0

SANGFOR 深信服科技 AF-1000-SK1505A 边界安全防护系统软件V8.0

67980元起

WPS稻壳会员1年套餐PPT模板素材字体美化图标思维导图官方正版

WPS稻壳会员1年套餐PPT模板素材字体美化图标思维导图官方正版

70.3元起

SANGFOR 深信服科技 深信服EDR-33 终端安全管理系统

SANGFOR 深信服科技 深信服EDR-33 终端安全管理系统

40000元起

SANGFOR 深信服科技 深信服防火墙AF-1000-B1120--K3

SANGFOR 深信服科技 深信服防火墙AF-1000-B1120--K3

50000元起

SANGFOR 深信服科技 aTrust-1000-GA160M 零信任综合网关设备

SANGFOR 深信服科技 aTrust-1000-GA160M 零信任综合网关设备

298000元起
11评论

  • 精彩
  • 最新
  • 遗憾的是,很多人把杠精思维当成了批判性思维…

    校验提示文案

    提交
    学完这堂课,我也发现自己以前有点杠…… [喜极而泣] 现在会更加谨慎地看待自己的发言。

    校验提示文案

    提交
    收起所有回复
  • 我竟然能认真完整的看了一遍。

    校验提示文案

    提交
    哇!你太优秀了!我写了这么多字的时候,没想过真的有人会看完!欢迎交流啊~~~一个人上课甚孤独~哈哈。

    校验提示文案

    提交
    收起所有回复
  • 收藏等于学习。。。。

    校验提示文案

    提交
    回复等于鼓励。。。。

    校验提示文案

    提交
    收起所有回复
  • 很棒,希望多多分享 [欢呼]

    校验提示文案

    提交
    谢谢,课程还有6堂课~~估计还有六篇心得可以分享~哈哈

    校验提示文案

    提交
    收起所有回复
  • 刚刚非全mba上岸。其实兄dei说的大部分内容在管理类联考的逻辑部分都有,个人就感觉很熟悉了……其实大部分人若是有幸完整地学习一次逻辑学,世界必将和谐得多。

    校验提示文案

    提交
    嗯嗯,赞同~~~

    校验提示文案

    提交
    收起所有回复
  • 昨天才开始在知乎 看元知识 学习了

    校验提示文案

    提交
提示信息

取消
确认
评论举报

相关好价推荐
查看更多好价

相关文章推荐

更多精彩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262
扫一下,分享更方便,购买更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