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个梦想——坐拥书城 篇二:三希堂法帖之“三希帖”

2016-05-26 18:51:21 56点赞 171收藏 62评论

好久没写原创文章了,看着金币啪啪啪地抽,不知不觉也快见底了,我想是时候再来写几篇,屯点金币,正所谓“手有余粮心不慌”。

今天晒单的主角是——

三希堂法帖之“三希帖”中国传世书画名品(单卷装·第1辑)之中秋帖、快雪时晴帖、伯远帖¥225京东

四月份京东图书专场活动再叠加优惠券,入手90元左右。

先来一段引用的文字介绍:

“三希堂法帖,中国清代宫廷刻帖。刻于乾隆十二年(1747年)。皇帝弘历敕命吏部尚书梁诗正、户部尚书蒋溥等人,将内府所藏历代书法作品,择其精要,由宋璋、扣住、二格、焦林等人镌刻而成。法帖共分32册,刻石500余块 ,收集自魏 、晋至明代末年共134位书法家的300余件书法作品,因帖中收有被当时乾隆帝视为3件稀世墨宝的东晋书迹,即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王献之的《中秋帖》和王珣的《伯远帖》,而珍藏这3件稀世珍宝的地方又被称为三希堂, 故法帖取名《三希堂法帖》,其全名是《御刻三希堂石渠宝笈法帖》。法帖原刻石嵌于北京北海公园阅古楼墙间。”

关于三希帖,值友们如果不太了解可以先看看下面这篇新闻:

三希堂法帖之“三希帖”『三希帖”聚首待何时--新华日报xh.xhby.net

…………………………………………………正式开始晒单的分割线……………………………………………………


作为一名从小也是练习过书法的人(可惜软笔、硬笔都没练出山),虽然对于字帖也不陌生,不过当初学的时候,基本都是“小和尚念经”般的“摹”,偶尔“对临”也不走心……

好吧,其实我想说的是,就我当初三脚猫的功夫,还没有到临摹“三希帖”的等级三希堂法帖之“三希帖” 所以对于“三希帖”的认识也是等上了大学之后(中文系,不谈恋爱,不玩网游,也不太看专业书,看闲书瞎逛的时间就挺多,你懂的三希堂法帖之“三希帖” )才慢慢加深起来。

先来几张开箱照片

三希堂法帖之“三希帖”

这里有点奇怪,包装盒上介绍是按照《伯远帖》、《快雪时晴帖》、《中秋帖》这个顺序来写的,然而里面却是按照《快雪时晴帖》、《中秋帖》、《伯远帖》这个顺序介绍的。

三希堂法帖之“三希帖”

东方博古,官网地址

三希堂法帖之“三希帖”

三希堂法帖之“三希帖”

打开包装盒,拿出里面的木盒子,看着做工虽然不算太精细,但也有着一点古色古香的味道。

三希堂法帖之“三希帖”

三希堂法帖之“三希帖”

一端是东方博古的logo——“东方博古”四字

三希堂法帖之“三希帖”

另一端是“御书房鉴藏宝”玉玺上的六字——御书房鉴藏宝

三希堂法帖之“三希帖”

打开木盒盖子,里面就是正主了。

三希堂法帖之“三希帖”

木盒里除了三希帖之外就只有这张折纸说明

三希堂法帖之“三希帖”

卷轴式的三希帖,首端是布制的,里面是胶版纸。

三希堂法帖之“三希帖”

太长了,一点点展开来拍

三希堂法帖之“三希帖”

三希堂法帖之“三希帖”

三希堂法帖之“三希帖”

三希堂法帖之“三希帖”

三希堂法帖之“三希帖”

上面五张图是书圣大王的《快雪时晴帖》及其题跋等

三希堂法帖之“三希帖”

三希堂法帖之“三希帖”

三希堂法帖之“三希帖”

上面这三张是大圣,不对,是书圣儿子“小圣”的《中秋帖》及其题跋等

三希堂法帖之“三希帖”

三希堂法帖之“三希帖”

三希堂法帖之“三希帖”

三希堂法帖之“三希帖”

剩下的最后四张当然就是王珣的《伯远帖》及其题跋、附图了。

三希堂法帖之“三希帖”

