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车企产品总监揭秘:标杆就是标杆,没有汽车厂商不研究特斯拉
新能源汽车值不值得买?这是不少消费者困惑的问题。
近期,我们陆续请到了4位大咖,分别与值友们分享他们的专业观点。由汽车小小值老编分别就大家关心的提问,各位嘉宾各自作答。
继新能源汽车行业分析师田伟东先生之后,本篇我们邀请到了来自某传统汽车厂商的产品总监Z先生。以下Q为汽车老编,A为Z先生,读者可通过提问标题目录,快速跳转到你想要了解的问题答案。
Q:您认为BEV(纯电动)/PHEV(插电式混合动力)/MHEV(微混系统)/EREV(增程式混合动力)/HEV(混合动力)之中,当下哪条技术路线是最合理的新能源车解决方案?
A:从发展层面来说,目前油电混动(HEV)和插电混动(PHEV)是更符合当下需求的,但是从长远看,纯电动会更有前途。石油能源在不断减少的时候,纯电动的未来将会更加被看好,不管是政府层面,还是消费者都将更加推崇。
但我们聚焦眼下的消费形态来说,PHEV相对来说更容易被消费者接受,最直接的原因就是没有里程焦虑。
关于里程焦虑,我想多说一些我个人对于消费者的观察。
我国消费者买东西时,就是买一个心理预期的。比如很多消费者买七座车,虽然他们可能一年也不会有几次机会用第三排,但是一旦用到了,他们会觉得特别值,尤其是跟朋友或者同事小聚时,正好把七座都用上的时候,这个时候他的价值感会爆棚。
这种心理预期在买新能源车时也是一样的。如果买一辆纯电动车,即便用户长时间在城市驾驶,但他的心理预期是万一有时候要跑一次长途,他会聚焦于对于充电不便的担忧。
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当车牌成为制约消费者出行的刚需,选择插电式混合动力,实际上是有多方面的优势。
第一,它目前在很多城市还是属于可以拿牌照的范畴。第二,目前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的纯电续航里程是50-80km,在这个里程范围内的代步需求,都可以做到0油耗。第三,没有里程焦虑,偶尔长途自驾都是没问题的,它开起来就是个油车,起步阶段电机辅助,还会更加省油。
尽管我认为PHEV是个不错的选择,但消费者选不选PHEV,也取决于PHEV车型的成本和价格。
Q:您认为电动车的瓶颈是什么?这些问题能否被解决?需要多长时间?
A:需要多长时间这个问题,我也只是说根据我个人的判断,不一定准确,我认为起码得十年以后,为什么呢?
其实消费者不光对汽车厂家或是其产品有顾虑,更多的顾虑是充电便利性。我们想一下,一座城市或者是一条高速上有多少电桩是可以支持快速充电的?但是反过来讲,我到哪都可以加油,对吧?纯电动汽车发展,我觉得应该是不能由农村包围城市的,应该是由城市在向外发展,先要解决在绝大部分生活在大都市圈,或者是在这个城市里面,哪怕一个小镇里,因为这其中有加油站,以后也应该有充电站。
在一些大城市,像北京、上海、杭州等等,我们会发现它们的新能源车上牌量比例,相对于其他城市还是比较高的。因为大城市在这些基建方面,新能源投入方面,政府的转型环保方面,先迈出了一步,脚步会快一点。另外,大城市还有不少人换电动车是为了换一种驾驶体验,抱着尝鲜的心态去买了电动车,所以导致目前大城市的电动车还相对比例还是OK的,但这不能说全行业就一定是能够在当下就能起来的。
另外,我个人认为电动车真正的竞争格局还没形成。而且我认为,目前的这些新能源汽车厂商,还不是真正参与最后角逐的选手。一旦传统汽车厂商真正进入到新能源行业,这个时候新能源才会有更大的发展。
首先,不论是互联网企业还是所谓造车新势力,它们在整车的研发验证制造等等环节,是缺少技术积累和沉淀的。互联网企业有它们的优势,在用户思维导向、用户体验方面,都是令人耳目一新的。但我们不得不看到的是,汽车可能消费者买得到的最复杂的产品,这就要求汽车厂商要经过非常严苛的产品开发和验证。
不久前,大家都能看到一些电动车着火之类的事故,说到底还是在安全性方面存在问题。买电动车,消费者一方面的顾虑是里程和充电便利性,另一方面就是安全性。在安全性上,一些造车新势力勇于犯错的程度,跟传统企业是不一样的。
其次,传统汽车制造企业如果一旦发力,依托整车的集成、安全验证等等的一个个环节的把控力,以及在整个制造行业的一些优势,比如在品控、成本控制方面的优势,这才是真正冲击到电动车行业的时候。
Q:您认为电动车的NEDC续航做到多少公里才能缓解消费者的里程焦虑?
