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10来岁男孩当街踢打母亲,是孩子太坏,还是父母太“骄纵”?
陕西宝鸡,一个10来岁戴着红领巾的男孩,在马路中间按住一个40岁左右的中年妇女,连哭带嚎,不停用脚踹她。后来得知,这个中年妇女就是男孩的亲妈,一旁的保安想要上前制止,却被男孩怒吼。
一个10岁左右的孩子对自己的亲妈居然下此狠手,很多人都觉得这个孩子太“坏”了。然而细究下去,男孩的这些“问题行为”,也许并不是其本质“坏”所引起的,而是父母的养育方式,家庭的互动、沟通模式等因素造就的。
《从出生到独立:写给父母的养育心理学》一书就提到:互动理论和系统理论主张,问题并非来源于个体心理,而是存在于人与人的互动之中。
事件中的这个男孩当街打骂自己的母亲,从表面看是这个孩子“不孝”、“不尊重自己的母亲”、“没有良心”,而这个孩子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行为?
也许是在这个家庭里,母亲本身就不被全家人尊重,比如不被父亲尊重,不被爷爷奶奶尊重,母亲的家庭地位很低,于是孩子就会在潜移默化中习得他人对待母亲的方式;
也许是母亲平时过于专制、控制,对孩子处处压制,孩子在无法承受之后的一次爆发;
也许是孩子的父亲和母亲以及其他家庭成员,一直以来对孩子都很溺爱骄纵,令他养成“唯我独尊”的心态,一旦不顺心就大发脾气,殴打父母。
所以说,个体的行为是系统互动的结果。把一个人的行为模式放到其成长的家庭和人际背景中,才能获得客观、全面并贴近实际的理解。
一个人身体和心智的成熟需要一个足够好的供养环境,从出生到独立,孩子的身心发展会经过一个个发展阶段,而每个发展阶段都有不同的发展主题和任务。只有接受每个阶段的挑战并顺利过渡到下个阶段,生命才会继续发展。而这个过程中,家庭的作用、父母的养育是非常重要的。
很多孩子以不同的方式,比如问题行为、疾病、症状等等,让发展停滞在某一个阶段,其实就是家庭本身出了问题,让孩子的发展受阻了。
这时候,我们光光去矫正孩子的行为,往往事倍功半,效果甚微。“我什么方法都尝试了,孩子软硬不吃”!只有当我们理解了系统的观点,去从更大的家庭的层面去看这些问题,去做出一些改变,才会使得孩子的问题行为得到改善。
每个孩子都是父母的心头肉,做父母的初衷都希望孩子能够健康茁壮成长,去属于自己的广阔天地自由翱翔。然而,在养育的过程中,却总有不断产生的困惑,令人不知所措。
《从出生到独立:写给父母的养育心理学》这本书由9位一线顶尖儿童教育专家、心理学家合力编写而成,详细地写到不同发展阶段父母养育的重点和注意点是什么以及该如何具体操作。
比如婴幼儿时期孩子总闹情绪怎么办?黏人怎么办?不愿意睡觉怎么办?学龄前时期,孩子害羞、怕黑、乱发脾气怎么办?如何夸奖孩子?如何发现并培养孩子的才能?青春期孩子沉迷游戏和网络怎么办?和父母发生冲突怎么办?什么时候该管什么时候不管?
总之从出生到离家独立,每个阶段都有家长频繁遇到的问题的解释和参考应对方式。还有一些特殊情况,比如离异家庭如何让孩子接受,以什么样的态度面对孩子,可以尽量减少伤害,让孩子能够健康顺利成长?可以说理论和实践结合,能够给父母很实用的养育指导。
如果你为人父母,正为孩子成长中的各种问题苦恼、困惑,建议你阅读此书,相信会给你不一样的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