倒着卷起来

三希堂法帖之“三希帖”

量一下宽度,18cm

三希堂法帖之“三希帖”

长度……恩,一段一段量了几次,加起来,书帖总长是802cm,若算上布制的首端23cm,总长达8.25m。

OK,晒单结束……





当然,没有结束!这才是个开头,中场都算不上,下文才是重点三希堂法帖之“三希帖”

我感觉我要写成一篇“万言书”……如果字数没有到的话一定是我跪着写,膝盖碎了三希堂法帖之“三希帖”

书法大圣——王羲之,想来大家从小就认识,记得小学语文课本里就有他,之后美术课、历史课、政治课、英语课……偶会都会有他登场亮相的时候,真不愧为“书圣”三希堂法帖之“三希帖”

对于王羲之,大家最熟悉的应该还是他写的《兰亭集序》吧,当年的背诵课文——“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以下省略XXX字)

说起《兰亭集序》,想起好早前发的一则朋友圈

三希堂法帖之“三希帖”

当然,今天讲的书圣这帖跟《兰亭集序》无关,它——《快雪时晴帖》,是王羲之以行书写成的,现存此帖一般认为是唐代摹本。此帖材质为纸本,尺寸纵23公分,横14.8公分。如今收藏于台湾国立故宫博物院。全书二十八字,字字珠玑,被誉为“二十八骊珠”。此帖唐初赐丞相魏征,传于褚遂良。宋初为铜山苏舜元、苏舜钦兄弟所得。苏氏世代仕宦,收藏宏富,仅此帖就有三本。米芾易得一本于苏激处,为有“褚”印者(宋代刘泾易得一本为无“褚”印者。宣和内府曾收藏此帖,《宣和书谱》著录帖目)。南宋初入高宗内府,元朝时先为张氏所有,后入元内府。明代由朱存良藏,后由卖画者售与王穉登,以后转手吴国廷、刘承禧。刘卒后又归吴国廷。其后为涿州冯铨所得。康熙十八年(1679年),冯铨之子将此墨本呈献给皇帝,在乾隆十一年(1746年)与王献之的《中秋帖》以及王珣的《伯远帖》合称“三希”,同贮于养心殿温室(三希堂)内,成为“三希堂”第一珍品。

仅仅二十余字,而且还不是王羲之的真迹,却依旧能成为“三希帖”之一,我也不说它牛不牛了,各位值友你们自己随意感受一下(我觉得这个**能得82分,剩下的以666形式附加)

虽然《快雪时晴帖》不到三十字,但是去除头尾,仅仅中间的十五字,就能写上一篇三四千字的文章,台湾一位名为王家声的朋友就写了这么一篇文章来讨论。

开头便是书(wen)画(wu)爱(po)好(huai)者(wang)乾隆题写的“神乎技矣”四字以及大小八个印章

三希堂法帖之“三希帖”

紧接着就是乾隆行书御题的“丁甲呵持信有之,墨池终古法书垂。试思走笔明窗际,应是吟成柳絮时。”等五首诗。乾隆这人估计太容易空虚寂寞冷了

三希堂法帖之“三希帖”

别人最多也就吟吟诗,他却是不停地写写写,一生突破了四万首(虽然肯定也有不少枪手文,但四万多首竟然没有一首出名的,也是醉醉哒),话说NBA常规赛得分最高的也没破四万分啊三希堂法帖之“三希帖”

三希堂法帖之“三希帖”

然后又是乾隆写的御(la)题(ji)诗(shi)三希堂法帖之“三希帖”

三希堂法帖之“三希帖”

下图是《快雪时晴帖》卷前的诗、画、印。右边跋:王羲之快雪时晴墨迹三希堂所刻与快雪堂帖相等;左边跋文:快雪时晴帖。晋右将军会稽内史王羲之真迹。

三希堂法帖之“三希帖”


前方高能!前方高能!前方高能!

前方高能!前方高能!前方高能!

前方高能!前方高能!前方高能!

预警要来3*3,九遍!

