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噪耳机 篇二:魔浪从O7到S花费2年,到底是匠心之作还是拖更产品?

2021-10-27 18:21:49 0点赞 0收藏 0评论

这几天在用微信的时候,突然发现魔浪给我推了一条信息,一款新的耳机-S上市了。

魔浪从O7到S花费2年,到底是匠心之作还是拖更产品?

魔浪从O7到S花费2年,到底是匠心之作还是拖更产品?

看了一下功能介绍,还有外观,好像很不错,刚好我的O7都已经2年了,正好需要升级,于是就某宝下单一条。

魔浪从O7到S花费2年,到底是匠心之作还是拖更产品?

首先要声明的是,这并不是一遍恰饭文章,我是从O5开始认识到魔浪这一个品牌,之后直到O7的推出。

魔浪从O7到S花费2年,到底是匠心之作还是拖更产品?

作为一个普通用户,我会尽量客观的使用这一款产品。由于是比较详细的体验,加上本人是技术宅,所以文章比较长,如果没耐性的朋友可以直接跳过,我后面会把耳机的特点做一个简单总结

魔浪从O7到S花费2年,到底是匠心之作还是拖更产品?

魔浪从O7到S花费2年,到底是匠心之作还是拖更产品?

首先是简单的开箱,配件基本跟之前O7一样,各种尺寸的耳套,说明书,还是那条熟悉的绿色数据线,不过包装的形状跟之前的扁平设计有比较大的区别。

一,收纳盒设计:

魔浪从O7到S花费2年,到底是匠心之作还是拖更产品?

以前的O5和O7的耳机盒子,给人一种金属质感,非常高冷。

魔浪从O7到S花费2年,到底是匠心之作还是拖更产品?

这次S的盒子的打造非常时尚,全彩绘的涂装,类肌肤的手感设计,配合圆弧形的设计,带来的手感非常棒,让人有一种爱不惜手的感觉。

魔浪从O7到S花费2年,到底是匠心之作还是拖更产品?

开始我以为是塑料外壳,但是再仔细看看,在盒子的接口边缘,采用了一圈很精致的金属封边设计。我翻了一下资料,外面一层涂料用了5重工艺设计,最外层还做了UV保护,所以摸起来有一种很细腻的手感,这不是之前的金属外壳可比的。

魔浪从O7到S花费2年,到底是匠心之作还是拖更产品?

但跟其他的全塑料外壳不同,S的盒子里面还有一层锌合金做成的金属骨架,这样在保持良好手感的同时,还能保证盒子的坚固程度。

魔浪从O7到S花费2年,到底是匠心之作还是拖更产品?

这种涂层处理还有一个优点,相对o7的金属外壳,这个外壳耐磨性会高很多,不过建议大家平时放包包,还是分开放比较好。

魔浪从O7到S花费2年,到底是匠心之作还是拖更产品?

魔浪从O7到S花费2年,到底是匠心之作还是拖更产品?

在盒子的周边,我们还能看到一个按键和一个TYPEC的接口,TYPEC接口如果能有一个盖子盖住就更好了,有强迫症的我,自己给盖了一个上去。

魔浪从O7到S花费2年,到底是匠心之作还是拖更产品?

魔浪从O7到S花费2年,到底是匠心之作还是拖更产品?

S接口上面,还隐藏了一个小小的指示灯,不充电的时候,是隐藏的,充电会亮起绿灯,不过这个提示灯仅仅是显示充电状态,他并没有充电状态的提示作用(是否充满)。

魔浪从O7到S花费2年,到底是匠心之作还是拖更产品?

魔浪从O7到S花费2年,到底是匠心之作还是拖更产品?

魔浪从O7到S花费2年,到底是匠心之作还是拖更产品?

