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能源发展现状与趋势

2023-10-09 09:05:29 1点赞 2收藏 0评论

新能源、轻能源、氢能源 —氢能专题报告

氢能源发展现状与趋势

一、政策梳理

氢能扶持政策密集出台。我国早期氢能政策较少,多为鼓励支持、技术创新等。2019 年两会期间,氢能被首次写进《政府工作报告》,全国各地掀起了氢能发展热潮。随后, 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政策的发布、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的发布以及“双 碳”目标的设定,均为氢能产业及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发展注入动力。

北京市带头打造氢能试点示范城市。截至目前,全国已有 20 余省或直辖市发布了氢 能产业链相关政策,其中北京市充分利用研发实力突出、产业基础完备、氢能供给多元、 应用场景丰富等优势,在全国氢能产业发展中发挥带头示范作用。早在 2008 年奥运会期间, 北京投放了 20 余辆燃料电池汽车,并建设了一座日加氢 20kg 的加氢站。经过十余年的产 业培育和发展,北京市力争成为有国际影响力的氢燃料电池汽车科技创新中心、关键零部 件制造中心和高端应用示范推广中心。

两阶段目标:2023 年前,培育 3-5 家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氢燃料电池 汽车产业链龙头企业,推广氢燃料电池汽车 3000 辆、建成加氢站 37 座;2025 年前,培育 5-10 家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氢燃料电池汽车 产业链龙头企业,实现氢燃料电池汽车累计推广量突破 1 万辆,氢 燃料电池汽车全产业链累计产值突破 240 亿元。

对 2020 年 10 月的两阶段目标进行了细化:2023 年前,培育 5-8 家 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氢能产业链龙头企业。实现关键技术突破,全面 降低终端应用成本超过 30%;2025 年前,培育 10-15 家具有国际影 响力的氢能产业链龙头企业,京津冀区域累计实现氢能产业链产业 规模 1000 亿元以上,减少碳排放 200 万吨。实现关键材料及部件 自主可控,经济性能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国际氢能产业进入快速发展期。美国、欧洲、俄罗斯、日本等主要工业化国家和地区 均已将氢能纳入国家能源战略规划,氢能产业的商业化步伐不断加快。根据国际氢能委员 会最近发布的报告,自今年 2 月以来,全球范围内已经宣布了 131 个大型氢能开发项目, 全球项目总数达到 359 个。预计到 2030 年,全球氢能领域的投资将激增至 5000 亿美元。 国际氢能委员会预测,到 2050 年,全球氢能产业将创造 3000 万个工作岗位,减少 60 亿吨 二氧化碳排放,创造 2.5 万亿美元的市场规模,并在全球能源消费占比达到 18%。该报告 特别指出,中国未来有望领跑全球氢能产业发展。预计到 2050 年,氢能在中国能源领域的 占比有望达到 10%。

二、氢能产业链各环节现状分析及前景展望

(一)制氢

根据世界能源理事会的定义,“灰氢”是通过化石能源、工业副产等伴有大量二氧化碳 (CO2)排放制得的氢;“蓝氢”是在灰氢的基础上,将 CO2 副产品捕获、利用和封存(CCUS), 实现低碳制氢;“绿氢”是通过可再生能源(如风电、水电、太阳能)等方法制氢,生产过 程基本不会产生温室气体。

目前国际主要使用天然气制氢,我国则以煤制氢为主。目前,全球制氢技术的主流选 择是化石能源制氢,主要是由于化石能源制氢的成本较低,其中天然气重整制氢由于清洁 性好、效率高、成本相对较低,占到全球 48%。我国能源结构为“富煤少气”,煤制氢成本 要低于天然气制氢,因而国内煤制氢占比最大(64%),其次为工业副产(21%)。根据 中国氢能联盟与石油和化学规划院的统计,2019 年我国氢气产能约 4100 万吨/年、产量约 3342 万吨/年。