扯了也有两千字了吧,终于等到《快雪时晴帖》正式出现了。

帖文右侧是乾隆题写的“天下无双,古今鲜对”八字。帖文左下角,即“山阴张侯”左下方是“君倩”两字,米芾认为是梁秀,但史书未见其人,不详其生平,近人考为唐高祖驸马薛君倩(可我查了一下,没发现李渊有女婿叫薛君倩的,唯一一个姓薛的是薛万彻,感觉也不像是同一个人啊三希堂法帖之“三希帖” )。

三希堂法帖之“三希帖”

好吧,就这么四行,二十八字(也有人说其实只有三行,二十四字,最后“山阴张侯”四字与正文笔法不合,或为后人添加,或为临摹者自称)。

参考之前苏轼的《功甫帖》,九个字,5000万(真伪之争看着也是酸爽,不过至少钱是洗白了吧,好似岳麓山上的小白花一样白三希堂法帖之“三希帖”

三希堂法帖之“三希帖”

王羲之这《快雪时晴帖》粗暴点按照字数*3,年代*2,省掉这两三年的物价上涨,那也有三亿(不对啊,说好的无价之宝,怎么能用金钱来衡量呢三希堂法帖之“三希帖” 真迹才是无价,既然是摹品,那我就押它值十亿,show hand)

三希堂法帖之“三希帖”

上图主要写的是《快雪时晴帖》入元内府时,赵孟頫拜观,并在1318年(元延祐五年)四月廿一日,以“翰林学士承旨、荣禄大夫、知制诰、兼修国史”的身份,奉敕恭跋。跋曰:“东晋至今近千年,书迹流传至今者,绝不可得。《快雪时晴帖》,晋王羲之书,历代宝藏者也。刻本有之。今乃得见真迹,臣不胜欣幸之至。”

三希堂法帖之“三希帖”

上图主要是元朝国史院编修官刘赓奉旨为王羲之《快雪时晴帖》写的题跋,其文曰:“王逸少书不可多得,于好事家盖见之一二焉。此秘阁所藏《快雪时晴帖》墨本乃真迹也,尤为奇特。翰林学士承旨臣刘赓奉圣旨谨跋。”

随后是乾隆题写的“龙跳天门,虎卧凤阁”八字。

三希堂法帖之“三希帖”

上图主要是元朝第一个右榜状元护都沓儿写的跋文:晋王羲之墨迹前贤已多论者当为天下法书第一,《快雪时晴帖》历年虽远,神物护持,不至磨灭,传之今日,甚可珍藏也。又使四海之内学儒诸生知万几之暇不事游,畋不宝珠玉博,古尚文致精如此。延佑五年四月廿三日。赐进士及第、翰林待制、承直郎、兼国史院编修官,臣护都沓儿奉敕恭跋。

三希堂法帖之“三希帖”

上图主要是右侧刘承禧写的的“天下法书第一,吾家法书第一。麻城刘承禧永存珍秘”以及左侧钱选创作的《观鹅图》和乾隆写的一首诗——“誓墓高风有足多,独推书圣却云何。行云流水参神韵,笔阵传来只白鹅。”

三希堂法帖之“三希帖”

三希堂法帖之“三希帖”

上面两图主要是明代苏州文人王穉登写的一段跋语:

朱太傅所藏二王真迹共十四卷,惟右军《快雪》、大令《送梨》二帖乃是手墨,余皆双钩廓填耳。宋人双钩最精,出米南宫所临者,往往乱真。故前代名贤不复辨论,概以为神品其确然无疑者独《快雪》、《送梨》。玄赏之士自能鉴定,不可与皮相耳。食者论也,《送梨》已归王敬美,此帖卖画者卢生携来吴中,余倾槖购得之,欲为幼儿营负。郭新都吴用卿以三百锾售,去今复为延伯所有。神物去来但贵得所不落沙吒利手,幸矣。在彼在此,奚必置意考。宣和书谱此卷曾入天府,后归贾师宪,又尝为米老所藏,米自有跋,今在韩太仆家因延伯命题并述其流传辗转若此。己酉七月廿七日太原王穉登谨书。

三希堂法帖之“三希帖”

上图(右侧部分)主要是文征明曾孙文震亨写的一段跋语:

余婿于太原氏故征君所藏卷轴无不寓目当时,极珍重此帖,筑亭贮之,即以“快雪”名。每风日晴美,出以示客,赏玩弥日不厌。后归用卿氏,不无自我得之,自我失之。之恨征君游道山后,余从用卿所复时得,展玩可谓与此帖有缘不至,如马䇿扣西州门时也。因题而归之。若夫,王嫱西子之美丽,有目共识,更无藉余之邪许矣。吴郡雁门文震亨记。

三希堂法帖之“三希帖”

上图以及上上图(左侧部分)主要是吴廷写的一段跋语:

余与刘司隶延伯寓都门,知交有年,博古往来甚多。司隶罢官而归,余往视两番,欢倍畴昔。余后复偕司隶至云间,携余古玩近千金。余以他事稽迟海上,而司隶舟行矣,遂不得别。余又善病,又不能往楚越。二年,闻司隶仙逝矣。司隶交游虽广,相善者最少,独注念于余。余亦伤悼不已,因轻装往吊之。至其家,惟空屋壁立。寻访延伯家事,并所藏之物皆云为人攫去,又问《快雪帖》安在?则云存还与公,尚未可信。次日,往奠其家,果出一帐,以物偿余前千金,值《快雪帖》亦在其中。复恐为人侵,匿闻于麻城令君,用印托汝南王思延将军付余。临终清白,历历不负,可谓千古奇事。不期吴门携去之物,复为合浦之珠。展卷三叹,因记颠末嗟嗟。此帖在朱成国处,毎谈为墨宝之冠,后流传吴下,复归余手,将来又不知归谁。天下奇物自有神护。倘多宝数百年,于“馀清斋”中足矣。将来摹勒上石,此一段情景与司隶高谊同炳,千秋可也。天启二年三月望日,书于楚舟,馀清斋主人记。

这是一个武状元和土豪鉴藏家之间充满基情,哦不,是友情的故事。

武状元:虽然我算是世袭的特务长官,武状元出生,但我娶的老婆是内阁首辅的曾孙女,看起来即便我不行,我儿子也能走上文武双修的巅峰!?可惜我老子党组织关系不牢固,提前下岗了,我也只好跟着回家摸鱼了。天朝(全天下)武力值我已经No.1了,那就提高一下文学素养吧。看书太瞌睡,玩玩古玩文物不错三希堂法帖之“三希帖”

土豪鉴藏家:我是富二代(也可能是富三代、四代),八股文考试太**了,我就是不喜欢,反正我家也有钱,我也不吃喝嫖赌败家产,平时的爱好就是收集一下书画。年轻时跟延伯在一起住在北京,他朋友很多,但跟我最铁。有次我俩去魔都找人交流字画,我有事耽搁了,把钱跟《快雪帖》放在延伯那,他这小子性子急,赶着回家带孩子去了(加强文武锻炼)。后来我不巧生了病,没赶去湖北。等到了第二年,**的,延伯他竟然去世了。我哭了三天,想想还是当面去祭奠吊唁一下,于是出发了。到了麻城,来到延伯家里,两代“特务长官”的家,竟然人去楼空,啥都没剩下。后来找到了延伯家人,才知道朝廷抄家那伙人太霸道,啥都搬走了,还查封了房子,现在只好暂住在这城郊小屋内。我因为过来急,银两带的也不多,稍微余下一点,其他都先给了大侄子,叫他以后混不下去了就来歙县找叔叔。这小子跟他爹一样,特耿直,说没事,他这力气,虽没继承他爹的十成,八九分还是有的,不好吃懒做肯定混得下去,如果好吃懒做混不下去了那也就不好意思上门了啊。聊了一会儿,知道当初去魔都回来路上延伯携带的钱和《快雪帖》都在汝南王思延将军那。想来延伯也知道等他死后抄家的话,东西肯定藏不住,必定得先找个靠得住的人,托付给他,让他转交给我。钱不钱的都是小事,《快雪帖》可是我的心头肉啊,虽然说“过我眼,即我有”,但时刻都能看到、摸到的感觉还是更加好啊。我感觉我跟延伯之间的激情,哦不,是友情可以传颂千年啊,这“我以诚信待汝,汝以诚信报之”的故事真是感动得不要不要的三希堂法帖之“三希帖”