另外一边的按键,是弹出按键,这个按键的设计也非常桥巧妙,一开始我按下去,是没反应的,得另外一只手配合才能打开,我以为是初版还没做好,但是多次尝试之后,我发觉这个按键是二段式设计的,第一段下去是没反应的,这时候再加点力气,盖子就会自动弹开,这样最大限度的防止盒子给误打开的情况,这个设计是纯机械设计,没有任何电子加入。

魔浪从O7到S花费2年,到底是匠心之作还是拖更产品?

魔浪从O7到S花费2年,到底是匠心之作还是拖更产品?

而且按键的手感非常好,刚刚到手的几天,我经常一边工作,另外一只手就在不断的按着按键,不断打开关闭,非常带劲。盖子打开很流畅,一下就能弹到最大开合高度,这也跟结合位的双铰链设计密不可分。

魔浪从O7到S花费2年,到底是匠心之作还是拖更产品?

打开盖子之后,就是内部布局,放置仓采用了ABS材质,模具做得相当精细,没有任何虚位,边缘结合紧密。以前O5和O7盒子一个我觉得不讨喜得的地方,就是打开盒子之后,盖子和底盒的边缘会切手,这次S盒子完美的解决了这个问题,边缘不再切手。

魔浪从O7到S花费2年,到底是匠心之作还是拖更产品?

盖子虽然也很薄,但是因为是加了UV涂层,并没有这样的问题。

魔浪从O7到S花费2年,到底是匠心之作还是拖更产品?

放置仓中间有三个指示灯,打开之后就会亮起,显示电量状态。

魔浪从O7到S花费2年,到底是匠心之作还是拖更产品?

我们从侧面看一下,耳塞凸出来的部分很多。

魔浪从O7到S花费2年,到底是匠心之作还是拖更产品?

为了迎合这个凸出来的耳机部分,顶盖上还做了相应的凹位。

这个设计好处就是,我们在拿耳塞的时候,可以拿住耳塞很大的一部分,这样就不会出现耳塞跟手部接触面太小,容易滑落,我们可以对比一下O7的突出面。

二,耳机外观:

魔浪从O7到S花费2年,到底是匠心之作还是拖更产品?

耳机的涂装跟盒子一样,拿在手上轻若无物,触感也跟盒子一样。

魔浪从O7到S花费2年,到底是匠心之作还是拖更产品?

S外形是一体式的牛角处理,这个设计跟BOSE的设计有着异曲同工的道理,BOSE是通过耳套实现这个功能,S是直接做在了耳机单元上。BOSE可以根据不同的耳型,换不同大小的耳套。S这个是不可更换的,实际的佩戴体验,我们会在下面再详细说。

魔浪从O7到S花费2年,到底是匠心之作还是拖更产品?

再看S的另一边,有二个金属触点,因为这面是朝向耳朵里面,带上是看不见的,所以并没有采用任何涂装,纯黑色上色,使用了轻微磨砂处理,提升了摩擦力,让我们佩戴或者拿手上的时候,有一定防滑作用。

魔浪从O7到S花费2年,到底是匠心之作还是拖更产品?

摘掉耳套,可以看见s的金属滤网。

魔浪从O7到S花费2年,到底是匠心之作还是拖更产品?

魔浪从O7到S花费2年,到底是匠心之作还是拖更产品?

再仔细看耳塞的正面,会发现一些小孔,分别在耳塞管道的外侧,还有接近牛角尖的位置,估计这就是三个麦克风的位置了,除了管道旁边的小孔,其他二个麦克风的开孔非常隐秘,不仔细看很难发现。耳机的总体做工优秀,边缘紧密,而且结合线条很平均。

三 连接稳定性:

魔浪从O7到S花费2年,到底是匠心之作还是拖更产品?

首次连接,只要打开盒子,使用手机蓝牙搜索就可以,简单快捷。首次链接1分钟就可以搞定。

魔浪从O7到S花费2年,到底是匠心之作还是拖更产品?

