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避坑指南 篇一:不搞明白这些,我不建议你跟风买重疾险

2020-08-18 15:56:06 5点赞 11收藏 0评论

创作立场声明:留下点什么,改变点什么

1983年,南非,一位外科医生做了一件大事。

那时,南非还没有医保,患者医疗费用负担较重。

术后,部分患者会在经济上陷入困境,无法维持治疗甚至静养。

一位单亲妈妈,在肺癌手术成功后,转眼继续打工谋生。 因为还要养活两个孩子,生活还要继续,别无选择。 为生计奔波而无法安心疗养,不久后,因肺癌复发去世。

目睹了一次又一次悲剧后,一名外科医生——巴纳德博士顿悟(悟到):

通过手术,很多患者可以获得生命上的“生存”,但财务上却“死亡”了。

于是巴纳德博士与Crusader寿险公司合作,于1983年8月6日开发出世界上第一款重疾产品,作为寿险的附加险销售,对恶性肿瘤、冠状动脉搭桥术、急性心肌梗塞及中风四种重大疾病提供保障。

重疾险诞生了。

那时,任谁也不会想到,

多年后,重疾险在大陆被玩出了花来。

一、重疾定义风波

1995年,内地市场引入重疾险,

最初,也是作为寿险的附加险,保障七种重大疾病。

恶性肿瘤、心肌梗塞、脑中风、冠状动脉搭桥术、尿毒症、瘫痪和重大器官移植术。

2007年,大陆重疾险经历了一个分水岭。

事情要从2006年说起,当时的友邦“保死不保生”案闹得沸沸扬扬,这一事件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差点导致行业信任危机。

(原)保监会直接出手,牵头规范重疾定义,

2007年,保险行业协会和中国医师协会制定了《重大疾病保险的疾病定义使用规范》,

规范了最高发的6+19种高发重疾。

这25种重疾,成为日后重疾险的核心保障。

不搞明白这些,我不建议你跟风买重疾险

这张图,未必准确,但误差不会太大。

根据平安2019年理赔年报:

不搞明白这些,我不建议你跟风买重疾险

不难看出,癌症占到了绝对大头(67.5%),

常见的几种重疾加起来,也已经超过了90%。

今年,《规范》再次修订,原25种重疾扩展为28种重疾+3种轻症,

不搞明白这些,我不建议你跟风买重疾险

正式实施后,在重疾险责任方面,各方能耍的幺蛾子就更少了。

尽管重疾责任被规范,但在重疾责任之外,坑人的把戏却层出不穷。

之前,抖音有一段爆火的视频:

买保险吗?交6万保5万8那种?买保险吗?交6万保5万8那种?

老人买了份保险,交6万保5万8。

“是俺妈来养保险公司,还是保险公司来养俺妈?”

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老人儿子被坑的愤慨。

类似被坑的事情,还不是个例。

二、关于重疾险,你可能踩过这些坑

1.返还型保险:“免费”的智商税。

重疾险保费是一笔不小的支出,买之前大家都会再三思考对比,

可如果有人这么对你说:“得病了赔钱治病,没得病到期返钱病”

你会不会觉得特别好?会不会很心动?

如果你心动了,那么你就上当了。

不搞明白这些,我不建议你跟风买重疾险

“得病了,赔钱治病;没得病,到期返钱。”

短短一句话,隐藏了三个陷阱:

a.没病返保费,但是返还的是几十年后不知道还值多少钱的“本金”

三十年前,万元户就是有钱人了;可现在,1万块买不起1平米房子。

同理,现在的50万和30年后的50万能一样吗?

b.同样的保额返还型保险比消费型贵出几倍

没出险返钱,可出险了,多掏的钱就是白花的冤枉钱。

c.如果把返还型保险分解为消费型保险+投资部分,返还型保险的收益率低到令人发指。

返还型保险,不过是多交一大笔钱,保险公司把多交的部分拿去“存银行”, 多年后,如果没出险,把贬值了不知道多少倍的“本金”返还给我们。 如果出险了,多交的钱就是白赚。

无论出险与否,买返还型保险都会被坑。

那为什么,我们手里到处都是返还型保险呢?