编,编,编故事……再编这晒单就要彻底歪倒了三希堂法帖之“三希帖”

强行转折——

三希堂法帖之“三希帖”

上图是清朝大臣梁诗正书写的跋文:

晋右将军书龙跳虎卧,历代宝传。赵孟頫《兰亭》跋云:‘昔人得古刻数行,专心学之便可名世。此《快雪帖》二十八字,迄今数千百年,楮墨犹新,神采耀发。岂鎸拓鈎摹所可比拟。’臣等奉敕编纂,石渠宝笈获见内府所藏,右军墨翰斯为第一。我皇上好古敏求,万几之暇,精硏八法,是帖心摹手追不下数十百本。而圣怀虚受,犹临池未辍也。丙寅春正,清宴是娱乐,复临兹帖。御制七言断句五章,题于册首。因副页宋笺古润可爱,更濡笔作云林小景传示臣等,伏惟右军书为千古艺林神品。得逢稽古右文之主,黙契薪传,鉴赏珍重,金壶墨汁,亲洒简端,睿藻古香,辉联璧合。臣等敬观之,馀曷胜庆,幸因石渠宝笈成于乙丑之秋。是以御笔诗画未及恭载云:臣梁诗正、臣汪由敦、臣励宗万、臣张若霭、臣裘曰修、臣陈邦彦、臣董邦逹敬跋,臣梁诗正敬书。

三希堂法帖之“三希帖”

终于到《快雪时晴帖》最后一张图了,写到这里,我感觉膝盖有点隐隐作痛三希堂法帖之“三希帖”

上图是清朝大臣张若霭所绘的一幅梅花图,自记云:羲之《快雪时晴帖》美擅千古。皇上几馀临写,形诸咏歌,又以册前侧理,古洁可爱。御制疏林亭子于上臣霭再承。


………………………………………………大王结束,小王来………………………………………………………

终于把《快雪时晴帖》写完了,虽然写了也有不少,但毕竟受到精力、学力等所限,依旧还有很多没有写到,或者有写到但没写全、写深的,甚至难免还有写错的,希望大家看到后留言指出,互相交流,哦不,是我向你学习三希堂法帖之“三希帖”

好的,闲话少叙,接下来还是写下面的两帖吧。

首先是王羲之儿子王献之写的《中秋帖》。

沈尹默在《二王书法管窥》中曾写道:“大王内擫,小王外拓。大王之书刚健中正,流美而静;小王之书,刚用柔显,华因实增……内擫是骨胜之书,外拓是筋胜之书。内擫近古,外拓趋今,古质今妍,不言而喻。”并旁征博引,列举实例加以论证“人人都懂得古今这个名词,本是相对的,钟繇古于右军,右军又古于大令,因时发挥,自然有别。古今只有风尚不同之区别,不当用作优劣之标准。”

内擫是刚、是正、是迟、是隐晦、是质实、是沉静、是收敛、是骨胜、是涩、是阴,是如“锥画沙”;而外拓,则是柔,是奇,是疾、是彰显、是华丽、是飞动、是放纵、是筋胜、是峻、是阳,是如“屋漏痕”。

南朝虞龢曾说:“夫古质而今妍,数之常也,爱妍而薄质,人之情也。钟、张方之二王,可谓古矣,岂得无妍质之殊?且二王暮年皆胜于少,父子之间又为今古,子敬穷其妍妙,固其宜也。然优劣既微,而会美俱深,故同为终古之独绝,百代之楷式。”虞龢言明了书法的古质今妍,古人古质于今人,今人今妍于古人。而沈先生则从古者质胜,今者妍胜,发微出古质是内擫,今妍是外拓。随着时间的推移,愈古人之书内擫愈多于外拓,亦愈以质胜。相反,愈今人之书其外拓亦愈多于内擫,也愈以妍胜。时代风尚不同,书法风格必各异,若从古质今妍,古者内擫、今者外拓的观点来看,则每一前者一般皆较其后者偏于内擫,并以质胜;相反,每一后者也一般皆比其前者多于外拓,并以妍胜,这是一个大趋势。