第二次连接就更简单,只要你的手机蓝牙一直处于打开状态,打开盒子就能自动连接上,甚至你在打开盒子,带上耳塞的时候,都已经来不及听见设备已连接的提示音(打开盒子基本就秒连提示了),而且这次的连接也比以前更简单,之前的o5还是o7,连接的时候都分左右耳,如果你只连接了右耳,左耳是不能单独使用的,必须再独立连接一次左耳。

魔浪从O7到S花费2年,到底是匠心之作还是拖更产品?

S的连接只会独立显示一个mifo s,不分左右耳,连接上之后,无论你带的是左耳还是右耳,或者是二耳,都能自动匹配。

魔浪从O7到S花费2年,到底是匠心之作还是拖更产品?

不过一个耳塞只能链接一台设备,这点还是没变,有点小遗憾。

魔浪从O7到S花费2年,到底是匠心之作还是拖更产品?

除了安卓上的测试,我还测试了iphone和macbook,兼容性都很好,而且蓝牙5.2加持,使得信号非常稳定,o7在跑步的时候,也会偶尔出现掉频的情况,虽然是一二秒的事情,很快就能秒连,但还是会影响心情。

魔浪从O7到S花费2年,到底是匠心之作还是拖更产品?

S在测试过程中,非极限情况,从来没出现过掉频的情况。在距离测试中,s在4到5米距离范围内,是比较稳定的,哪怕中间隔一栋墙,信号也没太多干扰。10米开始掉频不稳定(没障碍).

魔浪从O7到S花费2年,到底是匠心之作还是拖更产品?

如果在macbook上,因为发射功率大些,这个距离会再加大一米左右。这样的表现已经足够使用了,毕竟现在手机机不离身的年代,也没几个人会把手机放个几米远来听音乐。对于s这个小体积,小功率的耳机来说,这样的表现已经很不错了。

四 佩戴与降噪:

魔浪从O7到S花费2年,到底是匠心之作还是拖更产品?

为了提升舒适性,s这次的外观是大刀阔斧的改革,牛角的形状设计,更贴合耳性。虽然采用不可更换的一体牛角设计,但相信魔浪这方面是多方面测试出来得数据。

魔浪从O7到S花费2年,到底是匠心之作还是拖更产品?

魔浪从O7到S花费2年,到底是匠心之作还是拖更产品?

给很多朋友试戴,除非是一些小朋友,基本都是一致好评。

魔浪从O7到S花费2年,到底是匠心之作还是拖更产品?

一般耳塞我会使用中号硅胶套,但是s用小套是最为舒适的,原因有三点。第一,牛角尖分担了一部分的重量,所以入耳部分相对分担的重量会比较小,用小套也不会滑落。第二就是,小套的隔音相对中套弱一些,这样会带来一定的隔音,但是又不会因隔音太强带来的那种不自然感,第三就是,入耳感没有那么强,听筒器效应自然也会比较弱。

魔浪从O7到S花费2年,到底是匠心之作还是拖更产品?

为了塑造这个形状,s还特意改用了单单元的动铁设计,这样的好处是耳机可以做得更小巧,更轻量,形状可以有更大的发挥空间,不过单单元的动铁同时也会容易带来其他问题,s到底有没有解决?我们会在下面的音质体验中讨论。

魔浪从O7到S花费2年,到底是匠心之作还是拖更产品?

虽然隔音相对中号套有所减弱,但是s的电子降噪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在这个这么小的腔体里面,还给装下了三个麦克风,芯片,电池和动铁单元,还有控制模块,这真的相当让人惊叹的,要知道同样功能和性能的耳机,没有一个是比S小的。

魔浪从O7到S花费2年,到底是匠心之作还是拖更产品?

