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章详情

如何用保险保障一生:人生不同年龄阶段的投保指南(思考向)

2020-09-08 22:19:53 4点赞 32收藏 0评论

创作立场声明:一个爱保险,却又能跳出保险看保险的经纪人。希望用中立、客观和温度,给温暖的你带去一点帮助。

(这是「咨询与方案篇」第4篇)

某社区有个著名问题叫——如何用保险保障一生。

笔者自从业以来,承蒙厚爱,接到许多陌生朋友的咨询:

“宝宝刚出生,请问怎样给他买保险?”

“我今年28岁,想给自己买保险。”

“我今年46岁,想买份重疾险,有推荐的么?”

“我父母今年55岁,请问怎么给他们买保险?”

……

对经纪人来说,这些问题是不设标准答案的。

但大体上存在着一些共性。

本文就将这些共性部分做一个归纳,总结出不同年龄阶段的投保指南

如果你是第一次买保险,那么恭喜你,只要参照这篇指南就基本不会买错。

如果你之前就给自己或家人买过保险,也可以对照本文做个检视,查漏补缺。

01

0~22岁:父母兜底

从呱呱落地,到6岁上小学,22岁大学毕业,这个阶段,一切靠父母兜底。

从逻辑上说,爸爸妈妈是孩子的第一重保障,保险是第二重的保障。

因此,给孩子买保险之前,首先应该给爸爸妈妈买。

这层逻辑并不难理解,只是隔着一层窗户纸,需要点一点才能破。

当然,如果你就只是打算先给孩子买,我也建议你循序渐进,不要一下将所有的预算都花在孩子身上。

因为万一未来想重新规划,再去纠错就不值当了。

爸爸妈妈的部分我们待会讲,先来梳理一下,0-22岁的小朋友们,应该如何投保。

1.医疗险

医疗险的作用是解决(住院)医疗费用问题。

一切因意外、疾病产生的住院费用,都可以通过医疗险来报销。

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医疗险规划要点:

▲健康告知

健康告知考察的主要有三类健康指标:

先天的/慢性的/有潜在风险的

小朋友的健康告知总体通过率是很高的,但仍然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①一些常见的潜在风险点,如新生儿黄疸、手足口病、早产、出生体重<2.5kg等等,投保前请务必仔细阅读健告要求。

②对于一些轻微的先天或慢性问题(举例:鼻中隔弯曲),通常会默认在合同的免责条款中做免责处理。

③如果是一些严重的先天或慢性疾病(举例:先天性心脏病),则一般无法通过核保。

④另外,常见的急性疾病(举例:曾经因肺炎住院治疗过),则不会影响投保。

(以上健告原理适用于所有年龄段,后不再赘述)

总之,从公正公平的角度,医疗险对已知的风险因素是不予承保的。

它保障的,是未知因素导致的住院费用。

▲小额医疗

在普通医疗险确保大的风险转移出去以后,小朋友是可以适当补充一些小额医疗的。

主要针对两方面:小额住院医疗和意外门诊医疗。

小朋友抵抗力差、活泼好动,这两个都是比较实用的险种。

2.意外险

小朋友的意外险主要包含两方面内容:意外伤害和意外医疗。

”根据监管要求,10岁以下未成年人身故保额不得超过20万,10-18岁不得超过50万,因此,小朋友的意外险保额购买20万/50万即可。”

这是一种业内普遍的论调,包括我自己在入行之初很长时间内也接受这种观点。

不过随着对保险认知的加深,对此我有了一些新的理解。

首先,意外险虽然包含身故保障,但它的核心意义在于意外伤残保障。

它的保额相当于一笔「伤残护理津贴」。

一旦发生事故,按照不同伤残等级,赔付10%-100%的保额。

这一点对所有人都是一致的。

其次,监管限制的,只是未成年人身故保额,并不限制意外伤残保额。(2015保监发90号文)

综上,小朋友只是购买20万/50万的意外保额,是否真的足够,得打一个问号。

关于少儿意外险,我给的建议是:

至少和爸爸妈妈一样,参照重疾险,把意外险的保额做到重疾险的2-3倍,才算足够。


意外险规划要点:

▲买综合意外

所谓综合意外,指的是不限制意外发生的场景。

比如有的是公共交通意外(公交车/轮船等),航空意外(飞机)。

显而易见,这样的保障是不完整的,只可以作为补充。

▲不买卡单,不买长期

所谓卡单,就是各种小险种的集合,以前很多保险公司喜欢开发这种产品。

以意外险为主,搭配一点重疾险、医疗险等等,几百块一份,迎合家长们图省事的心理,顺手就买了。

但这种卡单往往搭配臃肿,保额很低,实际的保障意义不大。

不买长期,是因为长期意外险保额不高,性价比也远不如短期。

3.重疾险

小朋友买重疾险有两重意义:

①第一重意义是眼前的。

我们常说,重疾险是一笔「疾病护理准备金」,

是重大疾病后的疗养费、康复费、生活费。

万一发生不幸,这笔赔付会减轻爸爸妈妈乃至整个家庭的经济压力。

②第二重意义是未来的。

爸爸妈妈现在为孩子多安排一分,未来孩子自己就可以少安排一分。

这份保单会长期甚至终身伴随着孩子,这件事本身就是美好的,它承载着父爱母爱。

受限于观念和经济发展,我们大多数80/90后是体会不到这一点的。

但我相信,未来00后到现在20后的孩子们,一定能体会到。

不知道国外有没有类似的研究,只是我自己认为,从小有保险的孩子,内心应该会有更多的感恩和温暖,理财意识和风险意识也会在潜移默化中得以培养。

我一直从内心里认为,保险是具有这种「载体」和「教育」功能的。

重疾险规划要点:

▲健康告知

同医疗险。

▲不买全家桶,不买两全型

不买全家桶,还是老生常谈的问题,既容易配置臃肿,又容易出现关键险种缺失。

不买两全型,稍加计算便知,花同样钱买单独的重疾+储蓄险,最后拿到手的钱,一定比两全多。

02

22~28岁:一人吃饱


这个阶段,属于大学毕业,但还没有成家。

不承担(主要)经济责任,一人吃饱,全家不饿。

配置逻辑和小朋友阶段是一致的

不同之处在于现在是自己掏钱,而这个阶段的我们大多郎中羞涩。

一切从简即可,例如:

医疗险(200万以上)+意外险(100万),每年500+

重疾险(50万),以保障至70岁为例,每年3000+

一般来说也承担得起,对吧。

预算足够的话,仍然建议将重疾险升级为终身和多次赔付的。

规划要点:

这个阶段,买保险要克服拖延症

买吧,好像没必要;

不买吧,又担心万一哪天生病。

小哥我作为过来人,谈一点私人看法:

1.把时间拉长来看,保险一定是有用的。

但保险的作用未必是直接使用(理赔),恰恰是备而不用(持续保障)。

确实有一点反人性,但有备才能无患啊。

对自己好一点,早买早享受保障。

2.再讲讲拖下去的坏处。

我大概有四五个客户,对保险都非常了解,有的自己在网上学习了一两年,但就是没出手。

结果某一天体检突然出现一个状况,然后就发现,好多从前了解过的产品都投不了了,然后找到我。

于是我们找了线下核保相对宽松,可以人工核保的产品投递,最后无一例外的被免责或者加费。

免责,表示你最担心的那个问题保险公司不保了;

加费,表示你购买的价格比原费率更高(而且这类产品本身的费率就不低)。

真正生大病的概率还是很低的,容易出现的,其实是那些小问题。

等小问题出现,相信我,你的投保欲望会变得空前强烈。

我从多年工作中学会一个道理,风险这东西,等你发觉到的时候,就已经有点晚了。

做投资是这样,买保险也是这样。现在我把它分享给你,如何理解,全在你自己。

03

28~45岁:中流砥柱

这个阶段,对社会和家庭而言,我们都是中流砥柱。

用教科书上的话来讲,这个时期我们的家庭进入发展期

家庭财富的流量较大,存量较少

流量是刚需,不能中断。存量决定了扛风险能力。

这个时期的保险需求是最复杂的:

1.全体家庭成员的健康/意外保障空白需要填补

2.家庭的债务(主要是房贷/车贷)需要对冲

3.老人的赡养、孩子的抚养责任需要兼顾

但现实存在两个悖论:

1.这个阶段保险需求最旺盛,但家庭刚性支出也最多,如何合理分配资源(预算),发挥最大效用?

2.这个阶段身体普遍又有些状况,可选择面不那么宽,如何进行规范的投保,如何从核保和预算上争取更有利的结果?

这些问题放在一起,绝不是靠买一个当红产品或者一些机械化的产品组合就能解决的。

也不是随便套用几个简单公式就可以搞定的。

接触的客户越多,实施的案例越多越真心的觉得,每个家庭都需要一名经纪人。

一名懂保险、懂客户、有操守,能站在客户立场的顾问,协助你全面规划。

本文我们只谈一谈针对28~40岁的家庭支柱,应如何规划。

规划要点:

跟前面两个阶段一样,医疗/意外/重疾是常规配置,不赘述。

除此之外,结合实际,给大家两点建议。

1.一定要买定期寿险

定期寿,是家庭支柱专属。责任很简单,人没了就赔钱。

关于它的理性分析,网上有很多。

可以归结为一条:防止家庭支柱倒下,家庭经济生命可以延续。

不过,不接受定期寿险的,基本都是过不了感性关

对此还是谈一点私人看法:

所有的保险发生,都是小概率事件,我们99.9%人都会平平安安的过完一生。

但即便是0.1%的小概率,我们也不能赌,因为家人很珍贵。

定寿和其它险种一样,不是拿来“用”的,而是拿来“备”的。

再强调一遍,买保险的终极目标,不是“使用”保险,而是有备无患,让家庭、家人持续拥有保障。

2.一定尽可能做高保额

我们一般的购物习惯,是喜欢找所谓的产品亮点和卖点。

但往往忽略,买保险,保额才是最大的亮点。

其它一切,都是“椟”。保额,才是“珠”。

保额是理赔时可以实实在在拿到手,帮我们渡过难关的钱。

我知道,受限于家庭的资产结构,收入支出,很多家庭又是第一次购买保险,多数情况下,是无法一次就从从容容买够买足的。

但也请记住,在预算之内尽量把保额买高,其它的都不如这个重要。

04

45~55岁:查漏补缺

经过长期的积累,事业渐有起色。

与前一阶段相比,这个阶段的保险需求有所缓和。

财富的存量和流量都有显著增加,负债总额在减少,子女也快成年。

这个时期,要为自己和老伴未来几十年的(退休)生活做准备了。

就像过冬前的松鼠,往树洞里一点一点的贮存松籽和干果。

医疗保障是否落实?

养老金是否有安排?

规划要点:

短期的医疗险/意外险应该常备。

定期寿险看负债。

如果仍有较大缺口,就应该配置,保障期可以适当缩短,10-20年,覆盖至退休/债期即可。

1.重疾险

这个阶段购买重疾险需要掂量一番了。

一方面身体指标未必允许。

另一方面,45岁以后重疾险的杠杆逐渐降低,可能出现保费倒挂(总保费≥保额)。

2.储蓄险

在重疾险不好购买的情况下,储蓄险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可以用短期医疗险+长期储蓄险这种组合,来解决问题。

储蓄险随时间增长的「现金价值」,既是一笔「医疗储备金」,也是一笔养老准备金。

05

55岁以上:看菜吃饭

这个阶段买保险,用一个词形容,我想到的就是看菜吃饭。

先说长期险。

重疾,保费倒挂严重,而且健康告知通过率也比较低。

定期寿,这个时候家庭的接力棒也即将交接,购买的意义不太大。

储蓄存钱险,给子女买、孙子孙女买可以,给自己买又稍稍有点迟,毕竟储蓄险需要长周期才能显现价值。

只有短期险可以从容入手。

意外险可以正常买。

医疗险,最大的难题还是健康告知。

退而求其次,可以选择防癌医疗险,只针对癌症的治疗费报销。

好在目前有终身型防癌医疗险,也算一种不错的补充型保障。

好了,又到了技术性总结时刻。

1.人身险总共有五大类,医疗/意外/重疾/定寿/储蓄。

2.孩童时期买前三个,青壮年时期买前四个,老年时期买前两个。

3.任何现金流充足的时期,都可以买第五个。

4.再精炼一点:短期险常备不懈,长期险做周期性规划。

5.生活的本质,在于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买保险同理。反过来,好的保险规划,一定是为我们的生活提供助力。

如何用保险保障一生:人生不同年龄阶段的投保指南(思考向)

保险配置本该是个简单的事。

难的是信任的建立和思维的转变。

希望本文能带给你一些正向的启发。

如果觉得有帮助,点赞/收藏/打赏,三者任选其一即可。

最后,任意讨论/咨询,评论区见。

展开 收起

尊享e生2020版

尊享e生2020版

136元起

长相安长期医疗险(20年保证续保)—家庭版

长相安长期医疗险(20年保证续保)—家庭版

203元起

太平洋蓝医保百万医疗

太平洋蓝医保百万医疗

暂无报价

少儿门诊暖宝保超能版-有社保

少儿门诊暖宝保超能版-有社保

660元起

金医保1号父母防癌医疗产品组合(终身版)

金医保1号父母防癌医疗产品组合(终身版)

68元起

大护甲5号父母意外险

大护甲5号父母意外险

88元起

e享护-医享无忧百万医疗险-个人版

e享护-医享无忧百万医疗险-个人版

209元起

i宠计划-宠物医疗保险(互联网)

i宠计划-宠物医疗保险(互联网)

239元起

好医保·长期医疗2020版 最高400万保额

好医保·长期医疗2020版 最高400万保额

暂无报价

不倒翁-安联中老年人意外骨折保险

不倒翁-安联中老年人意外骨折保险

150元起

骑行保非机动车综合险(年缴版)

骑行保非机动车综合险(年缴版)

暂无报价

中国人寿熊孩子险

中国人寿熊孩子险

暂无报价

安稳e生住院医疗险(糖尿病/高血压专属版)

安稳e生住院医疗险(糖尿病/高血压专属版)

176元起

大护甲5号成人意外险

大护甲5号成人意外险

96元起

平安小顽童3号少儿意外险

平安小顽童3号少儿意外险

68元起

安盛天平慢病医疗险(糖尿病版)互联网专属

安盛天平慢病医疗险(糖尿病版)互联网专属

167元起
0评论

当前文章无评论,是时候发表评论了
提示信息

取消
确认
评论举报

相关好价推荐
查看更多好价

相关文章推荐

更多精彩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32
扫一下,分享更方便,购买更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