《中秋帖》为晋代王献之所书纸本手卷,纵27cm,横11.9cm,行书3行,共22字,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中秋帖》传为王献之的代表作之一,前人对此帖多有疑议。张丑在《清河书画舫》中说此帖不是真迹而是唐人临本。吴升在《大观录》中则认为此帖"书法古厚,墨彩气韵鲜润。但大似肥婢,虽非钩填,恐是宋人临仿。此曾见于米氏《书史》,自为元章(米芾)所临无疑。"相传此帖原来称为《十二月帖》,全文共三十二字:"十二月割至不中秋不复不得相未复还恸理为即甚省如何然胜人何庆等大军。"《中秋帖》是从《十二月帖》临出,只是略去《十二月帖》第一句“十二月割至不”六字,其后又分别缺漏“未复”、“恸理”四字。据米芾的《书史》记载,他曾以宝玩书画从苏激那里换来《十二月帖》作为自己的收藏。米芾收藏古代书画十分丰富,他临摹本领极高,所临作品可达到以假乱真的水平。米芾将其真迹自己保存起来,以节临《十二月帖》而成的《中秋帖》示人。这样《中秋帖》作为王献之的真迹流传下来。虽然《中秋帖》与《十二月帖》存有一定差异,但其结字神态、用笔习惯,少方笔过圆骨,接近于王献之的书风,仍旧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十二月割帖》后摹勒上石,南宋人收入曹之格摹勒的《宝晋斋法帖》。墨迹早已失传,因此现仅有拓本传世。据明代董其昌考证,《十二月帖》与宋太宗淳化年间的《淳化阁帖》中王献之的《庆至帖》原为一帖,后被割裂。《中秋帖》和《十二月割帖》因句子被割,无法标点,无法释读,语句不连贯,不知其具体所写为何。

三希堂法帖之“三希帖”

《中秋帖》引首是乾隆题写的“至宝”二字,随后是乾隆御题的释文:大内藏大令墨迹,多属唐人钩填,惟是卷真迹,二十二字,神采如新,洵希世宝也。向贮御书房,今贮三希堂中。乾隆丙寅二月御识。(不知道那帮御用文人是不敢说还是真没鉴定出来,“真迹”?被打脸→_→)

三希堂法帖之“三希帖”

帖正文右上乾隆御题签“晋王献之中秋帖”一行,左上是“神韵独超,天姿特秀。张怀瓘《书估》”十三字。

三希堂法帖之“三希帖”

上图主要是董其昌的一段题跋:

大令此帖,米老以为天下第一子敬书,又为一笔书。前有“十二月割”等语,今失之;又“庆等大军”以下皆阙,余以《阁帖》补之,为千古快事。米老尝云,人得大令书,割剪一二字,售诸好事者。以此古帖,每不可读,后人强为牵合,深可笑也。甲辰六月观于西湖僧舍,董其昌题。

三希堂法帖之“三希帖”

上图主要是乾隆写的几首打油诗三希堂法帖之“三希帖”

三希堂法帖之“三希帖”

紧接着的是明代鉴藏大家项元汴的一段题跋:

晋王献之,字子敬,羲之第七子,官至中书令,清俊有美誉,而髙迈不羁,风流藴藉,为一时之冠……

三希堂法帖之“三希帖”

最后拖尾处是供奉画家丁观鹏的一幅绘画。

《中秋帖》是米芾节临《十二月帖》而成,它被后人视为王献之书迹而流传下来的主要原因在于《中秋帖》底本当时为米芾所有,外人鲜能得见,难以比较;加之米芾又略去起首与《十二月帖》帖名相关的一句,中间又脱漏四字,文辞、行款均已改观,增添了比较的麻烦;同时米芾自身临摹古书画的本领以假乱真。