而这次这款耳塞给我带来最大的惊喜,就是降噪体验这一块,作为一款入耳耳塞,本来就有一定隔音,所以电子降噪功能方面,其实不用下太多功夫,也可以做得很好,更何况S是三麦克风降噪(左右各三个),实际的降噪效果非常好,即使在临近马路坐着,也听不见太多杂音。官方称这技术为ANC降噪

魔浪从O7到S花费2年,到底是匠心之作还是拖更产品?

S的降噪还有另外一个作用,长按耳机正面,可以切换二个模式,一个是降噪模式,一个是通透模式,没错,这个模式就是新款airpod上已经出现过的通透模式,我以前也在shure的530耳机配套的pth上使用过这功能,之后就是airpod。

魔浪从O7到S花费2年,到底是匠心之作还是拖更产品?

通透模式是一个相当实用的功能,可以解决我很多痛点,之前我在使用o7路跑时候,因为怕环境安全问题,只能带一边耳。而在日常环境使用,譬如开车,户外工作等,一般的入耳耳塞其实也不适合的,单边耳机总是让你感觉怪怪得,左右耳朵失衡,而这时候如果有一个人在你耳塞那边说话,你就要摘掉耳塞叫对方多说一次,这样的情况下,大大限制了入耳耳机的使用面。

魔浪从O7到S花费2年,到底是匠心之作还是拖更产品?

实际使用,无论带上单边还是双边,我都能听见外界的声音,而且这个音量控制得很恰当,s接受到的外界声音,会通过算法控制在一定音量再回放,并不会觉得让你觉得过于吵杂,但又不会像开放耳塞那样,嘈杂环境完全听不见声音,取得了一个很好的平衡点。通透模式的加入,让这个耳机可以成为了我的全天候耳机,

魔浪从O7到S花费2年,到底是匠心之作还是拖更产品?

S还有一个我觉得还可以改善的地方。耳塞一拿出电池仓,基本不是降噪模式就是通透模式,也就意味着耳机随时都在工作,这样的话,续航时间只有6个小时左右,以前的o7,一般待机情况下,耗电是极少的,加上日常通话,基本待机可以一天,虽然s配合便携盒使用,可以加长使用时间,但是我觉得如果给耳机多加入一个常规模式,降噪和通透模式都不开启,这样会最大限度加大续航时间,也给用户多一个选择。

五 运动效果:

魔浪从O7到S花费2年,到底是匠心之作还是拖更产品?

其实从O5到O7,再到现在的S,都能看出魔浪一直在努力。体积一个比一个小。从O5到O7之后到S的佩戴,明显是感觉一个比一个舒服的。

魔浪从O7到S花费2年,到底是匠心之作还是拖更产品?

我的测试主要都集中在10公里路跑。测试的时间主要是10月,天气不算热(广东),O5基本到了8公里就会出现松动的情况。

魔浪从O7到S花费2年,到底是匠心之作还是拖更产品?

O7比O5好些,大概去到10公里左右.而S感觉非常轻松,全程基本是没有出现任何松动的情况,而且感觉耳朵明显要干爽很多,不会出现O5那种想把它摘下来的感觉,根据我用过耳塞的经验,只要12公里能熬过,中间不摘下来,那么这个运动耳塞,对于半马也是没问题的。如果冬天,随便都可以带到全马。耳塞的防水性能也很好,尽管泡在汗水很长时间,但一点影响也没有,实际信号表现也很强。

魔浪从O7到S花费2年,到底是匠心之作还是拖更产品?

最后顺带提醒一下大家,虽然耳塞采用了防水设计,但是跑步完之后,一定要等耳机汗水干透之后,才从新放回耳机盒,不然,充电触点会有可能生锈,上面就是我其中一款耳塞没清理的后果。

六 操作:

魔浪从O7到S花费2年,到底是匠心之作还是拖更产品?

