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书架上的神明 篇一:神明之所以为神明

2019-05-22 19:00:00 27点赞 193收藏 11评论

题记

很早之前就有想法,写一个关于书的系列。自己并非读书破万卷,也不能妙笔生花,甚至可以说,曾经一段时间买书时的乐趣是远远大于看书的,以一个系列记录一下看书的时光,也以一个系列,督促自己,继续拿起书本。孩提时期,还是一个比较喜欢看书的少年,从小就受爷爷熏陶,熟读三字经、千字文后,便开始自己寻找书籍去读,印象较深的是《智慧背囊》这个系列,私认为这个系列的图书对我个人尤其是刚刚懵懂的时候对初步形成自己的价值观、世界观还是挺有帮助的,还有爷爷经常买的《人物传记》,虽然都不知道是谁,但是对传记类的书感兴趣,大抵也是从那时候开始的吧。后来也经常周末跑到新华书店,抱一本当时并不太买得起的探险类的书籍,席地而坐,饶有兴趣。但是后来发生的一件事情,让我对阅读的兴趣戛然而止。应该是四五年级的时候,那短时间特别痴迷于三国水浒,每天放学回到家总是抱着书往地上一趴,就沉浸在小说的世界中无法自拔。妈妈那时候觉得我太爱看课外书,认为我回到家不写作业不复习功课,就不让我继续看那些书籍。可是,从兴趣正浓的孩子手中夺走一本书,无异于从猫咪嘴里抢走她的小鱼干,不可避免的会爆发冲突,于是那天,我就亲眼看着自己读了四五遍的《水浒传》在妈妈手里一分为二,那个时候的我,受到的心灵创伤是现在回想起来都,觉得好笑,又觉得心酸。好笑的是,明明是一本我读了很多遍的书,放下它作缓兵之计,再偷偷摸摸的看又有和不可呢;心酸的是,从那以后,阅读这种习惯,在我的前四分之一生中,几乎整整缺席了十年。

重新拾起对阅读的习惯,竟然已经是大四的时候。虽然大学是一枚法学僧,但是真的一直觉得看书对我而言已经是一件让我觉得痛苦的事情,我没有耐心去看完一本书。毫不夸张的说,从四年级后到大四,我完整看过的书,只有高三那年上数学课的时候,用文曲星看完的《坏蛋是怎样炼成的》。一本《拿破仑传》我从三年级看到现在,也只看了三分之二。连《哈利波特》这种不看都没有朋友系列的书,我也只买了一本《哈利波特与凤凰社》,看了一点,就吃灰到今天。其他还看过什么,甚至都没有丁点印象了。

转折是在2015年的大概是12月份吧,恰逢当当网的周年庆,那时候还没有邂逅张大妈,但是那次活动的力度可谓相当之大,基本上精装书籍100元可以买上十来本,于是那天一晚上我就买了几十本书,但是当时买的大部分都是《你只是假装看起来很努力》、《一年的8046小时》等等这些励志的书,还有一些当时的畅销书。说实话,这些书对我一个久疏阅读的人来书,当成故事书看看先培养一下坐下来看书的习惯还是有些帮助的,尽管我现在再也不会买这些书。那段时间,适逢大四,对法学僧而言12月份司法考试(现在的法考)成绩一出,几家欢喜几家愁,走运的时我当时还算欢喜的那拨人,上课也几乎不去,每天的生活也就是上午打打游戏,下午打打篮球,但是书买回来,总不能一直放在床底下睡觉吧,于是乎,开始给自己定下规矩,一个星期看一本书,并且每日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慢慢的习惯也就养成了。