整体而言,据《中国氢能源及燃料电池产业白皮书 2020》估算,2030 年我国氢气的年 需求量将从 3342 万吨增加至 3715 万吨,2060 年则增加至 1.3 亿吨左右。“蓝氢”则成为 “灰氢”过渡到“绿氢”的重要阶段。灰氢中工业副产制氢,具有生产成本较低、技术成 熟、效率高等优点,预计未来我国 PDH 扩产将超过 3000 万吨/年,即使按 3000 万吨/年测 算,预计将带来 90 万吨/年以上的副产氢潜在增量,增长潜力可观。

虽然蓝氢在灰氢的基础上结合 CCS 技术,成本有所提升,但是依然低于绿氢成本, 因此看好蓝氢未来的增长空间。绿氢其经济性受电价的影响较大。如果按照平均工业电价 0.6 元计算,产氢成本约 40-50 元/kg,明显偏高。据估算,当电价低于 0.3 元时,电解水 制氢成本与其他工艺路线相当。从增长空间来看,受益于可再生能源成本下降以及碳排放 约束,2020-2030 年间绿氢比例将从 3%上升 15%。2050 年我国氢气需求量将接近 6000 万吨,长期来看,绿氢占比有望大幅提升。我们看好灰氢中的工业副产制氢、蓝氢、以及 绿氢的未来发展前景。

1、灰氢: 目前我国以煤制氢为主,未来工业副产氢规模有 望提升

灰氢主要来源有化石能源制氢、工业副产制氢,具有生产成本较低、技术成熟、效率 高等优点,但其制备过程中的碳排量较高,不利于实现“双碳”目标。其中,化石能源制氢 主要包括煤、天然气、甲醇制氢;工业副产氢主要包括焦炉煤气、氯碱尾气、PDH、乙烷 裂解等为主的工业副产气制氢。

1)灰氢来源主力军:化石能源制氢

我国煤制氢产量最大,成本最低。煤制氢是通过将煤炭与气化剂混合后在高温高压条 件下进行反应生成混合气体,通过后续工艺提纯除杂后,获得高纯氢气。2019 年我国煤制 氢产量达到 2124 万吨/年,占我国氢气总产量的 64%。煤制氢是工业大规模制氢的首选, 是我国目前成本最低的制氢方式,该技术路线成熟高效、可稳定制备,但其设备结构复杂、 运转周期相对较低、投资高、配套装置多,且碳排放量较高。

(三)燃料电池汽车

2050 年,氢能源将承担全球 18%的能源需求,有望创造超过 2.5 万亿美元的市场,燃 亮电池汽车将占据全球车辆的 20-25%。虽然当前整体基数较小,但近年来氢能源汽车都保 持了较高的销量和保有量增速,2016 年和 2019 年年复合增长率分别为 63%和 114%。截止 2020 年底,我国氢能源汽车保有量为 7,352 辆。

燃料电池具有效率高、污染小、噪声低、充能快等优势。2020 年全球燃料电池出货量 1318.7MW,市场规模 42 亿美元。燃料电池降本空间大,据测算,我们认为 2020-2030 年 每年系统成本下降 14%左右。长期来看,燃料电池汽车仍将是燃料电池市场的增长主力。 根据预测,2020-2025 年全球燃料电池市场年复合增长 16.64%,2025 年将达到 90.5 亿美 元。可以看出燃料电池和氢能源汽车未来市场发展空间大,看好燃料电池和氢能源汽车发 展前景。

1、燃料电池汽车: 氢能源汽车 1)氢能源是理想的汽车动力来源,我国氢能源车尚处于起步阶

段根据国际氢能委员会预计,2050 年,氢能源将承担全球 18%的能源需求,有望创造超 过 2.5 万亿美元的市场,燃亮电池汽车将占据全球车辆的 20-25%。

氢能源热值高,约为石油的三倍以上,是理想的化石燃料替代品。氢能源燃烧使用后 不产生任何有害或温室气体,对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等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氢能源汽车及配套的加氢站是氢能源产业链的主要下游。

相比于传统汽车,氢能源汽车使用氢燃料电池作为动力来源,具有能量转换效率高和 完全无污染的优点。相比于锂电池电动车,氢能源汽车除了不受温度影响、续航里程更长 以外,还具有能迅速补充燃料(3~5 分钟)的优点。然而,不同于锂电池电动车可以利用 现有电网建造充电站,氢能源汽车使用的加氢站目前完全依赖长管拖车运输,效率较低且 成本较高。加氢站成本高昂、数量稀少加上汽车自身成本较高等一系列原因制约了氢能源 汽车的发展,目前氢能源汽车尚未得到大范围应用。