原因很简单,越贵的保险提成越高,

所以总有那么一小撮人,就是要挑贵的卖,

恰好返还险“没病返保费”这点特适合忽悠人。

一拍即合。

于是,目之所及,到处都是返还险。

更魔幻的是,如果你指名要买消费型保险,

搞不好,那一小撮人就直接不理你了,

因为他们知道,他们忽悠不住你。

2.“大而全”:捆绑垃圾保险

大多数朋友,只是想买个重疾险,

结果,买了一份莫名其妙的“大礼包”:

不搞明白这些,我不建议你跟风买重疾险

只是想买个重疾险,而图中的保单却整了个全家桶:

“终身寿险+重疾险+意外险+定期寿险+…”

全家桶就全家桶吧,一起买了也省事,

可是吧,那些个捆绑的保险总是那么骨骼惊奇。

尤其是意外险,越看越奇怪,

单单一项2万的意外医疗,年交138,

可是呢,微信微保的护身福,3万意外医疗只要年交120:

不搞明白这些,我不建议你跟风买重疾险

而且这120还包括30万的意外身故/伤残责任,

放到那张“大而全”的保单里,25万保额还要再交975!

而护身福,只要120,就搞定了30万保额和3万意外医疗。

一小项责任(意外医疗)比整套责任(意外身故/伤残/医疗)还要贵,真让人无语凝噎。

不搞明白这些,我不建议你跟风买重疾险

3、分红型保险:外红里嫩,保障薄弱

重疾险是一种大病险,原本应该是“得了大病,赔一大笔钱”的样子,

但事实并非如此,我国的人均件均保额低到吓人。

究其原因,国内80%的保费都投到了储蓄型保险上,

如图是2018年某险企省分公司的理赔年报:

不搞明白这些,我不建议你跟风买重疾险

“大当家”金佑人生赔了2个亿,光看总额很可观,

但分摊到7659件的话,平均每件只赔了2.65万!

件均3万不到!这能有什么用?

这是在买保险,还是在买心里安慰?

原本高杠杆的保障型保险,被掺入了理财属性,

结果整成了“保险不保”,细思极恐。

想买水果解个渴,缺斤少两不说,还掺了一篮子坚果;

原本不用花多少就能搞定的事情,愣是贵了几倍买空气。

究其原因,总有那么一小撮心怀不轨的人,

利用信息不对称,用华而不实的坑产品收割咱老百姓,

绝大多数人从头到尾不知道自己到底买了个啥,一头雾水。

直到理赔的时候才发现:

不是说好猫抓狗咬也赔的吗?

都进ICU了,为什么还不赔钱?

什么?重疾赔过了,寿险就不赔了?

不搞明白这些,我不建议你跟风买重疾险

买之前“从天保到地,从头保到脚。”

理赔时“这也不赔,那也不赔。”

一件件,一桩桩,被坑的老百姓有苦说不出,

而后,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保险是骗人的。

诺大的行业,被弄成现在这个样子,让人不禁唏嘘。

经历了一些事情,以及无意间看到《迷失的盛宴》。

迷失的盛宴(中国保险史1978-2014全新修订典藏版)49元京东去购买


了解了过去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就会明白,

为什么诺大的一个行业,会被弄成现在这个样子。

不搞明白这些,我不建议你跟风买重疾险

话说回来,作为消费者其实不需要了解很深,也没那个精力。

和投资类似,很多股民钱没赚到,但是琢磨来琢磨去,通天文晓地理, 国际形势如何如何,行业政策吧啦吧啦,哪家公司怎样怎样,全都信手拈来, 唯独赚不到钱,唯独最核心的合理估值和如何看待市场波动两眼一摸瞎。

保险也是一样的,作为消费者,

我们只需要弄明白那些最本质最基础的概念

我们就能躲过返还、大而全、分红等大坑,买到合适自己的产品。

三、重疾险责任,你必须知道这些

重疾险责任繁多,一个不小心,就可能被忽悠被收割。

我们常听到的重疾险,到底有多复杂呢?