这个问题我觉得还是要回到消费者的真实用车环境去讲,可能更客观一点。
首先,电动车目前还是解决在城市通勤为主,跋山涉水、越野、长途郊游就别想了。这样很可能会导致车企对这款车型的投入成本很高,消费者的购买成本也很高,但是你买这个车还是在城里用,何苦呢?
里程的长短,无非就是电池包容量大小,我倒是挺希望有那么两三家厂商聚焦在城市通勤这一块,把车的品质做好,成本控下来。做这样的一个尝试,我觉得是消费者是可以愿意接受的。
我在这里帮大家理性地算个账。
一般的单程通行,大概10公里到25公里,往返就算每天50公里。一天50公里,一周按5个工作日算的话,你需要250公里的续航。但是NEDC实际上转换到真实的使用,它是有打折的,我保守一点算70%的打折,250公里除以70%,约需要350公里。
但是,之前我们也做过一些关于新能源消费者的研究,我们发现当电动车的剩余的电量小于30%之后,消费者们就开始有些焦虑了。
所以我认为在一周充一次电的情况下,我们需要在350公里的基础上再除以70%,这样算下来是在450-500公里比较合理。
所以如果说电动车的续航能够做到450公里的话完全足够,其实能做到350公里,基本上一周一充也够用了。
但是反过来讲,如果做一款续航里程为450公里的车,在城里开的这个车,它可能价格会比做一款350公里以内续航的要贵很多,所以无论是传统车企,还是新能源车企,要想好这款车它打的是哪个细分市场?如果只是为了市内代步,350公里以内的续航就够了。不要想着什么搞个600公里的,基本没意义。
Q:您认为我国的造车新势力能活下来的有几家?
A:对,现在新能源车企太多了,其中有一些小虾米级别的企业,或者有些根本就动机不纯的。我们必须明确,汽车行业始终是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如果这些企业资金紧张,或者根本没有沉下去做自己的核心技术,我相信到最后要么被整合,要么被淘汰。
目前来看,特斯拉、蔚来、威马、小鹏等都还是不错的,我认为这些企业是相对稳健的。
当然这一切都是相对的,至少它们在这个时候已经有车出来了,开始了自我造血,且有一定的技术积淀。
这些新势力也有他们的优势,他们的迭代会比较快一点,如果在整车的制造工艺、品质、成本控制等方面再提升一下,他们是有实力是活下来的。
另外,现在已经过了酒香不怕巷子深的年代了,还是要通过营销去抓住客户的,这些可能是互联网企业的一些优势。怎么样与消费者更进一步去打开一系列的生态玩法,是传统企业也在探索和学习的,包括我们也在学习,比如学习一些企业的用户社群运营等等。
Q:特斯拉国产之后,您认为对我国的新能源车行业有什么影响?