S的操作继承了O7的习惯,全触摸操作,按一下是音量调节(左耳小声,右耳大声),按二下是播放/暂停或者接听/挂断操作。按三下是选曲操作(左耳上一曲,右耳下一曲)。不过有二点操作是跟O7不同的,S的音量调节不支持循环操作,以前O7的时候,当带上左耳操作音量,调到最小的时候,再调,会循环回到最大声,S不具备这个循环功能。

魔浪从O7到S花费2年,到底是匠心之作还是拖更产品?

还有一点就是,S长按是降噪模式和通透模式切换,而之前的O7是切换声控模式。其实这一点我觉得S会更好,因为S连接上之后,并没有接管声控模式,这时候我们继续呼叫语音助手,手机还是会自动弹出声控菜单。虽然体积比较小,但是S的操作灵敏度毫不含糊,基本是跟O7差不多。

七 续航时间:

魔浪从O7到S花费2年,到底是匠心之作还是拖更产品?

官方的续航时间是6小时,这个时间跟之前的O7播放时间一样,但因为S的正常模式都是在不断工作的(上面有解析),所以理论上,S的续航时间跟播放时间应该是差不多的。我分了二次测试,第一次测试是在耳机跟手机连上之后,不播放音乐,一直连接中(通透模式)。第二次测试是,连接之后一直播放音乐。 二个测试都是一直等到没电断开连接为止。实际测试,跟我想象的一致,不播放音乐的时间6小时10分左右,播放音乐的时间,是6小时03分左右,我觉得这7分钟属于正常误差范围了。

魔浪从O7到S花费2年,到底是匠心之作还是拖更产品?

配合电池盒使用,宣称可以达到双耳40小时续航,这个时间有点长,而且测试过程会比较复杂,所以这个我没有详细去测,但是根据我使用,我反复耳机4次充电之后,电池盒显示还有1格电,便携盒的续航还是很不错的。 而在便携盒电池用光之后,充满需要大概3小时,速度一般。

八 音质:

魔浪从O7到S花费2年,到底是匠心之作还是拖更产品?

魔浪之前的旗舰产品都是双单元的配置,一般一单元产品都是动圈产品。

魔浪从O7到S花费2年,到底是匠心之作还是拖更产品?

这次S采用了一个动铁单元设计(单边)。

魔浪从O7到S花费2年,到底是匠心之作还是拖更产品?

因为动铁本来的体积就比动圈小很多,为了把耳机的外壳做得尽量小,符合耳型、减低重量,所以S才采用了单单元的动铁单元。但是用过动铁的朋友都知道,相对动圈来说,动铁低频很难做好,少数能做好低频的动铁耳机,要不就是多单元动铁,要不就是圈铁混合。一个全频段动铁单元要做好低频,真的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魔浪从O7到S花费2年,到底是匠心之作还是拖更产品?

这款耳机并不是一款发烧耳机,所以我们测试主要以手机进行。我们测试的第一台手机是华为MATE20PRO

魔浪从O7到S花费2年,到底是匠心之作还是拖更产品?

这耳机给人第一耳感觉,很华丽的低频,尤其在听一些快节奏流行曲的时候,里面的鼓声等一系列低频乐器演绎得很漂亮。下潜深,定位准确,而且拥有很好的弹性,包围感强,量感中上水平,不会说动不动就很夸张的低频,不过低频的速度稍微有点偏慢,部分混响比较明显的声音会明显些,但也不至于拖泥带水,音乐感很好。其实这低频是让我很惊讶的,这简直不是一款单单元动铁耳机该有的低频,我甚至认为他的低频表现比很多动圈耳机都要好,我相信在后期的芯片算法方面,魔浪是下了不少功夫的。S的低频是华丽,并不是那种很夸张动不动就大动态的低频。

魔浪从O7到S花费2年,到底是匠心之作还是拖更产品?

中频人声,也有很不错的表现,声音的密度适中,包围感良好,没有出现过多的齿音,声音比较细腻,舒服,对于其他非人声的中频段声音,表现也很不错。对于流行人生,S特别擅长,也能体现出动铁单元细腻的风格。

魔浪从O7到S花费2年,到底是匠心之作还是拖更产品?