可惜这个坚持了两年多的习惯,现在还是断了可惜这个坚持了两年多的习惯,现在还是断了

也就是那段时间,让我开始越来越钻研“买书”这件事情了。因为尝到了甜头,就再也不想花大价钱去买原价书了,于是,当当、亚马逊,包括后来的京东,购物车被我塞得满满当当,那家有活动买哪家,尤其是满100减50这种活动,对我来说是一点抵抗力都没有,每次都会剁手。可以说,那段时间,买书的乐趣是远远大于看书的。因为我钻研怎么凑单整整凑个100块钱又多不花1块钱的时间,可能都够我看上几篇短片小说了。那个时候的买的书,更多的是因为折扣,而且往往都是那些所谓的“畅销书”。随着读书的深入,慢慢有了固定的兴趣,也喜欢通过书单来发现一些感兴趣的书籍,购物车更新的频率越来越低,甚至买书的次数也愈来愈少。后来一段时间,包括现在,偶尔还会陷入一阵子“无书可买”的时期,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我喜欢的书,总是不打折吧。

这是从2016、17年买的书,其实还有很多连包装都没有拆开这是从2016、17年买的书,其实还有很多连包装都没有拆开

罗里吧嗦说了这么多,不是炫耀自己看过多少书,买过多少书,因为我觉得炫耀自己读过多少书的人和炫富的人一样讨厌,况且自己是深知没有炫耀的资本的。而是有个地方能够留下一自己的足迹。我越来越喜欢在张大妈上面写文章,是因为会有当年在扣扣空间写日志的感觉。但是既然写点东西了,总还是希望会有读者的,又达不到去发表文章的水平,也就恰好在这里,不会被身边的朋友说矫情,也能感受到互联网世界的魅力,总会有一些兴趣相同的人,和他们的思维碰撞出火花,这是一种多么美妙的体验。朋友,你说是吧。

下面的文章,是对自己书架上的神明做了一个小小的梳理,也是这个系列后面文章的大致提纲,如有遗漏、冒犯各位神明,还请多多担待~

开篇

我书架上的神明我书架上的神明

第一次看到这本书,就被他的名字深深的吸引,也是我这个系列名称的来源。我曾经很小的时候自己的屋子里就有了书架,但是上面有不少爸爸的专业书籍,慢慢的,我自己的书越来越多的时候,书架也就放不下了。小时候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站在书架前,一本一本的抚过立着的书本,然后抽出来,放到另一遍,再抽出来另一本放到留出的空里。这时候,仿佛自己就是点将台上的都督,给手下的将士排列组合。可是每当有新书买来的时候,就会很犯难,是按照时间顺序把最早看过的那本抽出来呢,可是这样是不是太过残忍,他已经陪伴了我这么久,现在却没有了容身之地;还是挑一本我最不喜欢的出来呢,可是我不喜欢的书,是不是因为我还不够成熟,还没有真正领略到他的魅力呢。于是每一次排列组合,都是一次筛选,书架是有限的,而那个时候,也让我对书架慢慢产生了喜欢,甚至敬畏之心,因为书架上承载的,是我精挑细选留下的爱将们,而每一本能够留在我书架上的书,于我而言,要么是我特别喜欢的,要么是我真的读不懂的,要是还剩几本励志书云云,那就是强迫症犯了,总要有几本垫着的,满满当当的书架看着才最舒心嘛。

神明之所以为神明

神明之所以为神明

言归正传,这本书光有了一个令人心醉的名字,也同样有如大海般宽广的内容。书的封皮写到,《读书》前执行主编王焱说:大凡在学问中讨生活的人,对于让外人参观自己的书房这件事,大都心存忌讳。他们视自己的秘密书架,好比金屋里藏的阿娇,或者贪官的银行户头,不到万不得已,那是绝不愿意轻易示人的。

这本书,收集的是《南方周末》阅读版“秘密书架”专栏的系列的文章,两本书一共有一百多位学者,敞开了他们的胸怀,能让我们一窥他们知识进屋中,究竟藏了什么美阿娇。让我觉得特别惊奇的是,最近大热的《2001:太空漫游》,漫天的宣传都是离不开“刘慈欣”这三个字,没想到,嘿,还真的躺在刘慈欣的书单里,而且次序还不低。

之所以说这本书有大海般宽广的内容,是因为他们推荐的书单,不仅包括政治、经济、文学、历史等专业典籍,如《史记》《资治通鉴》《旧制度与大革命》《鲁迅全集》等,也有符合大众阅读口味的通俗读物,如四大名著、金庸的小说等,更有带着浓郁时代特色的书籍,比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毛泽东选集》等等。

