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电与氢能,谁才是未来?

2020-02-19 23:00:53 5点赞 8收藏 9评论


锂电与氢能,谁才是未来?



目前的电动车都是电池车,实际上一百多年前就有雏形,后来一种发展为现在的锂电池,另一种就是氢燃料电池。

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今天燃油车被全球各地政府“围追堵截”,电池车被“钦定”为更适合代步的未来交通工具,于是继上世纪初之后,电池车迎来了它的第二次爆发,与此同时,锂电池和氢电池的“路线之争”也喧嚣尘上。

特斯拉认为氢燃料电池技术“极其愚蠢”,认为这条路走不通,目前主流车厂也大都不约而同迈上锂电之路,似乎氢燃料败局已定。但日本不这么想,已计划成为全球第一个氢能社会——2021年3月之前,日本政府和汽车行业将共同建成160个加氢站,量产4万辆氢燃料电池车。

最终两者谁能获胜?如果你也对此好奇,就一同来做个比较。

氢燃料电池有什么优势

很明显,相比锂电池,氢电池的一大优势是能量密度。

压缩氢能的能量密度接近每公斤40kWh,比汽油还高数倍。锂电池只有每公斤0.278kWh,大部分在0.167kWh,氢能的能量密度是锂电池的239倍,所以这方面的优势是碾压的。

再一个优势是分量轻。

同样是500公里续航,氢电池对车重影响不大,锂电车就很头痛了,比亚迪唐的原型是S6,车重1.6吨,改造成锂电车之后,电池超过200公斤,而为此还需要强化车身结构,这就形成一个恶性循环,由于能量密度低,需要大容量锂电池,而车重增大了,又会降低续航,于是要达到目标续航,锂电池容量还要更大才行,于是车重会飙升,比亚迪唐的车重最终达到了2.4吨,这显然不利于节能。


锂电与氢能,谁才是未来?



氢电池还有一个优势,在于用户习惯——只需要3分钟就可完成加氢,和燃油车很接近,而锂电车需要长很多的充电时间,这不仅违背(燃油车)用户之前的习惯,还相对低效,会耗费更多的时间成本。

说完优势,再来谈氢电池的劣势

首先,氢气的制取非常低效。

锂电车可以直接从电网取电,氢能车上路需要制氢,而制氢需要用电。

如果采用传统的蒸汽重组或者电解法制氢,能量损失超过30%,虽然最新的离子膜电解法可将能效提升至80%,但锂电池直充的效率是99%,差距明显。


锂电与氢能,谁才是未来?



其次,氢气的存储和运输成本相当高。

刚刚制取出来的氢气,能量密度是非常低的,要增大密度,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加压,用790倍大气压把氢气压缩到高压罐中,过程中的能量损耗约为13%;二是液化,降温至-253℃,氢气会凝结,过程中的能量损耗极大,约为40%。

因此常用方式是加压,但高压罐比液化罐重,这也会损耗一定能量。

储存起来之后,需要将氢气运送到加氢站,方式也有两种:一是大厂集中制氢,这样做产量高,但运输成本也高;二是加氢站现场制取,运费低,但产量也低,生产成本相应增高。而且运氢过程中的能量损失也很大。在普及现场制氢设备之前,运氢主要依赖卡车和管线,能量损失在10-40%之间。相比之下,电网传输损耗仅为5%。


锂电与氢能,谁才是未来?