高频,相对中低频,S并不是一款以高频为有点的耳机,但是高频也没什么问题,延伸性不错,也有着不错的透彻都,但是对于一些高频乐器的线条刻画不够精细。

魔浪从O7到S花费2年,到底是匠心之作还是拖更产品?

音场方面,小耳机加上单单元的设计,S不会有很强的音场表现,但是S的音场很适中,不是那种声源定位混乱的耳机。

魔浪从O7到S花费2年,到底是匠心之作还是拖更产品?

后面我们还用了IPHONE12搭配测试,相对20PRO上的表现,低频有所收敛,但是低频的表现还算优秀,高中低频的比例也有所变化,高中频的占比更多,声音包围感更好,更饱满。比在MATE20PRO上的声音更干净,更平衡。

魔浪从O7到S花费2年,到底是匠心之作还是拖更产品?

总体来说,S是一款稍微偏向中低频的耳机,但是绝对不是属于那种低频过重的偏科生。他的高-中-低频的比例应该是25,30,35,而且三品的过渡衔接很好,总体解析力中等,解析力主要是高频和稍微有点慢的低频拖了后腿。这样的调音,对于流行音乐来说,非常适合,甚至我觉得他的声音比之前双单元动铁的O7更讨好,O7的声音更平衡,细节和解析力更好,但是要记住的是,无论是O7还是S,他们都是运动耳机的定位,S的声音风格明显是更适合定位的,起码我运动是觉得S是听着更有激情,O7的低频欠缺点激情。S的低频对比双单元的O7,是质的提升。

九 通话质量:

魔浪从O7到S花费2年,到底是匠心之作还是拖更产品?

差点忘记了通话质量的测试,其实相对降噪来说,耳机通话的技术含量就要低多了,从耳机的三个麦克风位置来看,负责通话的应该是在外侧前方的这个麦克风,虽然麦克风孔很小,而且距离嘴距离比较远,但是实际的通话,非常好。好到什么地步呢?基本我在外面一些环境,我老婆给我打电话,总是问我,在外面怎么这么安静,S会自动放大你说话的声音,之后降低外围环境的声音。我试过骑车,在20公里时速的风噪下,S的通话还是很正常。

魔浪从O7到S花费2年,到底是匠心之作还是拖更产品?

评测有点长,这是我在使用了半个月,并且每天使用的一些感受。下面我列举一下S的优点和缺点。

优点:

蓝牙信号稳定

做工优秀

体积小巧

超舒适的佩戴体验(是我用过无耳柄入耳最舒适的)

三麦克风降噪表现优秀(左右各三个)

带有实用性很高的通透模式(户外监听)

6+30小时的播放时间

良好的通话体验

优秀的流行音质,华丽的低频

缺点:

少了一个普通模式,导致播放时间等同于续航时间

通透模式能满足日常使用,但是对于运动来说,临界点稍低

没有了O7的循环音量操作

便携盒的TYPEC接口没有遮挡

不能同时连接二台设备

魔浪从O7到S花费2年,到底是匠心之作还是拖更产品?

这款耳机优点一堆,其实缺点,真的不多,属于典型的水桶产品,没有明显缺点,而且头二个缺点,估计未来都可以通过固件升级能解决。S不是一款某一个点给人感觉很强的耳机,但是总体的使用体验非常棒,所有的这些功能和特性,都给收纳到了这么小的一个框体里面,真的很让人惊讶,等这款产品正式上市,我一定会购买一对,作为我日常使用的耳机。