我是很喜欢读书单类的书,包括下面会提到的梁文道,因为我很赞同李银河的观念,她说,关于读书,《怎么办》中的拉赫美托夫的名言对她影响很大,他说:“每种学科的重要著作是很少的,其他著作不过是把这少数著作里说得更充分而清楚的话加以重复、冲淡和损害罢了......我仅读那些具有创造性的东西,并且只要理解了这独创性就不再多读。我所念过的每本书都是最精彩的,免得多读好几百本书。”无独有偶,梁文道的电视节目,《开卷八分钟》第一集,介绍的书,就是《书读完了》。

文中提到的书,就不一一放上链接了,哪家便宜买哪家,不然,放进购物车,等等各大电商活动也是极好的文中提到的书,就不一一放上链接了,哪家便宜买哪家,不然,放进购物车,等等各大电商活动也是极好的

有人会说每天都会出这么多书,怎么可能读的完呢。但是金克木先生告诉您,书,真的是可以读的完的。同样学富五车,有着“教授的教授”之称的陈寅恪,在晚年也曾有过书读完了的感慨。《书读完了》这么书,惭愧的说,我还没有把这本书读完,就把他放下了。因为读起来真的很辛苦,行走在古文与历史的长河中,没有一定的知识积累,没有相当的耐心,可能真的就如我一样连这本书都读不完,便连连摇头,我连一本书都读不完,上哪去把书读完呢,岂不是扯犊子乎?不过我还是相信书是有读完的那天的,当然要看你怎么读,更要看有没有水平,去发现,哪本才是最精彩的书。

关于《我书架上的神明》这两本书,其实无需多言,如果你觉得不知道从读什么开始阅读,那么拿起他吧,相信你会找到你喜欢甚至会终其一生所追随的方向;如果你陷入了书荒不知道读什么,那么也拿起他吧,相信你会在你原来喜欢的领域发现新的遗珠,甚至柳暗花明带你走向了一个新的世界。总之,读下去,就对了。按编者言,看着这些名家推荐的书单,有长有短,各有偏爱。他们视之为珍宝的藏书,或许总有两三本适合你的阅读口味,不求对你有多大的帮助,只求为你打开一片阅读的空间,足矣。

近代篇


民国清流系列民国清流系列

如果说,让我推荐一部关于民国时期的书籍,我一定会推荐“民国清流”这个系列。据悉,为了写作“民国清流”系列图书,作者汪兆骞先生准备了十九年,收集了上千万字的权威史料。这套书的写作过程也耗费了他多年的心血,堪称呕心沥血之作。 汪兆骞生于1941年,人民文学出版社编审,《当代》杂志原副主编兼《文学故事报》主编。 其中让我印象颇为深刻的是,在阐述钱钟书和杨绛夫妇的那段时光时,恰逢当时杨绛先生仙逝,汪兆骞先生回忆起当年跟随人民文学出版社前辈到钱家采访钱钟书时,初见杨绛,那种外人所见安然恬静与杨绛先生自述的《我们仨》中的艰苦生活形成强烈的对比。我在那一刻觉得,这本书,非汪兆骞先生不能成,因为这个系列的书采用《左传》的写法,以编年体的形式,从民国六年到1948年新中国成立的前夕,生动的刻画了民国时期几乎每一位大师的起起伏伏。著名作家王跃文这样评价到,汪兆骞老师深谙《左传》笔法,其《民国清流》依照编年剪裁民国历史,将人物置于云诡波谲的大事件大冲突中摹形刻画,以史家手眼钩沉实录,以文学笔墨传神写照,于人物书写中别嫌疑,于叙事中富褒贬,明是非,定犹豫,善善恶恶,援史明志,其为士人清流招魂之深情苦心,令人感佩。

“民国是个乱世,民国又是强权与战争并存的时代。乱世民国,军阀忙于混战,催生了一大批民国清流,几可与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大行其道的局面相辉映……”可以说,是“民国清流”这个系列的书,开启了我对民国的全新认知,也开启了我对民国时期的无尽喜爱与探索。