不搞明白这些,我不建议你跟风买重疾险

保障责任方面,有重疾/轻症/中症/身故/豁免/多次赔,

投保时涉及健康告知/核保/保额/保障期限/保费预算,

投保后还有等待期/犹豫期/两年不可抗辩等细节。

不搞明白这些,我不建议你跟风买重疾险

我们分基本责任、可选责任、注意事项和挑选原则四部分,来将重疾险拆干解净,

先说基本责任:

所谓重疾险,是保障重大疾病的一种大病险,

比如癌症、脑中风后遗症、尿毒症这些。

买上一份重疾险,得了约定疾病/状态,可以直接赔一笔钱。

这笔钱,无论是用于治病,还是术后康复,甚至用来还房贷车贷都可以。

约定的疾病或状态,就是重疾险的基本责任——重疾以及轻症/中症。

重疾方面,细节繁多,条款术语茫茫多,

但对于消费者而言,重疾责任其实并不复杂。

不搞明白这些,我不建议你跟风买重疾险

因为,最高发的重疾有着统一规范,所有重疾险产品都受规范限制。

在06年重疾险“保死不保生”事件后,保险行业协会和中国医师协会制定了《重大疾病保险的疾病定义使用规范》

规范规定了6种核心重疾(恶性肿瘤、急性心肌梗塞、脑中风后遗症、重大器官移植术或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冠状动脉搭桥术和终末期肾病)的定义,只有保障了这6种核心重疾的产品才能被称为“XX重大疾病保险”,这6种重疾占一般人一辈子能得的重疾的80%-85%。

比如说癌症(07版规范)的定义是这样的:

不搞明白这些,我不建议你跟风买重疾险

平安福条款是这样:

不搞明白这些,我不建议你跟风买重疾险

百年康惠保癌症定义也是如此:

不搞明白这些,我不建议你跟风买重疾险

除了6种核心重疾,《规范》还规定了19种常见重疾的定义,

组成了最常见的25种重疾组合。

无论在国内哪家保司购买重疾险,这6种/25种定义都是一样的,

平安福,超级玛丽、天使兽、守护者几号/Max/Plus,都是如此,

只是换个名字、新瓶装旧酒,可能略有微调,但影响不大。

轻中症责任,一度很迷惑人。

重疾,重大疾病,听名字就有一种很“严苛”的感觉,

事实也确实如此,重疾定义非常明确,

比如脑中风后遗症:

不搞明白这些,我不建议你跟风买重疾险

不提或且非的问题,以第三小项为例:

无法独立完成6项基本能力的三项及以上,

如果只丧失了两项呢?按照条款是不赔的。

丧失两项也很严重啊!但是不符合条款一分不赔,

这样就显得“不近人情”,于是轻症/中症出现了:

不搞明白这些,我不建议你跟风买重疾险

重疾赔付要求6项中的3项及以上,

轻症/中症则只要求6项中2项及以上,

程度没有重疾那么严重,所以按20%,30%的比例赔付,

显然,有了不及重疾程度的轻中症责任,保障会更加全面。

轻症方面,原先并未统一规范,

今年修订规范时一并规范了三项高发轻症:

不搞明白这些,我不建议你跟风买重疾险

重疾责任就非常“雷同”了,轻症再进行规范,

咱消费者的权益不知不觉得到了统一保障,

监管真的为我们手里的保单操碎了心。

基本责任说完,再来说说可选责任,

重疾险有三种常见可选责任:身故责任,多次赔付以及豁免

所谓身故责任,保的是死亡,

无论是因病身故还是意外身故,都是赔保额。

这里要提到一对概念:提前给付和额外给付

以终身寿险附加重疾险(或重疾险附加身故责任)为例,

提前给付可以理解为共用保额: 得了重疾,赔保额; 没得重疾,人没了,赔保额。

以这张保单为例:

不搞明白这些,我不建议你跟风买重疾险

得了重疾,赔(2)重疾保额的23万,

没得重疾,人没了,赔(1)寿险保额的25万,

可要是先赔了(2)重疾的23万,人没了就只剩下2(25-23)万保额,

这就是提前给付,也是终身寿险附加重疾险常被黑的“共用保额”。

提前给付是当前重疾险的主流形态,

当重疾险附加身故责任,保障形态变为:

得了重疾,赔保额;

没得重疾,人没了,赔保额。

多次赔付责任,分为特定重疾多次赔和重疾多次赔。

重疾多次赔是可以赔N次重疾,但是不赔同一种或同一组;

特定重疾多次赔,是只赔特定的病种,比如癌症2次赔能赔第2次癌症。

多次赔付责任水挺深的,回头有空单独写一篇。

如果看中癌症多次赔保障的癌症复发/新发/持续/转移,可以保上。

豁免,分为被保险人豁免和投保人豁免。

投保人是买保险交钱的人,被保险人则是得到保障的人,

比如,老王给小王买,老王是投保人,小王是被保险人。

有了豁免,万一被保人/投保人中途出事,

比如得了病或者人没了,免交后续保费,而保单依旧有效。

被保险人豁免一般是自带的,

而投保人豁免涉及年龄/健康状况,需要另外加钱,

投保人豁免泛用性不强,夫妻互保等情况可以酌情考虑。

接下来再说一下重疾险的几个注意事项:

健康告知,核保,犹豫期和等待期。

犹豫期是可以0损失退保的一段时间,一般是10来天,

但买重疾险的人群平均要三思一个月,一般用不到。

等待期是非意外导致的出险不赔的一段时间,主要用来预防带病投保,

几十年的保单,等待期只有最初的几个月,影响不大,知道就行。

健康告知是准入门槛,

如果身体健康/没体检过,符合健康告知,就可以直接投保,

如果不符合健康告知,就会涉及核保。

说到健康告知,说一个小插曲,

见过不止一次了,受文章触动想买重疾险,聊了两句没音了,

半年后,说体检查出了甲状腺结节/乳腺结节/肺结节,

火急火燎的问还能买什么保险…

很多人都是如此,身体健康的时候, 根本不想或不觉得自己会用到,意愿普遍很弱, 查出点小毛病或做过手术,180度大转弯,到处东问西问。

然而,这时候能不能买是一个问题,能买也可能会受到限制。

前不久,还有一位朋友在医院躺了一个月,问还能买什么保险。

这类事情每隔一段时间都会发生。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

身体不符合健康告知就要涉及核保,

核保就是提供一些资料,通过系统或人工判断能不能投保的资格认定,

主要分为智能核保、人工核保和预核保,

人工核保就是将涉及不符合健康告知部分的病历/诊断报告等寄送给保司核保部门,并由保司给出结论;

智能核保则是在线上完成,如实告知几个问题,智能核保系统自动给出核保结论。

核保的效力都是一样的,只要如实告知就没有问题。

但实际情况中,总有人智能核保通过后非要走人工核保时,还非要提供健康告知没问到的情况。然后,被拒保或加费承保了。 真的没必要,如实告知,告知不符合健康告知的内容即可。

核保的结论通常分为:正常承保,加费承保,除外承保,延期以及拒保。

三、挑选重疾险,其实很简单

重疾险,自诞生之初,就是病患的“财务医生”,

得了大病,赔一大笔钱,可以治病,可以补贴家用。

所以,选重疾险最重要的事情,是定保额

如果治病要花10万,期间房贷车贷要15万,

如果保额只有5万、8万,不能说没意义但意义不大。

依旧是,刚治好病甚至中断治疗,继续奔波。

所以,做足保额是第一顺位。

买多少是个准呢?