大令与右军都是中国书法史上伟大的书法家,古往今来,许多评论家在评述王羲之时联系王献之,在评述王献之时联系王羲之,将他们父子的书法相互对比,不少人用自己的审美标准进行评鉴,往往扬此抑彼,见仁见智,褒贬下一。有人认为王献之不及王羲之,有人认为就某一书体来说王献之超过了王羲之,还有人认为王献之与王羲之在书法艺术上各有特色,更有人认为他们两人在书法史并驾齐驱。就总体而言,隋唐之前,呈现的是“小王胜大王”的局面,有唐以后,尤其是唐太宗开始,大王超过了小王。二王的书法,他们的艺术水平都很高,各有特色,各成风格,有着各自的成就与贡献,可谓难分伯仲。但是,就从现有材料来看,王羲之在文化(书法)史上的贡献与影响成程度要比王献之大,"书圣"的桂冠戴在王羲之头上是名副其实的。

当然,如果要问我喜欢大王还是小王,我的回答是都爱三希堂法帖之“三希帖”

下次有机会的话讲讲大王的《兰亭序》和小王的《洛神赋》三希堂法帖之“三希帖”


……………………………………胜利就在前方,已经写跪了,为了金币,加油………………………………………

《伯远帖》,是东晋著名书法家王珣书写的一封信,纸本,行书,纵25.1cm,横17.2cm,共五行四十七字(47字,好多,相当于前两帖加起来了三希堂法帖之“三希帖” ),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王珣与王献之同辈(堂兄弟),均是王览的玄孙,其祖父是位极人臣的王导。

王珣和王献之除了都是东晋大臣,书法大家,还都离了婚三希堂法帖之“三希帖”

家世上来说,王珣比之王献之更胜一筹,书法上则稍逊一分。不过《伯远帖》作为三希帖之一可是实打实,不含水分的。除了作品本身的出色,被称为天下十大行书之一,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此帖与陆机的《平复帖》为现今仅存的两件晋代名人法帖。俗话说“物以稀为贵”,优秀加上稀少,更是难能可贵。

陆机《平复帖》陆机《平复帖》

三希堂法帖之“三希帖”

《伯远帖》卷前引首是乾隆御书的“江左风华”四个大字,随后是前隔水御书“家学世范,草圣有传,宣和书谱”12字以及御题:唐人真迹已不可多得,况晋人耶!内府所藏右军《快雪帖》,大令《中秋帖》,皆希世之珍。今又得王珣此幅茧纸家风信堪并美!几余清赏亦临池一助也。御识。乾隆丙寅春月,获王珣此帖,遂与《快雪》、《中秋》二迹并藏养心殿温室中,颜曰“三希堂”。御笔又识。

三希堂法帖之“三希帖”

帖文如下:珣顿首顿首,伯远胜业情期,群从之宝,自以羸患, 志在优游。始获此出,意不克申。分别如昨,永为畴古。远隔岭峤,不相瞻临…………(启功先生注此帖尾已不全)

三希堂法帖之“三希帖”

帖文后是董其昌题跋:

晋人真迹惟二王尚有存者,然米南宫时大令已罕,谓一纸可当右军五帖,况王珣书视大令不尤难觏耶!既幸予得见王珣,又幸珣书不尽湮没得见吾也,长安所逢墨迹此为尤物。戊戌冬至日董其昌题。

三希堂法帖之“三希帖”

董其昌跋后面是王肯堂题记:

右晋尚书令谥献穆王元琳书,纸墨发光,笔法遒逸,古色照人,望而知为晋人手泽。经唐历宋,人主崇尚翰墨,收括民间珍秘归于天府,不知其几矣!而尚有遗逸如此卷者,即赏鉴家如老米辈亦未之见,吾于此有深感焉!元琳书名当时颇为弟珉所揜,故为之语曰:“法护非不佳,僧弥难为兄。”法护,珣小字;僧弥,珉小字也。此帖之绕颇为近世王穉登山人滥觞,其劣于乃弟得无谓是!己巳冬十二月,至新安,吴新宇中秘出示留赏,信宿,书以归之。延陵王肯堂。

三希堂法帖之“三希帖”

王肯堂题记后跟着的是董邦达的配图山水画及题记

三希堂法帖之“三希帖”

山水画略长,细分三幅

三希堂法帖之“三希帖”

三希堂法帖之“三希帖”

三希堂法帖之“三希帖”