展开 收起

MIFO 魔浪 O9 入耳式真无线蓝牙耳机 银色

MIFO 魔浪 O9 入耳式真无线蓝牙耳机 银色

暂无报价

Apple 苹果 AirPods 3 MagSafe充电盒版 半入耳式真无线蓝牙耳机 白色

Apple 苹果 AirPods 3 MagSafe充电盒版 半入耳式真无线蓝牙耳机 白色

949.05元起

HUAWEI 华为 FreeBuds SE 2 半入耳式真无线动圈蓝牙耳机 陶瓷白

HUAWEI 华为 FreeBuds SE 2 半入耳式真无线动圈蓝牙耳机 陶瓷白

119元起

NANK 南卡 NEO 2骨传导蓝牙耳机 运动耳机

NANK 南卡 NEO 2骨传导蓝牙耳机 运动耳机

1198元起

虹觅HOLME Fit2 开放式耳机蓝牙不入耳挂耳气传导运动跑步2024高端tws真无线超长续航骑行不痛防水 虹觅白

虹觅HOLME Fit2 开放式耳机蓝牙不入耳挂耳气传导运动跑步2024高端tws真无线超长续航骑行不痛防水 虹觅白

289元起

Apple 苹果 AirPods Pro 2 入耳式降噪蓝牙耳机 白色 苹果接口

Apple 苹果 AirPods Pro 2 入耳式降噪蓝牙耳机 白色 苹果接口

1359元起

EDIFIER 漫步者 Comfo Fit II 骨传导挂耳式动圈蓝牙耳机 云白

EDIFIER 漫步者 Comfo Fit II 骨传导挂耳式动圈蓝牙耳机 云白

449元起

SHOKZ 韶音 OpenRun Air S803 骨传导蓝牙无线耳机

SHOKZ 韶音 OpenRun Air S803 骨传导蓝牙无线耳机

525元起

NANK 南卡 00压开放式OE MIX蓝牙耳机不入耳气传导 挂耳式运动跑步骑行长续航通话降噪 黑色

NANK 南卡 00压开放式OE MIX蓝牙耳机不入耳气传导 挂耳式运动跑步骑行长续航通话降噪 黑色

408元起

NANK 南卡 00压开放式OE MIX蓝牙耳机不入耳气传导 挂耳式运动跑步骑行长续航通话降噪

NANK 南卡 00压开放式OE MIX蓝牙耳机不入耳气传导 挂耳式运动跑步骑行长续航通话降噪

429元起

Hakii SURVIN哈氪漫游骨传导耳机蓝牙无线耳机开放式不入耳游泳运动跑步IP68级防水防尘64G内存MP3

Hakii SURVIN哈氪漫游骨传导耳机蓝牙无线耳机开放式不入耳游泳运动跑步IP68级防水防尘64G内存MP3

409元起

西圣 H1头戴式降噪蓝牙无线耳机 卡其色

西圣 H1头戴式降噪蓝牙无线耳机 卡其色

134元起

Apple 苹果 Airpods 2 半入耳式真无线蓝牙耳机

Apple 苹果 Airpods 2 半入耳式真无线蓝牙耳机

580.06元起

NANK 南卡 00压开放式OE MIX蓝牙耳机不入耳气传导 挂耳式运动跑步骑行长续航通话降噪 卡其色

NANK 南卡 00压开放式OE MIX蓝牙耳机不入耳气传导 挂耳式运动跑步骑行长续航通话降噪 卡其色

469元起

NEO 2 骨传导蓝牙耳机

NEO 2 骨传导蓝牙耳机

1198元起

CREATIVE 创新 Aurvana Ace 2 真无线入耳式蓝牙耳机

CREATIVE 创新 Aurvana Ace 2 真无线入耳式蓝牙耳机

797元起
0评论

当前文章无评论,是时候发表评论了
提示信息

取消
确认
评论举报

相关好价推荐
查看更多好价

相关文章推荐

更多精彩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天猫超级红包
距结束::
每天领现金,最高24888元
红包按钮

微数码李Sir

“是,在下无能。” “只做得到喜欢你” “却不能让你喜欢”

关注 打赏
作者其他文章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0
扫一下,分享更方便,购买更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