神明之所以为神明

很可惜,接下来的很多书我自己还都没有来得及看,因为工作在外地,并且经常搬家,图书对我来说有时候是很大的负担,后来就索性全部带回了家,只留几本在身边,没想到,现在需要作出推荐之时,确还未拜读,实在惭愧惭愧,不过今日也只是个引子,对自己没有看过的书,我暂不予评述,后期会有文章以续之。

从晚清到民国,从时间上看,可以补充“民国清流”系列在民国六年之前的故事线。而这四本书并非同一人所著,恐难称作一系列,但是作为民国时期的补充,另外三本也是有值得一读的价值的。

神明之所以为神明

蒋廷黻的《中国近代史》,被誉为中国近代史写作开山之作,并且从世界史的角度阐释中国近代与世界的关系。而另外四本书则都是具体讲述民国大师们的生平事迹和一些奇闻异事。《先生》这本书对应的有同名纪录片,百度可以搜素到,配合视频效果更佳,印象也会更佳深刻。《大师课徒》则说的是大师们与学生之间的故事,有点甚至是大师与大师之间的交集,如季羡林就曾说过对其在梵文领域影响最大的就是陈寅恪,当时还是学生的季羡林被陈寅恪所阐述的梵文世界深深吸引,终成一代大家,或许,这也是大师的薪火相传。

神明之所以为神明

《西装先生与旗袍太太》收录了民国时期颇有头脸的人物的风流韵事,包括戴望舒与丁香女、吴宓与毛彦文等等,而另外四本被作者陶方宣称为“民国双壁系列”共八册,我仅收录了四本,虽然还没有拜读,但也不难发现应该是说中讲两位大师之间的故事,尤其是《历史的辫子》,仅仅看到陈寅恪与王国维,就不难想起那句,“自由之精神,独立之思想”。这七本书也都是属于偏人物传记和轶事类型的图书。

西南联大西南联大

说到民国,就不得不提西南联大,而提到西南联大,我私认为就不得不提《南渡北归》。这套书因为我在Kindle上面先买了,就没有把实体书拆开。实际分为《南渡》《北归》和《离别》三部曲。《南渡》描述了抗战爆发前后,中国知识分子和民族精英的生活,以及从敌占区流亡西南的故事。时间从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始,继之平津沦陷,北大、清华、南开等大学南渡西迁,先长沙后昆明、蒙自办学的岁月,同时涉及中央研究院史语所、同济大学、中国营造学社在抗战烽火中艰难跋涉的历程。《北归》着重描述了抗战胜利前后,流亡西南的知识分子的学术追求、思想变化与不同的人生遭际,时间跨度约为抗战中后期至1948年末,国民政府抢运国宝与"抢救学人"计划,连同选举首届中央研究院院士为止。《离别》则描述了流亡西南的知识分子,在回归久违的故土家园之后,因内战爆发和各自的政治歧见,不得不忍痛离别,遥天相望,以及在海峡两岸不同的生活环境和政治氛围中所遭遇的命运剧变。《南渡北归》这部煌煌巨作,事无巨细的从西南联大的成立,大师们星光熠熠的聚集在西南的边陲小镇,到最后因为政治分歧的天各一方,可以堪称了解西南联大历史的必读之书。《联大八年》、梅贻琦的《西南联大日记》,还有没有买的郑天挺的《西南联大日记》,是从当事人的正面之角度,去了解那段峥嵘岁月。

关于梅贻琦校长,在此列出了《大学与大师》上下两册,还有之前罗列出来的《民国三大校长》,也将使我对这位“民国吴彦祖”有更深刻的认知。而之所以与西南联大放在一起,可以说,没有梅贻琦的努力,或许西南联大早就飘散在战火之中了。了解这段历史,再了解梅贻琦,对这段历史也会有更深刻领悟。