最后,氢能的“从油箱到车轮(tank to wheel)”的能量效率较低。

氢燃料电池车加氢之后,氢能转换为电能,转化效率约60%,而锂电车考虑到交流直流的转换,效率约为75%。

氢燃料电池同样存在交直转换问题,所以最终氢能全周期的效率可能不超过30%,如果锂电车供电全部来自于可再生能源的话,氢能的全周期效率仅为锂电的一半,但如果考虑到我国发电7成靠煤,则锂电的全周期效率略低于氢能。

总结:

由于效率和成本问题,氢能车预期使用成本是锂电车的数倍,这也正是绝大部分车厂选择锂电的原因之一。

丰田们并未停下脚步,选择双管齐下,因为氢能车与锂电车真正要竞争的对象,不是对方,而是燃油车。

相比油车,氢燃料电池车的热效率高出一倍,由于续航和充能优势,运输效率也高。

在充能设施没有普及之前,氢燃料电池车适用于卡车,客车,工程机械车,甚至是飞机,因为这些交通工具路线相对固定,便于铺设补能网络,无需电网。

相比之下,锂电车如果不解决能量密度和充电时间问题,最适合它应用的场景,依然是有轨电车,只不过电车的锂电池不是用来驱动的。

所以结局如何,要看谁先化解自身问题。

部分译文:

Real Engineering

文|休不眠

图|网络

展开 收起

Xiaomi 小米汽车 SU7

Xiaomi 小米汽车 SU7

暂无报价

TESLA 特斯拉 Model Y

TESLA 特斯拉 Model Y

263900元起

XIAOPENG MOTORS 小鹏汽车 P7+ 25款 602km 长续航 Max

XIAOPENG MOTORS 小鹏汽车 P7+ 25款 602km 长续航 Max

209800

Firefly 萤火虫 25款 标准版

Firefly 萤火虫 25款 标准版

暂无报价

TESLA 特斯拉 Model 3

TESLA 特斯拉 Model 3

265900元

XIAOPENG MOTORS 小鹏汽车 MONA M03

XIAOPENG MOTORS 小鹏汽车 MONA M03

119800

LEADING IDEAL 理想 L6

LEADING IDEAL 理想 L6

暂无报价

仰望 U9 24款 450km 标准版

仰望 U9 24款 450km 标准版

1680000元

BYD 比亚迪 海豹

BYD 比亚迪 海豹

166800元起

Mercedes-Benz 奔驰 纯电G级 25款 G580 首发特别版

Mercedes-Benz 奔驰 纯电G级 25款 G580 首发特别版

2170000

吉利银河 银河L6

吉利银河 银河L6

115800元起

LYNK & CO 领克 01 EM-F

LYNK & CO 领克 01 EM-F

203800元

LEADING IDEAL 理想 L9

LEADING IDEAL 理想 L9

429800元

BMW 宝马 3系

BMW 宝马 3系

299900元起

LEADING IDEAL 理想 L7

LEADING IDEAL 理想 L7

319800元起

NIO 蔚来 ET7

NIO 蔚来 ET7

458000元起
9评论

  • 精彩
  • 最新
  • 现在谈氢能汽车还为时过早,且不用说氢能汽车,现在烧天然气的出租车续航能能力都赶不上电动车,以我国的基建能力,无线充电公路都比氢能更有前景。

    校验提示文案

    提交
    最主要的是氢能源应用相关的储存,运输,以及电池堆。。。我们都不掌握核心技术。。。

    校验提示文案

    提交
    你确定建设全国的公路成本比氢能低? 你去看看造普通大马路得多少钱吧… 真正的氢能汽车丰田已经量产了,续航和汽油车差不多,加氢时间也和加油差不多。你建设再多充电桩解决不了充电速度有什么用。无线充电公路得多大功率。

    校验提示文案

    提交
    还有2条回复
    收起所有回复
  • 中国不会考虑氢能汽车的,国情决定。电池组的标准化才是中国现在最实际的

    校验提示文案

    提交
  • 20年内还是电动车是新能源主力。氢能源汽车还有材料,转化,运输,安全性等挺多问问需要时间来解决。

    校验提示文案

    提交
  • 电池的可靠性如何解决?极端低温导致电放不出来

    校验提示文案

    提交
  • 锂电池是个过渡,2050年开始氢能开始主宰,丰田还是牛

    校验提示文案

    提交
提示信息

取消
确认
评论举报

相关好价推荐
查看更多好价

相关文章推荐

更多精彩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相关好价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8
扫一下,分享更方便,购买更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