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丨打完疫苗后,突然想明白“为什么有些人越活越辛苦”
文:老友手札 普通心理咨询师
2021年5月21日,阴,26℃,有微风。
在天还没有真正热起来的五月,很多姑娘小伙就迫不及待的捯饬上了靓丽的夏装,让本来沉闷的街道一下子弥漫开了青春与荷尔蒙。
虽然昨天很多人都在忙着过节,但于我而言,那也只是人生中平凡的一天,所以,早上也如往常一般地醒来,接着陷入是再睡会儿,还是起床的纠结中。
可还没纠结清楚呢,手机就响了,是朋友提醒我说“今天可以打疫苗了,早上集中一下,然后一起去”。
相对于第二针已经打了的朋友,我们这距离“风暴中心”较远的小城镇,确实开始的有点晚,而我想很多朋友也早对“打疫苗”见怪不怪了。
不过,经历过后还是想要写点什么,因为确实看到了不少值得注意的东西。
那么,我先说我自己。
现在的我,已经不像之前一样需要到处跑了,而我们这里的状况也相对“安稳”,所以,对于“打疫苗”我并没有多少热情,或者说,想要先让给那些“迫切想要打”的朋友。
但毕竟已经接到了“通知”,也还是准备准备就去了。
平时我没有带身份证的习惯,但考虑了一下还是在临走前带了身份证、带了笔、带了纸,以防需要用到的时候还得到处找。
这其实也算是我生活中的一个习惯。无论将要面对什么样的状况,首先我自己会先对“接下来可能有什么样的展开”去做多种推断,然后根据推断去做相应的准备。虽然,并不能保证自己的预测绝对准确,可至少有准备了,就不会那么慌乱或者错失难得的机会。
而虽然得到的“通知”是“可以打疫苗了”,但去了之后的完整流程是:排队等待——填表(类似知情同意书)——交表、刷预约的码——刷身份证取药——打针——等待、观察。
这个过程中你需要用到:笔、身份证和手机。
而在等待打针、确认信息和取药的过程中,时不时地就能听到“什么,还得填表,那表在哪儿呢”、“这表怎么填啊”、“能不能给我找支笔呀”、“说是来打针的,没说让带手机啊”、“你们也没说让带身份证啊”……
虽然最终这些朋友基本上都接种了疫苗,可你也能从工作人员沙哑的嗓音和略带情绪的语气中,感受到“同一件事即便你重复了很多次,但也还是得继续重复”的那种心酸、压抑和透支。
说起来,不带笔我是能理解的,这个确实很难想到。但没带身份证和手机,甚至对于一些女性朋友来说,知道要打针还穿着“不怎么方便”的衣服就来了,这多多少少代表着“做事之前没有规划、了解和思考,活在单纯的‘想当然’与‘拍脑袋’里”。
“你们为什么不说清楚需要带这么多东西”这句话,确实可以挂在嘴边,但环境终究不能绝对适应我们、万事万物也不可能绝对地顺应我们,所以,我们还是得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还是得有一些提前的了解,规划和思考。
然后今天呢,我是到一个不怎么大的接种点去排队的。但虽然如此,去的时候我前面也还是有几十人在等着。
人只要一多起来就很容易出现一些奇奇怪怪的情况,所以,在接种疫苗的过程中,你总能看到插队、争吵与小小的拥挤。
不过,大家都是普通人、凡人,出现这样的情况其实也没什么奇怪的。
只是也还是有一点我没有想明白。
那就是有这样一些朋友,只要队伍往前动自己就往前硬挤、稍有点情绪就开始抱怨身边人和工作人员,带给人的感受呢,就是“他很重视自己的健康、很重视疫情、很重视打疫苗这件事情”。
但同时又很矛盾。
为什么呢?
因为即便不仔细观察,你也能看到这些朋友基本不注意与人的距离,他们也并没有戴口罩。
他们究竟是重视疫情影响,还是不重视呢,抑或是说,在他们的眼中,只要打了疫苗,就不需要重视个人防护了?
疫苗有疫苗的作用,但不代表打了疫苗,就可以忽略个人防护。
而我觉得,这可能也代表着一种生活中总能看到的态度,那就是“只要做好某件事就行了,其他的都不是重要的”。
就像很多家长朋友在陪伴孩子成长时所秉承的“你们只要好好学习就行了,其他的都不用你们做”。
事有轻重缓急,这没错。但当比较着急的事情完成了之后,之前被贴上“缓”标签的,就自动升级为“急”了。
接种疫苗是当下的重点,重点完成之后,也还是需要注意一定程度的自我保护;孩子确实需要重视学习,但学习完成之后,也还是需要做好玩耍与生活这两件事;生存是重要的,这也使得赚钱变得重要,可也不能因此冷落了家人。
这样一看,似乎每天都有很多事情需要做。
可能这与一些朋友秉承的“重要的事情做完自己就能休息”的习惯不同或相悖,但换个角度想一想,人的价值不就是在这些做不完的琐碎中一点点提升起来的吗?
况且,有些事情你不去做,只会让未来变得异常辛苦。
就比如,一些疏于陪伴孩子的家长,虽然一开始拥有了些许轻松岁月,可慢慢的孩子就会因为“父母基本不跟我说话”而逐渐进入“习得性缄默”或“选择性缄默”。到那个时候,家长就会着急忙慌地问这个“我家孩子怎么了”、问那个“我家孩子是不是自闭症”。
那些细碎的东西,才是生活的主要组成部分。
可能对于已经接种疫苗的朋友来说,这段历程只是增加了自身的免疫力和安全感,但从观察结束开始,我的脑海里就萦绕着一句话,“日子过的越来越苦,不是没有原因的”。
但虽然继续保持“这样的状态”,确实还会让日子继续苦下去,可改变的可能性也总是存在的。
只是这时候我们就不能再去怨天尤人了,因为我想你也发现了,我们的生活怎么样,有时候也跟我们究竟是什么样是有关的,所以,生活的改变,不是由环境与他人的改变开始,而是由我们自己的改变开始。你说呢?
感谢朋友你的阅读。
赤赤蓝
校验提示文案
赤赤蓝
校验提示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