陈寅恪

神明之所以为神明

陈寅恪,“恪”这个字就究竟念ke还是que,到现在仍然颇有争议。但是名字的读音丝毫不影响陈寅恪在民国大师中的地位。与陈寅恪有关的书是我民国时期的书中数量最多的,有人说,读懂了陈寅恪,就读懂了中国近代史,因梁启超聘请其出任清华大学教授而被成为“教授的教授”,被狂傲之士刘文典称之为“国粹”。陈寅恪的家族轶事在《守望--陈寅恪往事》和《在西方发现陈寅恪》两本书中有着较为详细的叙述,尤其是《在西方发现陈寅恪》一书,以其留学时期的独特视角为我们呈现了一个青年陈寅恪,一睹大师来时的路。而傅斯年和吴宓两位大师,因为之前读过的“民国清流”和《南渡北归》中对陈寅恪和二位的关系都有过较为详细的描写,所以一直没有翻开《陈寅恪与傅斯年》以及《吴宓与陈寅恪》二本是,关于其内容也不再赘述。关于陈寅恪,我会在接下来单独成一篇文章详细介绍上述书籍,敬请期待。

家书

神明之所以为神明

说道家书,我想每个人脑海中都会浮现出《傅雷家书》和《曾国藩家书》,因为太过经典,往往让我们忽视了其他家书。《张大千家书》和《叶芝家书》就是在这样的心境下被我购来,因为前两本的名声太过响亮,便想一睹其他家书究竟有何区别。在此也把王小波的《爱你就像爱生命》也放在这个系列中,因为我觉得,情人间的书信,是最能传递爱意之情的,就像我现在,每逢和爱人吵架吵得比较凶的时候,或者有遇到比较大的事情,我还是习惯于在深夜,给她写一封长长的信,回忆我们之前的过往,寄托我们未来的期待,而不拘泥于短暂的争执中。每每想到这,我总会有这种想法,在未来终老之前,把我们曾经的信能做成一个小册子,留给后人,让他们知道,柠檬,还是老的酸。

梁文道

神明之所以为神明

其实,对我来说,真正让我重新打开阅读之门的重要作品,应该就是梁文道的“我读”系列。初识梁文道,是在凤凰卫视的电视节目,《开卷八分钟》里,他那口,港腔很浓重的普通话,配一副圆框眼睛,以及稀疏的毛发,不用开口,就一定能看出来,是个知识分子。发现《开卷八分钟》,是我在网上搜素关于陈寅恪的资料时偶然发现的,而那期节目中,介绍的那本书,就是《在西方发现陈寅恪》。

我很喜欢读书单类的图书,包括像《我书架上的神明》这类书,因为你读一本书,会发现更多好书,就如同一个树木的躯干,沿着这个躯干,我看到了更多的枝叶。当《开卷八分钟》的资源突然找不到的时候,那种失落感难以言状,幸好我遇到了“我读”这个系列。起初在当当上购买《我读:温一壶月光下的酒》时,纯粹是被这么文艺的书名所吸引,万万没有想到的是,翻开这本书的时候,内容竟然是那么的熟悉,原来,“我读”这个系列竟然就是《开卷八分钟》的文字版。因为我不知道《开卷八分钟》究竟有多少集,所以也弄不清楚“我读”系列究竟是不是完整收录,但是我把能在网上买到的都买来了,甚至其中那本《我读:陪你到世界尽头》是在苏州的诚品书店购得。这套书籍,于我而言,可以称之为我最喜欢的书籍之一,甚至可称之为最。就让我静静的感受那书名就好,《我读:温一壶月光下的酒》,《我读:读书,让我们不再孤单》,《我读:没有人是一座孤岛》,《我读:我想和你一起虚度时光》,《我读:陪你读到世界尽头》。

《我执》是我刚刚读完的书,一直忘了家里也买了这本书,在工作的地方又买了一本。这本书,是梁文道在一个报纸的专栏“秘密笔记”连载合集,并且收录了几篇梁文道的杂文。《我执》,从八月一日至十二月三十一日,每日一篇。八月一日,题解,“你所见到的,只不过是自己的想象;你以为是自己的,只不过是种偶然。握得越紧越是徒然。此之谓我执”。《我执》这本书,确实可以一窥作者的生活,不过又如序者杨照所言,“我们不必试图从《我执》的文字里,去破解梁文道的私生活,不过我们却可以借由那似幻似真、既真实又虚构的笔法,赞叹这位读书人的阅读兴味与阅读能量,他当然能解析字面的普通、公共意义,他还能进而和作者和文本进行生命与生命的觌面相见、赤裸私密的感应,把阅读内容转化成自我体验,再用半告白半反思的语气,钻入每位读者的生命中,丰富我们的私密自我空间。”