帖子最后是沈德潜行书的《三希堂歌》:江左风流数王氏,司徒以后多闻人。羲献父子树清节,法护文学超常伦。勋名一家著史册,翰墨百代留精神。快雪时晴洵书圣,中秋姿媚中藏筋。伯远一帖推后劲,遒逸自足追前尘。东晋至今十六代,离合聚散同烟云。太清楼空几泯灭,宝晋斋废疑沉沦。至宝阅世永不坏,鬼神呵护留乾坤。从来法物聚所好,归之秘府纷罗陈。圣皇勤政得清暇,披玩卷轴时讨论。一字品题物逾重,图球并作天家珍。三希名堂世希有,何啻采凤兼白麟。吾皇寄意别有在,字同义异穷圣真。寓意于物匪留意,颐神养性常欣欣。游心理窟无心步,濂溪易通曾有云:惟士希贤贤希圣,圣人希天直欲探天根。万里虽远终可到,立志恢廓无涯垠。士人黾勉臻上达,而况上圣德性通高旻。法书珍重只简翰,游心六艺缘依仁。小臣拜手敬瞻玩,摩挲那敢指掌扪。昔人笔墨贵凤髓,睿藻箴勖扬龙文。承命作歌识卷末,疑有宝光腾起烂烂辉星辰。乾隆丙寅春三月,臣沈德潜奉敕敬题。

三希堂法帖之“三希帖”

终于,终于写完了……当初毕业论文都没写得这么长三希堂法帖之“三希帖”

……………………………………………………收尾分割线……………………………………………………

最后再来几张图,当做完美收官吧三希堂法帖之“三希帖”

三希堂法帖之“三希帖”

三希堂法帖之“三希帖”

三希堂法帖之“三希帖”


…………………………………………………………………………………………………………………………

ps:话说这么长,有几个人能全看完三希堂法帖之“三希帖”

展开 收起

《图说天下·全球最美的100个地方》

《图说天下·全球最美的100个地方》

8.51元起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88.35元起

《中国最美的100个地方》

《中国最美的100个地方》

9.49元起

《新华字典 第12版双色本》

《新华字典 第12版双色本》

23元起

《小学生多功能成语词典》硬壳精装版

《小学生多功能成语词典》硬壳精装版

暂无报价

《新华字典》(第12版、精装)

《新华字典》(第12版、精装)

21.85元起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第5版)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第5版)

22.4元起

《中华成语词典》 (第2版)

《中华成语词典》 (第2版)

10.44元起

《成语接龙800条》(口袋本)

《成语接龙800条》(口袋本)

4.2元起

《小学生全功能字典第2版》(彩图版)

《小学生全功能字典第2版》(彩图版)

19.9元起

中国传统色系列(套装3册) 故宫里的色彩美学+色彩通识100讲+敦煌里的色彩美学 郭浩 李健明 中信出版社图书

中国传统色系列(套装3册) 故宫里的色彩美学+色彩通识100讲+敦煌里的色彩美学 郭浩 李健明 中信出版社图书

301.6元起

2024年 新疆交通旅游图 新疆旅行地图大全全国自驾游地图集美食景点介绍书游遍**各省自驾攻略手册骑行线路图高铁图册书籍

2024年 新疆交通旅游图 新疆旅行地图大全全国自驾游地图集美食景点介绍书游遍**各省自驾攻略手册骑行线路图高铁图册书籍

9.9元起

纵身入山海

纵身入山海

35.9元起

新英汉小词典英语词典新华小学初中高中大学通用成语全笔顺便携工具书英语迷你英文英汉汉英互袖珍本口袋书随身携带英语小字典袖珍小词典中词典初中词典字典英语词典英汉词典 新英汉词典

新英汉小词典英语词典新华小学初中高中大学通用成语全笔顺便携工具书英语迷你英文英汉汉英互袖珍本口袋书随身携带英语小字典袖珍小词典中词典初中词典字典英语词典英汉词典 新英汉词典

18.5元起

《成语大词典》(最新修订版、精装)

《成语大词典》(最新修订版、精装)

42.42元起

《牛津中阶英汉双解词典》(第5版)

《牛津中阶英汉双解词典》(第5版)

80元起
62评论

  • 精彩
  • 最新
提示信息

取消
确认
评论举报

相关好价推荐
查看更多好价

相关文章推荐

更多精彩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171
扫一下,分享更方便,购买更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