A:我认为影响还是比较大的,首先从三个方面来讲一讲我眼中的特斯拉竞争力。
第一,在电池的能量密度、电池的管理系统、电驱技术方面,目前做得比较好的还是特斯拉,几乎是技术标杆一样的存在。
第二,其实市面上有许许多多的电动车,从整个行驶品质来说,特斯拉的完整度与行驶的愉悦感都是最好的。开电动车最怕的是有减速时的眩晕感,目前有不少车型存在这个现象。所以如何去控制整车的行驶品质,给人愉悦感,是电动车驾乘品质方面的重点,在这一点上,特斯拉也做得也很不错。
第三,我认为作为一款新能源车,消费者都对它的整个人机交互、智能互联体验方面,包括中控的操作、菜单的简化等寄予厚望,消费者越来越喜欢简单、自由度高的一些功能,特斯拉是做得很好的。
讲一个小八卦,几乎没有任何厂商不对特斯拉车型进行研究。因此特斯拉说是整个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标杆并不为过。
至于抢谁家的蛋糕,我认为主要还是抢其他新能源汽车的蛋糕,当然,其中也会有一些燃油车的蛋糕被特斯拉夺走。
在一线城市,动辄近10万元的车牌,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受制于牌照,这些消费者是只能去选择新能源车的。在这之后,会有一些原本考虑同价位区间燃油车的消费者,来选择特斯拉。
Q:小鹏G3切换2020款,引发了大批老用户的不满,您如何看待?
A: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我首先要肯定的是小鹏在前期做得还是比较好的,包括15万左右的定价及用户的运营等方面,不然也不会有许多人连车还没见到就交了定金。
但最终导致如今这个局面的产生,我觉得主要有几个方面的因素。
首先,小鹏高估了自己对于用户的把控。用户对此事的反馈及投诉的密度和强度,已经远超出小鹏方面的预期;
其次,小鹏的产品迭代速度太快。对于传统厂商而言,小的年改款多是增加配色、配置等幅度较小的升级优化,中期改款甚至垂直换代,才会有较多设计及配置的升级优化,一代产品的生命周期通常都持续4年左右甚至更长的时间。因此即便最终版本的车型,相比最初已经升级了许多,但由于周期较长,还是能够符合先期车主的心理预期。
反观小鹏,18年年底才上市,而交付已经是19年年初。
先期支付定金的车主,或许在一开始对于300多公里的续航及一些科技配置还较为满意。但才半年时间,新推出的车型续航已经升级到520km,并且在价格没有太大差异的情况下,新能源车主最中意的智能驾驶等科技配置也得到了大幅升级。
正是产品的价值变化太大,已经远远超出了先期车主的心理预期,让他们难以接受。
再者,终端门店用新能源补贴退坡刺激订单,并且不透露新车上市的信息,来诱导消费者来购买老款车型,也是非常不合适的。新车型多久会上市,其实内部人都是非常清楚的。如果半年内将有新产品推出,终端门店却不清楚,这就有些匪夷所思。
最后,就是对于老用户补偿问题。即便是技术迭代太快,如果先期能够及时告知消费者,或者给与免费的升级及优化,或许也能避免这种事情发生,毕竟许多人刚提车一两个月。
Q:最近,宝马研发总监弗罗里希说,没有消费者对纯电动汽车有需求,而是监管机构对纯电动汽车有要求。您怎么看这句话?
A: 我觉得他说的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作为大型车企的高管,对汽车市场的整体需求当然应该非常清楚。不过这句话说得也有不全面之处,我认为从长期来看,消费者对于电动车的需求必定会慢慢提升。
那么,我们就从短期和长期两个维度来看这个问题。
从目前来看,消费者对于电动车的需求还不够强烈,这是为何?