《噪音》是我较早看完的一本书,大抵是记录了一些梁文道先生感兴趣的音乐,不过在我的网易云音乐中,我自己制作了歌单“噪音”,收录了能在网络上找的,文中提及的音乐,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直接在网易云中直接搜素“梁文道《噪音》”歌单,不过好像排在了最下面的。边看边听,或许,在另一个平行宇宙,能与梁先生不期而遇。

神明之所以为神明

一说到美,我们可能都很容易想到一个人——蒋勋,好像全世界就只有蒋勋能看到美,就好比全世界好像只有蔡澜最会吃。上述四本书,我只看了李泽厚的《美的历程》,说实话,不是很看的懂,导致现在印象也不是很深。来年再读到蒋勋的《美的沉思》时,再回头看看吧。

在路上

神明之所以为神明

我把上图的书籍放在一起,称之为“在路上”,并非他们都是纯游记,而是一个地方,一个我将来要去的地方。毕淑敏的《非洲三万里》给我的印象最为深刻,尤其是,“非洲之傲”列车停靠在一个非洲一个小村庄旁边,车上游客用餐时,夕阳西下,原著居民的孩子,赤裸着双脚,看着眼前的钢铁怪物灯火辉煌,车上的旅人吃着他们一辈子都没有见过的食物,那种视觉冲击,让我久久不能忘怀。

“书天堂”系列,是钟芳玲收录的全世界各地的书店,虽然我还没有拆开看,但是我猜,应该会有莎士比亚书店。还有一本《四季访书》没有购买,待有活动时再拿下吧。

《四分之三》的香港也是梁文道《开卷八分钟》里看到的书,去香港之前一定要把这本书读完,否则也对不起一百多块钱的买书钱。

在路上

神明之所以为神明

同样是在路上,如果脚步迈不开,那么就跟随书本,让心灵上路吧。

《在路上》和《我们一起去纽约》,是长篇小说,一个被称为美国“垮掉的一代”的代表作,一个称为澳大利亚版“杀死一只知更鸟”,具体内容不再赘述。《旅》这本书并不是村上春树的作品,而是另一位作家写村上春树去过哪些地方,书的封面给人的错觉太强烈,以至于这可能不失一本好书,但是奈何出版社套路太深,让人生厌。其余的都是些散文集,看与不看,悉听君便。

说到在路上,现在已经养成了每次出远门但凡坐火车,都要放一本书在包里,甚至有段时间,工作繁忙,没有时间看书,甚是怀念坐火车看书的时光。尤其是绿皮火车,可能很多地方都已经坐不到绿皮火车了,如果有降噪耳机加持,一个晴朗的白天,阳光晒在车厢里,火车慢慢悠悠的开着,真的会有种时间变得愈来愈慢,一伸手就能触摸到的感觉,而不是高铁飞驰,同时间赛跑的匆匆忙忙。

人物传记

神明之所以为神明

《乔布斯传》是这么多书中,最有纪念意义的一本,是乔布斯逝世那年,首发购买的。虽然我不是忠实果粉,但是我还是被乔布斯的人格魅力深深折服,我想,这本书,更值得忠实果粉一读,能更了解苹果的内涵,因为毕竟,一个时代的标志不仅仅也不应该只用金钱来衡量。

关于读书

神明之所以为神明

关于读书的书,我也买了不少,但是觉得真正有营养值得推荐的却并不多。读书,不是一件功利的事情,同样也没有方法对错之分。如作家王小妮所言:所谓的正确阅读,怕是从来就没有的。恐怕只有好的阅读,它才会不断地启示和塑造,让我们从全新的角度另眼看世界,这个循环往复的过程,才是阅读的目的把。