得了大病,治疗康复都需要时间,

而这段期间收入骤降,甚至为0,而生活还要继续。

因此,建议以3-5年年收入为准:30万起步,50万不多。

这样一来,家庭财务不至于窘迫,可以安心养病。

做足保额的前提下,再考虑保障责任

前面我们说,重疾责任有着统一规范,高发轻症也即将规范。

所为我们这里说的考虑保障责任,更多的是指可选责任。

责任越多,保费自然越贵,而预算有限。

如果是要得到保障,多次赔责任可以考虑,

身故责任,更多的可以由定期寿险代替。

最后,预算与保障期限的衡量。

很多人买重疾险都会纠结保到70岁还是保到终身的问题,

其实,这纯粹是一个预算问题。

预算充足,保终身;预算优先,保至70岁

当然,这都建立在做足保额的前提下。

说在最后

今年以来,很多保险公司玩起了分阶段下架的套路,

重疾险,保障期限分为定期(如保至70岁)何终身,

身故责任,通常也可以选择附加或不附加。

定期,不附加身故的杠杆最高,

但大家都这样,分散开来,就都卖不太动。

于是,套路开始了。

先通知下架定期(如保70岁版本),下架前会带一波销量,

再通知捆绑身故责任,不能不附加,捆绑前又是一波节奏。

和线下的炒停售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关于这个现象,事情要从2019年说起,

去年,某家国企,刚刚开拓互联网渠道,

其出了一款关于癌症二次赔的爆款重疾险,成为市场热点。

但人自己也没有想到,短短几个月,超额完成指标,

于是,赶紧捆绑了身故责任,

下架前,又爆卖了一波。

市场是个小机灵鬼,同行们都跟着学会了。

不过话说回来,定期不附带身故杠杆很高,

但总保费少不说,而且不带身故容易引起通融赔付,

这也是支付宝上的健康福定期版本强行附加身故返还的原因所在。

定期不带身故杠杆很高,赔付经验目测不会很好,

很难说之后会发展成什么样子,且行且珍惜吧。

重疾险看似复杂,

但对于消费者,其实也就几样:

做足保额,敲定保障责任,别贵的太离谱

...

希望大家都能买到适合自己的产品。

推荐阅读:

克服恐惧与贪婪的利器:智能条件单

可转债打新:学会这个操作,一年白捡一万

相互宝要不要退出:相互宝再度改版,是割韭菜还是做实事?

如何用保险保障一生:如何用保险保障一生(一文读懂四大保险)

支付宝好医保全面解读:被支付宝上万条推送轰炸,终于搞明白了好医保有什么用

什么值得买官方金融社群开放招募啦!群内有金融知识分享、热点解读、志同道合的小伙伴一起分享赚钱经,更有不定期开展的社群专属活动,红包抽奖福利多多,>>点我进群<<


展开 收起

尊享e生2020版

尊享e生2020版

136元起

长相安长期医疗险(20年保证续保)—家庭版

长相安长期医疗险(20年保证续保)—家庭版

203元起

太平洋蓝医保百万医疗

太平洋蓝医保百万医疗

暂无报价

少儿门诊暖宝保超能版-有社保

少儿门诊暖宝保超能版-有社保

660元起

e享护-医享无忧百万医疗险-个人版

e享护-医享无忧百万医疗险-个人版

209元起

好医保·长期医疗2020版 最高400万保额

好医保·长期医疗2020版 最高400万保额

暂无报价

安稳e生住院医疗险(糖尿病/高血压专属版)

安稳e生住院医疗险(糖尿病/高血压专属版)

176元起

平安小顽童3号少儿意外险

平安小顽童3号少儿意外险

68元起

安盛天平慢病医疗险(糖尿病版)互联网专属

安盛天平慢病医疗险(糖尿病版)互联网专属

167元起

平安终身防癌医疗险2022

平安终身防癌医疗险2022

78元起

信泰超级玛丽重疾险3号Max

信泰超级玛丽重疾险3号Max

156.5元起

小医仙2号医疗险

小医仙2号医疗险

暂无报价

众安保险尊享e生2023版

众安保险尊享e生2023版

142元起

平安少儿住院万元护

平安少儿住院万元护

277元起

好医保·终身防癌医疗险 400万保额

好医保·终身防癌医疗险 400万保额

暂无报价

复星妈咪保贝少儿重疾险

复星妈咪保贝少儿重疾险

294元起
0评论

当前文章无评论,是时候发表评论了
提示信息

取消
确认
评论举报

相关好价推荐
查看更多好价

相关文章推荐

更多精彩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11
扫一下,分享更方便,购买更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