我认为最主要是当前的电动车在便利性和安全性等方面,没有达到消费者的预期。客观来讲,目前在北上广深这些比较发达的城市里面,除非居民在家里安装充电桩,不然充电还远不如加油那么便利。
而公共充电桩,由于充电时间较长,还会遇到排队充电的问题。在充电设施没有普及到一定程度的情况下,消费者对于电动车的需求当然就受到了限制。而且我认为即便是部分消费者对于电动车有诉求,但是也要考虑到这个现实问题。
但从长远看,随着石油资源的不断减少,成品油的价格必然会逐步提升,待油价涨到八九块一升甚至更高的时候,市场对于电动车的需求量也将大幅提升。
另外,宝马高管的这番话,在我看来更多是对自己及企业内部的一种“心理暗示”。包括宝马在内的传统车企,在新能源汽车的布局方面是弱于一些在电动车跑道上先发的厂商,因为他们的核心竞争力就是他们的燃油发动机技术。但是待这些传统厂商思路转变转变过来之后,凭借深厚的技术储备,还是能够很快地追赶上,这一点毋庸置疑。
Q:您是否推荐消费者买新能源车?您认为什么样的人适合买电动车?如果推荐,推荐他们买什么车?以及选购一辆新能源车时,消费者应该更关注哪些点?
A:站在新的出行方式及能源的角度,我还是蛮推荐新能源汽车,同时我自己也会考虑购买。
至于推荐买什么车,就目前的新能源汽车市场而言,在行驶品质、可靠性及交互体验等方面,做得好的例如特斯拉、蔚来、威马及小鹏。
当然,这些品牌的定位也有所不同。
特斯拉和蔚来的定位于豪华或者中高端市场,对于一方面希望能够解决交通出行问题,一方面对于希望匹配社会地位的消费者会更合适。在我看来,特斯拉和蔚来在北上广深等大城市的客户群占比会更多一些,因为居民的消费水平相对会好一些,同时对于新能源牌照的需求也更高。
如果说只是为了满足出勤需求上下班使用,且追求性价比的话,那么小鹏和威马会更合适一些。
另外,比亚迪、吉利、上汽等传统主机厂推出的新能源产品也不容忽视,他们基于前面讲到的一系列优势,也推出了一些适合城市出行需求、高性价比的产品。
【The end】
关于新能源车,值友有什么想问的?也欢迎大家来到评论区提问,老编将会精选优质提问,在后续文章中进行解答,并会给优质提问值友送出价值69元的美国进口芙美乐棕榈车蜡230g装。
相关阅读:
专家观点之后,#新能源车选购指南#话题征稿活动正在火热进行中,我们诚挚邀请什么值得买的车主们,说说您的“来电”生活,与我们分享您的新能源车使用心得。在有效时间内投稿,即有机会获得300元京东E卡、70迈行车记录仪等豪礼!
↓↓↓详情戳↓↓↓
YufungChan
校验提示文案
霜叶舞秋山
校验提示文案
邱东东
校验提示文案
土豆597590518
校验提示文案
上京
校验提示文案
司狼神威
校验提示文案
Diabolou
校验提示文案
擄社會主義羊毛
校验提示文案
汽车小小值
校验提示文案
Red_
校验提示文案
少吃猪肉多吃它
校验提示文案
毛毛熊先生
校验提示文案
薛大大1024
校验提示文案
以此类推
校验提示文案
存钱买车车
校验提示文案
Kcdb
校验提示文案
Guishelley
校验提示文案
安其拉斯
校验提示文案
66mp
校验提示文案
吃龙果
校验提示文案
棠溪2022
校验提示文案
flowering1234
校验提示文案
zcings1z
校验提示文案
再买就剁手啊我
校验提示文案
正义的嗨丝
校验提示文案
万劫不复肌肉男
校验提示文案
吃龙果
校验提示文案
霜叶舞秋山
校验提示文案
66mp
校验提示文案
擄社會主義羊毛
校验提示文案
安其拉斯
校验提示文案
Guishelley
校验提示文案
Kcdb
校验提示文案
存钱买车车
校验提示文案
YufungChan
校验提示文案
Diabolou
校验提示文案
以此类推
校验提示文案
薛大大1024
校验提示文案
毛毛熊先生
校验提示文案
少吃猪肉多吃它
校验提示文案