我的专业

神明之所以为神明

神明之所以为神明

在我刚刚工作的时候,买了不少关于法律方面的书,在此也就罗列一下我认为还不错的书籍,可能,其中一两个片段能对你今后的工作有所指点,那这本书对你而言就是值得的。恐怕会有不少同行前辈也看到了这篇文章,在此仅仅以一己拙见,把沉睡在书架上的书籍扒拉出来晒晒,并无推荐之意。

合集

神明之所以为神明

鲍勃迪伦的诗合集纯粹是为情怀买单,至今未拆。《红楼梦》无需多言,也不敢多言。

世纪三部曲

神明之所以为神明

传说让全世界书迷“三个通宵读完”的皇皇巨著,屯着。

神明之所以为神明

神明之所以为神明

一些不知如何分类,又觉得都还不错的小说,之前买了不少排行榜单上的畅销小说,有其上榜的理由,给心灵放个假,还是挺不错的,也至少能充实一下自己和朋友的谈资。

书架一隅书架一隅

我的收藏

神明之所以为神明

这些老书,是我读书生涯里,最珍贵的财富。曾经很喜欢去旧书市场,在一堆破烂中翻出一本书,那种若获至宝的欣喜,至今历历在目。尤其是《周恩来青年时代诗选》这本书,采用的是民国时期的排版,非常有历史韵味。如今那家旧书店已不知会不会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夷为废墟,但是那个曾经的淘书少年,如今已成为爱书人士,尤其是爱读书人士,总是把眼镜架在鼻尖的老板,应该会有些许的欣慰,毕竟我拿走《天安门诗抄》那本书时,能看到他眼中闪过了一丝惊讶,但是转脸就春分和气的把书交到我手里。

写在最后

神明之所以为神明

因为工作地方还买了不少书,但是近期准备搬家就都打包整理完毕,就趁着这两天回到了老家,整理了一下,我书架上的神明。希望本文能做个引子,也督促自己放下手机,多多读书,最后,给大家详细介绍并推荐这两本,《重返狼群》。

神明之所以为神明

《重返狼群》的作者李微漪,是一名画家,一次机缘巧合,李微漪解救了一匹小狼——格林。从若尔盖草原到成都的都市,李微漪把小狼当成小狗一样在家里养着,看着格林一天天长大,但是随着时间推移,格林显然已经不能继续在城市里生存,而李微漪决定,陪着格林一起回到草原,从带着格林与藏獒一起生活,再到独自带着格林上山等待狼群的呼唤,终于,格林走了。

神明之所以为神明

神明之所以为神明

神明之所以为神明

神明之所以为神明

《重返狼群》第二部《重返狼群》第二部

神明之所以为神明

写到这里,我突然觉得自己什么都写不出来了,因为,我回想起这本书,包括李微漪和亦风自己拍摄剪辑的同名电影,带给我震撼,是我单薄的文字功底难以形容的。里面有太多的画面,关于人性的思考,关于狼性的思考,尤其是在电影中看到那620头狼头皮“集腋成裘”的大褂子时,我不敢直视。我在看书的时候想过,那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褂子,是很炫酷的吗,还是很有古风。但是当我真正看到时,让我毛骨悚然,因为那每一双眼睛下,都是一个生命,并且,是草原的守护神,是传统牧民心目中的图腾。在那段时间,我甚至都有限迷恋狼文化,虽然我是土生土长的中原人,但始终觉得,从历史的角度看,如《狼图腾》所言,每次当中原民族的“羊性”太强时,总会有游牧民族入侵中原,为中华民族注入“狼的血性”。

神明之所以为神明

这是我第一次和《重返狼群》邂逅的地方,我觉得,应该让作者来亲自讲述着一切,也真希望看到这篇文章的朋友,有机会都看一看这两本书,如果时间不多,可以直接搜索电影《重返狼群》,我相信你,会重返书本的。