2)氢能源下游应用-汽车整车

(1)在日趋严苛的环保需求下,政策加大产业扶持力度。

在减少碳排放的全球趋势下,我国及美欧日等发达国家和地区都将发展新能源作为战 略目标,氢能源汽车在其中都占据重要地位。

氢能源汽车是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主要技术路径之一。氢能源汽车在《国家创新驱 动发展战略纲要》《中国制造 2025》《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 等重要战略纲要中, 均被列为要大力发展的产业。

2016 年发改委与能源局编制的《能源技术革命创新行动计划(2016-2030 年)》和《能 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战略(2016-2030)》将发展氢能源燃料电池和氢能源汽车作为重点任务。 《“十四五”规划》和《新时代的中国能源发展》白皮书都提出将面向重大共性关键技术, 部署开展新能源汽车、可再生能源与氢能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同时还将加速发展氢能产业 链技术装备,促进氢能燃料电池技术链、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链发展。

根据中商产业研究院撰写的《中国氢能产业发展报告 2020》,预计中国氢能源汽车保 有量到 2025 年达 10 万辆,CAGR 高达 115%,市场规模 800 亿元。客车、物流用车等商用车 仍将占据主要地位,保有量占比在 80%以上。2030 年后,随着燃料电池技术的成熟和成本 的下降,重卡和乘用车规模也将迅速扩大。规划在 2030 年氢能源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达 80~100 万辆。

(2)汽车巨头陆续入局

在全球范围内,燃料电池乘用车市场仍然属于早期阶段,由于目前制造成本原因,单 车售价较高,加氢成本过高等因素导致氢能源汽车销量很难突破 1 万辆大关。

丰田 Mirai、现代 Nexo 为代表的燃料电池乘用车车型销量逐年上升,2019 年 Nexo 全球销量首次超过丰田 Mirai。与丰田重视国际市场的策略不同,现代深耕本土市场,在 2019 年 Nexo 销量突破 1 万辆。丰田发布了二代 Mirai 车型,相比第一代车型平台提升, 基于 GA-L 后驱平台打造,储氢量增加 1L,续航提升 30%达到 650 公里,销量目标 3 万辆+/ 年。丰田在国内策略是通过其电堆系统与国内主机厂合作打开市场,已于 2019 年与福田、 一汽、金龙、广汽等合作小批量产车型。

参考完整版报告:【中国银河】氢能专题报告:新能源、轻能源、氢能源

展开 收起

TOYOTA 丰田 威尔法

TOYOTA 丰田 威尔法

870000元起

TOYOTA 丰田 Mirai

TOYOTA 丰田 Mirai

748000元起

Xiaomi 小米汽车 SU7

Xiaomi 小米汽车 SU7

暂无报价

智界 S7

智界 S7

暂无报价

ZEEKR 极氪 001

ZEEKR 极氪 001

300000元起

TESLA 特斯拉 Model 3

TESLA 特斯拉 Model 3

265900元

TESLA 特斯拉 Model Y

TESLA 特斯拉 Model Y

263900元起

AITO 问界 M5

AITO 问界 M5

259800元起

方程豹 豹5

方程豹 豹5

暂无报价

BYD 比亚迪 秦PLUS

BYD 比亚迪 秦PLUS

99800元

仰望 U8

仰望 U8

1098000元起

LEADING IDEAL 理想 L6

LEADING IDEAL 理想 L6

暂无报价

ZEEKR 极氪 009

ZEEKR 极氪 009

499000元起

BYD 比亚迪 海鸥

BYD 比亚迪 海鸥

73800元起

PORSCHE 保时捷 Taycan

PORSCHE 保时捷 Taycan

888000元

LEADING IDEAL 理想 L9

LEADING IDEAL 理想 L9

429800元
0评论

当前文章无评论,是时候发表评论了
提示信息

取消
确认
评论举报

相关好价推荐
查看更多好价

相关文章推荐

更多精彩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2
扫一下,分享更方便,购买更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