结尾

洋洋洒洒写了近万字,算是对自己,对这几年所买所读的书,有了一个交代。买书容易看书难,记得之前还统计过17年读了大概60本书,平均下来也是一个星期一本,但是那个时候读的书多是没有什么营养的励志书籍和畅销书,以致现在回想起来,他们也仅仅是个数字而已。现在所购得图书,大部分还是从书单的图书中派生出来的,以及如《南渡北归》《民国清流》这种历史新作。对于现在的我而言,书永远是读不完的,我也希望“我书架上的神明”这个主题的文章能坚持写下去。在520、521这两天的晚上,思绪随着书本激荡,神明依旧在,生活仍继续。感谢我的老婆,能理解我买书的嗜好,并且愿意和我一起看书,我想人生最大的幸福莫过于,和爱的人一起看爱看的书。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书德馨。从白丁到鸿儒,我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文中拙见,还望海涵。

展开 收起

《爱你就像爱生命》(旧版、精装、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爱你就像爱生命》(旧版、精装、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17.50

《我书架上的神明:72位学者谈影响他们人生的书》

《我书架上的神明:72位学者谈影响他们人生的书》

暂无报价

《书读完了》 (精装)

《书读完了》 (精装)

¥37.50

河南文艺出版社 《西装先生与旗袍太太》 (平装、非套装)

河南文艺出版社 《西装先生与旗袍太太》 (平装、非套装)

¥15.52

新华出版社 《历史的辫子:陈寅恪与王国维》 (平装、非套装)

新华出版社 《历史的辫子:陈寅恪与王国维》 (平装、非套装)

暂无报价

湖南文艺出版社 《非洲三万里》 (平装)

湖南文艺出版社 《非洲三万里》 (平装)

暂无报价

天津人民出版社 《重返狼群》(完整升级版) (平装、非套装)

天津人民出版社 《重返狼群》(完整升级版) (平装、非套装)

暂无报价

《最亲切的数学概念启蒙图画书·你好!数学》(精编版、礼盒装、套装共30册)

《最亲切的数学概念启蒙图画书·你好!数学》(精编版、礼盒装、套装共30册)

225.9元起

《活着》(25周年精装典藏纪念版)

《活着》(25周年精装典藏纪念版)

23.3元起

《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全集·额尔古纳河右岸》

《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全集·额尔古纳河右岸》

10.6元起

《实验班提优训练》(年级、科目任选)

《实验班提优训练》(年级、科目任选)

10.76元起

《奇先生妙小姐 阶梯阅读睡前故事》(58册)

《奇先生妙小姐 阶梯阅读睡前故事》(58册)

149元起

《看不见的生物病毒、细菌》(精装)

《看不见的生物病毒、细菌》(精装)

8.9元起

《我们生活在巨大的差距里》(精装)

《我们生活在巨大的差距里》(精装)

16.63元起

《学而思秘籍·小学数学思维培养教程1级》

《学而思秘籍·小学数学思维培养教程1级》

5.56元起

《DK博物大百科》(精装)

《DK博物大百科》(精装)

84.55元起

《DK百科全书精选礼盒》(礼盒装、套装共4册)

《DK百科全书精选礼盒》(礼盒装、套装共4册)

171元起

数学:1-3岁(全34册纸板书)

数学:1-3岁(全34册纸板书)

528.9元起

《钢之炼金术师》(套装共27册)

《钢之炼金术师》(套装共27册)

188元起

《亲亲科学图书馆·1-4辑》(礼盒装、共40册)

《亲亲科学图书馆·1-4辑》(礼盒装、共40册)

177.21元起

《迪士尼金色童年绘本珍藏馆》(礼盒装、共50册)

《迪士尼金色童年绘本珍藏馆》(礼盒装、共50册)

200元起

《屁屁侦探·第一辑+第二辑+番外篇》(精装、套装共9册)

《屁屁侦探·第一辑+第二辑+番外篇》(精装、套装共9册)

125元起

《时间从来不语却回答了所有问题》

《时间从来不语却回答了所有问题》

13.9元起
11评论

  • 精彩
  • 最新
提示信息

取消
确认
评论举报

相关好价推荐
查看更多好价

相关文章推荐

更多精彩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193
扫一下,分享更方便,购买更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